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商業企業如何進行成本核算
進價金額核演算法又稱為「進價記賬、盤存計銷」核演算法,是指庫存商品的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都只反映進價金額、不反映實物數量的一種核算方法。由於這種方法不記實物數量,所以必須通過對庫存商品的實地盤點計算出期末結存金額,才能倒算出已銷商品的銷售成本。其主要內容包括:
1進價入賬
庫存商品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一律以進價入賬,只記金額,不記數量。
2明細賬設置
庫存商品明細賬按商品大類或櫃組設置,對需要掌握數量的商品,可設置備查簿。
3賬務處理
平時銷貨賬務處理,只核算銷售收入,不核算銷售成本。月末採取「以存計銷」的方法,通過實地盤點庫存商品,進行本期商品銷售成本計算。其計算公式為: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期初庫存商品金額+本期進貨總額-期末庫存商品進價金額
採用進價金額核算方法,可以簡化核算手續,節約人力、物力,但手續不夠嚴密,平時不能掌握庫存情況,且對商品損耗或差錯事故不能控制,此種方法適用於經營鮮活商品的零售企業或櫃組。因為鮮活商品具有季節性強、商品損耗大、質量變化快、調價次數多等特點,如果這些企業或櫃組採用售價核算,每次調整售價時,就需進行商品盤點,填制有關單證,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這不僅增加營業人員的工作量,而且會延誤時間,進一步影響商品質量,加大商品損耗。
數量售價金額核演算法
1售價記賬
庫存商品的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統一按售價記賬。總分類賬反映庫存商品的售價總額,明細分類賬反映各種商品的實物數量和售價總額。
2分戶核算
庫存商品的明細分類賬按商品的編號、品名、規格、等級分戶,按商品的收、付、存分欄記載數量和金額。
3設置「商品進銷差價」賬戶
該賬戶記載庫存商品售價金額與進價金額之間的差額,定期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計算已銷商品的進價成本和庫存商品的進價金額。
數量售價金額核演算法能夠按照商品的品名、規格反映和監督商品的進、銷、存數量和售價金額的變動情況,便於加強對庫存商品的管理和控制。但是,由於採用售價記賬,遇有商品售價變動,就要盤點庫存商品,調整庫存商品的金額和差價,核算工作量較大。因此,數量售價金額核演算法一般適用於小型批發企業和經營貴重物品的零售企業
B. 商業會計成本核算方法是什麼
商業會計成本核算的方法
【問題】
商業企業中零售主營業務成本如何計算?
【解答】
對於零售商品,在實際工作中一般採用售價金額核算方式。
月終,為計算出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必須按一定的方法計算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
綜合差價率是指按企業全部商品的銷售及庫存比例計算的差價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通過計算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將「商品銷售成本」科目的期末余額調整為本期已銷商品的實際成本,「商品進銷差價」科目的期末余額則是期末庫存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
採用綜合差價率計演算法確定商品的銷售成本,計算手續比較簡便,但只適用於商品種類較少,各種商品的進銷差價比較接近的企業。
【例1】某零售商店8月末的「庫存商品」總賬余額為573
000元、「受託代銷商品」總賬余額為190
000元、「商品進銷差價」總賬余額(分攤前)為161
440元,8月份「主營業務收入」科目的貸方發生額為246
000元。則:
8月份已銷商品
應分攤的進銷差價=246
000×16%=39
360(元)
應根據以上計算結果作如下分錄:
借:商品進銷差價
39
360
貸:主營業務成本
39
360
分類(櫃組)差價率是指按企業各類商品或各營業櫃組的銷售及庫存比例計算的差價率。在這種計算方式下,「庫存商品」、「商品進銷差價」、「商品銷售收入」、「受託代銷商品」等賬戶均應按商品大類(櫃組)設置明細賬。
計算公式如下:
採用分類(櫃組)差價率計演算法確定商品的銷售成本,其計算結果能夠較准確地反映實際情況,在實際工作中應重點應用此種方法。
【例2】某零售商店8月末的「庫存商品」、「受託代銷商品」、「商品進銷差價」、「商品銷售收入」各明細賬戶的金額如表所示:
表1
