Ⅰ 並購成本的介紹
並購成本是指並購行為本身所發生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Ⅱ 企業並購的成本有哪些
並購成本具體包括:交易成本、整合成本、機會成本。
1、交易成本:並購方必須全面收集目標企業財務信息,主要有目標企業的資產規模、資產質量、產品結構、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成本結構、融資能力等,從而對目標企業作出一個基本、全面的財務評價,並依據這些信息進一步確定並購價格。
2、整合成本:指並購後為使被並購企業健康發展而需支付的長期運營成本。具體包括:整合改製成本、注入資金的成本。整合與營運成本具有長期性、動態性和難以預見性。
3、機會成本:並購過程需要耗費企業大量的資源,包括資金的輸出、物資的調撥、人員的調配,一旦進入並購過程,就很難有充足的資源考慮進行其他項目,因此,並購行為喪失的其他項目機會和資金收益就構成了並購的機會成本。
(2)並購成本包括哪些成本因素擴展閱讀:
企業並購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一種方式,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和制定科學的戰略計劃極為重要。在企業高層做出決策和制定計劃後,便開始搜尋目標公司,尋求並購機會,發現合適的目標公司後還必須對其進行調查和分析,對此進行評估後,才能最終決定並購對象。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了解企業自身的狀況還不夠,還需要清楚地了解目標公司的真實情況。只有這樣,才能選擇出符合自身發展戰略的目標企業,制定有效目標計劃,為成功並購打下基礎。
Ⅲ 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核算,其合並成本包括什麼
企業合並成本的構成:
(一)初始合並成本的構成
IFRS 3《企業合並》(2004)中指出,企業合並的成本,包括以下兩方面:
1.購買方為換取對被購方的控制權而放棄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工具在交易日的公允價值。
需要說明的是:
(1)企業合並可能通過單個交換交易完成,也可能涉及多個交換交易。前面各章所說的「購買日」是指購買方獲得對被購方控制權的日期,由於所舉例題中企業合並都是通過單個交換交易完成的,所以購買日就是交易日;如果合並是通過逐次購買股份而分階段完成的,則合並成本為各交易日的單項交易成本的總和,各項對價的公允價值應為各交易日的公允價值。
(2)當企業合並成本的全部或一部分的結算被遞延時,應考慮結算中可能發生的溢價或折價,將應付金額折現,將應付金額折現為交易的現值,以此來確定遞延部分的公允價值。
(3)一般地說,有市場報價的權益性工具在交易日的標價是公允價值的可靠計量指標,只有交易日的標價被證實為不可靠時(如證券市場蕭條),才和沒有公開標價的權益性工具一樣,可以考慮其他估價方法,例如參照從被購方獲得的權益份額的公允價值,或是參照在購買方凈資產公允價值中所佔的權益份額,或是參照購買方支付的貨幣性資產在交易日的公允價值來推算。而且,事實上,交易日公允價值的確定,還避免不了談判中的影響。
(4)預期由於合並將發生的未來損失不應包括在合並成本中。
2.任何可直接歸屬於企業合並的成本。
比如支付給為完成合並而聘請的CPA、法律顧問、資產評估師及其他咨詢人員的業務費。但不應包括:
(1)一般行政成本(包括收購部門的營運成本)以及其他不能直接歸屬於特定合並交易的成本。它們應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
(2)籌備與發行金融負債的成本,即使是為了企業合並而發行的。它們應包括在負債的初始計量中。
(3)發行權益性工具的成本,即使是為了企業合並而發行的。它們應減少發行權益性工具取得的收人。
(二)由於未來或有事項對初始合並成本的調整
當企業合並協議規定了由於未來或有事項需對初始的購買成本進行調整時,如果調整很可能發生並能可靠地計量,則購買方應在購買日將調整額計入合並成本中;如果未來事項沒有發生,或者需要對估計的調整額進行修訂,則應對企業合並成本再進行適當的調整。這些調整可能與未來時間能保持或實現特定盈利水平相關聯,或是與維持所發行的權益性工具的市價相聯系。
Ⅳ 通常企業並購成本包括哪些,影響並購成本的因素有哪些
法律分析:通常企業並購成本包括包括:
(一)直接成本。直接成本的構成比較簡單,是指直接支付給目標公司的收購成本,也就是收購的價格。
(二)間接成本。
影響並購成本有以下因素:
(一)直接成本影響因素。
(二)間接成本影響因素。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七十二條 公司合並可以採取吸收合並或者新設合並。 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並,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並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並,合並各方解散。
Ⅳ 並購成本的並購成本的控制
