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某企業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為超支的百分之3,本月生產領用原材料的計劃成本為20000,如何求實際成本
實際成本=計劃成本*(1+差異率)=20000*(1+3%)=20600
⑵ 採用計劃成本核算的節約差和超支差的兩個分錄以及詳細解說一下,一直搞不懂這個問題。
採用計劃成本核算的節約差和超支差的兩個分錄分材料收入環節及材料發出環節詳細解說如下:
(一)收入環節材料成本差異的核算
收入環節、以原材料為例,涉及外購、自製、接受投資、委託加工、盤點盤盈的業務活動,下面分別就其調整分錄加以列示:
1.外購材料調整超支差異:
借: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貸:材料采購
調整節約差異:
借:材料采購
貸: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2.自製材料 調整超支差異:
借: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貸:生產成本
調整節約差異:
借:生產成本
貸: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3.接受投資調整超支差異:
借:原材料(按計劃成本)
應交稅金一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材料成本差異一原材料
貸:實收資本(按帳面價或市場價)
調整節約差異:
借:原材料(按計劃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實收資本(按帳面價或市場價)
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4.盤點盤盈調整超支差異: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一原材料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調整節約差異: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二)發出環節材料成本差異的核算
原材料發出環節主要是指材料領用、出售、對外投資及盤虧業務,其材料成本差異的調整列示如下:
1.領用材料:
借: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
貸: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超支用藍字,節約用紅字
2.材料出售
借:其他業務支出
貸: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超支用藍字,節約用紅字
3.材料對外投資
借:長期投資(按帳面價,市場價或評估價)
貸:原材料(按計劃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材料成本差異一原材料(按材料成本差異率確定,超支用藍字,節約用紅字) 4.材料盤點盤虧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原材料(按計劃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按材料成本差異率確定,超支用藍字,節約用紅字)
⑶ 材料成本超支差異率怎麼算
材料成本差異率計算公式:
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材料成本差異+當月入庫成本差異)/(期初原材料計劃成本+當月入庫材料計劃成本)× 100%。
實際工作中,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是通過編制「材料成本差異計算表」來完成的。
上月材料成本差異率= 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 X 100%。
本月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本月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 X 材料成本差異率。
本月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本月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 ± 本月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
本月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 + 本月增加材料的計劃成本 — 本月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X (1+材料成本差異率)。
材料成本差異率
例題:企業的存貨按計劃成本核算,期初甲材料庫存數量為50噸,其單位計劃成本為200元/噸,材料成本差異賬戶的借方余額為100元,本月以210元/噸購入甲材料50噸,這本期甲材料成本差異率為( )。
甲材料的材料成本差異=[100+(210-200)x50]/[(50+50)x200]x100%=3%。
⑷ 每月材料采購計劃成本150000元,本月購進材料的超支差5120元,實際成本是多少
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是超支差,計劃成本是150000元,超支差是5120元,實際成本是155120元。
⑸ 材料成本差異計算公式是什麼
材料成本差異計算公式: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計劃成本差為正數,表示實際大了,叫"超支差";差為負數,表示實際小了,叫"節約差"。在發出材料時,先結轉的是計劃成本,然後再調整為實際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賬務處理
入庫材料發生的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差異,借記本科目,貸記「材料采購」科目;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差異做相反的會計分錄。調整材料計劃成本時,調整的金額應自「原材料」等科目轉入本科目,調整減少計劃成本的金額,記入本科目的借方;調整增加計劃成本的金額,記入本科目的貸方。
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超支材料成本差異,借記「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委託加工物資"、"其他業務成本"等科目,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差異,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⑹ 計劃成本核算的超支在哪一方,計劃成本法成本核算
計劃成本核算是指按照計劃成本核算存貨的制度,是我國工業企業普遍採用的存貨核算制度。在計劃成本核算方法下,需要設置「存貨采購」和「存貨成本差異」兩個賬戶。成本差異是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實際成本超過計劃成本為超支,反之為節約。存貨成本差異形成於存貨取得過程之中,隨著存貨的發出而轉銷,即按照差異率將存貨成本差異分配到有關成本項目中。
計劃成本核算的核算程序:
以原材料為例說明計劃成本的核算程序。在計劃成本法下,應設「材料采購」和「材料成本差異」兩個科目。材料成本差異有入庫時的「轉入差異」和出庫時的「領料應分攤差異」兩種(個人的理解,表達不一定精確)。公式如下:
入庫時的材料成本差異
=
材料采購-原材料
=
材料的購買價格(一般納稅人不含稅)-
已定的材料的單位計劃成本*材料采購數量
(1)在購入原材料時,發票賬單已到,物資未到,企業按采購價格支付材料款及稅金,在「材料采購」賬戶的借方按實際成本計價(稅金另計),賬務處理為:
借:材料采購(價款)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
或應付賬款,應付票據,托收承付等科目
(2)當材料已到,企業驗收入庫時,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記入「材料成本差異」
賬戶,做如下分錄:
借:原材料(單位計劃成本*采購數量)
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異)
貸:材料采購
或者分錄為:
借:原材料(單位計劃成本*采購數量)
貸:材料采購
材料成本差異(節約差異)
(3)(按計劃)成本結轉材料成本,在企業領料以後,月末做材料成本差異的分配和轉出,
領料應攤銷的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的材料成本差異+本月購進的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的計劃成本+本月購進的計劃成本)
領料應攤銷的成本差異=領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借:基本生產成本
或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委託加工物資其他業務支出
貸:材料成本差異(紅字或藍字)
(4)會計期間結束時,將材料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⑺ 什麼是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計劃成本怎樣計算材料成本差異超支節約(舉例)
材料成本差異又稱「材料價格差異」.指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價格成本間的差額.
實際成本大於計劃價格成本為超支;實際成本小於計劃價格成本為節約.外購材料的材料成本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采購業務的工作質量.
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計劃成本 差為正數,表示實際大了,叫"超支差";差為負數,表示實際小了,叫"節約差".在發出材料時,先結轉的是計劃成本, 然後再調整為實際成本. 公式變換為: 實際成本=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 在這個式子中,材料成本差異是正數就加,是負數就減. 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⑻ 計劃成本核算(超支差異) 答案正確者,及時採納。
1.購進甲材料:借:材料采購 62.3(50+3+9.3)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8.5 (50*17%)
貸:銀行存款 70.8
2.材料驗收入庫:借:原材料 62.3
貸:材料采購 62.3
3.結轉: 借:材料成本差異
貸:材料采購
4.發出材料: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48 (80*0.6)
貸:原材料-甲材料 48
5.
⑼ 計劃成本法計算公式是什麼
計劃成本法的核算公式:
1、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數量×計劃單價;
2、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額;
3、成本差異額=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4、材料成本差異率=差異額/計劃成本。
(9)超支差怎麼算計劃成本擴展閱讀
核算程序
企業應首先考察與存貨成本相關的各種因素,規定存貨的分類、名稱、規格、計量單位和單位計劃成本。除一些特殊情況外,計劃單位成本在年度內一般不作調整。
其次,取得存貨時,應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取得存貨的計劃成本填入收料單中,並按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作為「材料成本差異」進行登記。
還有,平時領用、發出存貨都按計劃成本計算,賬戶,經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發出存貨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應按月分攤,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攤。
⑽ 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公式
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計劃成本
差為正數,表示實際大了,叫超支差;差為負數,表示實際小了,叫節約差.在發出材料時,先結轉的是計劃成本,
然後再調整為實際成本。
公式變換為:
實際成本=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
在這個式子中,材料成本差異是正數就加,是負數就減.
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