零售商店部分賬戶金額表
營業櫃組
月末「庫存商品」賬戶余額
月末「受託代銷商品」賬戶余額
月末「商品進銷差價」賬戶余額
本月「主營業務收入」貸方發生額
日用品櫃
134
000
──
25
260
76
500
化妝品櫃
107
750
44
800
39
288
93
000
食品櫃
163
250
──
29
865
108
250
合
計
405
000
44
800
94
413
277
750
各櫃組的進銷差價率可計算如下:
各櫃組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如下:
日用品櫃:76
500×12%=9
180(元)
化妝品櫃:93
000×16%=14
880(元)
食品櫃:108
250×11%=11
907.50(元)
根據以下計算結果作如下分錄:
借:商品進銷差價——日用品櫃
9
180
——化妝品櫃
14
880
——食品櫃
11
907.50
貸:主營業務成本——日用品櫃
9
180
——化妝品櫃
14
880
——食品櫃
11
907.50
C. 商業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商業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 1,毛利率法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 銷售凈額=銷售收入-銷售折讓和銷售退回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 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期末存貨=期初+本期購入-本期銷售成本 2,零售價法 成本率=(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入成本)/ (期初存貨售價+本期購貨售價) 期末存貨成本=期末售價*成本率 本期銷售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進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進銷差價率=(期初商品進銷差價+本期進銷差價)/ (期初存貨售價+本期發生的商品售價) 本期已售商品進銷差價=本期銷售收入*進銷差價率 如果用售價核算,那麼商品進銷差價率=(期初商品進銷差價+本期進銷差價)/ (期初存貨售價+本期發生的商品售價) 這個主要適用於售價比較固定,比如:書籍,葯等商品的成本核算
D. 商業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商品零售企業成本核算最常用的方法是:進價法和售價核演算法成本。
2、進價金額核算又稱「進價記賬、盤存計銷」,是以進價總金額控制實物負責人(或櫃組)經營商品進、銷、存情況的一種核算方法。它的核算特點是:商品購進後,登記按實物負責人設置的庫存商品明細賬,只記進價金額,不記數量;商品銷售後,按實際取得的銷售收入,貸記「商品銷售收入」賬戶,平時不結轉商品銷售成本,定期進行實地盤點,查明實存數量,用最後進價法計算並結轉商品銷售成本。
3、進價法。這種方一般為經營鮮活商品的零售企業所採用。鮮活商品包括魚、肉、禽、蛋、蔬菜和水果等。
4、超市、百貨商場等通常採用「售價法」核算商品成本。
E. 商業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
商業企業成本核算有一下幾種:(實際成本核算方法都差不多)
1、先進先出法;
2、加權平均分;
3、後進先出法;
4、最後一次進價法
看你採用哪一種一般情況下,選定後不在改變。
F. 商業成本的商業成本核算方法
商業主要的就是進價,工資勞務,房租水電,商業相對工業簡單很多,沒有那麼多復雜的工序。
商業企業會計核算:
第一 賬戶設置
1. 物資采購
2. 庫存商品
3. 商品進銷差價:屬資產類賬戶,是庫存商品的抵減賬戶,用來核算商業企業採用售價核算的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其貸方登記售價大於進價的差額,以及其他因素增加的差額,借方登記售價小於進價的差額,以及已銷售商品實現的差價,余額表示庫存商品的進銷差價.
4. 營業費用:核算商業企業在購進和銷售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不單獨設置管理費用的商業企業,其核算內容也包含在營業費用中.
5. 主營業務收入
6. 主營業務成本
7. 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第二 批發商品核算
核算方法:數量進價金額核法 和 數量售價金額核演算法,以第一種方法為例,第二種方在零售商品核算內容中詳細介紹.
