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方經濟學中利潤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區別
西方經濟學中利潤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具體區別:利潤最大化為擁有利潤,並且利潤處於最高點,成本最小化則不一定會有利潤。利潤最大化的點用圖像表示通常處在邊際成本和邊際收入的交點,成本最小點通常處在邊際成本線和平均總成本線的交點。
利潤即總收入減去總成本,利潤最大化指總收入減去總成本最大值的點
成本最小化則是只考慮成本,通常指平均總成本(因為只要在生產,總成本永遠是一直增加的,所以總成本的最小值為沒有售賣時的成本),等於平均變動成本加上平均固定成本,但成本最小化不一定是利潤最大化的點,甚至有可能虧損。
(1)什麼是成本最小化擴展閱讀:
1、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的客觀規律。
2、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研究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3、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用科學方法自覺從整體上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新常態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
4、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新常態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5、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新常態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② 成本最小化和利潤最大化的投入要素組合各有什麼條件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系
成本最小化和利潤最大化的投入要素組合各有什麼條件?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系?
1、分析總產量(TP)、平均產量(AP)、邊際產量(MP)的關系;
答:總產量是指在某一給定的時期生產要素所能生產的全部產量。平均產量是該要素的總產量除以該要素的投入量。邊際產量即該產量的增量所引起的總產量的增量。先分析一下總產量和邊際產量之間的關系,即總產量先以遞增的速率增加,後以遞減的速率增加,達到某一點後,總產量將會隨勞動投入的增加而絕對地減少,邊際產量先上升,後下降,達到某一定後成為負值。總產量的変化與邊際產量是致的,即都會經歷先增後減的変化過程當邊際產量上升,總產值以遞增的速率增加,當邊際產量下降時,總產量以遞減的方式增加,當邊際產量為負值時,總產量開始絕對的減少。接下來分析一下邊際產量和平均產量之間的關系,平均產量和邊
際產量都是先上升後下降,但是邊際產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於平均產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額外增加單位要素投入所引起總產量的增量大於增加這一單位要素之前的平均產量,那麼增加這一單位要素的平均產量就大於原來的平均產量,當平均產值達到最大時,平均產量等於邊際產量。
2、分析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和規模報酬變動規律的區別;
在於邊際報酬遞減中,隨著同種生產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產要素所生產的產品數量是遞減的、而規模報酬遞減中,同種生產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要素所生產的產品數量是不変的,僅僅是指生產要素的投入量相較產量是過多了。
3、分析利潤最大化原則和成本最小化原則的區別:
