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看待豆粕價格上漲對養殖成本的影響

如何看待豆粕價格上漲對養殖成本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2-05-21 04:11:29

⑴ 影響豆粕價格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前段時間,豆粕價格一直持續上漲,同時也影響了和豆粕相關產業的價格,這對於居民的生活消費自然也會影響。不過幸好,隨著一段時間的調整,豆粕價格並沒有像之前一樣瘋狂上漲,而是開始出現小幅度下落,這無疑是一個比較好的信號。那麼影響豆粕價格的因素有哪些呢?

餐飲行業因素

這些年,我國居民消費水平提高,不少人都會外出就餐,這也讓餐飲行業得到了蓬勃發展,而餐飲行業是需要大量的豆油,餐飲行業景氣,也就意味著豆油的需求量大增,豆粕價格會下降,餐飲行業不景氣,豆油的需求量受到影響,豆粕價格也會出現上漲。

除此之外,豆粕消費者的購買力、替代品的供求、人口變動、食品政策、農業政策、進出口貿易政策等因素有關系,所以豆粕的價格因素是受到多方面影響的。

⑵ 2015年3月豆粕漲這么多,養殖戶怎麼辦

3月連盤豆粕期價震盪走低,持倉量月環比大幅上升並創歷史新高,顯示多空雙方對後市行情分歧持續加大。本月豆粕期現同步走弱,現貨價格走勢更弱,導致基差繼續縮小,連豆粕合約期價月環比下跌110-150元/噸,月底五沿海43%蛋白豆粕現貨價格集中2860-2930元/噸,較上月同期上漲140-170元/噸。
3月養殖需求持續偏弱,畜禽養殖收益較差,上旬豬肉價格繼續下跌,中旬開始生豬價格開始出現連續反彈。據搜豬網監測數據顯示,3月中旬開始全國生豬市場結束底部震盪開始快速反彈。3月15日瘦肉型豬出欄價格為11.57元/公斤,16日的11.64元/公斤,3月18日小幅回落之後繼續快速上漲,至3月22日漲至11.8元/公斤,3月24日漲至11.88元/公斤,九天內上漲0.31元/公斤。從價格走勢上看,生豬價格的連續上漲,說明國內生豬供需已經由供過於求轉向供不應求。由於近期生豬價格出現連續上漲,導致了養殖戶壓欄情緒更加嚴重,進一步加劇了生豬供應緊張的局面,可能令後期生豬價格進一步上漲。根據業內機構調查,2015年大型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對生豬行業由悲觀轉向偏樂觀,認為豬肉價格低迷格局將逐步改善,並已提前著手進行補欄。仔豬價格自2014年10月以來持續上漲,一方面是能繁母豬存欄下降導致,另一方面也說明市場對中長期豬價行情看多,導致養殖戶補欄積極性較為高漲。中信證劵研究認為,飼料的景氣周期一般滯後於豬價拐點4-6個月左右,這是因為豬價出現向上拐點後至實現盈虧平衡的期間,養殖戶仍然虧損,資金壓力下使得養殖戶對工業飼料的需求下降。但隨著豬價上漲,進入盈利期後,飼料需求逐步好轉。盡管供應端壓力依舊巨大,但在需求環比增加的背景下,粕類中長期供需格局存在一定的變數,投資者對後期粕類遠月合約期價不宜過分悲觀。
從供需角度來看,盡管3-4月國內大豆到港量偏少,但經過春節後的補貨,國內飼料養殖企業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加之需求依舊處於淡季,市場主體對粕類後市行情仍不看好,近期國內油廠開始出現豆粕脹庫現象,導致油廠開工率降低。從飼料廠采購的角度來看,由於現貨供過於求,短期豆粕現貨價格走勢仍將偏弱,建議飼料養殖企業在豆粕現貨采購上維持謹慎,把握采購節奏逢低采購,不宜追漲。中遠期現貨采購也應逢期價回調至支撐位再適當點價,不宜過分激進。

⑶ 豆粕價格上漲,靠豆粕養豬和雞的養殖戶要怎麼辦

可以採用替代品,如菜籽餅、棉籽餅、花生粕、亞麻仁餅胡麻餅、紅花籽餅、芝麻餅、煙籽餅等植物性蛋白質飼料。但是菜籽餅含有芥子素,棉籽餅含有棉酚等毒素,需要脫毒才能用來喂豬雞。

