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什麼成本分析
擴展閱讀
公司虛開成本怎麼舉報 2025-05-17 11:15:17

什麼成本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5-17 21:23:49

⑴ 什麼是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關資料,分析成本水平與構成的變動情況,研究影響成本升降的各種因素及其變動原因。
目的:降低成本。

要求:潛在的成本及實在的成本都要進行分析

⑵ 如何進行成本分析

1、正確計算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計算產生的差異;

2、找出產生差異的原因;

3、正確對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評價;

4、提出進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案。

成本分析是根據成本資料對成本指標所進行的分析。其包括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後三個方面。

1、成本的事前分析是指在成本未形成之前所進行的成本預測。進行事前成本分析,可使企業的成本控制有可靠的目標。

2、成本的事中分析是指對正在執行的成本計劃的結果所進行的分析。事中分析主要是為了進行成本控制,防止實際成本超過目標成本的范圍。

3、成本的事後控制是指對成本實際執行的結果所作的分析。事後分析主要是對成本執行的結果進行評價,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總結成本降低的經驗,以利於下一期的成本控制活動的開展。

(2)什麼成本分析擴展閱讀

成本組成

1、持有成本

現金的持有成本,是指企業因保留一定現金余額而增加的管理費及喪失的再投資收益。實際上,現金持有成本包括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和管理成本兩部分。

2、轉換成本

現金的轉換成本,是指企業用現金購入有價證券以及轉讓有價證券換取現金時付出的交易費用,即現金同有價證券之間相互轉換的成本,如委託買賣傭金、委託手續費、證券過戶費、實物交割手續費等。

3、短缺成本

現金的短缺成本,是指在現金持有量不足而又無法及時通過有價證券變現加以補充而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包括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現金的短缺成本與現金持有量呈反方向變動關系。現金的短缺成本隨現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隨現金持有量的減少而上升,即與現金持有量負相關。

⑶ 成本分析

再生水與自來水一樣,成本應該包括產權成本、工程成本和環境成本,由於目前我國再生水產權還沒有明確界定,所以這里暫時不做討論。

7.5.1 再生水工程成本

再生水工程成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固定資產投資,包括廠房、設備、輸配水管網等;另一部分是可變成本,包括電費、葯劑費、工資福利費、維修費、管理費等。再生水工程成本計算相應地也分為折舊和運行處理費兩個部分。

7.5.1.1 折舊

工程建設投資折舊費用是在再生水工程生產期間逐年提取,用於更新固定資產的一筆專項資金,不得用於其他用途,包括再生水處理廠房、設備、輸配水管網等基建投資折舊費用。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採用工程建設投資原值(扣除殘值)乘以折舊率的計算方法。

京津冀都市圈水資源循環經濟機制研究

式中:DP——工程建設固定資產折舊費用;

K——工程建設固定資產原值;

Vs——工程建設固定資產殘值;

n——固定資產使用年限;

λ——折舊費率。

7.5.1.2 再生水工程的運行處理費

再生水工程的運行處理費是指再生水廠每年為維持供水的簡單再生產所必須支付的費用,包括再生水廠運行期間的電費、葯劑費、工資福利費、維修費、管理費等。根據供水生產費用與工程規模大小具有一定比例關系,採用以工程建設投資原值的比率確定運行管理費方法。

京津冀都市圈水資源循環經濟機制研究

式中:Mp——年運行處理費;

μ——年運行處理費率,一般取1%~2%;

K——工程建設固定資產原值。

7.5.1.3 再生水單位成本

再生水年工程成本包括折舊和運行處理費,再根據每年再生水生產量就可以計算出再生水單位工程成本。

7.5.2 再生水環境資源成本

環境成本是指使用的再生水排出污染他人或公共環境,為污染的治理和環境保護所需付出的費用。

直接估算污水造成的環境損失有時是相當困難的,本書按照我國實行的排污收費辦法來評估再生水的環境成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2003年聯合頒布的《排污費收費標准管理辦法》中第三條明確規定對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計征污水排污費。污水排污費按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以污染當量計征,每一污染當量徵收標准為0.7元。對每一排放口徵收污水排污費的污染物種類數,按污染當量數從多到少的順序,最多不超過3項。污染當量值見表7.21。