生產的產品數量是不變的,僅僅是指生產要素的投入量相較產量是過多了。利潤最大化是一個市場一般均衡的結果。是廠商在所生產產品的市場可能價格以及要素可能價格這些約束條件下所能達到的利潤最大化。根據利潤最大化的條件(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來決定產量(當然,產品壟斷廠商還可以依次決定產品定價,要素壟斷廠商還可以依次決定要素價格)。成本最小化,則是給定了產量和要素價格,廠商應該用什麼樣的要素組合來進行生產以達到最小成本。是不需要考慮市場產品需求的廠商供給方局部均衡的結果。利潤最大時成本最小的充分條件,而成本最小隻是利潤最大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也就是說,一般均衡中的利潤最大化一定是滿足了成本最小化的原則了的,否則不可能是利潤最大化的。但是成本最小化卻可以在任何產量處得到滿足和實現,並不一定是利潤最大化的產量。
4、分析短期邊際成本曲線(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線(SAC)和短期可變成本曲線(SAVS)的關系;
第一短期邊際成本曲線與短期成本曲線的關系:短期邊際成本曲線SMC與短期成本曲線SAC相交於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N,在交點N上,SMC=SAC,即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於邊際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遞減;在相交之後,平均成本小於邊際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遞增。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相交的N點稱為收支相抵點。
第二短期邊際成本曲線與短期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關系(與上相近)。
以上供參考。
③ 微觀中成本里成本最小化a—E,如何理解廠商節省了0.5單位勞動的購買成本而使成本變小
你的理解有誤。這里講的是一個企業。成本最小化,是在固定產量的前提下(不然產量為零時總成本絕對最小)。既然產量已經固定了,怎麼還會有產量最大化呢?只有在壟斷的條件下,一個企業利潤最大化才與市場結構有關。非壟斷情況下,企業的利潤取決於各家企業邊際成本的平衡,各家企業之間邊際成本最小的自然就可以增加產量,不過這不是所討論的問題,而且即使這種情況下,成本最小的利潤也是最大。
④ 西方經濟學 求解答
產量最大化是說在成本一定,也就是生產要素受限的條件下的產量最優。成本最小化則是反映成本與產量的關系,成本最小化的條件是平均成本等於邊際成本,二者都受到產量約束。利潤最大化則是企業要做出的生產決策,反映產出與利潤的關系,條件是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
編輯收益遞減是說隨著要素的投入,對產出的貢獻越來越少。假設價格一定,收益就是邊際產出乘價格。
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是說,隨著一種要素的投入增加,他替代其他要素的能力不斷降低。
規模報酬遞減是說兩倍的投入不能帶來兩倍或以上的產出。
現期收入高自然比低對消費有利。預期收入低,則會鼓勵儲蓄部分現期收入以換取未來消費。個人財富高自然消費也高。
⑤ 簡答既定產量條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既定產量下的成本最小化:將等成本線與等產量線組合在同一個平面坐標圖上。不同的投入組合形成不同的等成本線和不同的等產量曲線。每一條等成本線必定會與某一條等產量線相交於切點。
當生產者的產量目標既定時,生產者可以通過尋找與該等產量線相切的等成本線,確定切點,就可以確定既定產量目標下,能夠帶來最大產量的生產要素的組合。
(5)什麼是成本最小化擴展閱讀:
LTC曲線的形狀主要是由規模經濟因素決定的。在開始生產時,要投入大量生產要素,而當產量少時,這些生產要素無法得到充分利用,LTC曲線很陡。
隨著產量的增加,生產要素開始得到充分利用,這時成本增加的比率小於產量增加的比率,表現為規模報酬遞增。最後,由於規模報酬遞減,成本的增加比率又大於產量增加的比率。
長期總成本是每一產出水平下可以實現的最低總成本。因為企業在長期可以調整規模,對於任一產出水平,總可以通過對規模的調整來實現最低的生產成本。
⑥ 請解釋既定成本的產量最大化和既定產量的成本最小化的最優條件
1、既定成本的產量最大化的最優條件:
由於邊際技術替代率反映了兩要素在生產中的替代比率,要素的價格比例反映了兩要素在購買中的替代比率,所以,只要兩者不相等,廠商總可以在成本不變的條件下通過對要素組合的重新選擇,使總產量得到增加。
在生產均衡點有:MRTSLK=w/r. 它表示:為了實現既定成本條件下的最大產量,廠商必須選擇最優的生產要素組合,使得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於兩要素的價格比例。這就是兩種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原則。