豆粕

⑷ 都有哪些原因會造成豬場飼料成本上升如何才能有效控制

我國的飼料走勢出現上漲,究其原因,是來自多方面的。下面就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由於飼料原料成本的上漲,人們開始尋找能夠替代傳統飼料的物質。既然飼料原料的缺口已經開始出現,我們總不能讓養殖業停止,畢竟那些張口的活物可不能餓著。尋找一些合適的替代物來替代傳統的飼料原料,這倒是一個好方法。豆粕作為優秀的飼料,廣泛應用於養殖業,但是當豆粕成本上漲後,棉籽餅、菜粕等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豆粕,據統計,在魚類飼料中,一些企業使用菜粕替代豆粕的比例高達20%左右。所以發展其他高蛋白作為飼料原料,如蛋白桑、雜交構樹以及其他牧草是一個發展趨勢。

⑸ 飼料再漲價對養殖業造成了什麼影響

養殖業的成本里,飼料的成本佔了60%左右,飼料漲價,首先造成的就是養殖業成本的大量增加。

無論是水產業還是畜禽業的養殖,飼料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喂養材料,並且飼料始終占據著養殖成本的大塊頭。飼料漲價,意味著養殖業成本的增加,對於一些小的養殖企業來說,飼料價格的提升甚至能夠影響到公司的發展,對於大的養殖公司,飼料的漲價也會對企業造成不小的影響,很多養殖業里的人都知道,飼料一漲價等於白白給飼料廠打工。

三、飼料漲價會關繫到部分養殖企業的生存。

養殖成本的增加會引起生產水平的下降,對於很多小的養殖業來說,這個打擊是比較大的。因為疫情的原因,農產品價格上漲,隨著豆粕、玉米等原料價格增高,飼料的價格可能還會有所增漲,如果飼料價格一再上漲,有些養殖企業將難以生存。飼料漲價甚至會影響到企業的生存。

⑹ 豆粕價格進入回調階段,最終價格將在什麼水平

豆粕價格進入回調階段

大連豆粕期貨5月20日開盤越來越高,隨後回落並穩定下來,最後收盤微跌。主合同收縮加倉,收負線。1101合約開盤2851元/噸,收盤2839元/噸,下跌1元/噸,最高價2862元/噸,最低價2834元/噸。成交量為684,070手,持倉量為778,316手。目前國內豆粕市場仍然缺乏因素的引導,更有可能維持區間波動趨勢。

豆粕市場保持穩定,但近期期貨走弱導致油廠報價下滑,交易情況相對穩定,水產養殖業狀況不佳,豬肉價格再次下跌,部分地區水產養殖業處於虧損狀態,補貨熱情較低。銷售區豆粕價格走弱,口岸進口大豆供應充足,市場供應形勢松動。

最終的價格應該會維持在3,040元/噸

⑺ 豆粕為啥暴漲

一是美國、巴西大豆庫存大幅減少,大豆價格的提升,推升了豆粕價格。這一點非常關鍵,即使出現豆粕脹庫的情況,豆粕價格依然持續上行,關鍵就是成本端價格中心的上移。加之進口成本的抬升不僅僅體現在大豆成本端,還有運輸端費用上漲。
二是養殖產能的恢復和增長,提升了飼料用豆粕需求。2020年全國飼料產量同比增長約10%。國內大豆需求穩定增長,2020年國內進口大豆超1億噸,創新高。
三是隨著油價的上行,豆油壓榨利潤高,美國大豆壓榨大幅增長,消耗大豆庫存,提升了大豆價格。
四是種植端先遭遇疫情(如種植季價格低於成本)、後是氣候因素(如南美產區乾旱,拉尼娜對阿根廷的影響等)等,在產量的增長上不及預期。
五是主產國不穩定因素,如阿根廷的罷工影響了出口,如果提升人工薪資,相關成本也要上升。總體來說,進口成本在向上移動。
六是從品種比價來看,玉米價格的提升也相互帶動大豆豆粕。豆粕玉米在飼料中的組合代替作用,使得價格有較強的聯動性。下半年以來,玉米、大豆、豆粕價格持續大幅上行。疫情以來,全球有不少國家禁止糧食出口,加重了糧食供應流通的擔憂,加之需求在疫情後持續恢復,整體商品市場品種價格大幅反彈,甚至有的已經創歷史新高。
七是疫情有所反復,流通不暢,養殖下游擔憂豆粕斷供,備貨需求增長。
拓展資料
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後得到的一種副產品。又稱「大豆粕」。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後的副產品為一浸豆粕,而先以壓榨取油,再經過浸提取油後所得的副產品稱為二浸豆粕。
在整個加工過程中,對溫度的控制極為重要,溫度過高會影響到蛋白質含量,從而直接關繫到豆粕的質量和使用;溫度過低會增加豆粕的水份含量,而水份含量高則會影響儲存期內豆粕的質量。一浸豆粕的生產工藝較為先進,蛋白質含量高,是中國國內現貨市場上流通的主要品種。

