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理解生產成本中隱成本的概念
企業的生產成本通常被看成是企業對所購買的生產要素的貨幣支出。然而,西方經濟學家指出,在經濟學的分析中,僅從這樣的角度來理解成本概念是不夠的。為此,他們提出了機會成本的概念以及顯成本和隱成本的概念。
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企業的生產成本可以分為顯成本和隱成本兩個部分。
企業生產的顯成本是指廠商再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他人所擁有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
企業生產的隱成本是指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價格。 隱成本也必須從機會成本角度按照企業自有生產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來支付,否則,廠商會把自有生產要素轉移出本企業,以獲得更高的報酬。
Ⅱ 在微觀經濟學中,隱含成本屬於機會成本嗎
說說我的理解,不對的話,歡迎大神改正。
首先隱含成本和隱性成本是一回事。只不過是不同名字。
機會成本和隱性成本講的是不同的事情。
機會成本表明的是在選擇時候的由於只能選擇一種,而必須放棄另一種收益。
比如你有2個女友,你只能娶一個,由於你娶了A放棄B,那麼B是機會成本。
你娶需要花的錢,比如約會經費、買房子、辦酒席、彩禮這些錢,可以體現在賬目上的錢是顯性成本。而你老婆脾氣特別壞,對公婆不好,這些成本顯示不到賬目上就是隱性成本。
Ⅲ 機會成本,顯成本,隱成本的區別
一、實質不同
1、機會成本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
2、顯性成本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即企業支付給企業以外的經濟資源所有者的貨幣額。例如支付的生產費用、工資費用、市場營銷費用等,因而它是有形的成本。
3、隱性成本是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是一種隱藏於企業總成本之中、游離於財務審計監督之外的成本。
二、經營方式不同
1、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要求企業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其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於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2、一般成本會計計算出來的成本都是顯性成本,銷售收入減去顯性成本以後的余額稱為賬面利潤。從某種角度講,顯性成本反映的是實際應用成本,可以在產品價值中得到反映並具有可直接計算的特點。
3、隱形成本是由於企業或員工的行為而有意或者無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隱蔽性的將來成本和轉移成本,是成本的將來時態和轉嫁的成本形態的總和,如管理層決策失誤帶來的巨額成本增加、領導的權威失靈造成的上下不一致、信息和指令失真、效率低下等。
(3)隱成本一定是機會成本怎麼理解擴展閱讀:
機會成本的特點:
1、機會是可選擇的項目
機會成本所指的機會必須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於決策者的機會。例如某農民只會養豬和養雞,那麼養牛就不會是某農民的機會。
2、機會成本是有收益
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才是機會成本,即機會成本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例如某農民只能在養豬、養雞和養牛中擇一從事,若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牛>養豬>養雞,則養豬和養雞的機會成本皆為養牛,而養牛的機會成本僅為養豬。
3、機會成本與資源稀缺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選擇一種東西意味著放棄其他東西。一項選擇的機會成本,也就是所放棄的物品或勞務的價值。機會成本是指在資源有限條件下,當把一定資源用於某種產品生產時所放棄的用於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Ⅳ 機會成本和顯成本,隱成本有什麼關系嗎
從機會成本的角度理解,廠商的生產成本包括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
顯性成本屬於會計成本,反應在會計賬冊上,從機會成本的角度講,在競爭性的要素市場上,用於生產要素的費用必須等於這些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的最大報酬,否則廠商就不可能獲得它的使用權。
隱性成本也屬於機會成本,隱性成本也必須從機會成本的角度,按照企業自有生產要素用於其他用途所獲得最大收益來計算。
Ⅳ 在微觀經濟學中,隱含成本屬於機會成本嗎隱含成本和隱性成本是一回事嗎
