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自然壟斷的平均總成本是遞減的邊際成本是不隨數量變化而變化的 有實例最好啦,求解釋。。。。
在一個自然壟斷不存在的行業中,絕大多數行業,邊際成本隨著規模經濟而下降,隨著公司成長的痛苦而增加。自然壟斷的成本結構是非常不同的。自然壟斷產品固定成本高,不依賴於輸出,因為平均總成本=總成本(固定+可變成本)/總輸出,遠高於可變成本和固定成本,可變成本可以是可忽略不計的程度,所以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數學題分子保持不變,分母增加,res
『貳』 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重點概念
1. 1. 經濟人
從事經濟活動的人所採取的經濟行為都是力圖以自己的最小經濟代價去獲得自己的最大經濟利益。
1. 2. 需求
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
1. 3. 需求函數
表示一種商品的需求數量和影響該需求數量的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函數。
1. 4. 供給
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價格水平下願意並且能夠提供出售的該種商品的數量。
1. 5. 供給函數
供給函數表示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和該商品的價格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1. 6. 均衡價格
一種商品的均衡價格是指該種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
1. 7. 需求量的變動和需求的變動
需求量的變動是指在其它條件不變時由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所應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動。需求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它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動。
1. 8. 供給量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
供給量的變動是指在其它條件不變時由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所應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供給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它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
1. 9. 內生變數和外生變數
內生變數指一個經濟模型所要決定的變數。外生變數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決定的已知變數。
1. 10. 靜態分析
根據既定的外生變數值來求得內生變數值的分析方法。
1. 11. 比較靜態分析
研究外生變數變化對內生變數的影響方式,以及分析比較不同數值的外生變數下的內生變數的不同數值。
1. 12. 動態分析
需要區分變數在時間上的先後差別,研究不同時間點上的變數之間的相互關系。
1. 13. 彈性
當一個經濟變數發生1%的變動時,由它引起的另一個經濟變數變動的百分比。
1. 14. 弧彈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需求量的變動對於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
1. 15. 點彈性
表示需求曲線上某一點上的需求量變動對於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1. 16. 需求的價格彈性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1. 17. 供給的價格彈性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供給量的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量變化的百分比。
1. 18. 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相對於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百分比。
1. 19. 替代品
如果兩種商品之間能夠相互替代以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
1. 20. 互補品
若兩種商品必須同時使用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互補品。
1. 21. 需求的收入彈性
需求的收入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消費者收入量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消費者的收入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1. 22. 恩格爾定律
在一個家庭或在一個國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用彈性的概念來表述它則可以是:對於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來說,富裕程度越高,則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就越小;反之,則越大。
1. 23. 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滿足人慾望的能力,或者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意程度。
1. 24. 基數效用
表示效用大小的計量單位被稱作效用單位。
1. 25. 序數效用
效用的大小是無法具體衡量的,效用之間的比較只能通過順序或等級來進行。
1. 26. 邊際量
一單位的自變數的變化引起的因變數的變化量。
1. 27. 總效用和邊際效用
總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從一定數量的商品的消費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總和。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一單位商品的消費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1. 28. 消費者均衡
消費者均衡是研究單個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貨幣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購買中以獲得最大效用。
1. 29. 消費者剩餘
消費者剩餘是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願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
1. 30. 無差異曲線
無差異曲線是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或者說,他時表示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相同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
1. 31. 商品的邊際替代率
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時所需要的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被稱為商品的邊際替代率。
1. 32. 預算線
預算線又稱為預算約束線、消費可能線和價格線。預算線表示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給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買到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
1. 33. 替代效應
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的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替代效應。
1. 34. 收入效應
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收入效應。
1. 35. 正常物品
正常物品是指需求量與收入呈同方向變化的商品。對於正常物品來說,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的變動,收入效應也與價格呈反方向的變動,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總效用必定與價格呈反方向的變動,正因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1. 36. 低檔物品
低檔物品是指需求量與收入呈反方向變化的商品。對於低檔物品來說,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收入效應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而且,在大多數場合,收入效應的作用小於替代效應,所以,總效用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相應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1. 37. 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是一種特殊的低檔物品。作為低檔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於,它的收入效應的作用很大,以至於超過了替代效應的作用,從而使總效應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線呈現出向右上方傾斜的特殊情況的原因。
1. 38. 期望效用
消費者的期望效用就是消費者在不確定條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種結果的效用的加權平均數。
1. 39. 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指經濟行為者在事先不能准確地知道自己的某種決策的結果。或者說,只要經濟行為者的一種決策的可能結果不止一種,就會產生不確定性。
1. 40. 生產者
生產者亦稱廠商或企業,它是指能夠做出統一的生產決策的單個經濟單位。
1. 41. 生產函數
生產函數表示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
1. 42. 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一般被劃分為土地、資本、勞動和企業家才能四種類型。
1. 43. 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
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也被稱為里昂惕夫生產函數。他表示在每一產量水平上任何一對生產要素投入量之間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1. 44. 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
一般形式為:Q = A Lα Kβ 其中的參數α和β的經濟含義是:當α+β=1時,α和β分別表示勞動和資本在生產過程中的相對重要性,α為勞動所得在總產量中所佔的份額,β為資本在總產量中所佔的份額。
1. 45. 生產的短期和長期
短期指生產者來不及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固定不變的時間周期。長期指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的時間周期。
1. 46. 總產量
總產量指與一定的某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相對應的最大產量。