廣義的並購成本應包含因並購而發生的一系列代價的總和,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當期成本,即買斷時一次性投入的費用;另一類是後續成本,即收購後企業運行中的相關成本。在並購中人們往往只注重前者而忽視了後者。並購與新建企業相比,當期成本一般較少,但後續成本較大,因此要對低成本擴張的後續成本特別關注。它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改造成本即對被並購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更新設備等方面所花費的成本。一些企業所以麥芽質量不穩定,與設備配置不合理有直接關系。如若改造可能牽扯方方面面,甚至由於流程、空間位置或配套條件限制而難以下手,要達到合理要求,不免勞民傷財。
2、管理成本原企業的管理方法、思想觀念、行為模式形成慣性,人際關系復雜,並購企業易穿新鞋走老路,管理的難度較新建企業要大,這對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均會產生影響,由此產生管理成本,也可理解為機制轉換成本。
3、隱性成本由於信息的不對稱,並購方對被購方了解不徹底,或者被購方故意隱瞞實情,導致額外成本的產生。這其中主要是債務不明問題,如抵押貸款、拖欠稅費等等,涉及方方面面。另外企業的外部環境也不可忽視,如和政府、社會、附近居民等可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種種復雜關系,這些獨具中國特色的東西往往成為企業今後經營中的羈絆。
由此可見,後續成本具有間接性、難預測、多次發生的特點,並購時必須考慮周密,切不可重蹈某啤酒集團低成本擴張高成本改造的覆轍。
嚴格地說,並構作為一種選擇行為,其總成本還應包括機會成本,即放棄其他選擇而付出的代價。考慮到本文立論是以麥芽行業現實存在的不同的成長戰略為背景,探討確保並購戰略成功的因素,故對並購的機會成本不做分析。
Ⅵ 企業合並的合並成本包企業合並的合並成本包括什麼
您好: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並中,購買方應當按照確定的企業合並成本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企業合並成本包括購買方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以及為進行企業合並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之和。 通過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取得股權最終形成企業合並的,企業合並成本為每一單項交換交易的成本之和。
Ⅶ 影響並購價格的因素包括
不管是什麼工作,都需要有成本的計算,完成一件事情,需要人力、物力、財力各方面的配合,企業並購也是如此。那麼通常企業並購成本包括哪些?影響並購成本的因素有哪些?雖然有成本之說,但是成本的多少卻是有變化的,因素不同,成本的數額也是不同的。
一、通常企業並購成本包括哪些?
(一)直接成本。直接成本的構成比較簡單,是指直接支付給目標公司的收購成本,也就是收購的價格。
(二)間接成本。間接成本並不直接支付給並購企業,主要是在企業進行並購過程中所進行的准備活動而產生的費用成本。主要包括:
1、信息成本,企業在獲取自身或者目標企業財務狀況、經營狀況所產生的成本。
2、咨詢成本,主要是中介機構以及相關專家的咨詢所產生的費用。
3、稅務成本以及談判溝通成本等。
4、融資成本,收購企業為了支付目標企業收購價格時而產生的融資費用。
5、此外還有公司合並後的整合成本。
二、影響並購成本的因素有哪些?
(一)直接成本影響因素。
直接成本由公司的公允價值和並購商譽組成。收購的價格是收購公司最為主要的並購成本,其直接關繫到收購是否成功。影響直接成本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對目標公司的信息了解狀況,即信息問題,只有在充分了解目標公司的情況下,才能通過報表和目標公司的包裝給出合理的價格。再者是對目標公司的資產和負債的估計,資產高估和負債低估都會導致收購成本過多。最後是商譽問題,高估商譽會提高收購價格。
(二)間接成本影響因素。
間接成本主要發生在企業並購的過程當中,並不直接支付給目標企業,而是企業為了完成融資所產生的費用。間接成本的構成有很多,重點是融資成本。融資成本是收購企業為了支付目標企業而產生的成本,主要的影響因素首先是並購的支付方式。不同的支付方式有不同的優缺點,也適合不同的收購。其次是公司自身的實力,如果收購公司本身具有較好的經營和較好的財務狀況,那麼並購的成本相應也較少。最後是公司的融資方式,收購公司可以通過股權和債權融資,債權融資又包括發行債券、短期借款、長期借款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盡可能選擇較為有利的融資方式。
通常企業並購成本包括哪些?影響並購成本的因素有哪些?律圖提示,企業並購是我們最終的目的,但是要達成這個目的往往要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至於這些資源需要付出多少,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調配,我們也可以優化資源配置,以最少的付出達到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