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算成本降幅
擴展閱讀
扶貧產品哪個最貴 2025-07-05 14:57:14
項目需要哪些人力資源 2025-07-05 14:55:07

如何算成本降幅

發布時間: 2022-05-20 13:17:17

㈠ 利潤一負一正如何計算降幅率

摘要 降幅計算公式是:(現值-原值)/原值 x 100% 。

㈡ 采購成本降低如何計算

尤其在采購佔平均銷售金額比重逐漸增加的趨勢下,降低采購成本,則是采購人員提供企業附加值最直接的方式 二、降低采購成本的十大手法 根據統計全美Fortune200公司所使用的成本降低手法,最有效果的前十項如下,由於各手法的執行成效因企業而異,以下十項並無優先順序可言 1. Value Analysis(價值分析,VA) 2. Value Engineering(價值工程,VE):針對產品或服務的功能加以研究,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透過剔除、簡化、變更、替代等方法,來達成降低成本的目的。價值分析是使用於新產品工程設計階段。而價值工程則是針對現有產品的功能/成本,做系統化的研究與分析,但現今價值分析與價值工程已被視為同一概念使用 3. Negotiation(談判):談判是買賣雙方為了各自目標,達成彼此認同的協定過程,這也是采購人員應具備的最基本能力。談判並不只限於價格方面,也適用於某些特定需求時,使用談判的方式,通常所能期望達到價格降低的幅度約為3~5%.如果希望達成更大的降幅,則需運用價格/成本分析,價值分析與價值工程(VA/VE)等手法 4. Target Costing(目標成本法):管理學大師彼得 杜拉克(Peter F.Drucker)在企業的五大致命過失(Five deadly business sins)一文中提到,企業的第三個致命過失是,定價受成本的驅動(cost-driven pricing)。大多數美國公司,以及幾乎所有的歐洲公司,都是以成本加上利潤率來制定產品的價格。然而,他們剛把產品推向市場,便不得不開始削減價格,重新設計那些花費太大的產品,並承擔損失,而且,他們常常因為價格不正確,而不得不放棄一種很好的產品。產品的研發應以市場樂意支付的價格為前提,因此必須假設競爭者產品的上市價,然後再來制定公司產品的價格。由於定價受成本驅動的舊思考模式,使得美國民生電子業不復存在:另外,豐田和日產把德國的豪華型轎車擠出了美國市場,便是採用價格引導成本(price-driven costing)的結果 5. Early Supplier Involvement(早期供應商叄與,ESI):這是在產品設計初期,選擇讓具有移伴關系的供應商叄與新產品開發小組。經由早期供應商叄與的方式,新產品開發小組對供應商提出性能規格(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的要求,藉助供應商的專業知識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6. Leveraging Purchases(杠桿采購):各事業單位,或不同部門的需求量,以集中擴大采購量,而增加議價空間的方式為之。避免各自采購,造成組織內不同事業單位,向同一個供應商采購相同零件,卻價格不同,但彼此並不知的情形,平白喪失節省采購成本的機會 7. Consortium Purchasing(聯合採購):主要發生於非營利事業的采購,如醫院、學校等,經由統合各不同采購組織的需求量,以獲得較好的數量折扣價格。這也被應用於一般商業活動之中,應運而起的新興行業有第三者采購(Third-party Purchasing),專門替那些MRO需求量不大的企業單位服務 8. Design for Purchase(為便利采購而設計,DFP):自製與外購(make or buy)的策略,在產品的設計階段,利用協力廠的標准製程與技術,以及使用工業標准零件,方便原物料取得的便利性,如此一來,不僅大大減少了自製所需的技術支援,同時也降低了生產所需的成本 9. Cost and Price Analysis(價格與成本分析):這是專業采購的基本工具,了解成本結構的基本要素,對采購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采購不了解所買物品的成本結構,就不能算是了解所買的物品是否為公平合理的價格,同時也會失去許多降低采購成本的機會 10. Standardization(標准化):實施規?