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產成本的明細科目有哪些
生產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三部分組成。
直接材料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對象,通過加工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它們的使用價值隨之變成了另一種使用價值。
直接人工是指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資源,可用工資額和福利費等計算;製造費用則是指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廠房、機器、車輛及設備等設施及機物料和輔料。
它們的耗用一部分是通過折舊方式計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過維修、定額費用、機物料耗用和輔料耗用等方式計入成本。
(1)成本如何細分擴展閱讀:
為了核算生產成本,可設置生產成本賬戶進行核算,並可以分設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賬戶核算。製造費用在未計入各產品成本計算對象之前,應先在製造費用賬戶中進行歸集核算,然後再按一定標准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之中。
本期發生的生產費用加上期初在產品成本,減去期末在產品成本,便能計算出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期初在產品成本 + 本期發生生產費用 = 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期末在產品成本
2. 預防成本可以細分為哪些東西
預防成本是指有關企圖預防不良產品或服務發生的成本,包括計劃與管理系統、人員訓練、品質管制過程,以及對設計和生產兩階段的注意以減少不良品發生的機率所產生的種種成本。這類成本一般都發生在生產之前,而且這一類成本若發生,往往使故障成本下降。
預防成本又細分如下:
1、質量工作費
質量工作費是指為預防、保證和控制產品質量,開展質量管理所發生的辦公和宣傳費,為搜集情報、制定質量標准、編制手冊、質量計劃、開展質量小組活動、工序能力研究和質量審核等所支付的費用。
2、質量培訓費
質量培訓費是指為達到質量要求,提高人員素質,對有關人員進行質量意識、質量管理、檢測技術、操作水平等培訓所支付的費用。
3、質量獎勵費
質量獎勵費是指為改進和保證產品質量而支付的各種獎勵,如質量小組成果獎、產品更新換代創優獎,及有關質量的合理化建議獎等。
4、產品評審費
產品評審費是指新產品設計、研究階段對設計方案評價、試制、產品質量的評審所發生的費用。
5、質量改進措施費
質量改進措施費是指建立質量體系、提高產品及工作質量、改變產品設計、調整工藝、開展工序控制。進行技術改進等的措施費用(屬於成本開支范圍)。
6、工資及福利費
工資及福利費是指質量管理科室和車間從事專職質量管理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
3. 損益類,成本類,收入類,費用類,在會計中怎麼細分求解釋!
企業損益類科目是指核算企業取得的收入和發生的成本費用的科目,它具體包括:
①收入類科目: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
②費用類科目: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資產減值損失、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所得稅費用等。
成本類科目是反映成本費用和支出的,用於核算成本的發生和歸集情況,提供成本相關會計信息的會計科目。對成本費用和支出的不同內容進行分登,可以分為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勞務成本和研發支出。
來源:網路
4. 如何進行成本數據分析呢大體包括哪些步驟和方法
成本分析的步驟:
1、明確目的:要進行成本分析,首先要明確分析目的。 概括來說,成本分析的目的有三個:
(1)、降低成本,找到成本降低點。
(2)、為業績評價提供依據。企業的成本實施預算、銷售費用預算達成率等都屬於業績評價。
(3)、為決策提供信息支持。其包括為公司產品的定價和選擇提供分析信息等。
2、確定對象:確定對象指對對象為材料成本、員工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還是財務費用等進行分析。
一般來說,分析的原則有兩個:一是全面分析,二是重點分析,也即專項分析。通常在實務過程中,建議做重點分析,如要控制差旅費就做差旅費的專項分析。
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分析過程中,最忌諱出現什麼都想分析但都分析不到位的情況。因此,一個階段的重點分析對象不可太多,時間精力有限,要用有限的時間去做最有價值的事情。
3、數據的收集與匯總:分析對象確定後,企業就要圍繞對象收集數據,如果數據不全就會導致分析結果失去價值,因此數據的收集和匯總非常關鍵。
成本分析方法:
1、比較分析法
:成本的比較分析法可細分為兩種,即同比分析和環比分析。
何時用同比,何時用環比,這是在分析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2、比率分析法 :
比率分析法是指將不同項目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所構成的一種比值。比如,將銷售費用與銷售收入比較得出銷售費用率,將管理費用除以銷售收入得出銷售管理費用率,這都是比率。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分析過程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
