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怎麼理解區分
歷史成本:原來買的時候花了多少錢
重置成本:現在再買一個需要花多少錢
可變現凈值:現在把它賣了,扣除費用和交的稅,剩多少錢。
現值:將它投入生產,增加的凈現金流量按資金成本折現後的價值。
公充價值:熟悉交易信息的雙方或多方自願接受的價格
區別:
1、歷史成本,一般購入資產均適用本計量方式。
2、重置成本,適用於盤盈資產的價值確定。
3、可變現凈值,一般適用於存貨減值的認定。
4、現值,適用於准則特別要求的資產價值確定,如融資租賃資產入賬價值、分期付款(一般大於3年)購買資產價值、分期收款(一般大於3年)銷售商品收入的確定等
5、公允價值,適用於准則特別要求的資產價值確定,如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投資者投入資產、債務重組取得的資產等。
(1)如何判斷成本和可變現凈值擴展閱讀:
以上這些名詞」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都和價值的具體含義有關,而價值本質究竟是什麼呢?
馬克思的價值理論繼承和發展了古典主義尤其是亞當斯密以及大衛李嘉圖的價值概念。
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或抽象的人類勞動,是商品的基本因素之一。
商品的價值表明:
①商品必須具有使用價值,才會有價值,使用價值是價值存在的物質承擔者。
②價值是由抽象勞動而不是具體勞動形成的,具體勞動和自然物質相結合創造出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凝結在商品中才成為價值。
③價值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只有在商品交換中,通過一種商品與另一種商品的相互對等、相互交換的關系才能表現出來;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內容,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④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體現了商品生產者互相交換勞動的社會關系。
參考資料:網路——價值
❷ 可變現凈值與成本的疑問
你理解錯了。
售價=材料成本+加工成本+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
可變現凈值(實際就是材料成本)=售價-加工成本-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
❸ 成本與可變現凈值的比較方法三種
應該把握"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兩個概念。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存貨的歷史成本;"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預計完工成本和銷售所必須的預計稅金、費用後的價值,換句話說,市價並不是指存貨的售價,而是目前重新取得相同存貨所需的成本。例如,某種材料的歷史成本(即購貨時的進貨單價)12O元,到編表日時,該種材料的可變現凈值下跌到100元。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原來用120元購進的材料的可變現凈值為100元,應對尚存的該種材料改按100元計價,由此而發生的跌價損失計人當期損益,與此相反,如果該種材料的可變現凈值升到150元,期末存貨仍按120元計價而不作任何調整。在估計可變現凈值時,還應當考慮持有存貨的其他因素,例如,有合同約定的存貨,通常按合同價作為計算基礎,如果企業持有存貨的數量多於銷售合同訂購數量,存貨超出部分的可變現凈值應以一般銷售價格為計算基礎。
❹ 什麼是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如何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
指對期末存貨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兩者之中較低者計價的方法。即當成本低於可變現凈值時,期末存貨按成本計價;當可變現凈值低於成本時,期末存貨按可變現凈值計價。 (1)產成品、商品和用於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於出售的商品存貨,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應當以該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確定其可變現凈值。(2)需要經過加工的材料存貨,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應當以所生產的產成品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確定其可變現凈值。
❺ 何為可變現凈值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的基本方法有幾種比較其核算特點
可變現凈值(Net realisable value),是指在日常活動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和預計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凈值。在可變現凈值計量下,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量。
補充:
1.產成品、商品和用於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於出售的商品存貨,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應當以該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確定其可變現凈值。
可變現凈值=估計售價-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金
2.用於生產的材料、在產品或自製半成品
可變現凈值=估計售價-至完工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金
3.需要經過加工的材料存貨,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應當以所生產的產成品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確定其可變現凈值
可變現凈值=估計售價-至完工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金
