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企業成本有哪些
第三章 商業企業成本的范圍和內容
第十一條 商業企業的成本包括商品進價和商品流通費。
第十二條 商品進價成本是指企業購進商品的原始進價和購入環節交納的稅金。具體包括:
一、商業企業以國家定價、國家指導價或市場價格等形式購進商品的原始進價;
二、商業企業收購不含稅農副產品時支付的稅金以及進口商品時按規定交納的關稅、產品稅、增值稅等。
第十三條 商業企業的商品流通費是指企業在從事商品購進、調撥、儲存、銷售活動或提供勞務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支出。其開支項目規定如下:
一、運雜費。指購進商品在整個運輸過程中發生的運費、保險費、裝卸搬運費,以及既不獨立核算又不作附營業務核算的車船和牲畜的燃料、飼料、物料消耗以及同運輸有關的各項雜費,如調車費、放空費、養路費、過渡費、車船清掃費、港務費、過駁費、結合裝卸進行的灌裝封口過磅費和專用線、站台、碼頭租用費等。
二、保管費。指商品在儲存過程中所支付的費用。包括倒庫、涼曬、冷藏、保暖、消防、護倉、照明、保管用品和委託保管費以及商品畜禽的飼料費等費用。
三、挑選整理費。指商品的挑選、整修、分類、分等過程中支付的費用,包括商品檢驗、化驗、修理等材料、工具消耗費用等。
四、包裝費。指包裝用品費、包裝物折損費、挑選修補費、包裝用品租用費以及不能列入包裝物進價的運雜費等。包裝物回收、出租等收入應沖減包裝費。
五、商品損耗。商品損耗包括:(1)商業主管部門按照平均先進的原則,對商業企業制定的商品及物資在運輸、保管、銷售等過程所發生的定額內的商品損耗;(2)非責任事故造成的,並經批準的超定額商品損耗。
對超定額商品損耗的損失要嚴格審批,分清造成損失的原因、性質和責任。對由於自然災害、責任事故原因造成的超定額商品損耗的損失,一律不得在商品流通費中列支。凡屬自然災害原因造成的損失,投保的企業由保險公司補償,補償不足的部分經主管部門批准後列入財產損失;未投保的企業,經主管部門批准後列入財產損失。凡屬責任事故造成的損失,由責任方承擔。責任在外單位的,應向外單位索賠;責任在本企業的,除對責任人進行必要的教育或紀律處分外,還應由直接責任人賠償部分損失,賠償後的凈損失,經主管部門批准後列入財產損失。
商業企業商品損耗定額和超定額商品損耗的審批許可權,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商業主管部門商同級財政部門共同制定,並報中央主管部和財政部備案。
六、手續費。指委託其它單位代購、代銷商品、代辦業務事項時按有關規定所支付的手續費。
七、業務費。指為擴大商品購銷業務支付的廣告費、樣品宣傳費、商標注冊費、會議費、公證費、訴訟費、郵電費、電傳費、電腦軟體設計費、單個系統價值在五萬元以下的會計電算化微型電子計算機構置費以及符合規定的其它業務活動費,處理樣品、樣機收入應沖減業務費支出。
八、利息。指企業支付流動資金借款的利息、商業匯票貼現利息、經財政部門批准支付給職工的集資(指內部債券用於生產經營部分)相當於銀行同期貸款利率部分的利息、代管合作店組股金的利息以及實行稅利分流試點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的已竣工交付使用項目的專用借款利息等。實行銀行存貸款分戶管理的企業,流動資金存款的利息收入,應沖減借款利息支出;實行存貸款合戶管理的企業,應按利息凈支出數列入商品流通費。
九、保險費。指企業財產向保險公司投保所支付的保險費。保險公司給予企業的保費優待,應沖減保險費支出。
十、工資。指按規定的標准支付給企業職工的基本工資(不包括應列入運雜費、保管費、包裝費、修理費和簡易建築費等的部分),浴池、理發行業的提成工資及以工資形式支付的各種津貼(包括經批准進入成本的副食品價格補貼和一九八八年十月一日以前經勞動部、財政部批准實行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總掛總提」辦法企業的效益工資中的獎金部分。
十一、職工福利費。按企業職工工資總額扣除各種價格補貼、各種獎金以及落實政策補發工資後數額的11%提取。
十二、工會經費。成立工會的企業按企業職工工資總額扣除各種價格補貼、落實政策補發工資數額後的2%提取。
十三、職工教育經費。按企業職工工資總額扣除各種價格補貼、各種獎金以及落實政策補發的工資後數額的1.5%提取。
本條第十一、十二、十三款所稱企業職工工資總額是指企業實際支付給固定職工、合同制職工、臨時職工、計劃外用工中經縣以上勞動部門正式批准常年參加企業經營的亦工亦農人員和個別企業用集體所有制招工指標招收的人員的工資。
十四、折舊費。指按企業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原值和規定的分類折舊率計提的折舊費。包括由綜合折舊率改為分類折舊率後按有關規定準許補提的折舊費。
十五、修理費。按企業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原值的4%預提,作為修理基金管理,專項用於固定資產的大、中、小修理(低值易耗品必要的維修支出暫時也在此列支)。年終結余(超支),結轉下年度使用(沖抵)。承包企業在承包期內,如修理基金超支,經財政部門批准可列入成本,但不得因此調整承包基數。