1. 47. 平均產量
平均產量指平均每一單位某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所生產的產量。
1. 48. 邊際產量
邊際產量指增加一單位某種可變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
1. 49.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在生產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在連續等量地把某種可變生產要素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數量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小於某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並超過這個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這就是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1. 50. 等產量曲線
等產量曲線就是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
1. 51. 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
在兩種生產要素相互替代的過程中,普遍的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在維持產量不變的前提下,當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不斷增加時,每一單位的這種生產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遞減的。這一現象被稱為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
1. 52. 等成本線
等成本線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產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者可以購買到的兩種生產要素的各種不同數量組合的軌跡。
1. 53. 等斜線
等斜線是一組等產量曲線中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的點的軌跡。
1. 54. 擴展線
在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技術和其它條件不變時,如果企業改變成本,等成本線就會發生平移;如果企業改變產量,等產量曲線就會發生平移。這些不同的等產量曲線將於不同的等成本線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產均衡點,這些生產均衡點的軌跡就是擴展線。
1. 55. 規模報酬
規模報酬分析涉及的是企業的生產規模變化與所引起的產量變化之間的關系。詳見書P147。
1. 56. 機會成本
一般地,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它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 57. 顯成本
企業生產的顯成本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
1. 58. 隱成本
企業生產的隱成本是指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1. 59. 經濟利潤和正常利潤
企業的所有的顯成本和隱成本之和構成總成本。企業的經濟利潤是指企業的總收益和總成本之間的差額。正常利潤是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支付。
1. 60. 短期成本
在短期,廠商的成本有不變成本部分和可變成本部分之分。具體的講,廠商的短期成本有以下七種:總不變成本、總可變成本、總成本、平均不變成本、平均可變成本、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
1. 61. 長期成本
在長期,廠商的所有成本都是可變的。廠商的長期成本可以分為長期總成本、長期平均成本和長期邊際成本。
1. 62. 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
在企業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廠商由於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這叫規模經濟。當生產擴張到一定的規模以後,廠商繼續擴張生產規模,就會使經濟效益下降,這叫規模不經濟。或者說,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大於成本增加的倍數,為規模經濟。相反,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小於成本增加的倍數,為規模不經濟。顯然,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都是由於廠商變動自己的企業生產規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稱作內在經濟和內在不經濟。
1. 63. 外在經濟和外在不經濟
外在經濟和外在不經濟是由企業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響廠商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位置。
1. 64. 市場與行業
市場是物品買賣雙方相互作用並得以決定其交易價格和交易數量的一種組織形式或制度安排。行業指為同一個商品市場生產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廠商的總體。
1. 65. 完全競爭市場
完全競爭市場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第一,市場上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第二,市場上每一個廠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質的。第三,所有的資源都具備完全的流動性。第四,信息是完全的。
1. 66. 完全競爭市場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
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是一條由既定的市場價格水平出發的水平線。
1. 67. 總收益
總收益指廠商按一定價格出售一定量產品時所獲得的全部收入。
1. 68. 平均收益
平均收益指廠商在平均每一單位產品銷售上所獲得的收入。
1. 69. 邊際收益
邊際收益指廠商增加一單位產品銷售所獲得的總收入的增量。
1. 70. 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
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是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
1. 71. 收支相抵點
廠商無經濟利潤但能實現正常利潤的均衡點也被稱為收支相抵點。
1. 72. 停止營業點
廠商的平均收益等於平均可變成本,廠商可以繼續生產,也可以不生產,也就是說,廠商生產或不生產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由於在這一均衡點上,廠商出於關閉企業的臨界點,所以,該均衡點也被稱作停止營業點或關閉點。
1. 73. 成本不變行業
成本不變行業是這樣一種行業,該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不對生產要素的價格發生影響。
1. 74. 成本遞增行業
成本遞增行業是這樣一種行業,該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會導致生產要素價格的上升。
1. 75. 成本遞減行業
成本遞減行業是這樣一種行業,該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反而使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了。
1. 76. 生產者剩餘
生產者剩餘指廠商在提供一定數量的某種產品時實際接受的總支付和願意接受的最小總支付之間的差額。
1. 77. 消費者統治
消費者統治指在一個經濟社會中消費者在商品生產這一最基本的經濟問題上所起的決定性作用。這種作用表現為:消費者用貨幣購買商品是向商品投貨幣選票。西方學者認為,這種消費者統治的經濟關系,可以促使社會的經濟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從而使全社會的消費者都得到最大的滿足。
1. 78. 不完全競爭市場
在西方經濟學中,不完全競爭市場是相對完全競爭市場而言的,除了完全競爭市場以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的帶有一定壟斷因素的市場都被稱為不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分為三種類型,它們是壟斷市場、寡頭市場和壟斷競爭市場。其中,壟斷市場的壟斷程度最高。寡頭市場居中,壟斷競爭市場最低。
1. 79. 壟斷市場
壟斷市場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唯一一個廠商的市場組織。具體地說,壟斷市場的條件主要有這樣三點:第一,市場上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生產和銷售商品;第二,該廠商生產和銷售的商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廠商進入該行業都極為困難或不可能。
1. 80. 自然壟斷
有些行業的生產具有這樣的特點:企業生產的規模經濟需要在一個很大的產量范圍和相應的巨大的資本設備的生產運行水平上才可能得到充分的體現,以至於整個行業的產量只有由一個企業來生產時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生產規模。而且,只要發揮這一企業在這一生產規模上的生產能力,就可以滿足整個市場對該種產品的需求。在這類產品的生產中,行業內部總會有某個廠商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其它優勢,最先達到這一生產規模,從而壟斷了整個行業的生產和銷售。這就是自然壟斷。
1. 81. 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和收益曲線
由於壟斷市場中只有一個廠商,所以,市場的需求曲線就是壟斷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壟斷廠商的AR曲線和需求曲線d重疊,都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1. 82. 價格歧視
以不同的價格銷售同一種產品,被稱為價格歧視。如果廠商對每一單位產品都按消費者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出售,這就是一級價格歧視。一級價格歧視也稱為完全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要求對不同消費數量段規定不同的價格。壟斷廠商對同一種產品在不同市場上(或對不同的消費群)收取不同的價格,這就是三級價格歧視。
1. 83. 壟斷競爭市場
壟斷競爭市場是這樣一種市場組織,一個市場中有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別的同種產品。市場上大量的生產非常接近的同種產品的廠商的總和稱作市場集團。
1. 84. 非價格競爭
在壟斷市場上,由於每一個廠商生產的產品都是有差別的,所以,壟斷場上往往通過改進產品品質,精心設計包裝,改善產品售後服務以及廣告宣傳等手段,來擴大自己產品的市場銷售份額,這就是非價格競爭。
1. 85. 生產集團
壟斷競爭市場上大量的生產非常接近的同種產品的廠商的總和稱作市場集團。
1. 86. 壟斷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