存貨跌價准備應按單個項目來計提, 數量繁多,單價較低的存貨可按存貨類別計量成本與可變現凈值
可變現凈值中估計售價的確定:
①、為執行銷售合同或勞務合同而持有的存貨,以合同價作為可變現凈值的計量基礎
②、如果持有存貨多於銷售合同定購數量,超出部分應按一般售價作為計量的基礎。
③、沒有合同約定的存貨可變現凈值以一般銷售價或原材料的市場價作為計量基礎
4、材料存貨的期末計量
①、對於用於生產而持有的材料等(好好理解,其生產的產品的計量基礎的變化)
A、如果生產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預計高於成本,則該材料應當按成本計量。
B、如果材料價格的下降,表明生產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預計低於成本,則該材料應當按可變現凈值計量。
②、對於用於出售的材料等,需將成本與根據材料估計售價確定的可變現凈值相比。
[例1]:1、A(庫存商品或材料)准備出售,市場價12,合同價15,成本10,預計稅費6。A庫存100個、但已定合同的有50個。
A可變現凈值=(15-6)×50+(12-6)×50=750帳面價值1000
2、B(材料或半成品)為生產C(庫存商品)的主要原料,B的成本20,生產C還要投入30。現B的市場價15,(1)C的市場價48(2)C的市場價55[假設不發生其他銷售稅費]
(1)B可變現凈值=48-30=18
(2)B可變現凈值;由於55>20+30,所以不計提跌價准備。
若當期c的合同價49,定貨量100,c無庫存B有200
(1) B可變現凈值=(49-30)×100+(48-30)×100=3700
B的帳面價值=4000
(2) B可變現凈值=(49-30)×100+20×100=3900
B的帳面價值=4000
❻ 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 這幾個如何解釋 有何區別
1、歷史成本一般指發票金額,比較定向
2、重置成本:按照當前的市價購買該項資產的價值,適用於盤盈的固定資產,當然用當時評估出來的市價乘以盤盈資產的成新率
3、可變現凈值:期末存貨採用可變現凈值和成本孰低計量,可變現凈值=持有以備生產的存貨對應的產品的市價-至完成該產品的發生的加工成本-銷售產品發生的相關費用
4、現值:一般涉及到長期應收款項目時使用,按照預計未來現金流的現值作為長期應收款項的入賬價值;
5、公允價值:熟悉交易雙方在自願的情況下,按照公平、公開的原則進行交易的價格。
區別,五者的區別在於應用的情況不同。
(一)歷史成本,一般購入資產均適用本計量方式。
(二)重置成本,適用於盤盈資產的價值確定。
(三)可變現凈值,一般適用於存貨減值的認定。
(四)現值,適用於准則特別要求的資產價值確定,如融資租賃資產入賬價值、分期付款(一般大於3年)購買資產價值、分期收款(一般大於3年)銷售商品收入的確定等
(五)公允價值 ,適用於准則特別要求的資產價值確定,如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投資者投入資產、債務重組取得的資產等。
❼ 怎麼理解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中的「成本」和「可變現凈值」
1,成本高於可變現凈值
因為存貨是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進行期末計價,當成本低於可變現凈值的時候按成本計價,當可變現凈值低於成本的時候按照可變現凈值計價.
當成本高於可變現凈值的時候,按成本高於可變現凈值的金額:
DR:資產減值損失
CR:存貨跌價准備
❽ 需要加工的產品可變現凈值怎麼確認
產成品、商品和用於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於出售的商品存貨,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應當以該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確定其可變現凈值。
需要經過加工的材料存貨,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應當以所生產的產成品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確定其可變現凈值。
資產負債表日,同一項存貨中一部分有合同價格約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價格的,應當分別確定其可變現凈值,並與其相對應的成本進行比較,分別確定存貨跌價准備的計提或轉回的金額。
產成品、商品等直接用於出售的存貨,其可變現凈值公式為:
可變現凈值=估計售價-估計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
需要經過加工的材料存貨,需要判斷:
(1)用其生產的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高於成本的,該材料仍然應當按照成本(材料的成本)計量;
(2)材料價格的下降表明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低於成本的,該材料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材料的成本與材料的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其可變現凈值為:
可變現凈值=該材料所生產的產成品的估計售價-至完工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
關注環球網校需要加工的產品可變現凈值怎麼確認
❾ 如何區分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
歷史成本就是當初買的價值。
重置成本,是指企業重新取得與其所擁有的某項資產相同或與其功能相當的資產需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
可變現凈值,是指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和預計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凈值。如某材料預計加工後售價100元,相關稅費20,要發生加工費用20,那麼可變現凈值100-20-20=60(元)。
現值是未來現金流折現後的價值,如一年後流入105元,折現率是5%,那麼它的現值就是100元。
公允價您可以理解為現在的市場價,也就是馬上賣那賣的價格。
1、歷史成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採用歷史成本。
2、重置成本;盤盈資產採用重置成本。
3、可變現凈值。存貨期末計量採用可變現凈值與成本孰低。
4、現值;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採用現值計量。
5、公允價值。交易性金融資產採用公允價值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