⑻ 豆粕價格變化跟哪些因素有關

影響豆粕價格變動因素

1.豆粕供給因素分析

豆粕生產和消費情況、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情況已經作了介紹,這些因素都是影響豆粕價格的重要因素。豆粕供給方面主要由三部分組成:a、前期庫存量,它是構成總產量的重要部分,前期庫存量的多少體現著供應量的緊張程度,供應短缺價格上漲,供應充裕價格下降。b、當期生產量。豆粕當期產量是一個變數,它受制於大豆供應量、大豆壓榨收益、生產成本等因素。c、豆粕的進口量。我國即將加入WTO,豆粕市場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近幾年我國已經成為豆粕進口國,國際市場對國內豆粕市場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因此,應盡可能及時了解和掌握國際市場,國際價格水平,進口政策和進口量的變化。美國是主要的豆粕出口國,每周四美國農業部發布出口銷售報告(U.S.Export Sales Reports),其中有美國豆粕出口數據,包括美國對中國的出口數據,有比較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分析豆粕供求情況時,特別要注意的是,儲存時間較短。在南方,豆粕的儲存時間一般為3~4個月,而在北方可儲存8個月左右,從而使豆粕在現貨市場上周轉很快,貿易商都希望在短期內完成交易。一旦儲存時間過長,豆粕質量發生變化,廠家只能降價銷售。豆粕儲存的這一特點決定了,一旦出現集中供貨的情況,豆粕的區域性價格就會立即下跌。例如,進口豆粕集中到貨,會影響進口口岸周邊地區的供求關系,導致豆粕價格下跌。豆粕儲存時間短,一方面促進了豆粕的市場流動,另一方面也造成豆粕價格波動頻繁。

此外,影響供給的其他因素還有:國內大豆加工能力,替代品(如其他餅粕、玉米等)的相對生產成本等。

2.豆粕需求因素分析。

豆粕需求通常有國內消費量、出口量及期末商品結存量三部分組成。a、國內消費量。它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常數,而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變化。影響豆粕國內消費量的主要因素有:國內飼料工業發展情況,消費者購買力的變化,人口增長及結構的變化,政府鼓勵飼料工業發展的政策等。b、出口量。在產量一定的情況下,出口量的增加會減少國內市場的供應;反之,出口減少會增加國內供應量。目前,我國豆粕產量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因此沒有豆粕出口的情況。c、期末商品結存量。如果當年年底存貨增加,則表示當年商品供應量大於需求量,期貨價格就可能會下跌;反之,則上升。由於豆粕的存儲時間較短,期末結存量數據對豆粕價格影響較小。

豆粕需求還要考慮國際市場的供求變化,特別是東亞、東南亞國家的需求變化,亞洲國家的消費者食用禽肉、豬肉較多,養殖業、飼料業比較發達,對豆粕的需求量較大。亞洲國家的經濟景氣狀況對豆粕的需求有較大的影響,經濟不景氣,亞洲地區的進口量就少;經濟復甦、增長,豆粕進口量就會增加。

影響需求的其他因素還有:消費者的購買力,消費者偏好,替代品的供求,人口變動,商品結構變化及其它非價格因素等。

3. 豆粕與大豆、豆油的比價關系

豆粕是大豆的副產品,每1噸大豆可以制出0.2噸的豆油和0.8噸的豆粕,豆粕的價格與大豆的價格有密切的關系,每年大豆的產量都會影響到豆粕的價格,大豆豐收則豆粕價跌,大豆欠收則豆粕就會漲價。同時,豆油與豆粕之間也存在相互關聯,豆油價好,豆粕就會價跌,豆油滯銷,豆粕產量就將減少,豆粕價格將上漲。大豆壓榨效益是決定豆粕供應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油脂廠的壓榨效益一直低迷,那麼,一些廠家會停產,減少豆粕的市場供應量。

4. 豆粕價格變化的季節性因素

通常11月份大豆收獲後的幾個月份是豆粕的生產旺季,4~8月份是豆粕的生產淡季,而豆粕的需求一般從3月份開始到10月份逐步轉旺,在此期間,豆粕的價格波動會很大。豆粕價格還隨豆粕主產區的收購、庫存變化而波動。

5. 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

近幾年,豆粕進出口貿易非常活躍,進口豆粕占國內消費量越來越大,國際市場豆粕價格(特別是CBOT豆粕期貨合約交易價格)已直接影響到國內市場。目前飼料用豆粕的質量標准執行國標GB10380-89。進口豆粕的品質均一性好,進口豆粕按國標定級後,一般除粗纖維指標只能符合國標三級標准外,其它指標都能達到國標二級以上要求。由於運輸時間長,進口豆粕的新鮮度一般比國產豆粕的差,賴氨酸等指標比國產豆粕稍低一些,因此,在現貨貿易中,進口豆粕的價格比國產豆粕要低大約100元/噸左右。由於進口豆粕到貨量大且比較集中(一般每船3至5萬噸),所以,每次貨船進港都會造成短暫的供大於求的局面,當地豆粕價格也會隨之下跌。

