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廢品損失是什麼科目
廢品損失是成本類科目。為了核算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廢品損失,可在「基本生產」賬戶下設置「廢品損失」明細賬戶組織核算。
借方登記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和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貸方登記應從廢品成本中扣除的回收廢料的價值。該賬戶借貸雙方上述內容相抵後的差額,即為企業的全部廢品凈損失。
其餘廢品凈損失,應該全部歸由本期完工的同種產品成本負擔,列入「廢品損失」項目。
(1)發生廢品損失為什麼屬於產品成本擴展閱讀:
廢品包括了兩種情況:一種是不可修復廢品,另一種是可修復廢品。
不可修復廢品是指在技術上不能修復或所花費的修復費用在經濟上不合算的廢品;可修復廢品是指在技術上可以修復,而且所花費的修復費用在經濟上合算的廢品。
廢品的范圍包括:生產中發現的廢品和入庫後發現的屬於生產中造成的廢品。
⑵ 廢品損失計入產品成本嗎
廢品損失不一定計入產品成本。定額內的廢品損失計入生產成本;超定額的廢品損失計入管理費用
《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中的第九條明確規定: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當期損益,不計入存貨成本。
准則解釋對此條款的說明是:「企業超定額的廢品損失以及由自然災害而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製造費用,由於這些費用的發生無助於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不應計入存貨成本,而應計入當期損益。」
從准則規定的成本開支范圍分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品損失不包括在合格產品成本中,這里所指的廢品損失,是指生產的廢品和不合格品產生的所有耗費。包括直接原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在產品的原材料消耗中,投入的原料不一定100%產出合格產品,按標准工藝投入原材料的正常損耗是定額內的消耗,如投入產出比中的收得率、成材率等。
目前多數企業在執行新會計制度的同時,成本核算仍執行原會計制度的核算方式,廢品損失仍計入同類產品的合格品中,在「生產成本」科目中,設「廢品損失」明細科目,這不符合準則的要求,扭曲了合格產品的成本,不利於產品的定價。
按新准則的要求理解,產品的廢品損失,應從「生產成本」科目中結轉出來,計入「管理費用」科目,但新准則「管理費用」科目的核算內容中也無此明細核算內容,況且,廢品損失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與生產操作有很大關系,生產部門(生產車間)的費用,全部當集在「生產成本」和「製造費用」科目核算,轉出這部分責任性損失,不利於內部考核。
廢品產生的原因不外乎是生產過程操作失誤和設備運轉事故,建全的內部控制體系是要按責任追究的,因此,不存在結轉到當期損益問題。當然,企業運行中特殊情況也會產生「無責任」廢品,對「無責任」廢品,可自「生產成本」轉「管理費用」。
⑶ 廢品損失屬於產品成本項目嗎
不一定。
一、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廢品損失,可在「生產成本」賬戶下設置「廢品損失」明細賬戶組織核算。
二、實行三包(包修、包換、包退)的企業,發生銷售退回的「三包」損失,包括修理費、退修或調換產品的運雜費,退回報廢產品的實際成本減去殘值後的凈損失等,可列入企業的銷售費用,不作為廢品損失處理。
借:銷售費用
貸:庫存商品
⑷ 不可修復廢品損失是如何增加產品成本的
不可修復廢品損失直接進入當期產品成本,不通過營業外支出科目核算。產品成本(proctcost)是指企業為了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種耗費。可以指一定時期為生產一定數量產品而發生的成本總額,也可以指一定時期生產產品單位成本。產品成本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產品成本是企業在生產單位(車間、分廠)內為生產和管理而支出的各種耗費,主要有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生產工人工資和各項製造費用。廣義的產品成本包括生產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等。可以作為產品成本列示的具體內容必須要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企業不得隨意亂擠和亂攤成本。
⑸ 「廢品損失」屬不屬於核算產品成本的賬戶
廢品損失:指由於產生廢品而發生的廢品報廢損失和超過合格產品正常成本的多耗用損失。
如果廢品損失相對金額較大,對產品製造成本影響較大,則要將發生的廢品損失單獨核算,恰當計入產品製造成本中,確保企業成本管理到位。
廢品分為料廢和工廢,一般只包括發生廢品所造成的直接損失。
廢品損失應按相關項目設置明細帳,轉至「生產成本-基本生產」等相關帳戶成本核算;一般只計入本月完工產成品中。
⑹ 廢品損失應該計入產成品成本還是在產品成本
產成品成本是從生產成本分配得來的。