十六、低值易耗品攤銷。指企業按規定的標准和攤銷辦法攤銷的低值易耗品。國營商業企業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下或單位價值在800元(不含800元)以下的物品作為低值易耗品,但苫布(包括篷布、油布、塑料布)、熏蒸布、枕木(包括墊木、垛架)、水泥條(墩)、風車、跳板、生豬車架、勞動役畜、各種非機動車(包括大車、手推車、三輪車、板車)、磅秤(不包括地磅)、五立方米以下的酒罐、腌制池、滅火機、七千瓦以下的電動機、消防泵、地毯、貨架、櫃台、電子秤、收款機等物品不論使用年限長短和單位價值大小,均作為低值易耗品進行管理。
十七、租賃費。指企業租賃辦公用房、營業用房、倉房、低值易耗品等的租賃費用。出租房屋的收入應沖減租賃費支出。
十八、勞動保護費。指按照勞動保護的有關規定發給職工的勞保用品費、辦公、營業用房的烤火費等。
十九、差旅費。指因業務、工作需要出差按規定所支付的差旅費。
二十、涉外費。指按規定支付的出國費用、接待外賓費和駐外代表等開支。
二十一、稅金。指按規定在費用中列支的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和印花稅。
二十二、職工待業保險金。指按規定交納的職工待業保險金。
二十三、售後服務費用。指商品出售後實行包修、包換、包退等售後服務費用。應由工業生產企業承擔的,按定額包給商業企業的「三包」費用,有結余的應沖減商品流通費,不足部分在商品流通費中列支。
二十四、其它費用。指除以上項目以外的各項費用,包括:文具紙張費、印刷費、公用書報資料費、水電費、企業黨費開支不足部分以及經財政部批准列入商品流通費的其它費用。
第十四條 以提供勞務服務為主的飲食、服務、修理等企業的成本由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進價成本和商品流通費組成。
進價成本主要包括以下項目:
一、原材料、輔助材料的原始購價及其市外購進的運雜費。
二、生產過程耗用的煤、煤氣等燃料的原始購價。
商品流通費的開支項目如下:
一、水電費。指生產和營業耗用的水電費。
二、保管費。指生產和營業用原材料的保管費。
三、清潔衛生費。指按規定支付給職工的清潔衛生費。
四、運雜費。指購進原材料及消耗品的市內運雜費、企業自備但不獨立核算的車船、牲畜等運輸工具的燃料、飼料等費用。
五、第十三條第六至第二十二款和第二十四款所列有關的費用。
第十五條 倉儲企業商品流通費的開支項目如下:
一、燃料及動力費。指運輸工具和動力機械耗用的各種燃料費用。
二、飼料費。指運輸用牲畜耗用的飼料等費用。
三、輪胎消耗。指運輸車輛耗用的內外輪胎。
四、養路及過路費。指支付的養路費、過橋費、過路費。按季支付的養路費可按月分攤。
五、保管費。指倉庫保管中支付的保管、保護商品的各項費用。
六、儲運工具攤銷。指按規定攤銷的儲運工具。
七、其它低值易耗品攤銷。指按規定攤銷的其它低值易耗品。
八、第十三條第六至第十五款、第十七至第二十二款和第二十四款所列的費用。
第十六條 商業企業發生的下列開支一律不得列入成本:
一、應由行政經費、事業費開支的各項費用;
二、應從企業銷售(營業)收入中支付的稅金及其附加費、市場調節基金、商品削價損失准備金等;
三、應列入營業外支出的各項開支及財產損失;
四、應從企業專用基金中開支的建築稅、獎金稅、工資調節稅、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預算調節基金和購買國庫券、債券等項支出;
五、應由基本建設投資或專用撥款、專用借款開支的各項費用;
六、應在企業留用利潤中開支的獎金和各種價格補貼;
七、超出國家規定標准部分的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等費用支出;
八、未經批準的超定額商品損耗;
九、基建借款和專項借款的利息支出、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企業按照承包辦法應在稅後留利中歸還的貸款本息(財政部規定可以進成本的除外);
十、應在企業自有資金中開支的各項賠償金、違約金、滯納金、罰款、加息、罰息等;
十一、應在企業更新改造資金和生產發展基金中列支的單個系統價值在五萬元以上的微機購置費、微機聯網附屬設備購置費、微機安裝費等;
十二、其它與商業經營活動無關的費用支出。
第十七條 商業企業對各種攤派款項,有權拒絕支付。
商業企業自願對社會公益、教育、福利設施等項目的贊助和捐款,一律由企業專用基金中支付,不得列入成本。
❷ 復工復產准備費用的賬務處理
摘要 屬於甲方原因的設計變更,首先應按合同約定條件進行設計變更索賠。 根據你提供的條件,該次返工所涉及的索賠項目主要有:返工人工費、材料拆除並調整安裝的損耗費用、施工機械費用,由於設計變更引起的工期調整(順延)。
❸ 疫情還沒有結束,企業復工,有助於疫情管控嗎
現在疫情還沒有結束,但是已經有部分企業復工了,其實這樣做對於疫情的控制並沒有太大的好處,甚至還有一些壞處,但是事實就是不得不復工,無論是從企業的經營角度來說,還是從員工的生存角度來說,復工都是一種必然。
國家已經發出一定的號召,號召各大承租商對於商戶的租金盡可能的減免,2月份盡可能全部減免,但是有很多房東不接受這個建議,畢竟這只是一個號召,沒有強制性的約束力,所以成本仍然在,那房貸車貸也不可能因為疫情就可以不還一個月,不還兩個月。
❹ 疫情還未控制住,為何依舊堅持要復工
現在疫情還沒有徹底控制住,還存在蔓延的可能,但是有部分工廠部分企業已經復工了,就是正常開始工作,可能比原先開始工作的時間推後了半個月左右,但是企業承受不住了,仍然要正常開始工作。