6.相關的農業、貿易、食品政策

國家的農業政策往往會影響到農民播種的選擇。如近幾年國家通過調整相關產業政策引導農民加大對大豆的播種,從而直接增加了國產大豆產量;如國家鼓勵飼料行業及養殖業的發展直接擴大了對豆粕的需求等。

從歷年的情況來看,國家進出口政策的改變對於我國豆粕進出口總量有著較大的影響。如2002年國家稅務總局對出口豆粕關稅進行調整,使得國內豆粕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加強,對促進我國豆粕的出口產生了非常明顯的影響。

近幾年,禽流感、瘋牛病及口蹄疫的相繼發生以及出於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影響的考慮,越來越多的國家實施了新的食品政策。這些新食品政策的實施,對養殖業及豆粕的需求影響都是非常直接的。

(來源:大連商品交易所)

⑼ 中美貿易戰開打,豆粕猛漲對養豬業影響究竟有多大

會讓低迷的豬價回升哦

⑽ 豆粕價格漲跌受什麼影響

一) 豆粕供應情況分析
1. 大豆供應量
豆粕作為大豆加工的副產品,大豆供應量的多少直接決定著豆粕的供應量,正常情況下,大豆供應量的增加必然導致豆粕供應量的增加。大豆的來源主要有兩塊,一是國產大豆,其次是進口大豆。我國的東北及黃淮地區是大豆的主產區,近幾年,我國大豆年總產量在1,600萬噸左右徘徊,其中商品大豆量約為600萬噸。我國每年從美國、巴西和阿根廷進口的大豆都超過2,000萬噸。
2. 大豆價格
大豆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豆粕生產的成本,近幾年,我國許多大型壓榨企業選擇進口大豆作為加工原料,華東地區日趨成為我國豆粕主產區和主要報價地點,進口大豆價格對我國豆粕價格的影響更為明顯。
3. 豆粕產量
豆粕當期產量是一個變數,它受制於大豆供應量、大豆壓榨收益、生產成本等因素。一般來講,豆粕產量與豆粕價格之間存在明顯反向關系,豆粕產量越大,價格相對較低;相反,豆粕產量減少,豆粕價格則上漲。
4. 豆粕庫存
豆粕庫存是構成總產量的重要部分,前期庫存量的多少體現著供應量的緊張程度。供應短缺則價格上漲,供應充裕則價格下降。由於豆粕具有不易保存的特點,一旦豆粕庫存增加,豆粕的價格往往會調低。

(二) 豆粕消費情況
我國是豆粕消費大國,近幾年,豆粕消費保持了13%以上的年增長速度。豆粕在飼料業中家禽的使用量佔52%,所以牲畜、家禽價格的影響直接構成對飼料需求的影響。正常情況下,牲畜、家禽的價格與豆粕價格之間存在明顯的正向關系。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的飼料生產國,豆粕的主要用途是加工成飼料。統計顯示,90%以上的豆粕消費是用於各類飼料,所以飼料行業景氣度狀況對豆粕需求的影響非常明顯。

(三) 相關商品、替代商品價格的影響
1. 豆粕與大豆、豆油的比價關系
豆粕是大豆的副產品,每1噸大豆可以壓榨出大約0.18噸的豆油和0.8噸的豆粕,豆粕的價格與大豆的價格有密切的關系,每年大豆的產量都會影響到豆粕的價格,大豆豐收則豆粕價跌,大豆欠收則豆粕就會漲價。同時,豆油與豆粕之間也存在相互關聯,豆油價好,豆粕就會價跌,豆油滯銷,豆粕產量就將減少,豆粕價格將上漲。
大豆壓榨效益是決定豆粕供應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油脂廠的壓榨效益一直低迷,那麼,一些廠家會停產,從而減少豆粕的市場供應量。
2. 豆粕替代品價格的影響
除了大豆、豆油等相關商品對豆粕價格影響外,棉籽粕、花生粕、菜粕等豆粕的替代品對豆粕價格也有一定影響。如果豆粕價格高企,飼料企業往往會考慮增加使用菜粕等替代品。

(四) 相關的農業、貿易、食品政策
近幾年,禽流感、瘋牛病及口蹄疫的相繼發生以及出於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影響的考慮,越來越多的國家實施了新的食品政策。這些新食品政策的實施,對養殖業及豆粕的需求影響都是非常直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