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變動成本率怎麼算營業利潤
擴展閱讀
東北有石油為什麼 2025-07-02 18:31:26

變動成本率怎麼算營業利潤

發布時間: 2022-05-27 21:05:17

『壹』 安全邊際率20%,變動成本率30%,求銷售利潤率

邊際貢獻率=1-變動成本率=1-30%=70%
銷售利潤率=邊際貢獻率*安全邊際率
=70%*30%
=21%

『貳』 營業利潤怎麼算

營業利潤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中所產生的利潤,是企業最基本經營活動的成果,也是企業一定時期獲得利潤中最主要、最穩定的來源。其計算公式為: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投資凈收益;
其中,
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收入)×100%;
營業利潤率表明企業通過生產經營獲得利潤的能力,該比率越高,表明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

『叄』 變動成本法計算利潤

變動成本法也稱直接成本法、邊際成本法,是變動成本計算的簡稱,是指在組織常規的成本計算過程中,以成本性態分析為前提條件,只將變動生產成本作為產品成本的構成內容,而將固定生產成本和非生產成本作為期間成本,並按貢獻式損益確定程序計算損益的一種成本計算模式。

變動成本法計算盈虧的步驟如下:
銷售收入-銷貨成本(已售產品負擔的變動生產成本)=生產邊際貢獻-變動非生產成本=邊際貢獻-固定成本(包括生產的和非生產的)=營業利潤。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2-1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肆』 採用變動成本法計算營業利潤

20000×(15-5)-180000-25000=-5000

『伍』 公司本年度發生變動成本20000元,貢獻邊際率60%,銷售利潤率20%。求計算本年度 營業利潤具體

20000/(1-60%)/(1-20%)*20%=12500

例如:

變動成本率+邊際貢獻率=1

變動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率

所以,變動成本=20*(1-60%)=8萬

資產利潤率=(利潤總額/資產平均佔有額)×100%。

根據銀監會規定,金融機構資產利潤率計算公式為:資產利潤率=(凈利潤/資產平均余額)X100%。這一指標可進一步擴展為:資產利潤率=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

(5)變動成本率怎麼算營業利潤擴展閱讀:

利潤率與剩餘價值率是有嚴格區別的。c+v必然大於v,因此,用同一個剩餘價值量與這兩個不同的資本量相比,得出的相對值必然是不相等的。利潤率總是要小於剩餘價值率。例如,假定總資本為10,000元,其中不變資本(c)為8,000元,可變資本(v)為2,000元,剩餘價值(m)為2,000元。

利潤率與剩餘價值率是有嚴格區別的。c+v必然大於v,因此,用同一個剩餘價值量與這兩個不同的資本量相比,得出的相對值必然是不相等的。利潤率總是要小於剩餘價值率。例如,假定總資本為10,000元,其中不變資本(c)為8,000元,可變資本(v)為2,000元,剩餘價值(m)為2,000元。

『陸』 在變動成本法下,營業利潤按貢獻或損益確認,步驟和公式什麼

1、變動成本法也稱直線成本法是變動成本計算的簡稱,是指在組織常規的成本計算過程中,以成本性態分析為前提條件,只將變動生產成本作為產品成本的構成內容,而將固定生產成本作為期間成本,並按貢獻式損益確定程序計算損益的一種成本計算模式.企業管理的科學化要求會計為企業內部管理提供信息資料,以作為對經濟活動進行預測、決策、計劃和控制的依據,傳統的全部成本核算法無法適應競爭日益加劇的市場經濟。第二世界大戰後,對會計提出更高的要求,變動成本法開始在西方企業誕生,後被廣泛應用。
2、變動成本法是將一定時期所發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態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大類,其中變動成本又分為變動生產成本和變動非生產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製造費用),而將變動非生產成本和固定成本全部作為期間成本。
在變動成本法下,只是變動成本生產又已售產成品、庫存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分別負擔。因此變動成本法下的在產品和產成品存貨估價必然低於全部成本法下的存貨估價。
3、在變動成本法下,確定損益因感召貢獻式損益程序計量,首先用營業收入補償本期實現的銷售產品的變動成本,從而確定貢獻邊際,然後再用貢獻邊際補償固定成本來確定當期營業利潤。
因此,在貢獻式損益確定程序下,營業利潤須按下列步驟和公式計算:
營業收入-變動成本=貢獻邊際,貢獻邊際-固定成本=營業利潤
(在傳統式損益確定程序下,營業利潤的計算步驟和公式是: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毛利
營業毛利-營業費用=營業費用)
4、變動成本法主要為強化企業內部管理的要求而產生,有助於加強成本管理,強化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和業績考核等職能。

『柒』 利潤的計算公式

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100%

銷售利潤率=利潤÷銷售×100%

利潤率常用百分比表示。

營業利潤率是指企業的營業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率。它是衡量企業經營效率的指標,反映了在考慮營業成本的情況下,企業管理者通過經營獲取利潤的能力。