壟斷競爭廠商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是比較平坦的,相對地比較接近完全競爭廠商的水平形狀的需求曲線。d需求曲線表示: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中的某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而其它廠商的產品價格都保持不變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系。D需求曲線表示: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的某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而生產集團內的其他所有廠商也使產品價格發生相同變化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系。
1. 87. 理想的產量和多餘的生產能力
一般把完全競爭企業在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最低點上的產量稱作為理想的產量,把實際產量與理想產量之間的差額稱作為多餘的生產能力。
1. 88. 寡頭市場
寡頭市場又被稱為寡頭壟斷市場。它是指少數幾家廠商控制整個市場的產品生產和銷售的這樣一種市場組織。
1. 89. 純粹寡頭行業和差別寡頭行業
根據產品特徵,可以把寡頭行業分為純粹寡頭行業和差別寡頭行業。在純粹寡頭行業中,廠商之間生產的產品沒有差別。在差別寡頭行業中,廠商之間生產的產品是有差別的。
1. 90. 占優策略
無論其他參與者採取什麼策略,某參與者的唯一最優策略就是他的占優策略。
1. 91. 占優策略均衡
由博弈中的所有參與者的占優策略組合所構成的均衡就是占優策略均衡。
1. 92. 納什均衡
在一個納什均衡里,任何一個參與者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最優策略,如果其他參與者均不改變各自的最優策略。
1. 93. 囚犯的困境
略。見書P244
1. 94. 無限期重復博弈
所謂無限期重復博弈是指相同結構的博弈可以無限次的重復進行下去。
1. 95. 有限期重復博弈
有限期重復博弈是指相同結構的博弈有限次重復進行。
1. 96. 邊際產品
增加使用一單位要素所增加的產量。
1. 97. 邊際產品價值
它表示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廠商增加使用一單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VMP = P * MP
1. 98. 邊際收益產品
它表示一般情況下廠商使用要素的邊際收益。MRP = MR * MP
1. 99. 邊際要素成本
邊際要素成本是增加一單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成本。MFC=[L*W(L)]』=W(L)+L*[dW(L)/dL]
1. 100.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研究的是單個(產品或要素)市場。一般均衡即將所有相互聯系的各個市場看成一個整體來加以研究。局部均衡就是單個市場或部分市場的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和均衡狀態的分析。一般均衡就是就一個經濟社會中的所有市場的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和均衡狀態進行分析。
1. 101. 瓦爾拉斯定律
在一定的假設條件全部得到滿足時,一般均衡體系存在均衡解。
1. 102. 超額需求函數、不動點定理
瓦爾拉斯通過計算方程數目和未知數數目來證明一般均衡的存在是錯誤的。
本世紀二三十年代,西方經濟學家用集合論、拓撲學等數學方法證明,一般均衡體系只有在極其嚴峻的假設條件下才可能有解。證明的基本思路是:
設整個經濟中包括n種商品(要素和產品)。從家戶的效用最大化行為出發,可以得到每種產品的需求和每種要素的供給;從廠商的利潤最大化行為出發,可以得到每種產品的供給和生產要素的需求。用每種產品和要素的需求減去相應的供給,可得到每種商品的超額需求。這些超額需求都是價格體系即價格向量的函數。由於所有價格同時按比例變化不會改變超額需求的值,故可以通過變換將原價格向量集合「壓縮」為標准價格向量集合。於是超額需求函數確定了從標准化價格向量集合到超額需求價格向量集合上的一個映射;如果再「構造」一個從超額需求向量集合回到標准化向量集合的映射,並將這兩個映射「復合」起來,則得到一個從標准化價格向量集合到其自身的映射。根據布勞爾不動點定理,標准化價格向量集合在一定的條件下存在一個不動點。而這個不動點就是一般均衡價格向量。
1. 103.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
實證經濟學研究經濟體系是怎樣運行的,它對經濟行為作出有關的假設,根據假設分析和陳述經濟行為及其後果,並試圖對結論進行檢驗。規范經濟學試圖從一定的社會價值判斷標准出發,根據這些標准,對一個經濟體系的運行進行評價,並進一步說明一個經濟體系應當怎樣運行,以及為此提出相應的經濟政策。
1. 104. 福利經濟學
福利經濟學屬於規范經濟學范疇,它是在一定價值判斷的前提下,提出經濟行為的標准,並探討怎樣才能使經濟活動符合這個標准。具體而言,它從生產資源有效配置和國民收入在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這兩個方面研究一個國家實現最大社會經濟福利所須具備的條件和國家為增進社會福利應採取的政策措施。
1. 105. 帕累托最優狀態
如果對於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所有的帕累托改進均不存在,即在該狀態上,任意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狀況變壞,則稱這種資源配置狀態為帕累托最優狀態。
1. 106. 帕累托最優條件
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所必須滿足的條件被稱為帕累托最優條件。它包括交換的最優條件、生產的最優條件以及交換和生產的最優條件。
1. 107. 契約曲線
契約曲線分為交換的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和生產的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交換的契約曲線表示兩種產品在兩個消費者之間的所有最優分配的集合。生產的契約曲線表示兩種要素在兩個生產者之間的所有最優分配狀態的集合。
1. 108. 生產可能性曲線
生產可能性曲線是最優產出量的集合的幾何表示。
1. 109. 社會福利函數
需要知道在效用可能性曲線上每一點所代表的社會福利的相對大小,或者更一般地說,需要知道效用可能性區域或整個效用空間中每一點所代表的社會福利的相對大小:這就是所謂的社會福利函數。(課本)
社會福利函數(social welfare function)是社會福利水平與所有社會成員的效用水平之間的關系,它表明一個社會對效率與公平雙重目標的偏好,它由社會無差異曲線構成。社會無差異曲線的統一特性是它必定關於從原點出發的45度射線對稱。不同的倫理觀念形成不同的社會福利函數和無差異曲線。(上海財大財政學演示文稿)
1. 110. 社會無差異曲線
社會無差異曲線。每一條社會無差異曲線都代表一定的社會效用水平,其曲線上每一點的斜率都表明社會對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邊際替代率。每條曲線上各點代表的是福利水平相等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種組合。位置越高的無差異曲線,代表的福利水平越高。(人大)。
1. 111. 不可能性定理
在非獨裁的情況下,不可能存在有適用於所有個人偏好類型的社會福利函數。
1. 112. 市場社會主義
市場社會主義是一種試圖將生產資料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以實現社會主義的理論。它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由旅美波蘭經濟學家奧斯卡•蘭格首次系統闡述。在西方左翼學者提出的種種市場社會主義模式中,影響較大的是英國學者戴維•米勒的「合作制的市場社會主義」、美國學者約翰•羅默的「證券的市場社會主義」和美國學者戴維•施威卡特的「經濟民主的市場社會主義」。(人民網)
1. 113. 市場失靈
在現實資本主義經濟中,看不見的手的原理一般來說並不成立,帕累托最優狀態通常不能得到實現。換句話說,現實的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在很多場合不能導致資源的有效配置。這種情況被稱為所謂的市場失靈。
1. 114. 反托拉斯法
從1890年到1950年,美國國會通過一系列法案,反對壟斷。其中包括:謝爾曼法(1890)、克萊頓法(1914)、聯邦貿易委員會法(1914)、羅賓遜—帕特曼法(1936)、惠特—李法(1938)和塞勒—凱弗維爾法(1950)。統稱反托拉斯法。
1. 115. 公共管制
壟斷常常導致資源配置缺乏效率。此外,壟斷利潤通常也被看作是不公平的。這就使得有必要對壟斷進行政府幹預。政府對壟斷的干預是多種多樣的。統稱為公共管制。
1. 116. 外部影響
單個消費者或生產者的經濟行為對社會上其他人的福利的影響。
1. 117. 科斯定理
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並且其交易的成本為零或很小,則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
1. 118. 公共物品
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競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物品。只不具有排他性但卻具有競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資源。
119.外在性:又稱為外部經濟影響,指從事某種經濟行為的經濟單位不能從其行為中獲得全部收益或支付全部成本。
『叄』 西方經濟學問題。
經濟學名詞(總共有757個 但是有字數限制,所以不能貼全)
1.絕對優勢(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個國家用一單位資源生產的某種產品比另一個國家多,那麼,這個國家在這種產
品的生產上與另一國相比就具有絕對優勢。
2.逆向選擇(Adverse choice)
在此狀況下,保險公司發現它們的客戶中有太大的一部分來自高風險群體。
3.選擇成本(Alternative cost)
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種方式使用的某種資源,它所能生產的價值就是選擇成本,也可以稱 之為機會成本。
4.需求的弧彈性( Arc elasticity of demand)
如果P1和Q1分別是價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為第二組值,那麼,弧彈性就等於-(Q1-Q2)(P1+P2)/(P1-P2)(Q1+Q2)
5.非對稱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在某些市場中,每個參與者擁有的信息並不相同。例如,在舊車市場上,有關舊車質量 的信息,賣者通常要比潛在的買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是總成本除以產量。也稱為平均總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總固定成本除以產量。
8.平均產品(Average proct)
平均產品是總產量除以投入品的數量。
9.平均可變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變成本是總可變成本除以產量。
10.投資的β(Beta)
β度量的是與投資相聯的不可分散的風險。對於一種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現行股票的 收益發生變化時,一種股票的收益會如何敏感地變化。
11.債券收益(Bond yield)
債券收益是債券所獲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圖(Break-even chart)
收支平衡圖表示一種產品所出售的總數量改變時總收益和總成本是如何變化的。收支平 衡點是為避免損失而必須賣出的最小數量。
13.預算線(Budget line)
預算線表示消費者所能購買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數量的全部組合。它的斜率等於商品X的 價格除以商品Y的價格再乘以一1。
14.捆綁銷售(Bundling)
捆綁銷售指這樣一種市場營銷手段,出售兩種產品的廠商,要求購買其中一種產品的客 戶,也要購買另一種產品。
15.資本(Capital)
資本是指用於生產、銷售及商品和服務分配的設備、廠房、存貨、原材料和其他非人 力生產資源。
16.資本收益(Capital gain)
資本收益是指人們賣出股票(或其他資產)時所獲得的超過原來為它支付的那一部分。
17.資本主義(Capitalism)
資本主義是一種市場體系,它依賴價格體系去解決基本的經濟問題:生產什麼?如何生 產?怎樣分配?經濟增長率應為多少?