隱含成本與機會成本不是一回事,隱含成本就是一般所說的隱形成本,具體的說不出現在直接的成本賬目上,但是為某一特定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協助的常設機構的運營成本。而機會成本是指你做出一個選擇時,如果必需放棄另一個對你也有吸引力的選擇,那麼對你來說,也是一種為你的選擇所付出的代價,
Ⅵ 機會成本與隱性成本的區別
機會成本與隱性成本的區別如下:
1、定義方面:
①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還指廠商把相同的生產要素投入到其他行業當中去可以獲得的最高收益。
②隱性成本是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是一種隱藏於企業總成本之中、游離於財務審計監督之外的成本。是由於企業或員工的行為而有意或者無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隱蔽性的將來成本和轉移成本,是成本的將來時態和轉嫁的成本形態的總和,如管理層決策失誤帶來的巨額成本增加、領導的權威失靈造成的上下不一致、信息和指令失真、效率低下等。
2、性質方面:
①機會成本,主體是人。
②隱性成本:主體是物。
這是最本質的區別。
3、舉例說明:
假設下周五晚上8點,有一個關於校園音樂會 。與此同時,你可以參加周五下午的網球比賽。最終你選擇參加了校園音樂會。
①那麼就失去了參加網球比賽的機會,即為機會成本。
②參加校園音樂會,門票100元,即為顯性成本。
③路上還有交通費、伙食費即為隱性成本。
Ⅶ 為什麼說隱成本實際上是機會成本
隱形成本就是沒必要的支出,如果你必免了,那麼你就曾加了成功的機會
Ⅷ 機會成本和隱性成本的區別 通俗易懂。
把隱成本和正常利潤看成機會成本,可以當成機會成本去理解,不過機會成本的概念是生產一種商品的生產要素用於其他用途時所能獲得的最高收入。而隱成本只是這些生產要素中的那個原本屬於自己的而已。機會成本是一個總量的概念,而隱成本和正常利潤是把裡面的生產要素給細化了。
Ⅸ 為什麼隱成本要從機會成本的角度考慮
因為隱成本是相對於顯性成本而言的。
它是指廠商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比如說某個體經營者有一間房子,它可以用這間房子自己開飯店賺錢,還可以出租出去賺取租金。前者就是隱成本,後者是前者的機會成本。如果,租金大於開飯店賺的錢,作為理性人的個體經營者自然是把房子租出去賺取更大收益。所以隱成本要從機會成本的角度考慮。
機會成本的定義是放棄其他選擇的最大收益。拿上大學來舉例就是上大學的機會成本等於放棄工作的最大收入加上上大學的成本,就是你放棄的其他選擇所獲得的最大收益。
在高鴻業的微觀第四版上,有這樣的幾段話:
「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企業的生產成本應該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理解。」
「生產成本可以分為顯成本和隱成本,顯成本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其他人所擁有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隱成本是指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那麼,也就是說,我們要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看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包括顯成本(廠商買的生產要素的價格)和隱成本(廠商自己有的且用於生產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按機會成本來理解,就是廠商買的要素的機會成本和廠商自有的要素的機會成本,兩部分機會成本加在一起就是生產這種商品的生產成本,也就是生產這種商品的機會成本(這個機會成本包括兩部分,一個是你買的,一個是你自有的)。
而以上大學為例,雖然我覺得用顯成本和隱成本來劃分不是很合適,但是如果一定要劃分的話,顯成本可以理解為上大學的學費、住宿費、生活費等等支出(這是你買的,錢方面的支出),而隱成本可以理解為不上大學、去工作可以獲得的收入(這是你自有的,體力、腦力方面的支出)。兩個加在一起才是上大學的機會成本,包括錢,包括人。
上大學的機會成本等於放棄工作的最大收入加上上大學的成本,包括了錢和人,上大學的機會成本不只是去工作掙的錢,還有上學的一年一萬塊,要是不上學,這一年一萬可以買別的東西,把上大學的錢落下了。
Ⅹ 隱性成本與機會成本的概念和關系
隱性成本是相對於顯性成本而言的 是一種隱藏於經濟組織總成本之中、游離於財務監督之外的成本。是由於經濟主體的行為而有意或無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隱蔽性的將來成本和轉移成本,是成本的將來時態和轉嫁的成本形態的總和 機會成本:比如你為了得到A 而不得不放棄B 那麼B就是A 的機會成本隱性成本應該是機會成本的一部分 特徵是無意造成的 比如一個錯誤的決策鎖造成的成本 相對來說 機會成本既包括使用他人資源的機會成本,即付給資源擁有者的貨幣代價被稱作顯性成本。 也包括因為使用自有資源而放棄其他可能性中得到的最大回報的那個代價,也被稱為隱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