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中國成長成本是多少
擴展閱讀
浪琴保養費用怎麼計算 2025-05-16 05:09:44

中國成長成本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5-21 05:26:21

⑴ 一個普通人的成長成本是多少從出生到有能力賺錢生存…

這個很難計算,也不能計算。就從出生開始,如果生的年代不同,奶粉、尿片、衣物等價格都有所不同,如果生病也還是要花錢,去的醫院不同,生病的情況不同,當地的消費不同,就讀學校條件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無法預算

⑵ 中國製造業成本到底是高還是低

這要看和誰比,成本是高是低肯定要有一個可以衡量的標准,對於外國人來說,現在中國製造業的成本應該還是屬於低位,也就是中國製造業還是屬於物美價廉,如果和過去,改革開放以後相比,隨著用工荒的出現,人力成本的上升,中國製造業的成本也正在急劇上升,才會出現有些企業把工廠搬到了東南亞越南泰國等地。

⑶ 近年來全國人均收入培養一個大學生需要多少費用

中國的教育收費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高度,中國人培養一個大學生需要多少錢?

按照國際上通行的高校學費標准,學費占人均GDP的比例一般在20%左右。我國目前人均GDP約7517元人民幣,6000元的學費(含住宿費)就已佔人均GDP的79.82%,遠遠高於國際平均水平。

據統計,全國高校學生人平均學費已經從1995年800元左右上漲到了2004年的5000元左右,進入新校區的學生的學費則在6000元左右;住宿費從1995年的270元左右,上漲到了2004年的1200元左右;而1995年至今10年間,國民人均收入增長卻不到4倍。

2004年我國城鎮居民年平均純收入和農民年平均純收入9422元和2936元,以此計算,供養一個大學生,需要一個城鎮居民4.2年純收入,需要一個農民13.6年純收入,也就是說,一個農民辛苦13年多掙得的純收入,才能供得起一個大學生4年的花費,這還沒有考慮吃飯、穿衣、醫療、養老等費用。可以說,高校收費標准已經逼近、在部分地區甚至超過了我國廣大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許多孩子考上了大學的農民家庭接到通知書後馬上想到的是賣田、賣房和賣牛。考慮到過去十餘年來中國社會結構中出現的數以千萬計的「下崗工人」和四千萬「三無農民」的「無收入」,那麼,這種高收費的可怕後果就更嚴重了。

分析人士認為,高等教育作為一種准公共產品,個人和社會都應從中受益。高等教育成本應當分擔、個人應當承擔一定學費的觀念都已被普遍接受。然而目前我國的教育收費這么高,以致成為「難以承受之重」的原因卻仍在被追問和思索。

投入不足和成本過高等一部分原因造成了教育經費的捉襟見肘,然而這有限的經費常常仍不能如數為學校所用。在一些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國家的教育撥款常常被視為地方財政的重要收入而被挪作他用。另外由於體制原因,教育部不直接負責學校財政,導致政令不通,管理不嚴。地方政府部門通過學校收取不合理費用,有時甚至是教育主管部門自身巧立名目亂收費。雖然明令整治,然而收效甚微,甚至變本加厲。

每一個教育的環節都有可能成為收費的「關卡」:擇校費、贊助費、補課費、中考費、轉學費、水費、電費、自習費、基建費、計算機費、耳機費、資料費、取暖費,以及各種強化班、提高班、特色班、重點班、實驗班的費用等。教育主管部門今天進行了規定,某種費用不許收,明天這些費用就會換一種名稱,換一個說法收。

雖然教育產業化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雖然教育部否認教育產業化;但是有些政府的決策,包括高校擴招和高校收費都是按照教育產業化的理念來做的。

南開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經濟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後黃衛華認為:教育資源相對於教育需要來說總是不足的,國家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善僅僅是中國教育高收費的淺層次原因,深層的原因在於教育供給壟斷和教育供給等級化的條件下,中國經濟轉型時期政府企業化行為、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的資本化。

⑷ 中國養孩子的平均成本排名世界第二,哪個鄰國排名第一

在這個世界上,不論任何地方,養兒育女的成本都是很高的。根據宇華人口研究所的研究數據,計算孩子從0歲到18歲的支出,占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百分比,韓國高居第一,中國位居第二,義大利排名第三。

並且中國的父母同西方的父母不同,西方是成人之後,就要獨立的過自己的生活。中國的父母更關心自己的孩子,在孩子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參與和投入,他們放棄了自我的享受,全心全意的為了孩子。所以,可以說中國的父母是世界上最辛苦、最不容易的父母。