18.基數效用(Cardinal utility)
基數效用是指像個人的體重或身高那樣在基數的意義上可以度量的效用(它意味著效用 之間的差別,即邊際效用,是有意義的)。序數效用與它相反,它只在序數的層面上才有 意義。
19.卡特爾(Cartel)
卡特爾是指廠商之間為了合謀而簽訂公開和正式協議這樣一種市場結構形態。
20. 科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是指這樣的生產函數Q=AL「IK」2 Mi3。式中,Q為產量;L為 勞動的數量;K為資本的數量;M為原材料的數量;A,31,12,23均為常數。
21.勾結(Collision) 勾結是指一個廠商和同業內其他的廠商簽訂有關價格、產量和其他事宜的協議。
22.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
如果與生產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個國家生產的某種產品的成本比另一個國家低,那 么,該國就在這種商品的生產上與另一個國家相比具有比較優勢。
23.互補品(Complements)
如果X和Y是互補品,X的需求量就與Y的價格成反向變化。
24.成本不變行業(Constant-cost instry)
成本不變的行業是指具有水平的長期供給曲線的行業,它的擴大並不會引起投入品價格 的上升或下降。
25.規模收益不變(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數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數增加,並導致產量也以相同的百分數增加,就 是規模收益不變的。
26.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
消費者剩餘是指消費者願意為某種商品或服務所支付的最大數量與他實際支付的數量之差。
27.可競爭市場(Contestable market)
可競爭市場是指那種進入完全自由以及退出沒有成本的市場。可競爭市場的本質在於它 們很容易受到打了就跑的進入者的傷害。
28.契約曲線(Contract curve)
契約曲線是(在消費者之間進行交換時)兩個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相等的點的軌跡,或 者(在生產者之間進行交換時)兩個生產者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的點的軌跡。
29.角點解(Corner solution)
角點解是指這樣一種情形,預算線在位於坐標軸上的點處達到最高的可獲得的
30.需求的交叉彈性(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的交叉彈性是指商品Y的價格發生1%的變化時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 比。
31.壟斷的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 of monopoly)
如果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轉變為一個壟斷的市場,這種轉變所帶來的總剩餘的減少就是 無謂損失。
32.買方壟斷的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 of monopsony)
如果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轉變成一個買方壟斷的市場,這種轉變所帶來的總剩餘的減少 即為無謂損失.
33.成本遞減行業(Decreasing-cost instry)
成本遞減行業是指具有向下傾斜的長期供給曲線的行業,它的擴大會引起平均成本下降 。
34.規模收益遞減( Decreasing return to scale)
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數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數增加,並導致產量增加的百分數小於該百分數 ,就是規模收益遞減的。
35.需求曲線(Demand curve)
需求曲線表示在每一價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數量。
36.可貸資金的需求曲線(Demand curve of loanable funds)
可貸資金的需求曲線表示可貸資金的需求量與利率二者之間的關系。
37.貼現率( Discount rate)
當利率用於計算投資的凈現值時,它被稱為貼現率。
38.可分散風險(Diversifiable risk)
可以通過多樣化來避免的風險是可分散風險。
39.主導廠商( Dominant firm)
在寡頭壟斷的行業中,主導廠商是一個制定價格的大型廠商,它允許該行業中的小廠商在此價格下銷售它們想出售的全部數量的商品。
40.優勢策略(Dominant strategy)
不論其他局中人採取什麼策略,優勢策略對一個局中人而言都是最好的策略。
41.雙頭壟斷(Duopoly)
雙頭壟斷是指有兩個賣主這樣一種市場結構。古諾模型,以及其他模型中都涉及雙頭壟 斷。
42.經濟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
經濟效率是指這樣一種狀況,所進行的任何改變都不會給任何人帶來損失而能增加一些 人的福利。這樣一種狀態就是經濟的有效率狀況(或者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優)。
43.經濟利潤(Economic profit)
經濟利潤是指廠商的收益與它的成本之差,後者包括從最有利的另外一種廠商資源的使 用中可以獲得的收益。
44.生產的經濟區域(Economic region of proction)
生產的經濟區域是指等產量線斜率為負的投入品組合。沒有一個廠商會在等產量線斜率 為正的點上運行,因為在這種點上總會有一種投入品的邊際產品為負。
45.經濟資源(Economic resource)
經濟資源是指一種稀缺的、要求一個非零價格的資源。
46.范圍經濟(Economies of scope)
范圍經濟是指由廠商的范圍而非規模帶來的經濟。只要把兩種或更多的產品合並在一起 生產比分開來生產的成本要低,就會存在范圍經濟。
47.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根據這一假設,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會迅速有效地利用可能的信息.所有已知的影響一 種股票價格的因素都已經反映在股票的價格中,因此根據這一理論,股票的技術分析是無 效的。(這個假設有三種形式。)
48.財富狀況(Endowment position)
財富狀況是指消費者每年的收人。
49.恩格爾曲線(Engel curve)
恩格爾曲線反映的是所購買的一種商品的均衡數量與消費者收入水平之間的關系。它是 以19世紀德國的統計學家恩斯特•恩格爾的名字命名的。
50.均衡(Equilibrium)
均衡是指沒有任何變化趨勢的狀態。例如,均衡價格就是一種能夠維持的價格。
51.過剩生產能力(Excess capacity)
過剩生產能力是指成本最低產量與長期均衡中的實際產量之差。
52壟.斷競爭理論
有一個著名的且頗有爭論的結論,它認為這種市場結構之下的廠商往往會在還有過剩生 產能力的情況下進行生產。
53.擴張路徑( Expansion path)
擴張路徑是指與各種產量相對應的等產量線與等成本線相切的點的軌跡。(所有投入品 都是可變的。)
54.期望貨幣價值(Expected monetary vale)
為了確定一項投機的期望貨幣價值,計算每一種可能出現的結果的貨幣收益(或損失) 與其出現的概率相乘以後的和。
55.預期利潤(Expected profit)
預期利潤就是長期的平均利潤值,也就是用所出現的概率加權以後的各種可能的利潤水 平之和。
56.完全信息的預期價值(Expected value of perfect information) 完全信息的預 期價值是指決策者獲得完全信息所導致的預期的貨幣價值的增加。它是決策者為獲得完全 的信息而能支付的最大數量。
57.顯成本(Explicit costs)
顯成本是指賬目上所包括的廠商的正常費用,諸如工資成本和原材料支付。
58.外部不經濟(External diseconomy)
外部不經濟是指由於消費或者其他人和廠商的產出所引起的一個人或廠商無法補償的成 本。
59.外部經濟(External economy)
外部經濟是指由於消費或者其他人和廠商的產出所引起的一個人或廠商無法索取的收益 。
60.先動優勢(First-mover advantages)
先動優勢是由於在博弈中第一個採取行動的局中人所擁有的優勢。
61.固定成本(Fixed cost)
固定成本為每個時期不變投入品的總成本。
62.不變投人品(FIXed input)
不變投入品是指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如廠房和設備)、在考察的期間數量不變的資源 。
63.自由資源(Free resource)
自由資源是指特別富裕以致在零價格就可以獲得的資源
64.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一般均衡分析是指(與局部均衡分析相反)把各種市場和價格的相互作用都考慮進去的 分析。
65.吉芬反論(Giffen`s paradox)
吉芬反論是指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成正向關系這樣一種狀況。當劣質商品價格的替代效 應並不足以抵消收人效應時就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66.隱成本(Implicit cost)
使用企業所有者擁有的資源(諸如他的時間與資本)的選擇成本就是隱成本。 67.收入補償的需求曲線( Income-compensated demand curve)
收入補償的需求曲線表示,當消費者的收入調整到不論價格如何都可以購買最初的市場 籃子,這時在每一種價格下消費者所需求的商品的數量有多少。
68.收入--消費曲線(Income-consumption curve)
收入一消費曲線是把代表與全部可能的消費者貨幣收入相應的均衡市場籃子的點連接而 成的一條曲線。這種曲線可以用於推導恩格爾曲線。
69.收人效應(Income effect)
收入效應是指,所有價格不變時完全由於消費者滿足水平的變化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 量的改變。
70.需求的收入彈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的收入彈性是指,當價格保持不變時消費者收入發生1%的變化時,所引起的需求 數量變化的百分比。
71.成本遞增的產業(Increasing-cost instry)