在企業的成本分析中,影響利潤的因素有四個:銷量、價格、成本、費用。因此,企業在運用因素分析法時,首先要找出最敏感的因素。
4、差異分析法
5、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是指在成本習性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數學模型和圖式,對成本、利潤、業務量與單價等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其變動的規律性,以便為企業進行經營決策和目標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種方法。
5. 生產成本包括哪些
生產成本包括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動力、直接工資等。
1、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生產某種產品的基本原料。它是用於生產過程起點的產品。原材料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在自然形態下的森林產品、礦產品與海洋產品,如鐵礦石原油等。一類是農產品,如糧、棉、油、煙草等。
2、輔助材料
輔助材料也稱為消耗品,是維持企業經營活動所必需的產品,但其本身並不能轉化為實體產品的一部分。如催化劑、染料、潤滑油、照明設備、包裝材料等。輔助材料是工業生產中的日用品,具有價格低、使用時間短、需要經常購買等特點。
3、備品備件
備品備件是一個通用詞,所有與設備有關的零件都可以用作備品備件。按詞面來說就是備用的物品和備用的零件。其實無論在維修還是製造,還是在各個領域,都需要提前准備一些物品和零配件,這些提前准備並會在不久的將來使用上的物品和零配件。
4、燃料動力
燃料動力費是指機械在運轉或施工作業中所耗用的企業自製或外購的固體燃料(如煤炭、木材)、液體燃料(汽油、柴油)、電力、水和風力等費用。
5、直接工資
薪酬是員工因向所在的組織提供勞務而獲得的各種形式的酬勞。狹義的薪酬指貨幣和可以轉化為貨幣的報酬。廣義的薪酬除了包括狹義的薪酬以外,還包括獲得的各種非貨幣形式的滿足。
6. 主營業務成本怎麼核算包括了哪些內容
主營業務成本就是銷售商品的成本。一般情況下,成本包括了購進貨物的價格、運費,(如果是工業企業更繁瑣一些)。核算方式要看你採用哪種成本計算方法,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計算出來的當期所銷貨物成本是不同的
7. 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水平高低通常以什麼形式來反映結合各種成本的細分情況
固定成本,(又稱固定費用)是相對於變動成本而言,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
變動成本指支付給各種變動生產要素的費用,如購買原材料及電力消耗費用和工人工資等。這種成本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常常在實際生產過程開始後才需支付。
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水平高低,通常以各自占總成本的比率來反映。
如果固定成本所佔比重越大,那麼這些成本就會分攤到更大數量的產品之上,而邊際成本也就越小於平均成本。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規模收益遞增的現象。相反,如果當成本中可變成本占較大比例時,邊際成本與平均成本的差別就不會很大,規模對收益的影響也就相對較小。
將企業的總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即有利於進行成本分析,有效地進行成本控制,尋找降低成本費用的途徑;也有利於對生產經營,以及投資進行決策,以控制企業的經營風險,避免投資失敗或損失。
8. 我公司從外國進口材料,既銷售材料又提供相應的服務,成本怎麼細分
你一齊開增值稅票,就全徵收增值稅了,叫混合銷售業務。
成本細分:你進貨的材料你應該有成本,根據發出多少可以算出發出材料的成本,其他就是勞務成本。
9. 內部故障成本可以細分為哪些
內部故障成本又稱內部損失成本,是指產品在出廠前由於發生品質缺陷而造成損失,以及為處理品質缺陷所發生的費用之和,如廢品損失、返工損失、停工損失、產量損失等。這類成本一般與企業的廢、次品數量成正比。
內部故障成本又可細分如下:
1、廢品損失
廢品損失是指無法修復或在經濟上不值得修復的在產品、半成品及產成品報廢而造成的凈損失。
2、返修損失
返修損失是指對不合格的產成品、半成品及在產品進行修復所使用的材料、人工費。
3、停工損失
停工損失是指由於質量事故所引起的停工損失。
4、事故分析處理費
事故分析處理費是指對質量問題進行分析處理所發生的直接損失。
5、產品降級損失
產品降級損失是指產品外表或局部達不到質量標准、卻不影響主要性能而降級處理的損失。
10. 鑒定成本可以細分為哪些
鑒定成本是指為檢查和評定材料、在產品或產成品等是否達到規定的質量標准所發生的費用、企業支出此類成本的目的,是希望在生產過程中,能夠盡快發現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避免損失延續下去。顯然,此類成本的發生,也可減少故障成本。
鑒定成本又可細分如下:
1、檢測實驗費
檢測實驗費是指對進廠的材料和外購件、配套件、工具、量具以及生產過程中半成品、在產品及產成品,按質量標准進行檢測、試驗和設備維修、校正所發生的費用。
2、工資及福利費
工資及福利費是指專職檢驗計量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
3、辦公費
辦公費是指為檢驗、試驗所發生的辦公費用。
4、檢驗設備折舊費及修理費
檢驗設備折舊費及修理費是指用於質量檢測的設備折舊及大修理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