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生產價格由生產成本加什麼組成
擴展閱讀
水泥價格什麼時間回落 2025-05-14 06:26:12

生產價格由生產成本加什麼組成

發布時間: 2022-05-28 18:13:12

⑴ 生產價格是指生產成本和什麼之和

1.市場結構及其特徵
市場結構,是指反映競爭程度不同的市場狀態.包括完全競爭市場結構,完全壟斷市場結構,壟斷競爭市場結構和寡頭壟斷市場結構四種.
市場結構的特徵:
第一,交易數量;
第二,交易商品的質量是否相同;
第三,進入市場是否有障礙;
第四,廠商對市場價格的控製程度.
2.完全競爭的含義與條件
是指競爭不受任何阻礙和干擾的市場結構.
條件:
第一,市場上有無數個購買者和生產者;
第二,市場上的產品無差異;
第三,廠商和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
購買者和生產者對市場信息完全化.
3.完全競爭條件下的需求曲線和收益曲線
因為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廠商是價格的接受者,他不能改變價格,需求曲線即價格線是水平線,同時需求曲線又是平均收益線和邊際收益線.P=AR=MR=d
但這里所說的需求曲線是指單個企業的需求曲線,而不是整個行業的需求曲線.
4.完全競爭條件下的廠商短期均衡
在短期,完全競爭市場上產品價格和生產規模都是確定的,廠商不能根據市場需求來調整全部生產要素,因此,從整個行業來看,就有可能出現供給小於需求(盈利)或供給大於需求(虧損)的情況.邊際收益曲線與平均收益曲線相交於平均收益曲線的最低點E,此點的產量為最大利潤產量或最小虧損產量最大.

⑵ 產品價格是由什麼等要素構成的

價格構成包括生產成本、流通費用、利潤、稅金四個要素。生產成本是價值構成中C+V的貨幣表現,此外,按現行核算制度,還包括企業支付的屬於M的貸款利息。利潤和稅金都是價值構成中M的表現形式。
生產成本和流通費用構成商品生產和銷售中所耗費用的總和,即成本。這是商品價格的最低界限,是商品生產經營活動得以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生產成本是商品價格的主要組成部分。構成商品價格的生產成本,不是個別企業的成本,而是行業(部門)的平均成本,即社會成本。流通費用包括生產單位支出的銷售費用和商業部門支出的商業費用。商品價格中的流通費用是以商品在正常經營條件下的平均費用為標准計算的。
稅金和利潤是構成商品價格中盈利的兩個部分。稅金是國家通過稅法,按照一定標准,強制地向商品的生產經營者徵收的預算繳款。按照稅金是否計入商品價格,可以分為價內稅和價外稅。利潤是商品價格減去生產成本、流通費用和稅金後的余額。按照商品生產經營的流通環節,可以分為生產利潤和商業利潤。
產品
不同類型的價格,其構成的要素及其組合狀態也不完全相同。例如,工業品出廠價格是由產品的生產成本加利潤、稅金構成;工業品零售價格由工業品批發價格加零售企業的流通費用、利潤、銷售稅金構成。這兩種價格的各個要素所佔的比重也略有不同,如工業品出廠價格中利潤所佔的比重一般要高於工業品零售價格中的利潤比重。

⑶ 論述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的過程

隨著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商品價值也就轉化為生產價格。生產價格是由生產成本加平均利潤構成。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是同一個轉化過程。

馬克思的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指明,商品按照它們的價值或接近它們的價值進行交換,比那種按照它們的生產價格進行的交換,所要求的發展階段要低得多;而按照它們的生產價格進行的交換,則需要資本主義的發展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就是說,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商品就不再按價值出售,而是按生產價格出售。

商品的生產價格與價值的關系是,生產價格是由價值轉化而來,生產價格是價值的轉化形式。但是,商品的生產價格和價值在量上一致是偶然的觀象,不一致倒是大量經常的現象。具體說就是:資本有機構成高的生產部門,平均利潤大於剩餘價值,從而生產價格高於價值;反之,資本有機構成低的生產部門,平均利潤小於剩餘價值,從而生產價格低於價值;只有資本有機構成中等的生產部門,平均利潤和剩餘價值才大體上相一致。

商品的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以後,商品的市場價格不再以價值為中心,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而是以生產價格為中心,圍繞著生產價格上下波動。這樣,價值規律的實現形式就發生了變化。而且,隨著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在各個特殊的生產部門內,不僅利潤率同剩餘價值率之間有差別,而且利潤量同剩餘價值量也不再一致,似乎利潤的多少只同資本的數量有關。這樣,就把利潤的本質和起源完全掩蓋起來了。