所以,上式可以寫為:MRTSLK=MPL/MPK=w/r,進一步可以有:MPL/w=MPK/r。它表示:廠商可以通過多兩要素投入量的不斷調整,使得最後一單位的成本支出無論用來購買哪一種生產要素所獲得的邊際產量都相等,從而實現既定成本條件下的最大產量。
2、既定產量下的成本最小化的最優條件:
為了實現既定條件下的最小成本,廠商應該通過兩要素投入量的不斷調整,使得花費在每一張要素上的最後一單位的成本支出所帶來的邊際產量相等。這就是廠商在既定產量條件下實現最小成本的兩要素的最優組合原則,該原則與廠商在既定成本條件下生產最大產量的兩要素的最優組合原則是相同的。
當生產者的產量目標既定時,生產者可以通過尋找與該等產量線相切的等成本線,確定切點,就可以確定既定產量目標下,能夠帶來最大產量的生產要素的組合。
(6)什麼是成本最小化擴展閱讀
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可以是既定成本條件下的產量最大化,也可以是既定產量條件下的成本最小化。這兩種情況的要素組合點都表現在圖形上,都是等成本線和等產量曲線相切之點。當兩種要素的邊際產量之比等於兩種要素價格之比時,或者每一種要素的邊際產量與它的價格之比相等時,廠商達到生產要素的最優成本組合。
同時也說明邊際產量之比時對兩種要素的技術評價,而要素價格之比則是對它們的經濟評價把每一個不同產量下生產要素投入的最優成本組合的點相連而得到的曲線叫做廠商的生產擴張線。生產擴表示當生產要素的價格不變時,對應於每個可能的產出量的要素最優成本組合的軌跡。
⑦ 成本最小化圖形分析
生產者生產某種商品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利潤。事實上,實行利潤最大化策略又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選擇能夠帶來最大利潤的產量;第二步是對前一步確定的產量實現成本最小化。只有掌握了投入與產出的關系,才能真正實現利潤最大化。
一、利潤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檢驗分析
在經濟學研究過程中,對數學經濟模型的分析比較常用的是比較靜態分析法和對偶分析法。
(一)一階條件的比較靜態分析法。下面我們以兩種投入的模型為例來討論利潤最大化問題。設某種商品的價格為p=1,由此得到利潤最大化的表達式為Maxf(x1(w1,w2),x2(w1,w2))-w1w2-w2x2,分別對其中的w1和w2求偏導數
可得出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在一階條件的基礎上再分別對w1和w2求偏導數,可以得到利潤最大化的二階條件:
f11
f12f
21
f[]
22
×x1
w1x1wwx2w1
x2w
2=
10
[]
01,它說明了生產者如何隨
著價格的變動來用一種投入代替另一種投入。
利用相同的方法也可以研究成本最小化問題。我們假
設投入為兩種物品,
成本最小化的表達式可以表示為L(λ,x1,x2)=w1x2+w2x2-λ(f(x1(w1,w2,y),x2(w1,w2,y))-y),從中可以得到成本最小化的一階條件,在一階條件的基礎上再對求偏導數,
可以類似的得到成本最小化的替代矩陣Dλ(w)
Dx(w[])=
0Df(x)
Df(x)
T
λD2
f(x[])-1
[]0
1。
(二)代數的比較靜態分析法。定理一:(利潤最大化弱
公理)設價格向量為pt,
產出向量為yt(pt
),其他產出向量為ys,(t,s=1,…,T),如果生產者想要使利潤最大化,那麼在價格為pt
時、生產者產出量為yt
時的利潤水平,至少與生產者
選擇其他產出水平時的利潤水平是一樣的,即ptyptys
(t,
s=1,…,T)。
定理二:(成本最小化弱公理)設產出向量為yt
,要素價
格向量為wt,要素水平為xt
,(t,s=1,…,T),如果生產者想要
使成本最小化,
那麼在價格為wt時、生產者的投入為xt
時的成本水平,應當小於等於產出至少同樣多的產品時任何其他
的投入成本,即wtxtwtxs
t,
s=1,…,T。由定理一可以知道價格變動的向量和與其相關聯的凈
產出變動的向量,他們的內積一定是非負的。而定理二說明的是需求向量與價格向量永遠朝相反的方向發展。
(三)對偶分析法。對於某個給定的數據的集合,如果滿足利潤最大化弱公理或滿足成本最小化弱公理,就總可以找到一種方法,通過這種方法能夠看到生產者的選擇是利潤最大化選擇還是成本最小化選擇,進而可以通過構造出生產集合的外界和內界,確定某種方法真實的集合。通過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利潤最大化條件下生產集合的內界YI的凸單調殼和外界YO,從而YO和YI就形成了該種方法的真實生產集合的最緊密的外界和內界。同樣也可以形成成本最小化條件下生產集合的內界YI的凸單調殼和外界YO,從而YO和YI就可以形成該種方法真實生產集合的最緊密的外界和內界。
