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舉例沉沒成本

如何舉例沉沒成本

發布時間: 2022-05-20 22:50:18

① 舉例在生活中沉沒成本的使用

1、觀影

在觀影的時候,發現電影不如預料中精彩,不值票價,一個人會選擇花費兩個小時的時間坐在那裡把電影看完,還是會把那兩個小時的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這時候就是金錢與時間的權衡了,也有人把選擇不看電影而是把時間花在其他事情上的思維叫做"富人思維"。因為對富人來說,這兩個小時的價值遠遠大於兩張電影票的價值。

2、愛情

一個姑娘愛上一個爛人,因為覺得之前付出太多了,甚至懷孕了,就勉強嫁了吧,結果婚後更悲慘。

3、旅遊

去了一趟法國,買了必要的以後,也想著繼續買沒計劃沒必要的東西,理由是花了這么多的機票錢了,來都來了,多買點!

(1)如何舉例沉沒成本擴展閱讀:

付出的感情,虧損的股票,輸了的錢,點了的菜,買了的機票和門票都是已經沉沒的成本。沉沒成本基本上是現在電話和簡訊詐騙的核心支撐理論,一般騙子一開始都讓受害者交一點小錢,等交了,就讓受害者慢慢越交越多;

很多人覺得,如果後面不交,前面就都拿不回來了,所以就僥幸心理,一再追加投入,最後越陷越深。如果了解了沉沒成本,就會知道付出的是收不回來的,需要即使收手,該認輸認輸。

② 沉沒成本的經典例子

覆水難收

朱買臣年輕時家裡非常窮困,但是他仍然堅持一邊勞動一邊讀書。 他的妻子因為受不了貧寒的生活,就離開他嫁給了一個家境殷實的人。

後來,他得到漢武帝的賞識,被任命為會稽太守。當他衣錦還鄉的時候,很多人都擠在路邊羨慕地看著他,他的前妻也在人群中。前妻看到他現在如此富貴,就想和他重歸於好。

這時,朱買臣讓隨從端來了一盆水潑在了地上,然後對前妻說: 「潑出去的水,難道還能再收回來嗎?」

前妻明白了他的意思,羞愧而去。

2.甘地的智慧

有一次,聖雄甘地要坐火車到外地旅行,當他踏上火車時, 他的一隻鞋子不小心掉到了車門外。

就在這個時候,甘地迅速地脫下了另一隻鞋子,向剛才鞋子掉下的方向扔去。

身邊的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么做,甘地笑著回答說: 「失去的鞋子已經不可能再得到了。我留著一隻鞋子也沒什麼用,現在我把它扔下去,如果 一州窮人正好從鐵路旁經過,他就可以拾到一雙鞋,那麼我就又做了一件好事。

③ 辨析:機會成本,沉沒成本,邊際成本,並舉例說明你是如何理解成本的

如果你有100,買冰淇淋吃可以得到一時的快樂,但是存銀行,雖然不多,但是有利息。所以放棄存銀行的利息,而去買冰淇淋,就是機會成本。
考試考得不及格,不去努力復習,而是一蹶不振,天天哭泣也沒辦法把成績搞上去,浪費掉的時間就是沉沒成本。
電影院播放一場電影,一個觀眾要播放,100個觀眾同樣也是播放,但是100個觀眾的話,播放一場電影的成本平攤到100個觀眾身上,成本就低了,就是邊際成本。

④ 你們是如何看待「沉沒成本」的

個人認為所謂的"沉沒成本",簡而言之就是由於過去的一個決策造成的、已經發生的、無法再對其進行改變的成本。

在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會因為這些沉沒成本而耿耿於懷,進行下一個決策時畏手畏腳,對以往的沉沒成本過分執著,從而錯失下一個盈利的好機會,或者及時止損的挽救機會。

比起生活中的每個抉擇,投資者在金融實操方面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會更加小心謹慎。投資有一個原則就是,一旦發現一個風險極大的隱患,就要謹慎思考。聰明的投資者都會當機立斷、及時止損,不會因為之前投入的時間與精力遲遲不願意放手。

