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母公司股權為什麼要成本法
擴展閱讀
王者一天能積攢多少鑽石 2025-05-16 07:40:07

母公司股權為什麼要成本法

發布時間: 2022-05-20 20:26:54

『壹』 為什麼對長期股權投資要分權益法和成本法核算

核算方法的應用過程就是對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相關變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過程,以及對股權投資差額的處理過程。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相關變動具體包括取得稅後利潤、發生稅後虧損。進行利潤分配、接受實物捐贈、出現法定財產重估增值以及產生資本匯率折算差額等。所謂股權投資差額則指取得股權的支出與其所代表的凈資產(所有者權益)之間的差額,前者大於後者為借差,反之為貸差。無論何種差額,在投資企業個別會計報表上是不作直接反映的。

在成本法下,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相關變化一般都不進行確認,只有在投資企業從被投資單位實際收到利潤(行業會計制度)或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現金股利(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時,投資企業才按實際收到的利潤或應當收到的現金股利借記「銀行存款」或「應收股利」科目,貸

記「投資收益」科目或「長期股權投資」科目。如被投資單位發生稅後虧損,或無利可分的情況下,投資企業不作任何反映。當然,這種只認盈利不認虧損的做法對投資企業單個會計報表而言,是有停謹慎性原則的;另外,通過不同的法規對同一會計事項規定了不同的確認標准,不僅缺乏規范性,而且違背了可比性原則。

在權益法下,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前述相關變化均視同投資企業自己相應項目的變化,一旦被投資單位發生這些變化,投資企業就應進行恰當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被投資單位取得稅後利潤,投資企業應按其所佔份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貸記「投資收益」科目,反之則作相反的會計分錄;被投資單位實際支付利潤,投資企業應按實際收到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發生其它相關變化,投資企業應按其所佔份額借記「長期投權投資」科目,貸記「資本公積」科目。在完全權益法下,不涉及到股權投資差額的分攤問題。股權投資差額為借差,投資企業應按本期的分攤額借記「投資收益」科目,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反之,則作相反的會計分錄。按我國規定,分攤方法一般採用直接法,分攤年限借差不超過1O年,貸差不短於10年。另外,如果涉及到合並會計報表的編制,核算方法還會對合並會計報表的編製程序產生影響。按財政部《合並會計報表的暫行規定》,母公司(投資企業,下同)為編制合並會計報表,對子公司(被投資單位,下同)進行的股權投資必須採用權益法進行核算,但這並不意味著只有權益法才會涉及合並會計報表的編制問題。按規定,當母公司直接待有一子公司的股份比例很低的情況下,母公司對相關股權投資可用成本法進行核

算,該子公司一般也不屬會計報表的合並范圍,但若加上通過其它子公司間接持有該子公司的股份之和超過50%的情況下,母公司仍應將該子公司納入會計報表的合並范圍,因而仍會涉及會計報表的合並問題,在編制合並會計報表時需按權益法對該子公司個別會計報表的相關項目進行調整。權益法下則不存在這一過程。

四、應用結果的比較分析

不同的核算方法對會計核算結果將會產生不盡相同的影響。就投資企業個別會計報表而言,受到影響的報表項目決定於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變動類型及相關的會計核算規范。根據我國會計制度的規定,當被投資單位取得稅後利潤或發生稅後虧損的情況下,受到影響的項目為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收益以及由此決定的其它相關項目;當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發生其它相關變化的情況下,受到影響的項目為長期股權投資、資本公積以及由此決定的其它相關項目。而受到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被投資單位的盈虧狀況以及股權投資差額的性質。當被投資單位取得稅後利潤且股權投資差額為貸差時,長期股權投資的期末余額及投資收益的本期貸方發生額在完全權益法下將達到最大,非完全權益法下次之,成本法下最小;當被投資單位發生稅後虧損且股權投資差額為借差時,情況則相反;當被投資單位取得稅後利潤但股權投資差額為借差,或被投資單位發生稅後虧損但股權投資差額為貸差時,相關項目在不同核算方法下的大小還將取決於被投資單位盈虧的大小、股權投資差額的大小及其具體攤銷年限等諸多因素,情況十分復雜。這種狀況不僅導致了採用不同核算方法的企業之間的會計信息失去可比性,而且會計報表的使用人也很難按財務會計報告中披露的資料將不可比的數據調整到可比的基礎之上。因此,進一步統