利潤率的表現形式:

1、銷售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銷售收入總額的比率。它表明單位銷售收入獲得的利潤,反映銷售收入和利潤的關系。

2、成本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銷售成本總額之比。它表明單位銷售成本獲得的利潤,反映成本與利潤的關系。

3、產值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總產值之比,它表明單位產值獲得的利潤,反映產值與利潤的關系。

4、資金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資金平均佔用額的比率。它表明單位資金獲得的銷售利潤,反映企業資金的利用效果。

5、凈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凈利潤(稅後利潤)與銷售凈額的比率。它表明單位銷售收入獲得稅後利潤的能力,反映銷售收入與凈利潤的關系。

『捌』 計算變動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下的營業利潤

首先,按照權責發生制,確認本期的銷售收入、發生的各項成本費用,根據以上資料計算本期營業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利息費用=邊際貢獻--固定成本-利息費用。

完全成本法下,企業利潤=20000*10-(48000+19200+4800+12000)/24000*20000-8000-4000=118000元

變動成本法下,企業利潤=20000*10-(48000+19200+4800+8000)/24000*20000-12000-4000=117333.3元

優點

1、營業利潤隨銷售量的增加或減少而升降,這是企業經理人員所想要的會計信息。

2、便於進行本-量-利分析,有利於和銷售預測。變動成本法的基本理論和程序揭示了成本、業務量、利潤之間的內在關系。

3、有利於促使企業管理當局重視銷售,防止盲目生產。

4、有利於短期經營決策。

5、有利於編制彈性預算。彈性預算實際上是根據變動成本法的原理編制的,在企業採取以銷定產,可以隨業務量的變化而機動地調整,具有彈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變動成本法

『玖』 營業利潤怎麼計算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資產處置收益(-資產處置損失)+其他收益

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收入)×100%,營業利潤率表明企業通過生產經營獲得利潤的能力,該比率越高表明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

其中:

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9)變動成本率怎麼算營業利潤擴展閱讀:

營業收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經常性的、主要業務所產生的收入。如製造業的銷售產品、半成品和提供工業性勞務作業的收入;商品流通企業的銷售商品收入;旅遊服務業的門票收入、客戶收入、餐飲收入等。主營業務收入在企業收入中所佔的比重較大,它對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其他業務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項主營業務收入之外的其他業務收入。包括材料銷售、外購商品銷售、廢舊物資銷售、下腳料銷售,提供勞務性作業收入,房地產開發收入,咨詢收入,擔保收入等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在企業收入中所佔的比重較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營業利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營業收入

『拾』 已知變動成本率和固定成本能求息稅前利潤嗎

你好,由以上條件是不能求出息前利潤的,必須要知道產銷額才可以,這兩個條件只能求出均衡產量,銷售收入*變動成本率=變動成本,息稅前利潤=銷售收入-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
1、變動成本率又稱補償率,是與邊際貢獻率相對應的概念。 可變成本率和邊際貢獻率之間存在互補關系。 如果產品的可變成本率高,則邊際貢獻率低,盈利能力小。變動成本率的計算公式:可變成本率=可變成本÷銷售收入×100%=(單位可變成本)×銷量)÷(單價)×銷量)×100%=單位可變成本÷單價×100%。可變成本率+邊際貢獻率=單位可變成本÷單價+單位邊際貢獻÷單價=【單位可變成本+(單位價格-單位可變成本)】÷單價=1可變成本率與邊際貢獻率的關系 .可變成本率+率邊際貢獻率=1
2、固定成本是指其總額在一定時期及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直接受業務量變動的影響而保持固定不變的成本。它的特點是固定成本率不因業務量變動而變動,但單位固定成本隨業務量增加而遞減。
3、息前利潤 =總利潤 + 利息支出。息前利潤是指所得稅前的利潤,即利潤總額。 一般來說,息前利潤是不扣除利息和所得稅的利潤,即不考慮利息的未繳納所得稅前的利潤,也可以稱為息前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顧名思義,是指不支付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稅前利潤是指所得稅前的利潤,是企業的營業收入扣除成本和流轉稅後的利潤。 稱為稅前利潤,在此基礎上繳納企業所得稅。
拓展資料:
息前利潤與經營杠桿的關系,經營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EBIT=EBIT變動率/產銷變動率,息前利潤與財務杠桿的關系,財務杠桿系數=基期EBIT/基期利潤總額=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EBIT變動率,息稅前營業利潤率計算公式息稅前營業利潤率=息稅前利潤/營業收入=(凈利潤+所得稅+財務費用)/營業收入,息前利潤覆蓋率計算公式,息前利潤覆蓋率,即賺取的利息倍數 = 息前利潤 / 利息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