成本遞增的行業是指具有向上傾斜的長期供給曲線的行業,它的擴大會引起投入品價格 的上升。
72.規模收益遞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數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數增加,並導致產量增加的百分數大於該百分數 ,就是規模收益遞增的。
73.無差異曲線(Indifference curve)
無差異曲線表示對消費者沒有區別的市場籃子的點的軌跡。
74.劣質商品(Inferior good)
劣質商品是指其收入效應使得實際收人增加導致需求量減少的商品。
75.創新(Innovation)
當一項發明第一次使用時,我們稱之為創新。
76.投人品(Input)
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任何資源都是投入品。
77.利率(lnterest rate)
如果他借出1美元一年,一年後借出者收到的貼水為利率。如果利率為r,他一年後將收 到(1+r)美元。
78.中間品(Intermediate good)
中間品是指用於生產其他商品和服務的產品。
79.內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
內部收益率是使一項投資項目的凈現金流的現值等於項目投資支出的利率。
80.投資(Investment)
投資是指創造新資產的過程。
81.投資需求曲線( Investment demand curve)
投資需求曲線表示投資的總數量與額外1美元投資的收益率之間的關系。
82.等成本曲線( Isocost curve)
等成本曲線表示一個固定的總支出所能得到的各種投入品組合。
83.等利潤曲線( Isoprofit curve)
等利潤曲線表示能夠產生某一利潤水平的所有投入品組合。
84.等產量曲線(Isoquant)
等產量曲線表示能夠產生某一產量的所有可能的(有效率的)投入品組合.
85.等收益線( lsorevenue line)
等收益線表示能夠產生相同總收益的兩種商品產量的全部組合。
86.折彎的需求曲線(Kinked demand curve)
折彎的需求曲線是壟斷廠商面對的在現行的價格下有一個折點的需求曲線,需求在價格上升時要比價格下降時更富有彈性。
87.勞動( Labor)
勞動是指生產商品和服務的過程中所使用的人們的努力、體力和腦力。
88.土地( Land)
土地是指用於生產的、包括礦產和土地在內的自然資源。
89.邊際收益遞減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根據這一法則,如果不斷添加相同增量的一種投入品(且若其他投入品保持不變),這 樣所導致的產品增量在超過某一點後將會下降,也就是說,邊際產品將會減少。
90.邊際效用遞減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根據這一法則,當一個人消費越來越多的某種商品時(其他商品的消費保持不變),商 品的邊際效用最終會趨於下降.
91.勒納指數(Lerner index)
勒納指數度量一個廠商所擁有的壟斷勢力的大小,它等於(P—MC)/P,此處P是廠商 的價格,MC是邊際成本。
92.學習曲線(Learning curve)
學習曲線表示一種商品的平均成本與生產者的累積總產量之間的關系。 93.限制性定價(Limit pricing)
限制性定價是指為了阻止其他廠商進人而採取的一種定價。限制性價格是一種使得進入 者失望或阻止它們進入的價格。
94.長期(Long run)
長期是指所有投入品都是可變的時間期限。在長期中廠商可以全部改變它所使用的資源 。
95.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
邊際成本是指由於增加最後一單位產量導致的總成本的增加。
96.邊際成本定價(Marginal cost pricing)
邊際成本定價是指這樣一種定價規則,廠商或國有企業使得價格等於邊際成本。
97.邊際支出曲線(Manginal expenditure curve)
邊際支出曲線表示廠商增加1單位投人品X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
98.邊際產品(Marginal proct)
邊際產品是指由於增加最後一單位某種投入品(其他投入品的數量保持不變)所帶來的 總產量的增加。
99.邊際產品轉換率(Marginal rate of proct transformation)
邊際產品轉換率是指生產可能性曲線斜率的負數。
100.邊際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邊際替代率是指如果消費者在收到額外一單位商品X之後要保持滿足水平不變而必須放 棄的商品Y的數量。
『肆』 成本遞減行業的次優定價
成本遞減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
在此行業中,對產品需求的增加引起行業產量增加的同時,產品的價格相應下跌,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表現為自左向右下方傾斜的LRS曲線。由於行業產量擴大導致單位產品成本降低,所以這些行業被稱為成本遞減行業。
與一般傳統產業不同,知識產業具有自己的成本特點和市場結構,不僅存在生產上的規模經濟,而且存在用戶上的規模經濟和知識貿易過程中節約交易成本的規模經濟。三種規模經濟的存在及其疊加作用,使知識的生產、貿易和使用產生一種非常顯著的網路效應,並共同促使知識成本遞減趨勢的發生。因此,知識產業是一個具有成本遞減特性的產業。
據此推論,既然傳統的成本遞減產業都不能按邊際定價法則達到現實理想的經濟目標,那麼同樣具有成本遞減特性的知識產業也很難按邊際定價法則得到經濟上的滿意結果。實際情況也表明,如果所有知識產品和知識商品都按邊際成本定價,那麼不僅創造新知識的熱情會被窒息,知識的傳播和貿易也會受到人為的阻礙。因此,知識產業不能按其邊際原則定價。按照上面的分析,由於Ramsey價格在理論上回答了成本遞減情況下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產業中的次優定價問題,在可比特性下可以認為,Ramsey定價對具有巨大初始成本而低邊際成本的知識產業在理論上是適用的。
對於成本遞減的知識產業來說,(1)式表明,當知識提供者負有收支平衡的任務時,就有必要把知識的售價定得比邊際成本定價略高。價格OPr意味著按平均成本水準(AC)來確定,產銷量為Qr時的價格OPr=AC|Qr>OS=AC|Qp。這表明只要按Pr價格出售知識,一旦銷量超過Qr達到Qp(邊際成本定價時的銷量水平),那麼就可以得到(Pr-Pp)(Qp-Qr)大小的經濟盈餘激勵,從而有可能正常向外提供知識。
假若對具有某種可壟斷性質的知識產業沒有政府管制,那麼知識提供者就可以按MR=MC時社會需求量Qm對應的價格水平制定壟斷性價格Pm以謀求最大利潤[1]102-105。可以證明這時的價格水平為:Pm=MC/(1-1/ε)(ε>0)(2)
這里ε仍然是需求的價格彈性。此式表明壟斷價格比邊際成本價格高出ε。將(1)和(2)式與邊際成本定價的Pp=MC比較,可以看出,當成本遞減的可壟斷性知識產業出現時,三種定價水平大小依次為:PpWr>Wm。
如果考慮到由於知識產權正受到日益廣泛的有效保護,知識市場里供給方的自然壟斷就會因法律的或物理的保障而得到有限期加強。於是很可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一旦放棄對這類行業的宏觀調控和制度化管理,所有可壟斷的知識提供者都有向壟斷價格Pm努力接近的動機。因此,在一般情況下,知識產業似乎比傳統產業需要更多的價格指導。
『伍』 成本遞減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
成本遞減行業是指行業內廠商產量變化通過影響要素需求使生產要素價格反向變動。成本遞減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向右下方傾斜表示:成本遞減行業的長期供給價格隨行業長期供給量的增加而下降。市場需求的變化會引起行業長期均衡產量的同方向變動和市場長期均衡價格的反方向變動。
從更長期來看,技術的進步會提高行業的生產效率,包括生產要素的利用率,從而使成本呈長期下降趨勢。因而大多數行業都表現出成本遞減。但通常有其他條件不變的假定。
『陸』 西方經濟學問題
dq/dp是微積分了,給你一些復習資料吧!
1. 經濟人
從事經濟活動的人所採取的經濟行為都是力圖以自己的最小經濟代價去獲得自己的最大經濟利益。
2. 需求
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
3. 需求函數
表示一種商品的需求數量和影響該需求數量的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函數。
4. 供給
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價格水平下願意並且能夠提供出售的該種商品的數量。
5. 供給函數
供給函數表示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和該商品的價格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6. 均衡價格
一種商品的均衡價格是指該種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
7. 需求量的變動和需求的變動
需求量的變動是指在其它條件不變時由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所應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動。需求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它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動。
8. 供給量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
供給量的變動是指在其它條件不變時由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所應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供給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它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
9. 內生變數和外生變數
內生變數指一個經濟模型所要決定的變數。外生變數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決定的已知變數。
10. 靜態分析
根據既定的外生變數值來求得內生變數值的分析方法。
11. 比較靜態分析
研究外生變數變化對內生變數的影響方式,以及分析比較不同數值的外生變數下的內生變數的不同數值。
12. 動態分析
需要區分變數在時間上的先後差別,研究不同時間點上的變數之間的相互關系。