A.購進商品
[例1] 某商業企業向本市新海內衣廠購進42支男棉毛衫1 000包(一包10件),每包單價86元,計86 000元;進項稅率17%,計14 620元。價稅合計100 620元,商品全部到達,並驗收入庫。貨款以轉賬支票支付。財會部門根據倉庫交來的「收貨單」和供貨單位的「專用發票」以及轉賬支票存根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物資采購——42支男棉毛衫86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4 620
貸:銀行存款 100 620
同時,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庫存商品——42支男棉毛衫86 000
貸:物資采購——42支男棉毛衫86 000
如果商品驗收入庫和支付貨款不是同時進行的,有兩種情況:
1.支付貨款,商品未到,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物資采購——42支男棉毛衫86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4 620
貸:銀行存款 100 620
商品到達後,驗收入庫,再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42支男棉毛衫86 000
貸:物資采購——42支男棉毛衫86 000
2.商品驗收入庫,貨款採用商業匯票結算方式,則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物資采購——42支男棉毛衫86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4 620
貸:應付票據——商業匯票 100 620
同時,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42支男棉毛衫86 000
貸:物資采購——42支男棉毛衫86 000
商業匯票到期付款,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付票據 100 620
貸:銀行存款 100 620
B.銷售商品
[例2] 某商業企業批發商品銷售收入45 000元,銷項增值稅率17%,計7 650元,共計52 650元,銷貨款送存銀行。財會部門根據業務部門報來「銷貨日報表」和收款處報來的「收款日報表」核對無誤後,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 52 650
貸:主營業務收入45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7 650
假如採用委託收款或商業承兌匯票進行結算,即為送貨制。在商品已發出,貨款尚未收回或取得商業匯票時,財會部門可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收賬款(或應收票據) ×××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
收到貨款或匯票到期承兌時: 借:銀行存款 ×××
貸:應收賬款(或應收票據)×××
批發商品銷售的核算,除反映商品銷售收入外,還應反映商品銷售成本。批發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和結轉,一般有逐日結轉和定期結轉兩種方法。如果採用逐日結轉的方法,則在反映商品銷售收入以後,同時反映商品銷售成本,以計算商品銷售毛利。仍用上例,設商品銷售成本為41 230元,同時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主營業務成本 41 230
貸:庫存商品——×× 41 230
第三 零售商品核算
A.購進商品
目前大多數企業對零售商品購進作如下處理:在購進時按不含稅成本記入「商品采購」賬戶;按進項稅額記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賬戶;按全部價稅總額付款數記入「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賬戶。而在商品入庫時,則按含稅的售價記入「庫存商品」賬戶;按含稅的進銷差價記入「商品進銷差價」賬戶,按不含稅的進價轉銷「商品采購」賬戶數額。具體地說,由於商品交接貨和結算方式不同,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例3 某商店從本市某公司購入小百貨一批,計進價6 000元,售價7 200元(不含稅),進項稅額1 020元。貨款以轉賬支票付訖,商品由百貨組驗收,按專用發票,作會計分錄如下:
(1)支付價款時,按商品進價、進項稅額分別轉賬:
借:物資采購——百貨組 6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 020
貸:銀行存款 7 020
(2)商品入庫時,為簡化庫存商品日常核算工作,平時營業櫃組以庫存商品售價(進價+毛利)加上銷項稅額入賬(設銷項稅率為17%),商品入庫時的售價應包含銷項增值稅在內。
借:庫存商品——百貨組(售價7 200元+銷項稅額1 224元)8 424
貸:物資采購——百貨組 6 000
商品進銷差價——百貨組(毛利1 200元+銷項稅額1 224元)2 424
月終,財會部門須調整已銷商品的增值稅銷項稅額。將銷項稅額從商品銷售收入中分解出來轉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賬戶。如上例,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主營業務收入 1 224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 224
2.異地商品購進。異地商品購進,由於採用發貨制交接方式,商品的發運時間和結算憑證的傳遞時間不一致,通常會發生先付款,後到貨;先到貨,後付款;以及到貨與付款同時進行三種情況。
[例4 設前例為向市外×單位購進百貨商品一批,供貨單位代墊運費400元,價款及運費已通知銀行承付。
(1)假設先承付貨款和運費,後到貨。
接到銀行轉來托收憑證,經審核無誤後,承付貨款,根據有關憑證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商品采購——百貨組 6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 060
