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工成本怎麼計算
1.人工成本是通過「應付職工薪酬」賬戶進行核算的。
2. 按照規定,凡直接從事產品生產的生產工人工資費用,應直接記入「生產成本」的直接人工項目。實行計件工資的企業,計件工資應按照規定直接計入有關的成本計算對象中去。如果企業生產多種產品,生產工人工資則應採用適當方法在各產品之間分配。工資費用的分配標准一般有按實際工時比例分配和按定額工時比例分配等,其計算公式如下:
a.某產品應負擔的工資費用=該產品的實際(或定額)工時×工資費用分配率
b.費用分配率=生產工人工資總額/各產品的實際工時(或定額)之和
3.基本生產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應記入「製造費用」賬戶;輔助生產車間人員的工資,應記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賬戶;企業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工資,則應記入「管理費用」賬戶。
4. 在實際工作中,人工費用是通過編制「工資費用分配匯總表」進行分配,並據以進行賬務處理
2. 國房景氣指數的國房景氣指數的編制流程步驟
按照上述原則,「國房景氣指數」的指數指標體系分為兩部分:一是參與計算用的指數指標;二是用於分析研究的指數指標。具體包括:用於計算國房景氣指數的指標有(1)土地出讓收入指數;(2)完成開發土地面積指數;(3)房地產開發投資指數;(4)資金來源指數;(5)商品房銷售價格指數;(6)新開工面積指數;(7)房屋竣工面積指數;(8)空置面積指數。
用於分析報告用的指數指標,也是四個方面共14個指標。具體為:(1)新開工面積指數;(2)房屋施工面積指數;(3)國有單位投資指數;(4)國內貸款指數;(5)利用外資指數;(6)自籌資金指數;(7)住宅銷售價格指數;(8)辦公樓銷售價格指數;(9)商業營業用房銷售價格指數;(10)個人商品房銷售額指數;(11)竣工房屋價值指數;(12)住宅空置面積指數;(13)辦公樓空置面積指數;(14)商業營業用房空置面積指數。 基準對比時期是依據基準循環時期原理,結合房地產開發業投資指標特點確定的,與基準循環時期原理相比有很大不同。
基準對比時期的確定應遵循三個原則:一是要選擇房地產業發展比較平衡的時期,以便於對比分析,過高、過低都會影響景氣指數對比的可信度;二是要考慮統計資料的銜接,選擇的基準循環時期再好,無法取得前後可比資料也會影響對比的合理性;三是按照景氣指數原理,根據經濟指標的轉折點來判斷基準對比時期。按上述三個原則,結合我國房地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國房景氣指數」計算的基準循環時期應確定在1995年3月為宜。 1、季節因素調整。房地產業季節因素明顯,指標數值需要進行調整。「國房景氣指數」用X-11程序進行季節因素調整。
2、價格因素調整。參與「國房景氣指數」計算的8個指標中,有房地產開發投資,到位資金,土地轉讓收入,銷售價格4個指標涉及到價格調整問題。
七、國房景氣指數的計算數學模型(略) 根據上述流程和確定的權數,「國房景氣指數」測算了1991年至今的景氣指數值,結果說明:「國房景氣指數」測算出的結果符合這幾年房地產業的發展實際狀況,因此「國房景氣指數」的實施方案是基本可行的。
3. 行業景氣指數計算公式
行業景氣指數計算公式?
影響因素:企業實力(16~25%),流動資金(8~14%),企業規模(10~15%),質量保證(15~18%),地理位置(6~10%),服務態度(12~16%),售後(14~18%),員工素質(16~20%),廣告宣傳(10~15%)
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是反映房地產業發展景氣狀況的綜合指數。它是根據經濟周期波動理論和景氣指數原理,採用合成指數的計算方法,從房地產業發展必須同時具備的土地、資金和市場需求三個基本條件出發,選擇房地產開發投資、資金來源、土地出讓收入、完成土地開發面積、空置面積、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商品房銷售價格這8個具有代表性的統計指標進行分類指數測算,然後進行加權平均得到的總體指數,並以1994年12月為基期對比計算出用百分製表示的指數體系。
4. 景氣指數是什麼,怎麼計算的~
行業景氣指數計算公式?