13. 彈性
當一個經濟變數發生1%的變動時,由它引起的另一個經濟變數變動的百分比。
14. 弧彈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需求量的變動對於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
15. 點彈性
表示需求曲線上某一點上的需求量變動對於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16. 需求的價格彈性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17. 供給的價格彈性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供給量的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量變化的百分比。
18. 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相對於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百分比。
19. 替代品
如果兩種商品之間能夠相互替代以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
20. 互補品
若兩種商品必須同時使用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互補品。
21. 需求的收入彈性
需求的收入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消費者收入量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消費者的收入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
22. 恩格爾定律
在一個家庭或在一個國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用彈性的概念來表述它則可以是:對於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來說,富裕程度越高,則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就越小;反之,則越大。
23. 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滿足人慾望的能力,或者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意程度。 `
24. 基數效用
表示效用大小的計量單位被稱作效用單位。
25. 序數效用
效用的大小是無法具體衡量的,效用之間的比較只能通過順序或等級來進行。
26. 邊際量
一單位的自變數的變化引起的因變數的變化量。
27. 總效用和邊際效用
總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從一定數量的商品的消費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總和。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一單位商品的消費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28. 消費者均衡
消費者均衡是研究單個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貨幣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購買中以獲得最大效用。
29. 消費者剩餘
消費者剩餘是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願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
30. 無差異曲線
無差異曲線是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或者說,他時表示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相同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
31. 商品的邊際替代率
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時所需要的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被稱為商品的邊際替代率。
32. 預算線
預算線又稱為預算約束線、消費可能線和價格線。預算線表示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給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買到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
33. 替代效應
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的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替代效應。
34. 收入效應
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收入效應。
35. 正常物品
正常物品是指需求量與收入呈同方向變化的商品。對於正常物品來說,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的變動,收入效應也與價格呈反方向的變動,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總效用必定與價格呈反方向的變動,正因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36. 低檔物品
低檔物品是指需求量與收入呈反方向變化的商品。對於低檔物品來說,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收入效應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而且,在大多數場合,收入效應的作用小於替代效應,所以,總效用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相應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37. 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是一種特殊的低檔物品。作為低檔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於,它的收入效應的作用很大,以至於超過了替代效應的作用,從而使總效應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線呈現出向右上方傾斜的特殊情況的原因。
38. 期望效用
消費者的期望效用就是消費者在不確定條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種結果的效用的加權平均數。
39. 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指經濟行為者在事先不能准確地知道自己的某種決策的結果。或者說,只要經濟行為者的一種決策的可能結果不止一種,就會產生不確定性。
40. 生產者
生產者亦稱廠商或企業,它是指能夠做出統一的生產決策的單個經濟單位。
41. 生產函數
生產函數表示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
42. 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一般被劃分為土地、資本、勞動和企業家才能四種類型。
43. 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
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也被稱為里昂惕夫生產函數。他表示在每一產量水平上任何一對生產要素投入量之間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44. 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
一般形式為:Q = A Lα Kβ 其中的參數α和β的經濟含義是:當α+β=1時,α和β分別表示勞動和資本在生產過程中的相對重要性,α為勞動所得在總產量中所佔的份額,β為資本在總產量中所佔的份額。
45. 生產的短期和長期
短期指生產者來不及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固定不變的時間周期。長期指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的時間周期。
46. 總產量
總產量指與一定的某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相對應的最大產量。
47. 平均產量
平均產量指平均每一單位某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所生產的產量。
48. 邊際產量
邊際產量指增加一單位某種可變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
49.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在生產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在連續等量地把某種可變生產要素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數量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小於某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並超過這個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這就是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50. 等產量曲線
等產量曲線就是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
51. 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