一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就合並會計報表而言,由於其基本觀點是將相關企業看作一個整體,這些相關企業之間的經濟交易均被視為一個企業的內部事務。因此,會計報表的合並結果並不會受核算方法的影響。

『貳』 為什麼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成本法核算

之所以將原准則(制度)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由權益法改為成本法,與權益法的局限性有關,也是中國企業會計准則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趨同的結果。
在權益法下,企業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隨子公司凈資產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當子公司實現利潤,母公司需要相應地確認投資收益,由此,母公司的當期利潤提高。但是,母公司該部分利潤並沒有相應的實際的現金的流入支持,從而出現了母公司有利潤(對子公司的投資收益)而無現金進行利潤分配的情形。這就是權益法的一個弊端,它容易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對財務報表的閱讀。
然而,權益法也有成本法所無法具有的優勢,即權益法下,可以反映出母公司實際控制的經濟資源(包括子公司的經濟資源)的整體盈利狀況。
為協調這一問題,企業會計准則體系(2006)規定,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個別財務報表採用成本法核算;在母公司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先進行權益法的調整,之後再進行相關合並財務報表的編制。也就是說,個別財務報表採用成本法,合並財務報表仍採用權益法。

『叄』 為什麼股權投資大於50%要使用成本法

這是因為用成本法是因為你的長投賬面價值不必也不能跟著被投資企業的損益表來跑。
股權投資大於50%即可以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對被投資公司已經有了實際控制權,相當於已經形成了母子公司關系,這時由於投資公司與被投資公司關系緊密,如果使用權益法的話,母公司長投的賬面價值要隨子公司損益表來調整,利潤表中的投資收益也要相應隨子公司的凈利潤來調整,這樣非常容易造成利用調節子公司報表來操縱利潤,於是新准則為了規避這種情況的發生,規定了要用成本法核算;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第五條規定,應當採用成本法進行核算。

『肆』 長期股權投資母公司對子公司採取成本法的原因

一、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平時採用成本法核算的原因
1、首先,對母公司來說,既然通過股權投資在外形成了子公司,對外提供財務信息時,一定是合並的財務報表而非個別報表。合並財務報表中已體現了對子公司投資計價的權益基礎,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為了簡化核算,個別報表中不再採用權益法計價。這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的做法一致。
2、其次,由於子公司受母公司「控制」,平時採用成本法核算對子公司的股權投資,母公司要對子公司的投資增加報表利潤,就必須宣告分配現金股利。
3、可見,改按成本法能提高投資方所確認的投資收益的質量,使投資方的業績更加真實,縮小財務報表操縱的空間,並避免上述「不良行為」。
二、編制合並財務報表必須按照權益法進行轉換的原因
1、採用成本法編制合並報表,母公司容易操縱利潤。由於母公司對子公司實施控制,母公司可根據自身的現金或利潤狀況,決定子公司股利分配,從而以自己喜好的收益水平來報告收益。例如,母公司可以要求子公司只在母公司自己的經營發生虧損或蕭條的年份支付股利。
2、採用成本法編制合並報表與採用權益法編制合並報表的一個最大差別在於:無法提供數據的驗證功能。我們知道,通過合並報表中的抵銷,合並凈利潤或期末留存收益應與母公司個別報表中的相關指標金額相等。通過這種數據關系,可自動驗證合並報表編制的正確性。而成本法不具備這一特徵。
3、採用成本法編制合並報表,集團的凈利潤均大於母公司個別報表利潤,計算出的集團相關財務指標不真實,投資回報率也易被歪曲。
採用權益法編制合並報表,則可克服上述不足。