影響因素:企業實力(16~25%),流動資金(8~14%),企業規模(10~15%),質量保證(15~18%),地理位置(6~10%),服務態度(12~16%),售後(14~18%),員工素質(16~20%),廣告宣傳(10~15%)
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是反映房地產業發展景氣狀況的綜合指數。它是根據經濟周期波動理論和景氣指數原理,採用合成指數的計算方法,從房地產業發展必須同時具備的土地、資金和市場需求三個基本條件出發,選擇房地產開發投資、資金來源、土地出讓收入、完成土地開發面積、空置面積、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商品房銷售價格這8個具有代表性的統計指標進行分類指數測算,然後進行加權平均得到的總體指數,並以1994年12月為基期對比計算出用百分製表示的指數體系。
5. 企業的人工成本怎麼算
人工成本(人事費用)主要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用、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職工工資總額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總額/同期人數
人工成本比重=人工成本總額/同期總成本*100%
勞動分配率=人工成本總額/同期增加值*100%
6. 企業景氣指數如何計算如何做到數據權威這個指數能說明什麼
企業景氣指數為通過企業景氣調查中企業家對企業經營狀況好壞的判斷,綜合反映經濟運行狀況和預期走向的指標。企業景氣指數的取值范圍均在0-200之間,以100為臨界值,當指數大於100時,反映企業景氣狀態是良好的、樂觀的,越接近200樂觀程度越高;當指數小於100時,反映企業景氣狀態是不佳的、悲觀的,越接近0悲觀程度越深。
企業景氣指數=0.4×即期企業景氣指數+0.6×預期企業景氣指數
即期企業景氣指數=企業負責人對本季度本企業綜合經營狀況回答良好比重-回答不佳的比重+100
預期企業景氣指數=企業負責人對預計下季度本企業綜合經營狀況回答良好比重-回答不佳的比重+100
7. 企業人工成本總額怎麼計算
企業人工成本總額=職工工資總額+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費+勞動保護費+職工住房費用(單位負擔的住房公積金)+其他人工成本費用(如發放的伙食補助、交通補助等)
人工成本總額=預期銷售收入凈額×收入人工成本率
根據勞動部(1997)261號文件規定,企業人工成本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費,勞動保護費、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費用等7大項。
人工成本總額可以根據銷售收入凈額、企業增加值、盈虧平衡以及綜合效益等來確定,分別稱之為銷售凈額法、勞動分配率法、盈虧平衡法和工效掛鉤法。
拓展資料:
(一)銷售凈額法
銷售凈額法是根據對市場銷售收入的預測,分析企業收入人工成本率變化趨勢,並參考同行業相關數據,確定企業人工成本總額的一種方法。
人工成本總額=預期銷售收入凈額×收入人工成本率
一般情況下,企業做薪酬預算時,收入人工成本率應穩定在合理的水平,人工成本總額的增加反映在員工人數增加和人均人工成本增加兩個方面,首先應確定新年度所需員工人數,那麼上述公式可以表達為:
人均人工成本=人均銷售收入凈額×收入人工成本率
從上式可以看出,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長率應該和人均銷售收入的增長率保持一致。
(二)勞動分配率法
勞動分配率法是根據對企業增加值的預測,分析企業勞動分配率變化趨勢,並參考同行業相關數據,確定企業人工成本的一種方法。
人工成本總額=預期企業增加值×勞動分配率
一般情況下,企業做薪酬預算時,勞動分配率應穩定在合理的水平,人工成本總額的增加反映在員工人數增加和人均人工成本增加兩個方面,首先應確定新年度所需員工人數,那麼上述公式可以表達為:
人均人工成本=人均企業增加值×勞動分配率
從上式可以看出,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長率應該和人均企業增加值的增長率保持一致。
人工成本總額 網路
8. 人力資源管理人工成本怎麼算
人工成本(人事費用)主要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用、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職工工資總額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總額/同期人數
人工成本比重=人工成本總額/同期總成本*100%;勞動分配率=人工成本總額/同期增加值*100%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由投入勞動力要素所發生的一切費用,包括企業支付給職工的工資性報酬和福利性供給,是企業總成本的組成部分。
(8)人工成本怎麼算景氣指數擴展閱讀
影響企業支付能力的因素有:
1、實物勞動生產率,是指某一時期內平均每一員工的產品數量。它是衡量企業人工成本支付能力的一般尺度。
2、銷貨勞動生產率,是指某一時期內平均每一員工的銷貨價值。它是衡量企業人工成本支付能力的一般尺度。
3、人工成本比率,是指企業人工成本占企業銷貨額的比重,也可以說是企業人均人工成本占企業銷售勞動生產率的比重。
4、勞動分配率,是指企業人工成本占企業凈產值的比率。
5、附加價值勞動生產率,指平均每一員工生產的附加價值或凈產值,是衡量企業人工成本支付能力的一般尺度。
6、單位製品費用,指平均每件貨每單位製品的人工成本。
7、損益分歧點,指企業利潤為零時的銷售額,是企業盈虧的分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