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成本多支應填在哪個表的哪一欄內
多列成本需要進行調整,在年報的附表二,按對應項目調整。
⑵ 匯算清繳時,主營業務成本調整在哪裡調增
你好!「A105000 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中調整
⑶ 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費用」明細科目有些費用沒有發票,具體在所得稅匯算清繳那個表的行填寫調整金額
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別填寫:
1、管理費用—業務招費支出,在A105000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第15欄次填寫。
《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填報表單》填報說明第9條《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A105000)規定,本表填報納稅人財務、會計處理辦法(以下簡稱會計處理)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以下簡稱稅法規定)不一致,需要進行納稅調整的項目和金額。
2、管理費用—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在A105060表中填寫。
《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填報表單》填報說明第15條《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跨年度納稅調整明細表》(A105060)規定,本表填報納稅人本年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會計處理與稅法規定不一致,需要進行納稅調整的金額。
(3)匯算成本調整填哪個表擴展閱讀
所得稅匯算清繳後如果收到上年度管理費用發票的,應當做出專項申報及說明後,向稅務機關申請計算扣除。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條規定: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均不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稅務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5號)第六條規定:對企業發現以前年度實際發生的、按照稅收規定應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業做出專項申報及說明後,准予追補至該項目發生年度計算扣除,但追補確認期限不得超過5年。
⑷ 請問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的表格要怎樣填寫
加減納稅調整額後計算出「納稅調整後所得」(應納稅所得額),並據此計算年度應納稅額。因此,本表包括利潤總額計算、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納稅額計算和附列資料四個部分。
納稅企業先按照會計核算結果填報相關收入、成本費用及利潤情況。所得稅匯算清繳中稅法與會計的差異,要在會計利潤總額基礎上通過「納稅調整增加額」和「納稅調整減少額」欄次反映。
(4)匯算成本調整填哪個表擴展閱讀:
能夠扣除的成本、費用首先需要滿足「真實性」、「合理性」及「相關性」的要求。例如行政罰款、滯納金就屬於不能扣除的。
實際工作中,企業容易忽視的調整項目主要有:不合規票據列支成本、費用,不進行納稅調整。企業以「無抬頭」、「抬頭名稱不是本企業」、「抬頭為個人」、「以前年度發票」,甚至「假發票」為依據列支成本、費用,這些費用違反了成本、費用列支的真實性原則,應當進行納稅調整。
⑸ 所得稅匯算清繳調低成本
《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簡稱《主表》)的「營業成本」總額由納稅人根據「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科目核算的數額計算填報,詳細內容在《成本費用明細表》(附表二(1))的「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項下填報。一、「主營業務成本」的填報。第3行「銷售貨物成本」:填報從事工業製造、商品流通、農業生產以及其他商品銷售企業發生的主營業務成本。第4行「提供勞務成本」:從事提供旅遊飲食服務、交通運輸、郵政通信、對外經濟合作等勞務、開展其他服務的納稅人發生的主營業務成本。第5行「讓渡資產使用權成本」:填報讓渡無形資產使用權(如商標權、專利權、專有技術使用權、版權、專營權等)發生的使用費成本以及以租賃業務為基本業務的出租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在主營業務收入中核算發生的租金成本。第6行「建造合同成本」:填報納稅人建造房屋、道路、橋梁、水壩等建築物,以及船舶、飛機、大型機械設備等發生的主營業務成本。二、「其他業務成本」的填報。第8行「材料銷售成本」:填報納稅人銷售材料、下腳料、廢料、廢舊物資等結轉或分攤的成本費用。第9行「代購代銷費用」:填報納稅人從事代購代銷、受託代銷商品發生的支出。第10行「包裝物出租成本」:填報納稅人出租、出借包裝物發生的租金支出和逾期未退包裝物發生的支出。第11行「其他」:填報納稅人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核算、上述項目未列舉的其他銷售業務成本。三、調整的內容。因為,企業年度納稅申報表要求「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項要按統一會計制度核算的數額填報,所以,多記、少記的成本要通過《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附表三)第40行「其他」項進行調整,根據現行稅收政策規定,需要調整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項:1、企業擅自改變成本計算方法、計算過程中的筆誤或由於其它原因應轉未轉而造成的多轉、少轉的成本。2、企業由於提供勞務成本、代購代銷費用而多列、少列的工資、水電、燃料及其他輔料等費用支出。3、按照《實施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企業受託加工製造大型機械設備、船舶、飛機,以及從事建築、安裝、裝配工程業務或者提供其他勞務等,持續時間超過12個月的,按照納稅年度內完工進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確認收入的實現。」