經營費用——進貨運費 360
貸:銀行存款 7 420
商品運到,由百貨組驗收,根據有關憑證,按含稅售價入賬,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百貨組8 424
貸:商品采購——百貨組 6 000
商品進銷差價 2424
(2)假設商品先到,後付款。
商品運到,驗收入庫,平時不作賬務處理,月末如仍未付款,按暫估進價入賬,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百貨組8 424
貸:應付賬款 6 000
商品進銷差價 2 424
下月初用紅字沖回:
借:庫存商品——百貨組 8424 (紅字)
貸:應付賬款 6000 (紅字)
商品進銷差價 2424 (紅字)
接到銀行轉來托收憑證,承付貨款,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商品采購——百貨組 6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 060
經營費用——進貨運費 360
貸:銀行存款 7 420
同時,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百貨組8 424
貸:物資采購——百貨組 6 000
商品進銷差價 2 424
(3)假設承付貨款與到貨同一天,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物資采購——百貨組 6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 060
經營費用——進貨運費 360
貸:銀行存款 7 420
同時,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百貨組8 424
貸:物資采購——百貨組 6 000
商品進銷差價 2 424
B.銷售商品[例5台州家友超市本月零售商品269100元(售價法)
1. 借;銀行存款 269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69100
2. 借:主營業務成本 269100 貸:庫存商品 269100
3. 結轉已銷商品銷項稅: 269100/(1+17%)=39100
借:主營業務收入391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9100
4.. 已銷商品進銷差價的計算和結轉
差價月末日庫存商品余額=月末調整前商品進銷差價帳戶余額/ 本月主營業務收入貸方發生額+月末日庫存商品余額*100%
接上題,假設月末調整前商品進銷差價帳戶余額為109500元,月末日庫存商品余額為140400元,計算差價率為26.74%
本月已銷商品應結轉商品進銷差價為 269100*26.74%=71957.3
借:商品進銷差價 71957.3 貸:主營業務成本 71957.3
不含稅的進銷差價:71957.3-39100=32857.3
5.如果家友超市本月進項稅為51000元,本月購入商品409500元,無月初余額
庫存商品(零售價)=140400(409500-269100)
進項稅金=51000
銷項稅金=39100
主營業務收入(零售價)=230000(269100-39100)
主營業務成本=197142.7(269100-71957.3)
已銷商品進貨差價(不含稅)=32857.3(230000-197142.7)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18 20:12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
銷售凈額=銷售收入-銷售折讓和銷售退回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
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期末存貨=期初+本期購入-本期銷售成本
2,零售價法
成本率=(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入成本)/
(期初存貨售價+本期購貨售價)
期末存貨成本=期末售價*成本率
本期銷售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進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進銷差價率=(期初商品進銷差價+本期進銷差價)/
(期初存貨售價+本期發生的商品售價)
本期已售商品進銷差價=本期銷售收入*進銷差價率
這是我剛問別人的,其實我也不太懂,希望這個能幫到你
商業企業成本核算有兩種方法:
其一是售價核演算法
這種方法適合於商品繁雜的零售商業,但前提是售價統一(個別變價也要履行相關手續),銷售成本每期按售價結轉,月末時計算出進銷差價率,求得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然後據以調整成本,這種核算方法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些不適用了;
其二是進價核演算法
日常銷售要有商品銷售記錄,每日(或定期)匯總,月末根據已銷商品的實際進價結轉成本。這種方法適合於銷售單位價值大的大宗商品。缺點是比較麻煩。
G. 商業企業成本核算方法
商業企業成本核算有兩種方法:
1、售價核演算法
這種方法適合於商品繁雜的零售商業,但前提是售價統一(個別變價也要履行相關手續),銷售成本每期按售價結轉,月末時計算出進銷差價率,求得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然後據以調整成本。
2、進價核演算法 日常銷售要有商品銷售記錄,每日(或定期)匯總,月末根據已銷商品的實際進價結轉成本。這種方法適合於銷售單位價值大的大宗商品。缺點是比較麻煩。
(7)商業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成本核算主要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貨幣為計算單位。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成本核算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企業的成本預測、計劃、分析、考核和改進等控制工作。