用共通的設計/規格,或降低訂制專案的數目,以規模經濟量,達到降低製造成本的目的。但這只是標准化的其中一環,組織應擴大標准化的范圍至作業程序,及製程上,以獲得更大的效益。 三、影響采購成本策略的因素 以上的成本降低手法,你應該如何選擇適合的,在擬定采購策略的時候,應同時考慮下列幾項采購相關的情況 1. 所采購產品或服務的型態 2. 產品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 3. 年需求量與年采購總金額 4. 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 首先,所采購產品或服務的型態,是屬於一次性的采購,或者是持續性的采購。這應是采購最基本的認知,如果采購的型態有所轉變,策略也必須跟著作調整,持續性采購對成本分析的要求遠高於一次性采購,但一次性采購的金額如果相當龐大,也不可忽視其成本節省的效能 接下來,年需求量與年采購總金額各為多少,這關繫到在與供應商議價時,是否能得到較好的議價優勢。但采購量又與產品所在其生命周期(Proct Life Cycle)所處的階段有直接的關系,產品由導入期、成長期到成熟期的過程中,采購量會逐漸放大,直到衰退期出現,采購量才會逐漸縮小。以3C產業為例,非常明顯的,產品生命周期有逐漸縮短的趨勢 最後,則是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從賣方、傳統的供應商、認可的供應商,到與供應商維持移伴關系,進而結為策略聯盟,對成本資料的分享方式也不同。如果與供應商的關系普通,一般而言,是比較不容易得到詳細的成本機構資料,只有與供應商維持較密切的關系,彼此互信合作時,才有辦法做到 四、降低采購成本的策略-依產品生命周期來訂定 采購專案在其產品生命周期的過程中,可以分為下四個時期,各有其適用的手法 1) 導入期(Emergence):新技術的制樣,或產品開發階段。供應商早期叄與、價值分析、目標成本法以及為便利采購而設計都是可以利用的手法 2) 成長期(Growth):新技術正式產品化量產上市,且產品被市場廣泛接受。采購可以利用需求量大幅成長的優勢,進行杠桿采購獲得成效 3) 成熟期(Maturity):生產或技術達到穩定的階段,產品已穩定的供應到市場上。價值工程、標准化的動作可以更進一步地找出不必要的成本,並做到節省成本的目的 4) 衰退期(Decline):產品或技術即將過時(obsolescence)或將衰退,並有替代產品出現,因為需求量已在縮減之中,此時再大張旗鼓降低采購成本已無多大意義 五、降低采購成本的策略-依采購特性及於供應商之關系來訂定 采購的特性 LeveragePurchase 橫桿采購 StrategicPurchse 策略性采購 Low-ImpactPurchas 影響性較小的采購 CriticalPurchas 重要計劃的采購 常態性 一次性 與供應商的關系 1)影響性較小的采購(Low-Impact Purchase):影響性較小的采購部分,其金額雖然不高,但是,也必須確認所取得的價格與一般市售價格比較,是屬於公平合理的價格,采購人員切記,勿讓花費在價格分析上的成本高於采購的實際金額 [策略]:採用快速、低成本的價格分析(Price Analysis)方法 1. 比較分析各供應商報價 2. 比較目錄或市場價格 3. 比較過去的采購價格記錄 4. 比較類似產品采購的價格 2)杠桿采購(Leverage Purchase):杠桿采購指的是長期持續性的隨機采購,但卻不願意與供應商維持比較密切的合作關系,這可能是對價格的波動特別敏感,或是產品上市的壽命非常短所導致,使得采購不得不隨時尋找價格最低的供應商以茲因應。因此,采購人員需要花費較多時間來進行價格上的分析 [策略]:採用價格分析並以成本分析為輔助工具 1. 價值分析(Value Analysis) 2. 分析供應商提供的成本結構 3. 進行成本估算(Cost Estimates) 4. 計算整體擁有成本(TCO) 3)重要計劃的采購(Critical Purchase):重要計劃的采購包括一次性,或非經常性的花費,通常其采購金額都相當大,如主要機器設備、資訊系統、或廠房設施等 [策略]:採用成本分析為主要方法 計算整體擁有成本 分析整個供應鏈的成本結構 如果重要計劃的采購案一旦變成重復性的例行采購,則必須考慮使用策略性采購中所提的方法 4)?常重要的持續性采購案,采購人員較希望與供應商建立長期,或許聯盟性質的關系。