在兩種生產要素相互替代的過程中,普遍的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在維持產量不變的前提下,當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不斷增加時,每一單位的這種生產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遞減的。這一現象被稱為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
52. 等成本線
等成本線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產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者可以購買到的兩種生產要素的各種不同數量組合的軌跡。
53. 等斜線
等斜線是一組等產量曲線中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的點的軌跡。
54. 擴展線
在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技術和其它條件不變時,如果企業改變成本,等成本線就會發生平移;如果企業改變產量,等產量曲線就會發生平移。這些不同的等產量曲線將於不同的等成本線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產均衡點,這些生產均衡點的軌跡就是擴展線。
55. 規模報酬
規模報酬分析涉及的是企業的生產規模變化與所引起的產量變化之間的關系。詳見書P148。
56. 機會成本
一般地,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它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57. 顯成本
企業生產的顯成本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
58. 隱成本
企業生產的隱成本是指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59. 經濟利潤和正常利潤
企業的所有的顯成本和隱成本之和構成總成本。企業的經濟利潤是指企業的總收益和總成本之間的差額。正常利潤是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支付
60. 短期成本
在短期,廠商的成本有不變成本部分和可變成本部分之分。具體的講,廠商的短期成本有以下七種:總不變成本、總可變成本、總成本、平均不變成本、平均可變成本、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
61. 長期成本
在長期,廠商的所有成本都是可變的。廠商的長期成本可以分為長期總成本、長期平均成本和長期邊際成本。
62. 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
在企業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廠商由於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這叫規模經濟。當生產擴張到一定的規模以後,廠商繼續擴張生產規模,就會使經濟效益下降,這叫規模不經濟。或者說,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大於成本增加的倍數,為規模經濟。相反,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小於成本增加的倍數,為規模不經濟。顯然,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都是由於廠商變動自己的企業生產規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稱作內在經濟和內在不經濟。
63. 外在經濟和外在不經濟
外在經濟和外在不經濟是由企業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響廠商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位置。
64. 市場與行業
市場是物品買賣雙方相互作用並得以決定其交易價格和交易數量的一種組織形式或制度安排。行業指為同一個商品市場生產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廠商的總體。
65. 完全競爭市場
完全競爭市場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第一,市場上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第二,市場上每一個廠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質的。第三,所有的資源都具備完全的流動性。第四,信息是完全的。
66. 完全競爭市場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
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是一條由既定的市場價格水平出發的水平線。
67. 總收益
總收益指廠商按一定價格出售一定量產品時所獲得的全部收入。
68. 平均收益
平均收益指廠商在平均每一單位產品銷售上所獲得的收入。
69. 邊際收益
邊際收益指廠商增加一單位產品銷售所獲得的總收入的增量。
70. 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
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是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
71. 收支相抵點
廠商無經濟利潤但能實現正常利潤的均衡點也被稱為收支相抵點。
72. 停止營業點
廠商的平均收益等於平均可變成本,廠商可以繼續生產,也可以不生產,也就是說,廠商生產或不生產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由於在這一均衡點上,廠商出於關閉企業的臨界點,所以,該均衡點也被稱作停止營業點或關閉點。
73. 成本不變行業
成本不變行業是這樣一種行業,該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不對生產要素的價格發生影響。
74. 成本遞增行業
成本遞增行業是這樣一種行業,該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會導致生產要素價格的上升。
75. 成本遞減行業
成本遞減行業是這樣一種行業,該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反而使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了。
76. 生產者剩餘
生產者剩餘指廠商在提供一定數量的某種產品時實際接受的總支付和願意接受的最小總支付之間的差額。
77. 消費者統治
消費者統治指在一個經濟社會中消費者在商品生產這一最基本的經濟問題上所起的決定性作用。這種作用表現為:消費者用貨幣購買商品是向商品投貨幣選票。西方學者認為,這種消費者統治的經濟關系,可以促使社會的經濟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從而使全社會的消費者都得到最大的滿足。
78. 不完全競爭市場
在西方經濟學中,不完全競爭市場是相對完全競爭市場而言的,除了完全競爭市場以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的帶有一定壟斷因素的市場都被稱為不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分為三種類型,它們是壟斷市場、寡頭市場和壟斷競爭市場。其中,壟斷市場的壟斷程度最高。寡頭市場居中,壟斷競爭市場最低。
79. 壟斷市場
壟斷市場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唯一一個廠商的市場組織。具體地說,壟斷市場的條件主要有這樣三點:第一,市場上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生產和銷售商品;第二,該廠商生產和銷售的商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廠商進入該行業都極為困難或不可能。
80. 自然壟斷
有些行業的生產具有這樣的特點:企業生產的規模經濟需要在一個很大的產量范圍和相應的巨大的資本設備的生產運行水平上才可能得到充分的體現,以至於整個行業的產量只有由一個企業來生產時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生產規模。而且,只要發揮這一企業在這一生產規模上的生產能力,就可以滿足整個市場對該種產品的需求。在這類產品的生產中,行業內部總會有某個廠商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其它優勢,最先達到這一生產規模,從而壟斷了整個行業的生產和銷售。這就是自然壟斷。
81. 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和收益曲線
由於壟斷市場中只有一個廠商,所以,市場的需求曲線就是壟斷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壟斷廠商的AR曲線和需求曲線d重疊,都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82. 價格歧視
以不同的價格銷售同一種產品,被稱為價格歧視。如果廠商對每一單位產品都按消費者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出售,這就是一級價格歧視。一級價格歧視也稱為完全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要求對不同消費數量段規定不同的價格。壟斷廠商對同一種產品在不同市場上(或對不同的消費群)收取不同的價格,這就是三級價格歧視。
83. 壟斷競爭市場
壟斷競爭市場是這樣一種市場組織,一個市場中有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別的同種產品。市場上大量的生產非常接近的同種產品的廠商的總和稱作市場集團。
84. 非價格競爭
在壟斷市場上,由於每一個廠商生產的產品都是有差別的,所以,壟斷場上往往通過改進產品品質,精心設計包裝,改善產品售後服務以及廣告宣傳等手段,來擴大自己產品的市場銷售份額,這就是非價格競爭。
85. 生產集團
壟斷競爭市場上大量的生產非常接近的同種產品的廠商的總和稱作市場集團。