同時也對企業的成本決策和經營決策的正確與否產生重大影響。成本核算過程,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耗費如實反映的過程,也是為更好地實施成本管理進行成本信息反饋的過程,因此,成本核算對企業成本計劃的實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標成本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做好計算成本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記錄;建立並嚴格執行材料的計量、檢驗、領發料、盤點、退庫等制度;建立健全原材料、燃料、動力、工時等消耗定額;嚴格遵守各項制度規定,並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成本核算的組織方式。
H. 商業企業成本核算最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商業企業就是買進賣出
成本結轉相對來說很簡單,
最常用的方法肯定是加權平均法
也有一些企業會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用先進先出法
I. 商業銷售成本怎樣核算
商業銷售成本怎樣核算
批發零售業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售價金額核演算法、毛利率法、進價金額核演算法等,成本核算方法並不是硬性規定的,由企業自行選擇,但是,成本核算的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變。一、毛利率法:毛利率法是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前期實際(或本月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據此計算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00%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毛利率)期末結存存貨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二、售價金額核演算法這是在實物負責基礎上,以售價記賬,控制庫存商品進、銷、存情況的一種核算方法,其主要內容包括:
1.建立實物負責制。根據崗位責任制的要求,按商品經營的品種和地點,劃分為若干櫃組,確定實物負責人,對其經營的商品承擔全部責任。
2.售價記賬,金額控制。庫存商品的進、銷、存一律按銷售價格入賬,只記金額,不記數量,庫存商品總分類賬反映售價總金額,明細分類賬按實物負責人分設,反映各實物負責人所經營的商品的售價金額,在總賬控制下,隨時反映各實物負責人的經濟責任。
3.設置「商品進銷差價」賬戶。由於「庫存商品」賬戶按售價反映,而商品購進支付的貨款是按進價計算的;因此,設置「商品進銷差價」賬戶,以反映商品進價與售價之間的差價,正確計算銷售商品的進價成本。
4.加強物價管理。商品按售價核算後,如遇售價變動,就會直接影響庫存商品總額,因此,必須加強物價管理,明碼標價。
5.健全商品盤點制度。「庫存商品」明細分類賬按售價記賬,沒有數量控制,只有通過盤點才能確定實際數量,因此,必須加強商品盤點,才能檢查庫存商品賬實是否相等及其實物負責人的工作質量和經濟責任。採用售價金額核算方法,可以簡化核算手續,減少工作量,是零售企業商品核算的主要方法。其不足之處是由於只記金額,不記數量,庫存商品賬不能提供數量指標以控制商品進、銷、存情況,一旦發生差錯,難以查明原因。三、進價金額核演算法這是以進價金額控制庫存商品進、銷、存的一種核算方法。其主要內容包括:
1.庫存商品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一律以進價入賬,只記金額,不記數量。 2.庫存商品明細賬按商品大類或櫃組設置,對需要掌握數量的商品,可設置備查簿。
3.平時銷貨賬務處理,只核算銷售收入,不核算銷售成本。月末採取「以存計銷」的方法,通過實地盤點庫存商品,倒擠商品銷售成本。其計算公式為: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期初庫存商品+本期進貨總額-期末庫存商品進價金額採用進價金額核算方法,可以簡化核算手續,節約人力、物力,但手續不夠嚴密,平時不能掌握庫存情況,且對商品損耗或差錯事故不能控制,一般適用於鮮活商品的核算。
滿意請採納。
收起
J. 商貿流通企業適用哪種成本核算方法
商業企業成本核算有兩種方法: 其一是售價核演算法 這種方法適合於商品繁雜的零售商業,但前提是售價統一(個別變價也要履行相關手續),銷售成本每期按售價結轉,月末時計算出進銷差價率,求得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然後據以調整成本,這種核算方法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些不適用了; 其二是進價核演算法 日常銷售要有商品銷售記錄,每日(或定期)匯總,月末根據已銷商品的實際進價結轉成本。這種方法適合於銷售單位價值大的大宗商品。缺點是比較麻煩。商業主要的就是進價,工資勞務,房租水電,商業相對工業簡單很多,沒有那麼多復雜的工序 第一 賬戶設置1. 物資采購2. 庫存商品3. 商品進銷差價:屬資產類賬戶,是庫存商品的抵減賬戶,用來核算商業企業採用售價核算的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其貸方登記售價大於進價的差額,以及其他因素增加的差額,借方登記售價小於進價的差額,以及已銷售商品實現的差價,余額表示庫存商品的進銷差價.4. 營業費用:核算商業企業在購進和銷售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不單獨設置管理費用的商業企業,其核算內容也包含在營業費用中.5. 主營業務收入6. 主營業務成本7. 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第二 批發商品核算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