表7.21 污染當量值

再生水的環境成本為

京津冀都市圈水資源循環經濟機制研究

式中:TEC——再生水的環境成本;

Wi——再生水進水中的第i種污染物的濃度,mg/L;

Wi'——再生水出水中第i種污染物的濃度,mg/L;

Qd——再生水廠日處理水量,萬m3/d;

Di——第i種污染物的污染當量值,kg。

上面公式已經進行了單位無量化處理,計算時只需直接代入數據即可,將計算結果除以相應的處理量就等於單位再生水的環境成本。

⑷ 成本分析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什麼

1、產品成本趨勢

產品成本趨勢分析就是分析單位成本的發展趨勢,企業應確定每個個月的產品成本是不是合理,可以藉助工具和圖形,畫出成本線,設定差異值,用圖形將整體趨勢表示出來。

2、成本項目構成變動

成本項目構成變動分析就是分析構成成本的項目所發生的變化,從中找出出現變化的原因。通過項目的對比,找到項目的控制點和異動點,從而確定引起材料成本變動的項目。

3、直接材料項目

直接材料在產品成本和企業總成本當中,所佔的比重都非常大。所以,在企業的產品成本分析中,對直接材料項目的分析很重要。

4、直接人工項目

直接人工項目包括效率和工資率,造成效率與工資率變動的原因很多,企業應該學會抓住問題的重點,按照階段逐步選擇其中的幾點進行改善。

5、製造費用項目

製造費用分為變動的製造費用與固定的製造費用,一般情況下,固定性費用越高,企業的經營風險就越高。所以,降低固定製造費用的比重是企業控制製造費用的關鍵。企業應該對製造費用做一個適當的區分,分析構成項目,從而找到控制點。

⑸ 成本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
分析方法
主要分為對比
分析法

連鎖替代法

相關分析
法。
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是通過成本
指標
在不同時期(或不同情況)的數據的對比,來揭露矛盾的一種方法,成本指標的對比,必須注意指標的可比性。
比較形式
(1)絕對數比較,如上年產品
單位成本
10元,本年產品單位成本為9.5元;
(2)增減數比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0.5元;
(3)指數比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5%。
連鎖替代法
也稱連鎖置換法、
連環替代法
。它是確定引起某經濟指標變動的各個
因素
影響
程度
的一種計算方法。
適用范圍:在幾個相互聯系的因素共同影響著某一指標的情況下,可應用這一方法來計算各個因素對經濟指標發生變動的影響程度。
計算方法
(1)在計算某一因素對一個經濟指標的影響時,
假定
只有這個因素在變動而其它因素不變;
(2)確定各個因素替代
順序
,然後按照這一順序替代計算;
(3)把這個指標與該因素替代前的指標相比較,確定該因素變動所造成的影響。
計算原理
設某一經濟指標A是由x,
y,
z三個因素組成。其計劃指標A0是由x0,
y0,
z0三個因素相乘的結果;實際指標A1-是由x1,
y1,
z1三個因素相乘的結果:
A0=x0·y0·z0
A1=x1·y1·z1
其計劃與實際的差異(V)為:
V=A1-A0
在分析各因素的變動對指標影響時,首先,確定三個因素替代的順序依次為x,
y,
z;其次,假定其它兩個因素y,
z不變,先計算第一個因素x變動對指標的影響;然後,在第一個因素已變的
基礎
上,計算第二個因素y變動的影響;依此類推,直到各個因素變動的影響都計算出來為止。用公式表示:
第一個因素變動的影響(V1)計算如下:
A0=
x0·y0·z0
(1)
A2=x1·y0·z0
(2)
V1=(2)-(1)=A2-A0
上述計算,也可用下列公式計算出V1來。
V1=(x1--x0)y0z0
第二個因素變動的影響(V2)計算如下:
A3=
x1·y1·z0
(3)
V2=(3)-(2)=A3-A2
第三個因素變動的影響(V3)計算如下:
A1=
x1·y1·z1
(4)
V3=(4)-(3)=A1-A3
將各因素變動的影響加以綜合,其結果應與
實際
脫離計劃的總差異相等:
V=V1+V2+V3
相關分析法
企業的各種經濟指標,存在著相互依存關系,一個指標變了,就會影響到其他經濟指標。例如:生產數量的變化,必然會引起成本的相應變化,利用
數學方法
進行相關分析,找出有關經濟指標之間規律性的聯系,即為相關分析法。

