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賬面成本 和采購成本 區別 為什麼在轉出進項稅時候 賬面成本要除以(1-稅率-
你的問題不全面,一般商品的賬面成本就是采購成本,收購的農副產品不同,賬面成本是采購成本扣除可以抵扣的進項稅以後的金額,
賬面成本除以(1-稅率)是計算出來沒有扣除進項稅的農產品收購價款,再乘以抵扣率(不是稅率)計算出來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需要做進項稅轉出時要這樣計算。
❷ 進項轉出時,賬面成本還原的問題
開具農產品收購發票的貨物,農產品進價-農產品進價*13%=賬面成本換算後:農產品進價=賬面成本/(1-13%)。
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貨物,不含稅價(賬面價)*適用稅率=進項稅額,所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貨物轉出進項稅,直接用:不含稅價(即賬面價)*適用稅率(17%或13%)。
綜上所述,開具農產品收購發票的,進項轉出時,需要用賬面成本除以(1-13%)進行還原,而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進項稅轉出時,直接用賬面價乘以適用稅率(17%或13%)。
1、正常的購進材料:
借:材料采購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帳款
2、由於發票過期,不能抵扣,要做進項稅額轉出處理:
借:材料采購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2)為什麼農產品賬面成本還原進項稅擴展閱讀
企業進項稅額轉出除了要正確計算外,還要顧及如何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設備、器具扣除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執行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46號)規定,企業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
文件所稱設備、器具,指除房屋、建築物以外的固定資產;所稱購進,包括以貨幣形式購進或自行建造,其中以貨幣形式購進的固定資產包括購進使用過的固定資產;以貨幣形式購進的固定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來確定單位價值。
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以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來確定單位價值。因此,符合規定,購進設備金額及改變用途後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可以選擇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但E設備因為接受投資取得,不符合稅法規定,不能享受該政策。
❸ 購買免稅農產品的實際成本和賬面成本是怎麼回事,兩者有什麼關系,求詳解
實際成本*(1-13%)=賬面成本
免稅農產品不需要繳納增值稅,但是可以抵扣進項稅,所以實際成本與賬面成本不同。
普通的商品增值稅都屬於價外稅,但是免稅農產品增值稅屬於價內稅,購買免稅農產品, 價款×13%可以抵扣進項稅,價款×87%計入采購成本。
關於賬面成本
賬面成本是指在賬面登記的成本,它包括賬面記錄的產品生產的實際成本,也指一項資產賬面上反映的獲取成本。
資產的賬面成本一般是其賬面價值,如各項存貨的賬面成本和各類固定資產的賬面成本等。如有備抵賬戶的,其賬面成本應以扣除其備抵後的凈值來反映。如固定資產賬面原始成本減去累計折舊後的余額、稱為賬面凈值,或賬面凈成本等 。
存貨的賬面價值=賬面成本—計提的存貨跌價准備金額
例如,對於一般納稅人購進免稅農產品時,購進企業購入農產品的賬面成本應該等於其實際成本,也即購買價格減去其可以用來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所以,購入免稅農產品的實際成本(賬面成本)小於其購買價格。
固定資產的賬面余額=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價=初始入賬價值
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固定資產的賬面余額-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固定資產的賬面余額-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賬面成本是指在賬面登記的成本,它包括賬面記錄的產品生產的實際成本,也指一項資產賬面上反映的獲取成本。例如,對於一般納稅人購進免稅農產品時,購進企業購入農產品的賬面成本應該等於其實際成本,也即購買價格減去其可以用來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所以,購入免稅農產品的實際成本(賬面成本)小於其購買價格。
❹ 有關賬面成本和進項稅額轉出數的問題
注意:
第一題你給出的計算式子有點問題,應該是(20000-1860)*17%+1860/(1-7%)*7%。
關於這兩個式子的區別在於是認證抵扣還是計算抵扣。
運費和購進初級農產品是計算抵扣,所以他們的計算進項稅額的公式分別是1860/(1-7%)*7%和(4536-186)/(1-13%)*13%。需要先還原為價款,然後計算進項稅額。
而購進包裝物本身取得了增值稅專用發票(除了運費),所以是認證抵扣,本身價款就是(20000-1860),所以直接乘以17%就可以了。
❺ 農副產品,為什麼需要做進項稅轉出,然後在抵扣進項稅
1、應該把你賬本中原來計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的金額轉出就可以了。
你看一下庫存多少農產品原材料,轉入原材料金額=原材料金額*13%/(1-13%),剩餘尚需轉出數在期末生產成本、庫存商品(用該原材料生產製造的)、本期主營業務成本、以前期間主營業務成本之間按金額比例分攤就可以了。
借:原材料
借:生產成本——原材料
借:庫存商品
借:主營業務成本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2、既然該農產品收購發票無法抵扣進項稅,直接按發票金額入相應存貨成本就可以了。
3、賬本中將你新做的轉出進項增值稅憑證登記上就可以了。另外,可能要交些罰款,進營業外支出就可以了。
❻ 免稅農產品為什麼還要交進項稅
1·應該這樣理解農產品是免稅的,免稅的就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而一般納稅人如果購進的生產原料或貨物為農民自產的,那麼就不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也就不能抵扣銷項稅,這樣一般納稅人就要吃虧了。
2·於是就出台了「購進免稅農產品可以按照買價和規定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這個政策。
❼ 購進農產品不是抵扣進項稅嗎,為什麼還要計算進項稅轉出
如果正常抵扣完,農產品生產的商品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或者管理不善造成霉爛、變質、被盜,那麼就要進項稅轉出。
❽ 關於進項稅額轉出計算的疑問
1、你好。其實,從你的提問中,我認為你其實是知道正確的求法的。也就是說,計算進項稅額是以不含稅的「價」乘以「稅率」來得出「稅」,對吧?
2、你上面所舉的兩個例子,不知道是從哪本書上看來的。確實如你所言,讓人看了會有疑問的。同樣是賬面成本,一題是認為是含稅價,一題是認為不含稅價。我想,這本書的出版者肯定不是權威部門出版的。按我的理解,賬面成本應該是不含稅的。另外,這兩題中的運費,都是按不含稅來處理的。所以,我的理解是出題者不權威導致的。關鍵是你自己要知道,進項的正確的求法,從而自然就知道進項轉出的正確求法就行了。在國家的正規考試的出題中,會告訴你是含稅還是不含稅,或者,按正常情況下的,賬面成本就是不含稅的來處理就行了。
❾ 在進項稅額轉出的環節上,只有農產品、運費才有還原問題。在抵扣環節不存在還原問題。怎樣理解
因為農產品進項稅=收購金額x13%,入賬金額=收購金額-進項稅,進項稅=入賬金額/(1-13%);運費進項稅=運費票面金額x7%,入成本或費用金額=票面金額-進項稅,進項稅=入賬金額/(1-7%)。其它抵扣是以增票或海關完稅證為依據,價、稅是分離的,就不存在還原的問題。其進項稅=價款(即入賬金額)x稅率或徵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