二、利潤函數與成本函數(一)總成本和邊際成本。邊際成本從不同的角度和需
要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其一是指每增加1單位產量時所增加的成本,直觀的可以表述為生產最後一單位產量Q=6時所
花費的成本;其二是說假設要計算Q=5.5產量時的邊際成本,可以先計算時的邊際成本,然後再計算Q=7.5時的邊際成本,最後取兩個邊際成本的平均值作為Q=7時的邊際成本。後一種邊際成本的近似值要比前一種得到的邊際成本的近似值好;其三是說邊際成本是產量Q發生微小變動時所引起的總成本TC的變動,即MC=
dTCdQ=limΔQ→0ΔTC
ΔQ
。這是對邊際成本比較真實的一種解釋。
(二)總收益和邊際收益。因為在自由競爭的條件下,個別生產者的行為對市場價格是不會產生什麼影響的,所以某種商品的價格對於生產者來說,在某段時間內是不會改變的。為了表示生產者的總收益和平均收益,我們設某種產品的價格為A,該商品的產量為Q,那麼總收益的表達式就是TR=AQ;平均收益的表達式就是AR=
TR
Q
。從2.1中可以知道邊際收益可以理解為每增加1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益,也就是總收
益曲線的斜率,所以邊際效益也就是增加的1單位產量的價格A,在這里邊際效益就是平均效益,但需要指出的是,這個結論並不是總成立的,因為現實中還有許多因素會對其產生影響。
·
331·
http://wenku..com/link?url=F4CgwV3zgoYSd9cO-3p9EnHJf-Z8d-0YMxi8XWUTseDYFilZR0DBriP_7g01vQe4m3iiDDRbGgW6ts7Xaw_Sawteen2g4D5CCiHspwA66mK
⑧ 微觀經濟學中成本最小化的條件究竟是圖中所示還是ω=r呢 這二者區別是什麼,怎麼理解啊
成本最小化條件是圖中所示,即花在兩種要素上最後一元投入帶來相同的產量。沒有w=r這個條件,工資率和利率相等,沒有什麼意義。
⑨ 什麼是成本最低化原則如何理解這一原則
答:成本最低化原則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分析影 響各種降低成本的因素,制定可能實現的最低 成本目標,通過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使實際執 行結果達到最低目標成本的要求。 在實行最低化成本原則時,首先,企業應注意 全面研究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在實際工作當 中,影響成本高低的因素很多,這些因素都能 達到最佳狀態是最理想的結果。其次,企業要 研究合理的成本最低化程度。這包含兩方面的 意思,一是要從實際出發,二是要注意成本最 低化的相對性。
⑩ 利潤最大化原則和成本最小化原則的區別
長久以來,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理論曾被萬千人所推崇,甚至被許多人視為天經地義。但如今,這個廣受詬病的理論早已不可避免的走到了窮途末路。因為這個理論帶給社會最大的危害就是在企業在面臨義利選擇的關鍵時刻,他們往往振振有辭的逐利忘義,從而徹底忽視了社會尊重與持續發展,徹底忽視了企業作為一個社會組織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甚至突破底線,作惡賺錢。邯鋼就是一個最好的反面教材!
我們之所以說「邯鋼就是一個最好的反面教材」,那是因為,長期以來,邯鋼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而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成本控制」上,並作為一種經驗而廣為推崇。本來,成本控制無可厚非,但是當經營者作為一種績效考核的指標來控制的時候,他們便在義利選擇時不得不見利而忘義,甚至昧著良心「省了」大筆大筆的環保設施費用,為邯鄲倒數第一的環境指數做出了骯臟的貢獻!
這是一個極其深刻的教訓,每一個老闆都應銘記在心間。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但是,企業作為社會化的一個組織,所有的行為都應該自己的底線。追求利潤不是簡單地降低成本,必要的成本、合作方的正常利潤都應該予以確保,絕不能以偷稅漏稅、剋扣工資、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缺斤短兩、破壞環境等不法手段來獲得,一句話,不能見利忘義,而應該仁中取利、義中求財!
切磋QQ:233147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