『伍』 長期股權投資為什麼要分成本法和權益法呢

成本法是對被投資單位沒有重大影響,或控制被投資企業時採用。如果沒有重大影響,被投資單位的損益對投資單位不會帶來什麼影響。只有其宣告發放股利時,投資單位才有收益。

如果達到控制,如果採用權益法核算,則在並表之前,母公司的報表就已經顯示了子公司的收益所佔有部分,而這種收益在子公司沒有發放股利之前,容易造成母公司因此而超額發放自己的股利等不利影響。所以,改用成本法核算。

(5)母公司股權為什麼要成本法擴展閱讀

成本法的會計處理方法:

(1)投資公司購入股份時,借記長期股權投資,貸記銀行存款等,此時被投資公司無需作會計分錄。

(2)投資公司收到股利,借記銀行存款,貸記投資收益。

(3)當被投資企業用投資企業購售前的分配利潤或盈餘公積金支付一部分股利時,以及發放清算股利時,這些應作為投資成本的部分償還,借記銀行存款或投資收益,貸記長期股權投資。

(4)當股權投資發生永久性跌價時,應借記長期股權投資跌價損失,貸記長期股權投資。

『陸』 為什麼企業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成本法核算

1.其變化原因,按照國際會計准則的解析是:「盡管權益法可能為使用者提供一些損益的信息,類似於通過合並得到的信息,但理事會注意到,這些信息已反映在投資者的經濟主體財務報表中並且不需要向其單獨財務報表的使用者提供。對於單獨報表來說,重點應集中在投資資產的業績反映上。理事會的結論是,採用成本法編制的獨立財務報表具有相關性」。由於國際會計准則對子公司的投資採取成本法核算,本次新准則採取了與國際會計准則一致的做法。 2.新會計准則解釋資料也有這種說法:准則中要求企業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在日常核算及母公司個別財務報表中採用成本法核算,主要是為了避免在子公司實際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之前,母公司墊付資金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等情況,解決了原來權益法下投資收益不能足額收回導致超分配問題。 ------------歸納一下:1.為了與國際准則一致,簡化核算。2.合並報表採用權益法核算就可以,母公司的報表沒必要體現權益收益3.為了防止子公司實現盈利但不發放現金股利或進行利潤分配,母公司由於按權益法確認投資收益,卻沒收到子公司的利潤分配,年末仍需按照虛增本年利潤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導致超分配。超分配的部分利潤分配就相當於墊付。這一問題改用成本法核算就不會產生這個問題了。

『柒』 為什麼長期股權投資有的用成本法有的用權益法

長投的核算是按控股比例來的,兩頭用成本法,中間用權益法,也就是不具有重大影響、實際控制和具有實際控制權時這兩種情況都用成本法,而中間的控股比例,也就是聯營公司和合營公司的情況,都要用權益法。
不具備重大影響時(一般控股比例小於20%),用成本法是因為你對被投資的企業沒有重大影響,因此你的長投賬面價值不必也不能跟著被投資企業的損益表來跑;
而實際控制時,卻也要用成本法,這是新准則相對於舊准則修改的一個很重要的地方(舊准則是用權益法核算的)。這是因為對被投資公司已經有了實際控制權,相當於已經形成了母子公司關系,這時由於投資公司與被投資公司關系緊密,如果使用權益法的話,母公司長投的賬面價值要隨子公司損益表來調整,利潤表中的投資收益也要相應隨子公司的凈利潤來調整,這樣非常容易造成利用調節子公司報表來操縱利潤,於是新准則為了規避這種情況的發生,規定了要用成本法核算;
聯營公司和合營公司的情況,需要用權益法,就很好理解了,因為投資公司對被投資公司有重大影響,因此投資公司的報表需要反映被投資公司的情況,所以用權益法來核算,讓投資公司的長投和投資收益可以跟著被投資公司的利潤表跑。
其實說白了,成本法還是權益法,反映的都是投資公司與被投資公司聯系的緊密程度,不緊密,用成本法,緊密,用權益法,太緊密,又要用成本法,因為要考慮到規避操縱報表的情況發生。