排名有合理之處

從這個排名可以看出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即再苦再累也沒事,在孩子身上花錢決不含糊。生活條件好了以後,各種興趣班、口才班、學習班都安排上了,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了。這種做法沒什麼問題,知識改變命運,並且是改變命運最廉價的方式,但是凡事過猶不及,需要掌握好度,否則給孩子造成過大的壓力,反而影響其健康成長。

您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⑸ 中國發展的環境成本究竟有多高

從供給來看,中國的發展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增加物質消耗,而不是效率改進。從1995-2010年,城鄉就業人員從6.8億增加到7.6億;固定資產投資從2萬億元增加到25萬億元;物質消耗更是大量增加。2010年,中國的消費量佔世界的比重:水泥53%,鐵礦石48%,煤炭47%,鋼和鉛45%,鋅和鋁41%,銅39%,鎳35%,而中國創造的GDP只佔全世界的9.3%。可見,中國的經濟效率並不高。如果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的經濟效率也有明顯提高,現在則出現了停滯和下降。因為,這種提高一靠技術引進而不是自主創新,二靠制度變革的激勵。一般技術的引進已經基本飽和,而高新技術的引進越來越困難,更重要的是引進只能跟在別人的後面,且受制於人;而制度變革的激勵隨著改革的停滯,作用日微,甚至成為經濟效率改進和社會變革的障礙。
從需求來看,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需求因素中,中國主要依靠外部需求和投資需求,而消費需求處於停滯、甚至相對萎縮狀態。從1995-2010年,中國出口的年平均增長率達17.05%,2009年佔世界總出口的9.6%,製造業出口占製造業總產值的1/4,紡織品出口佔世界紡織品出口的80%左右。應當肯定,在經濟發展和工業化的初期,實行鼓勵出口的重商主義政策是正確的。這是成功工業化的共同道路。但是,任何一個政策的長期實施都會走到自己的反面,它造成了中國經濟的內外失衡。
中國的投資需求巨大,且增長迅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最大,而消費需求卻受到擠壓,增長緩慢。從1980-2010年,中國的投資率從34.8%提高到48.1%,而最終消費率則從65.5%下降到48.2%。進入本世紀的頭10年中,除個別年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均超過了消費,2009年則達到了87.6%。在一定意義上來說,中國的發展走上了唯GDP之路,形成了一種為投資而投資,為增長而增長的格局,居民消費和社會生活則被擠到了從屬的地位上。
這種依靠高投資、大消耗取得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發展,創造了大量物質產品和經濟收入,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與此同時,由於大量的能源和資源消耗,也生產了大量的廢水、廢氣、廢渣,破壞了自然生態,污染了生存環境。這也是中國目前最為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之一。如果連生存都成為問題,GDP的增長何用?因此,環境保護應當優於和重於經濟發展。

⑹ 你認為那些是成長中的成本

成長中的成本非學習成本莫屬。在成長中,從小到大無一沒有學習的投入,還在腹中就要胎兒教育,幼兒教育有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英語培訓班,音樂培訓班、舞蹈、武術等等,幾乎包羅萬象,望子成龍的心切迫使父母不斷的投入資金。

⑺ 在我國養一個孩子的費用能佔到家庭支出的百分之多少

不同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不一樣,有些人願意在孩子身上花錢,把各方面都做到最好。而有些就比較普通,以大眾的方式撫養和教育。在這種情況下,費用支出佔比就沒有統一的說法。不過從一些網上的數據看,從出生到十八歲,大概需要佔到家庭的一半,甚至是更高。

3、從國人的角度出發

對於中國的父母來說,把孩子養大成人並不算完成“任務”,還要幫他們娶妻生子。現在結婚都有固定的條件,彩禮、房子、車子,以低價格計算,三樣東西加起來也要一百萬到兩百萬。這樣看來,普通父母養一個孩子的費用大概能佔到家庭支出的85-95%。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房子和車子可能都需要貸款。

⑻ 在中國養育一個孩子到成長要花費多少錢呢

看你怎麼養,城市山區差別太大了。

⑼ 養大一個孩子要多少錢,驚人的中國教育成本

中國養大一個孩子的隱性成本有多高從十幾萬到上百萬不等

⑽ 在中國發展游戲業需要多少成本

這個要看規模的大小吧,也是因人而異的,有幾百萬的也有幾千萬的,甚至還有幾十萬的。所以你是看自己的規模和自己的成本投入,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