廢品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應歸入生產成本,然後月末在通過結轉成本將應產成品分攤的部分結轉入產成品,銷售後轉入銷售成本。
⑺ 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是否計入產品成本
廢品損失一定計入產品成本。
停工損失分原因,若是由於自然災害等造成的計入營業外支出,若是固定資產季節性修理等原因造成的計入產品成本。
目前多數企業在執行新會計制度的同時,成本核算仍執行原會計制度的核算方式,廢品損失仍計入同類產品的合格品中,在「生產成本」科目中,設「廢品損失」明細科目,這不符合準則的要求,扭曲了合格產品的成本,不利於產品的定價。
產品生產成本
(或製造成本)的構成,包括生產過程中實際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其他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經營活動所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財務費用、為銷售產品而發生的銷售費用等都作為期間費用,由當期收入中得到補償,不計入產品的生產成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產品成本
⑻ 廢品損失計入產品成本嗎
不一定的,新准則規定企業超定額的廢品損失從生產成本中結轉出來計入當期損益,但是實務當中對這條准則的理解還有未超定額的廢品損失,所以如果嚴格按照新准則執行應該是必須計入當期損益,這是零會計風險,實在要放在成本里也能夠說得通
⑼ 廢品損失都計入存貨成本嗎
"可修復、不可修復的廢品損失都計入成本。
請您參考相應的例題理解:
廢品損失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和入庫後發現的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以及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扣除回收的廢品殘料價值和應收賠款以後的損失。經質量檢驗部門鑒定不需要返修、可以降價出售的不合格品,以及產品入庫後由於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損壞變質的產品和實行「三包」企業在產品出售後發現的廢品均不包括在廢品損失內。為單獨核算廢品損失,應增設「廢品損失」科目,在成本項目中增設「廢品損失」項目。廢品損失也可不單獨核算,相應費用等體現在「生產成本」、「原材料」等科目中。輔助生產一般不單獨核算廢品損失。
具體來說就是:
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品應單獨設""廢品損失""這個會計科目來核算。
具體處理如下:
1.廢品損失的種類包括可修復的廢品損失和不可修復廢品損失兩種
2.不可修復廢品損失的賬務處理是:
借:廢品損失----不可修復廢品損失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3.可修復廢品就有可能發生修復費用其賬務處理是:
借:廢品損失
貸:原材料(應付職工薪酬,製造費用)
4.廢品回收價值或取得的其他賠款則:
借:原材料或其他應收款
貸:廢品損失
如果本月""廢品損失""借方發生額大於貸方發生額就是廢品損失,並分配結轉。
您參考下面例題理解一下上面的表述:
【例題】某工廠費用分配表中列示A產品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為:直接材料2 000元,直接人工1 000元,製造費用1 500元。不可修復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價。有關資料如下:不可修復廢品5件,每件直接材料定額100元,每件定額工時為20小時,每小時直接人工5元、製造費用6元。
可修復廢品和不可修復廢品共回收殘料計價200元,並作為輔助材料入庫;應由過失人賠款150元。廢品凈損失由當月同種產品成本負擔
『正確答案』
(1)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5×100+5×20×5+5×20×6=1 600(元)
結轉不可修復廢品成本
借:廢品損失—A產品1 600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A產品-直接材料(5×100)500
-直接人工(5×20×5)500
-製造費用(5×20×6)600
(2)發生可修復廢品的成本
借:廢品損失-A產品4 500
貸:原材料 2 000
應付職工薪酬 1 000
製造費用 1 500
(3)殘料入庫
借:原材料200
貸:廢品損失-A產品 200
過失人賠償
借:其他應收款150
貸:廢品損失-A產品 150
(4)結轉廢品凈損失
廢品凈損失=1 600+4 500-200-150=5 750(元)
借: 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A產品5 750
貸:廢品損失—A產品 5 750
"
⑽ 我想問一下「可修復的廢品損失」和「不可修復的廢品損失」都要計入產品成本嗎
不是的,對於可修復的廢品損失是計入生產成本的,因為其將來修復後可以繼續作為產成品對外出售,但是對於不可修復的廢品損失不計入生產成本,因為該支出金額是從生產成本中轉出計入當期損益的,不再構成生產成本的組成部分。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
成本是為達到一種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