這種情況是否意味著對價值概念和價值規律的否定呢?正是在這個問題上,資產階級古典學派李嘉圖產生了混亂。他既然混同了價值和生產價格,當然也就不明白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只是感到現在的生產價格和他原來堅持的勞動時間決定價值的原理發生了矛盾。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3卷第2篇里,第一次詳細地論證了生產價格和價值的關系,以及它們在本質上的一致性。
(1)從概念上或質的規定性來說,商品的生產價格是從商品的價值引申而來的,是在商品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馬克思說:「生產價格以一般利潤率的存在為前提;而這個一般利潤率,又以每個特殊生產部門的利潤率已經分別化為同樣大的平均率為前提。這些特殊的利潤率在每個生產部門都=m/C,並且像本卷第一篇所作的那樣,它們要從商品的價值引申出來。沒有這種引申,一般利潤率(從而商品的生產價格),就是一個沒有意義、沒有內容的概念。」
(2)從生產價格的量的規定性來看,雖然從每個生產部門看,商品的生產價格和價值是不一致的,但從全社會來看,利潤總和與剩餘價值總和是相等的,生產價格總和與價值總和是相等的。這就是所謂「總和相等兩命題」。在個別生產部門中,生產價格和價值的偏離情況確實是存在的,但從全社會來說,這種偏離情況是可以「互相抵消」的,「一部分商品出售時比自己的價值高多少,另一部分商品出售時就比自己的價值低多少」。「如果把社會當作一切生產部門的總體來看,社會本身所生產的商品的生產價格的總和等於它們的價值的總和」
(3)從生產價格的變動來看,它是由商品價值的變動引起的。因為成本價格和平均利潤率的變動,都是由商品價值的變動決定和引起的,而且平均利潤率的變動一般是比較緩慢的。所以,生產價格的變動,歸根到底是由商品價值變動引起的,是以商品價值變動為基礎的。

由此可見,生產價格只不過是價值的轉化形式,從它的質的規定性、量的規定性及其變動來看,不僅沒有否定價值概念和價值規律,相反,它是以價值理論和價值規律為基礎的。

⑷ 政治經濟學為什麼生產價格由價值轉化而來

生產價格沒有脫離價值,它是價值的轉化形式,這是因為:(1)生產價格是在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生產價格由生產成本加平均利潤所構成。其中,生產成本本來就是商品價值的一部分,而平均利潤不過是剩餘價值在各個部門之間重新分配的結果,最終只能歸結為剩餘價值。因此,生產成本並沒有脫離價值,它是以價值為基礎形成的。(2)生產價格的變動歸根到底是由價值的變動引起的。商品價值中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變動,會引起生產成本的變動,剩餘價值的變動會引起平均利潤率的變動。(3)從全社會角度看,商品生產價格總額和價值總額是相等的。個別部門產品的生產價格可以高於或低於價值,其差額也就是平均利潤同剩餘價值的差額。但是,一些部門平均利潤多於剩餘價值的部分,正是另一些部門平均利潤少於剩餘價值的部分,平均利潤總額和剩餘價值總額是相等的。因此,從全社會角度看,生產價格總額和價值總額也是相等的。

⑸ 生產價格是怎樣形成的它與商品價值有何區別

商品的生產價格的形成以各個不同產業部門的個別利潤率通過競爭而均衡化為平均利潤率為前提。K.馬克思說:「求出不同生產部門的不同利潤率的平均數,把這個平均數加到不同生產部門的成本價格上,由此形成的價格,就是生產價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76頁)。它是商品的市場價格上下波動的中心。

它與商品價值的區別只有一點:為生產價格是指商品價值的轉化形式。

(5)生產價格由生產成本加什麼組成擴展閱讀:

商品價值的價值量:

商品的價值量一般指商品單價,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正相關;

在單位勞動時間的總價值量為常量時,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

⑹ 政治經濟學中的 生產價格 名詞解析

生產價格:是指成本價格(部門平均生產成本)與平均利潤之和
(1)生產價格是在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生產價格由生產成本加平均利潤所構成。其中,生產成本本來就是商品價值的一部分,而平均利潤不過是剩餘價值在各個部門之間重新分配的結果,最終只能歸結為剩餘價值。因此,生產成本並沒有脫離價值,它是以價值為基礎形成的。(2)生產價格的變動歸根到底是由價值的變動引起的。商品價值中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變動,會引起生產成本的變動,剩餘價值的變動會引起平均利潤率的變動。

⑺ 什麼是生產價格

生產價格是指商品價值的轉化形式,等於商品成本價格與平均利潤之和。計算公式為: 生產價格=成本價格+ 平均利潤。成本價格是商品生產中實際耗費的不變資本價值與可變資本價值之和。社會平均利潤率等於社會剩餘價值總量或利潤總量除以社會預付資本總量。各部門的平均利潤是該部門的預付資本量與平均利潤率的乘積。生產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轉化形式。資本主義各部門之間通過資本的轉移展開競爭,競爭的結果形成平均利潤率和平均利潤,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商品價值就轉化為生產價格。

(7)生產價格由生產成本加什麼組成擴展閱讀:

原理

資本主義條件下商品價值的轉化形式。為商品的成本價格與平均利潤之和。求出不同生產部門的不同利潤率的平均數,把這個平均數加到不同生產部門的成本價格上,由此形成的價格,就是生產價格。它是商品的市場價格上下波動的中心。

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認為,商品的生產價格的形成以利潤率平均化為前提。商品本來是按照價值(成本價格加剩餘價值)進行買賣的,在剩餘價值轉化為平均利潤後,商品就不再按照價值,而是按照生產價格來進行買賣了。從一個生產部門來看,生產價格與價值在量上通常是不一致的。

資本有機構成高於社會平均構成的部門,平均利潤大於剩餘價值,因而生產價格高於價值;反之,資本有機構成低於社會平均構成的部門,則生產價格低於價值;只有資本有機構成與社會總資本的平均構成相同的部門,二者才相等。

但從整個社會來看,剩餘價值的總和與平均利潤的總和是相等的,從而生產價格總和與價值總和也是相等的。在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的條件下,價值規律也就以生產價格規律的形式發揮作用。商品的市場價格的規定也就不再以價值,而是以生產價格為基礎,並隨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動,圍繞著生產價格這一中心而上下擺動。

從每個部門來看,雖然生產價格似乎偏離了價值,但從整個社會來看,這種偏離又是互相抵消的。生產價格歸根結底是以價值為基礎。就每個生產部門來說,引起生產價格變動的原因,是平均利潤率的變動,或商品本身價值的變動。

⑻ 生產價格是指什麼

生產價格是生產成本加上平均利潤。而商品的價值是不變資本加上可變資本加上剩餘價值。因而兩者在質上和量上都有區別。但這些差別並不意味著生產價格脫離了價值。相反,它以價值為基礎,是由價值轉化而來的。這是因為:第一,生產價格是由價值轉化而來的。第二,從生產價格的變動來看,生產價格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第三,從全社會的角度看,商品的生產價格總額與價值的總額總是相同的。
選4

⑼ 商品的價值是如何轉化為生產價格的

由於資本有機構成的不同或者資本周轉速度的不同,等量資本在相同時間內獲得的利潤不相等。而這與資本主義社會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合。在資本主義社會無論從事哪一種商品生產,都能夠大體上獲得與資本家預付資本成比例的利潤,如果,等量的資本在不同有機構成的成產部門獲得的利潤有差距,就必然引起資本在不同部門之間的流動,資本由利潤率低的部門向利潤率高的部門自由轉移和投入,從而引起個部門的供求關系和價格的變動,結果是各部門不同的利潤率轉化為全社會平均利潤率,這樣就是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生產價格是價值的轉化形式。他在數量上等於成本價格加平均利潤。從它的質的規定性、量的規定性及其變動來看,不僅沒有否定價值概念和價值規律,相反,它是以價值理論和價值規律為基礎的。只不過價值規律作用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市場價格的變動不再議價值為中心,而是以生產價格為中心。

⑽ 商品價格的組成有哪些

理論上而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價格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一是商品的生產成本及價外費用,二是商品生產所產生的必要利潤。根據現代成本會計制度的規定,目前中國商品的成本及價外費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一是商品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成本。其主要表現為商品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所有材料的價值,主要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修理用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成本內容。二是商品生產所需要的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因使用勞動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的總和,其主要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用、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職工工資總額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

職工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記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用指國家通過立法,企業承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企業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等費用。此項人工成本費用只計算用人單位繳納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納的部分。因為個人繳費已計算在工資總額以內。職工福利費用是在工資以外按照國家規定開支的職工福利費用。主要用於職工的醫療衛生費、職工因工負傷赴外地就醫路費、職工生活困難補助、文體宣傳費、集體福利事業補貼(包括集體、生活福利設施,如職工食堂,托兒所、幼兒園、浴室、理發室、婦女衛生室等,以及文化福利設施,如文化宮、俱樂部、青少年宮、圖書室、體育場、游泳池、職工之家、老年人活動中心等)物業管理費、上下班交通補貼。職工教育費指企業為職工學習先進技術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費用。包括就業前培訓,在職提高培訓、轉崗培訓、派外培訓、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培訓費用和企業自辦大中專、職業技術院校等培訓場所所發生的費用以及職業技能鑒定費用。勞動保護費用指企業購買職工實際使用的勞動保護用品的費用。如工作服、保健用品、清涼用品等。職工住房費用指企業為改善職工居住條件而支付的費用。包括職工宿舍的折舊費(或為職工租用房屋的租金)、企業交納的住房公積金、實際支付給職工的住房補貼和住房困難補助以及企業住房的維修費和管理費等。其他人工成本費用包括工會費經費、企業因招聘職工而實際花費的職工招聘費、咨詢費、外聘人員勞務費,對職工的特殊獎勵(如創造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等),支付實行租賃、承租經營企業的承租人,承包人的風險補償費等。解除勞動合同或終止勞動合同的補償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