⑹ 成本分析有什麼作用

成本分析是利用核算及其它有關資料,對成本水平與構成的變動情況,系統研究影響成本升降的各因素及其變動的原因,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的分析。它是成本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成本分析,有利於正確認識、掌握和運用成本變動的規律,實現降低成本的目標; 有助於進行成本控制,正確評價成本計劃完成情況,還可為制訂成本計劃、經營決策提供重要依據,指明成本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

對全部產品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進行總的評價,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在核算資料的基礎上,通過深入分析,正確評價企業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提高企業和職工講求經濟效益的積極性。

第二,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正確地查明影響成本高低的各種因素及其原因,進一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第三,尋求進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徑和方法。成本分析還可以結合企業生產經營條件的變化,正確選定適應新情況的最合適的成本水平。

⑺ 企業常用的成本分析法是什麼

企業對外報表的成本法是完全成本法(符合第二號准則:存貨)
內部分析法主要是變動成本法進行分析,核心指標是邊際貢獻
還有比較復雜的ABC法(作業成本法),當製造費用所佔比重較大是,並且產品品種多樣,所耗用作業區分較大,才有ABC能更清晰的分析出製造費用。
還有像生命周期法,它是在計劃生產時就規劃出整個產品周期的成本和收入,這與我們通常外報的會計年度是不一致的,甚至更長。
還有生產力會計法(Throughput accounting),這個方法國內很少見,但是卻是很好的方法。
最後是標准成本法,分析的對象主要是成本差異,來歸集部門責任。
在當代,還包括了環境成本分析等,旨在讓企業不要忽視試產製造以外的成本,比方環境成本,二氧化碳排放等(carbon footprint)

⑻ 成本分析主要做什麼

成本分析(cost analysis),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關資料,分析成本水平與構成的變動情況,研究影響成本升降的各種因素及其變動原因,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的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確評價企業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揭示成本升降變動的原因,為編製成本計劃和制定經營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對全部產品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進行總的評價,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在核算資料的基礎上,通過深入分析,正確評價企業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提高企業和職工講求經濟效益的積極性。
第二,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正確地查明影響成本高低的各種因素及其原因,進一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第三,尋求進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徑和方法。成本分析還可以結合企業生產經營條件的變化,正確選定適應新情況的最合適的成本水平。

⑼ 什麼是成本分析會

指就成本構成,成本整用來源,支出核算,產生效益等進行分析報告。

⑽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有
1.比較法
比較法,又稱"指標對比分析法"。就是通過技術經濟指標的對比,檢查計劃的完成情況,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進而挖掘內部潛力的方法。這種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簡單易行、便於掌握的特點,因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在應用時必須注意各技術經濟指標的可比性。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連鎖置換法或連環替代法。這種方法,可用來分析各種因素對成本形成的影響程度。在進行分析時,首先要假定眾多因素中的一個因素發生了變化,而其他因素則不變,然後逐個替換,並分別比較其計算結果,以確定各個因素的變化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3.差額計演算法
差額計演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種簡化形式,它利用各個因素的計劃與實際的差額來計算其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4.比率法比率法,是指用兩個以上的指標的比例進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先把對比分析的數值變成相對數,再觀察其相互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