『捌』 長期股權投資為什麼要用成本法和權益法核算,這樣有什麼好處

投資企業能夠對被審計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成本法核算。成本法就是投資按投資成本進行計價的方法,該項投資的持有期間,長期股權投資的余額不改變,維持取得時的成本,不去關注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化。
例如有家公司在香港有子公司,母公司這邊用權益法核算。原先子公司實現利潤,母公司就跟著調整,導致留存收益增大。但是因為現行准則要求在2007年進行調整,原先轉入的利潤要沖回來,導致凈利潤有巨大的虧損。如果原先用的就是成本法,則原先賬面上就沒有來自子公司的利潤。
從實務上成本法是簡化合並報表的編制工作,對於子公司的投資,合並報表長期股權投資時不存在的,即使用權益法下最終是消除的。
權益法指的是投資方按照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發生的變動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調整的方法。主要適用於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的。
至於長期股權投資是用權益法好,還是用成本法好,有不同的答案。理論上應該用權益法,控制體現了真正的權益,只是對方的資產、負債全部的體現出來了,資產減負債體現的是真正的權益。就是因為控制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最終長期股權投資抵消,所以才採用簡單的成本法進行核算,簡化合並報表的編制。
而不具有控制或重大影響等,主要因為投資者獲得的信息很少,同時又無公允,調整則無意義。為了簡化起見,用成本法。

『玖』 為什麼在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中編制合並報表 母公司要由成本法轉為權益法核算呢

因為由成本法轉為權益法核算的目的是母公司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所擁有的份額的抵消。

在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無法反映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所擁有的份額(只能反映購買子公司股權的成本),調整到權益法後,

母公司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金額反映了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所擁有的份額,這樣母公司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和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所擁有的份額就能進行抵消了。

在子公司個別財務報表中,當期實現的凈利潤是基於子公司各項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核算的結果,在調整為權益法核算的結果時,

必須確定基於購買日子公司相關資產和負債公允價值為基礎計算的相應會計期間的凈利潤,並以此凈利潤為依據將長期股權投資由成本法核算的結果調整為權益法核算的結果。

(9)母公司股權為什麼要成本法擴展閱讀:

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處理原則:

1、企業因增持股份而使長期股權投資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核算的,在追加投資時作為會計政策變更,採用追溯調整法進行處理,視同權益法核算在初始投資時就一直採用。

2、對原有投資追溯調整,計算確定「投資成本」、「股權投資差額」、「損益調整」、「股權投資准備」等明細科目金額,並對追溯調整的股權投資差額在追加投資前的持有期間進行攤銷(指借方差額,貸方差額計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准備」,不存在攤銷問題);

然後以追加投資款和發生的相關稅費,加上追溯調整後的原有投資賬面價值(指「投資成本」、「損益調整」、「股權投資准備」明細科目合計數扣除減值准備的金額,

不包括「股權投資差額」明細科目余額),作為追加投資後的初始投資成本,並計算追加投資時的股權投資差額,在此基礎上確定投資企業新的投資成本。

3、追加投資以後,可能會形成兩個股權投資差額(指借方差額,貸方差額計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准備」)。

對於追溯調整而形成的股權投資差額,應在剩餘股權投資差額的攤銷年限內攤銷;追加投資新形成的股權投資差額,按會計制度規定的年限攤銷,即股權投資差額分別計算,分別攤銷。

但如果追加投資新形成的股權投資差額不大,可以並入追溯調整後的股權投資差額余額,按剩餘攤銷年限一並攤銷。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未攤銷的股權投資差額一並結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