㈢ 降價率的公式是什麼

降價:(原價-現價)/原價=降價百分比
(原價-現價)/現價=降價前百分比
提價公式相反
例:去年價格600,今天價格400,那麼
今年價格比去年降低了(600-400)600=33%
今年價格是去年的(600-400)600=33%
去年價格比今年的高(600-400)/400=50%
去年價格是今年的(600-400)/400=50%

(3)如何算成本降幅擴展閱讀:
降價率是指降價總額占凈銷售額的百分比。降價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降價率=降價總額÷凈銷售額(按金額計)

產品降價對企業的影響:

低質量陷講
有一種觀點認為:降價,降低了廠家的利潤空間,使廠家再投人能力不足,而影響了產品質量,是對消費者、對企業不負責任的表現。誠然,一分錢,一分貨,價格同質量在消費者心中存在一定的依存關系,在價格戰中,一些不堪重負的企業也可能以低質量作代價,但如果以價格戰中有質量下降的現象出現而否定價格戰,顯然有失偏頗。我們看到,在彩電、汽車、電腦、影碟機等行業,價格在一年一年下調,而產品質量卻一年一年提高,而且,哪個行業價格競爭激烈,哪個行業產品質量提升迅速。這種現象與我們價格戰的具體形式和特定競爭環境是不可分的。
競爭力下降論
降價必然會導致利潤降低與行業競爭力下降嗎?
競爭力下降是當前反對價格戰中最強烈的呼聲,其理由是:降價降低了利潤空間,內耗嚴重,影響了行業的利潤水平和產品開發力、技術投人力,致使行業競爭力下降,因此是一種自滅競爭。
惜購心理論
持幣待購的心理一定會產生嗎?
惜購心理是降價競爭可能出現的一種負面效應,即消費者在產品價格下跌後,仍不採取購買行動,而是持幣觀望、等待價格的繼續下跌的心理狀態。

㈣ 增幅 降幅怎麼計算

15/7*100%-100%=114.29%。

7/15*100%-100%=-53.33%。

增幅=增速(增長相對量)=增長率即,增幅=(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環比增長率=(本期的某個指標的值-上一期這個指標的值)/上一期這個指標的值*100%。比如,2008年5月與2008年4月的環比增長是指總是以上一期為基期求的增長量(或率),一般會列一個表,把若干年的環比增長都列出來,進行分析比較。

(4)如何算成本降幅擴展閱讀:

經濟增長率:經濟增長率是末期國民生產總值與基期國民生產總值的比較 以末期現行價格計算末期GNP,得出的增長率是名義經濟增長率。

以不變價格(即基期價格)計算末期GNP,得出的增長率是實際經濟增長率。

在量度經濟增長時,一般都採用實際經濟增長率經濟增長率也稱經濟增長速度,反映一定時期經濟發展水平變化程度的動態指標,也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標。

㈤ 成本降低率的計算,求計算過程。

該企業的成本費用降低率=(100-90)/100*100%=10%。

成本降低率,即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是指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與可比產品按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本年累計總成本的百分比。

即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是指同一產品的兩個不同時期成本相比的降低額,與前期成本水平相比的比率。

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的計算方法

其計算公式為:

(1)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率=∑(某產品當期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劃單位成本)*計劃產量/∑(當期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劃產量)*100%。

(2)可比產品成本實際降低率=∑(某產品當期實際平均單位成本-實際單位成本)*實際產量/∑(當期實際平均單位成本*實際產量)*100%。

(5)如何算成本降幅擴展閱讀:

成本降低率,即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是指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與可比產品按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本年累計總成本的百分比。即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是指同一產品的兩個不同時期成本相比的降低額,與前期成本水平相比的比率。

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與計劃降低額的差異,主要由以下三個因素的變動形成:

(1)單位成本變動。假定產品品種結構不變,可比產品單位成本越低,成本降低額越大;反之就越小。

(2)產品產量變動。假定產品單位成本不變,可比產品產量越多,成本降低額越大;反之就越小。

(3)產品結構變動。在生產多種可比產品的情況下,成本降低率較大的產品在全部可比產品成本中所佔比重越高,成本降低額越大;反之就越小。

㈥ 降幅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降幅計算公式是:

(現值-原值)/原值 x 100% 。

假設原來的數是a,現在的數是b,如果a>b,下降的百分數=[(a-b)/a]*100%。

降幅釋義是降低的幅度。多指貨品的價格。

公式(數學術語與其它意義的詞彙):

1、通用格式,用數學符號表示,各個量之間的一定關系(如定律或定理)的式子,能普遍應用於同類事物的方式方法。

2、公式,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中用數學符號表示幾個量之間關系的式子。具有普遍性,適合於同類關系的所有問題。在數理邏輯中,公式是表達命題的形式語法對象,除了這個命題可能依賴於這個公式的自由變數的值之外。

公式精確定義依賴於涉及到的特定的形式邏輯,但有如下一個非常典型的定義(特定於一階邏輯): 公式是相對於特定語言而定義的;就是說,一組常量符號、函數符號和關系符號,這里的每個函數和關系符號都帶有一個元數(arity)來指示它所接受的參數的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