"沉沒成本"啟發

人生的每個選擇都伴隨著沉沒成本的出現,不只是在金融投資上會栽跟頭,只是人們把金錢看得更加重要,金錢也方便人們衡量得失與利弊。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些得失是不可逆轉的,後悔是無意義的。畢竟錢是身外之物,可以失而復得。

所以,在人生中,每個選擇都很重要,或許下一個選擇就是在人生中的岔路口,它可以改變人生軌跡的一個寶貴機會。

⑤ 沉沒成本的經典例子有哪些

如下:

1、一個人外出用餐,點了很貴的龍蝦,但是吃不了還剩了很多,又無法打包。傳統觀點認為這只龍蝦已經點了,吃不吃得了都得付一樣的錢,因此雖然吃飽了,不再吃一點就虧了。

但是運用經濟學的沉沒成本我們可以知道,點菜的行為已經發生,是沉沒的,應該不去考慮;因此問題就只剩下我已經吃飽了而應不應該再吃。

2、現在你已經花7美元買了電影票,你對這場電影是否值7美元表示懷疑。看了半小時後,你的最壞的懷疑應驗了:這電影簡直是場災難。你應該離開電影院嗎?在做這一決策時,你應該忽視這7美元。這7美元是沉沒成本,不管是去是留,這錢你都已經花了。

沉沒成本在投資中的運用

沉沒成本在股市裡最常見的應用就是補倉。很多人買股票不會一上來就傾其所有,而是先用小倉位買入,發現被套住了以後,就開始連續補倉,越補越大,最後把所有的錢都買了進去。

本質上講,你的每一筆交易都是彼此獨立的,你買入股票只有一個原因,看好它未來能漲,而不是我前面有被套的倉位想要降低整體成本。這樣一來會像葫蘆娃里演的一樣,二娃去救大娃,三娃去救大娃二娃,四娃去救大、二、三娃,最後全部被蛇精拿下。

⑥ 沉沒成本名詞解釋是什麼

沉沒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從決策的角度看,以往發生的費用只是造成當前狀態的某個因素,當前決策所要考慮的是未來可能發生的費用及所帶來的收益,而不考慮以往發生的費用。

舉例來說,如果某人預訂了一張電影票,已經付了票款且假設不能退票。此時付的價錢已經不能收回,就算不看電影錢也收不回來,電影票的價錢算作沉沒成本。

當然有時候沉沒成本只是價格的一部分。比方說某人買了一輛自行車,然後騎了幾天低價在二手市場賣出。此時原價和賣出價中間的差價就是沉沒成本。而且這種情況下,沉沒成本隨時間而改變,例如某人留著那輛自行車騎的時間越長,一般來說因為折舊而使賣出價會越低。

大多數經濟學家們認為,如果人是理性的,那就不該在做決策時考慮沉沒成本。

如果後悔買票了,那麼當前的決定應該是基於是否想繼續看這部電影,而不是為這部電影付了多少錢。

此時的決定不應該考慮到買票的事,而應該以看免費電影的心態來作判斷。經濟學家們往往建議選擇後者,這樣只是花了點冤枉錢,還可以通過騰出時間來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來降低機會成本,而選擇前者還要繼續受冤枉罪。

損失憎惡和沉沒成本謬誤

很多人對「浪費」資源很擔憂害怕,被稱為「損失憎惡」。比如說很多人會強迫自己看一場根本不想看的電影,因為他們怕浪費了買票的錢。這有時被叫做「沉沒成本謬誤」(然而對於完美主義者這也可能是一種滿足性效益)。

經濟學家們會稱這些人的行為「不理智」,因為類似行為低效,基於毫不相關的訊息作出決定錯誤地分配了資源。

這些思考可能反映了對衡量效用尺度的不統一,因為這種衡量對消費者來說是主觀且獨特的。如果預訂了一張電影票還發現電影確實不對胃口,可能會等到散場再走,而覺得保存了臉面,這也是一種滿足性效益。

某些人則可能從給電影找碴中得到些娛樂,並對自己的鑒賞結果感到自豪,或者覺得有足夠資格在其他人面前批評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