因此,從事建造房屋、道路、橋梁、水壩等建築物,以及船舶、飛機、大型機械設備製造等納稅人,在按完工進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確認收入實現的同時應按而未按完工進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計算確認核算填報應分攤(負擔)的合理成本。4、未按「權責發生制」和「收入配比」原則記賬多記、少記的成本費用。5、按企業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要求不允許而稅法要求在「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科目中核算的其他費用。6、其他按稅法規定應記未記、多記少記的成本費用。四、需要注意的問題。1、除稅法特別規定外,企業在匯算清繳時調整的「營業成本」必須是已實際支付或雖未支付但已記入應付款賬戶的應付未付費用,未記入應付款賬戶的應付未付費用不允許調整。2、以前年度已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但到期未支付或無法支付的費用,應當調減當期的成本費用或調增「營業外收入」的申報額。3、企業日常核算中應記未記的成本費用在匯算期內未作調增「營業成本」處理的,視為自動放棄,在以後年度的所得稅前不得扣除。
調整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紅字)(調低的金額)
⑹ 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年報上要調增成本該填到哪啊謝謝
要填到利潤表的附表二和附表三上面。
附表二除視同銷售成本外,其他數據根據會計核算結果進行填報。房地產企業涉及銷售未完工產品收入作為三項費用調整基數應填入15行。
附表三「賬載金額」指納稅人的會計數據,「稅收金額」指按稅收規定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金額。需注意的是,不管企業是否發生納稅調整事項,本表的「賬載金額」請如實填報。
填寫第2、12、15、16、17、18、21、27、19、43、44、45、46、47、48、49、51行,先填報相應附表。
(6)匯算成本調整填哪個表擴展閱讀:
利潤表編制方法:
計算利潤時,企業應以收入為起點,計算出當期的利潤總額和凈利潤額。其利潤總額和凈利潤額的形成的計算步驟為:
以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計算主營業務利潤,目的是考核企業主營業務的獲利能力。
上述公式的特點是: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與主營業務直接有關,先從主營業務收入中直接扣除,計算出主營業務利潤。
從主營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中減去管理費用、營業費用和財務費用,計算出企業的營業利潤,目的是考核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獲利能力。
在營業利潤的基礎上,加上投資凈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凈額,計算出當期利潤總額,目的是考核企業的綜合獲利能力。
⑺ 所得稅匯算清繳附表三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怎麼填寫
工資總額可以據實列支,計稅工資總額與實際發放工資一樣填寫,不需要調整。因為,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准予稅前扣除。
核定徵收,應稅收入=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註:大額股權或財產轉讓收入也屬於收入總額。
高新產品占總收入比重,此處總收入是扣除不征稅收入的部分,軟體和集成電路產業收入的達標條件,符合條件的銷售(營業)收入僅指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適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行業的企業,其研發費用發生當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按稅法第六條規定計算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和投資收益的余額50%(不含)以上的企業。
(7)匯算成本調整填哪個表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相關規定:
第二條: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是指納稅人自納稅年度終了之日起5個月內或實際經營終止之日起60日內,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企業所得稅的規定。
自行計算本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根據月度或季度預繳企業所得稅的數額,確定該納稅年度應補或者應退稅額,並填寫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
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提供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有關資料、結清全年企業所得稅稅款的行為。
第三條:凡在納稅年度內從事生產、經營(包括試生產、試經營),或在納稅年度中間終止經營活動的納稅人,無論是否在減稅、免稅期間,也無論盈利或虧損。
第四條:納稅人應當自納稅年度終了之日起5個月內,進行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企業所得稅稅款。
納稅人在年度中間發生解散、破產、撤銷等終止生產經營情形,需進行企業所得稅清算的,應在清算前報告主管稅務機關。
⑻ 匯算清繳中,主營業務成本調整填寫在哪張附表哪一欄里
成本沒有專門的調整報表,直接在成本欄
⑼ 匯算清繳有一部分成本違規列支需要調增,填到哪個表裡呢
將不應該的數從成本中減掉,增加管理費用就可以了。 管理費用屬於期間費用,而成本的費用要隨著成本往產成品的轉移而轉移。
⑽ 匯算清繳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按哪些數據填寫
附表三第40行「20.其他」填報會計與稅收有差異需要納稅調整的其他扣除類項目金額,如分期收款銷售方式下應結轉的存貨成本、一般重組和特殊重組的相關扣除項目調整。
也就是說根據不合規票據、白條、個人明細的通訊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