86. 壟斷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
壟斷競爭廠商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是比較平坦的,相對地比較接近完全競爭廠商的水平形狀的需求曲線。d需求曲線表示: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中的某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而其它廠商的產品價格都保持不變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系。D需求曲線表示: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的某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而生產集團內的其他所有廠商也使產品價格發生相同變化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系。
87. 理想的產量和多餘的生產能力
一般把完全競爭企業在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最低點上的產量稱作為理想的產量,把實際產量與理想產量之間的差額稱作為多餘的生產能力。
88. 寡頭市場
寡頭市場又被稱為寡頭壟斷市場。它是指少數幾家廠商控制整個市場的產品生產和銷售的這樣一種市場組織。
89. 純粹寡頭行業和差別寡頭行業
根據產品特徵,可以把寡頭行業分為純粹寡頭行業和差別寡頭行業。在純粹寡頭行業中,廠商之間生產的產品沒有差別。在差別寡頭行業中,廠商之間生產的產品是有差別的
90. 占優策略
無論其他參與者採取什麼策略,某參與者的唯一最優策略就是他的占優策略。
91. 占優策略均衡
由博弈中的所有參與者的占優策略組合所構成的均衡就是占優策略均衡。
92. 納什均衡
在一個納什均衡里,任何一個參與者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最優策略,如果其他參與者均不改變各自的最優策略。
93. 囚犯的困境
略。見書P244
94. 無限期重復博弈
所謂無限期重復博弈是指相同結構的博弈可以無限次的重復進行下去。
95. 有限期重復博弈
有限期重復博弈是指相同結構的博弈有限次重復進行。
96. 邊際產品
增加使用一單位要素所增加的產量。
97. 邊際產品價值
它表示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廠商增加使用一單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VMP = P * MP
98. 邊際收益產品
它表示一般情況下廠商使用要素的邊際收益。
99. 邊際要素成本
邊際要素成本是增加一單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成本。
100.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研究的是單個(產品或要素)市場。一般均衡即將所有相互聯系的各個市場看成一個整體來加以研究。局部均衡就是單個市場或部分市場的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和均衡狀態的分析。一般均衡就是就一個經濟社會中的所有市場的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和均衡狀態進行分析。
101. 瓦爾拉斯定律
在一定的假設條件全部得到滿足時,一般均衡體系存在均衡解。
102. 超額需求函數、不動點定理
瓦爾拉斯通過計算方程數目和未知數數目來證明一般均衡的存在是錯誤的。
本世紀二三十年代,西方經濟學家用集合論、拓撲學等數學方法證明,一般均衡體系只有在極其嚴峻的假設條件下才可能有解。證明的基本思路是:
設整個經濟中包括n種商品(要素和產品)。從家戶的效用最大化行為出發,可以得到每種產品的需求和每種要素的供給;從廠商的利潤最大化行為出發,可以得到每種產品的供給和生產要素的需求。用每種產品和要素的需求減去相應的供給,可得到每種商品的超額需求。這些超額需求都是價格體系即價格向量的函數。由於所有價格同時按比例變化不會改變超額需求的值,故可以通過變換將原價格向量集合「壓縮」為標准價格向量集合。於是超額需求函數確定了從標准化價格向量集合到超額需求價格向量集合上的一個映射;如果再「構造」一個從超額需求向量集合回到標准化向量集合的映射,並將這兩個映射「復合」起來,則得到一個從標准化價格向量集合到其自身的映射。根據布勞爾不動點定理,標准化價格向量集合在一定的條件下存在一個不動點。而這個不動點就是一般均衡價格向量
103.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
實證經濟學研究經濟體系是怎樣運行的,它對經濟行為作出有關的假設,根據假設分析和陳述經濟行為及其後果,並試圖對結論進行檢驗。規范經濟學試圖從一定的社會價值判斷標准出發,根據這些標准,對一個經濟體系的運行進行評價,並進一步說明一個經濟體系應當怎樣運行,以及為此提出相應的經濟政策。
104. 福利經濟學
福利經濟學屬於規范經濟學范疇,它是在一定價值判斷的前提下,提出經濟行為的標准,並探討怎樣才能使經濟活動符合這個標准。具體而言,它從生產資源有效配置和國民收入在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這兩個方面研究一個國家實現最大社會經濟福利所須具備的條件和國家為增進社會福利應採取的政策措施。
105. 帕累托最優狀態
如果對於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所有的帕累托改進均不存在,即在該狀態上,任意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狀況變壞,則稱這種資源配置狀態為帕累托最優狀態。
106. 帕累托最優條件
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所必須滿足的條件被稱為帕累托最優條件。它包括交換的最優條件、生產的最優條件以及交換和生產的最優條件。
107. 契約曲線
契約曲線分為交換的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和生產的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交換的契約曲線表示兩種產品在兩個消費者之間的所有最優分配的集合。生產的契約曲線表示兩種要素在兩個生產者之間的所有最優分配狀態的集合。
108. 生產可能性曲線
生產可能性曲線是最優產出量的集合的幾何表示。
109. 社會福利函數
需要知道在效用可能性曲線上每一點所代表的社會福利的相對大小,或者更一般地說,需要知道效用可能性區域或整個效用空間中每一點所代表的社會福利的相對大小:這就是所謂的社會福利函數。
社會福利函數(social welfare function)是社會福利水平與所有社會成員的效用水平之間的關系,它表明一個社會對效率與公平雙重目標的偏好,它由社會無差異曲線構成。社會無差異曲線的統一特性是它必定關於從原點出發的45度射線對稱。不同的倫理觀念形成不同的社會福利函數和無差異曲線。
110. 社會無差異曲線
社會無差異曲線。每一條社會無差異曲線都代表一定的社會效用水平,其曲線上每一點的斜率都表明社會對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邊際替代率。每條曲線上各點代表的是福利水平相等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種組合。位置越高的無差異曲線,代表的福利水平越高。
111.不可能性定理 P350
在非獨裁的情況下,不可能存在有適用於所有個人偏好類型的社會福利函數。
112. 市場失靈 P373
在現實資本主義經濟中,看不見的手的原理一般來說並不成立,帕累托最優狀態通常不能得到實現。換句話說,現實的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在很多場合不能導致資源的有效配置。這種情況被稱為所謂的市場失靈。
113. 反托拉斯法 P377-378
114. 公共管制 P376
壟斷常常導致資源配置缺乏效率。此外,壟斷利潤通常也被看作是不公平的。這就使得有必要對壟斷進行政府幹預。政府對壟斷的干預是多種多樣的。統稱為公共管制。
115. 外部影響 P378
單個消費者或生產者的經濟行為對社會上其他人的福利的影響。
116. 科斯定理 P382
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並且其交易的成本為零或很小,則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
117. 公共物品 P386
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競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物品。只不具有排他性但卻具有競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資源
我也要考這個,咋地也給積分吧?一起努力了,復習啊!!!
『柒』 成本遞減行業的規模遞減
對於這樣一個自然壟斷部門,由於其邊際成本隨著規模遞減,無論是按社會最優的邊際成本點A定價Pp,還是按個別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點M定價PE,都會形成總額分別為PpAA′S和PEMM′I的赤字。因此,任何按邊際成本定價的方式在成本遞減的自然壟斷行業都不可能達到最優福利目的,導致的是供給短缺。
既然理論最優的不是現實最優的,那麼理論次優的可行定價方式又如何呢?Ramsey價格就是這樣一種保證「在以收支平衡為前提條件下實現經濟福利的最大化」的次優定價方式。該定價方式假設在受反壟斷法管制的情況下,如果要實現既不虧損又不產生超額利潤的「收支平衡」定價,那麼這一價格水平就是:Pr=MC/(1-R/ε)(1)
這里ε=-(P/Q)·(dQ/dP)>0,即需求的價格彈性。盡管各自需求的價格彈性不同,但都必須按相同的比率R打折,R=λ/(1+λ)是Ramsey指數,指的是對邊際成本價格(收費)打的一定折扣或給予的一定加成的指數。
『捌』 西方經濟學(微觀)除了「成本不變行業」「成本遞增行業"還有些什麼有哪些行業的類型各自有什麼特點
還有成本遞減行業。
成本不變,成本遞增,成本遞減主要是針對完全競爭市場而言的,成本不變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的直線,成本遞增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直線,成本遞減行業長期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又下方傾斜的供給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