企業復工是迫不得已,當然企業復工的時候也做了一定的安全保障,比如說要求員工戴口罩就餐,保持一定距離,這些小的作用還是有的,但是仍然有一些企業因為提前復工而導致大規模疫情傳播的現象,網路上有相應的報道。
❺ 企業復工要怎麼管理費用
企業費用管理有專業的軟體以及配套的方法論,可以了解一下元年雲。元年雲費用管控系統,不僅僅是管理費用,還有采購、預算、商旅,企業一切的支出都可以通過元年雲管理起來。
❻ 央行:為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提供低成本、普惠性的資金支持
國常會2月25日提出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5000億元後,央行開始迅速貫徹落實。2月26日,人民銀行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工作,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劉國強講話。在前期已經設立3000億元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的基礎上,央行增加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5000億元,同時,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至2.5%。其中,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分別為1000億元、3000億元,再貼現額度1000億元。2020年6月底前,對地方法人銀行新發放不高於LPR加50個基點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允許等額申請再貸款資金。
會議指出,人民銀行系統要把再貸款再貼現快速精準落實到位,為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提供低成本、普惠性的資金支持,切實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債務償還、資金周轉和擴大融資等迫切問題。再貸款再貼現資金要向重點領域、行業和地區傾斜,在現有支持領域基礎上,重點支持復工復產、脫貧攻堅、春耕備耕、禽畜養殖、外貿行業等資金需求,並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遊娛樂、住宿餐飲、交通運輸等行業,以及對防疫重點地區的支持力度。會議強調,要加強監督管理,確保資金發放依法合規,防止資金出現「跑冒滴漏」。
❼ 上海重點企業復工率超70%,復工復產推進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
復工復產推進過程中出現了以下三點問題。
一、人員返崗到崗困難
上海重點企業復工率雖然超過70%,但是部分企業仍然存在到崗困難,他們大部分都被封控在小區,有些還是處在封控和管控區,甚至有些員工還是密接,因此對員工身體狀況的排查以確定他們是否有到崗資格成了企業的難題,有一些符合要求的員工還得去小區居委會開證明,同時路上的防護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再加上由於一些員工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因此一些崗位存在缺人的情況,對於製造業來說,流水線是整齊劃一的操作,缺少一個人就意味著整條流水線無法順利完成,因此人員到崗不齊是困擾企業復工復產的難題之一。
綜上:復工復產企業存在以上問題。
❽ 企業的成本費用包括哪些內容
企業的成本:生產成本(製造成本):主要是指為生產產品所使用的原輔物料、煤水電、機器折舊、工人工資、生產期間產生的廢品損失;企業的費用:指在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要做成本核算,第一步:先做好成本數據的統計收集;第二步:根據你公司的要求(比如按產品大類計算成本,按單個產品計算成本)進行成本費用的歸集。
關於如何歸集,簡單說一下:就是把材料成本、工資、折舊、電費、製造費用按照產品大類先整理分類(能直接歸集的先直接歸集,不能直接歸集的採用一定標准分攤);然後在各大類間,按照你可以取得的而且較合理的標准(比如產品工時、重量、體積等)進行分配即可!
(8)企業復工有哪些成本擴展閱讀:
企業成本費用方法控制:
一、加強成本費用管理、控制工作
企業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企業產品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競爭能力的強弱。控製成本、節約費用、降低物耗,對於企業具有重要意義。財務部門要發揮自身擁有大量價值信息的優勢,運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測定成本較低、利潤較大的產銷量,減少無效或低效勞動。
改變現行產品成本出現浪費後再控制的做法和只注重在生產過程中抓成本控制的行為,從產品的設計、論證抓起,把技術進步、成本控制和經濟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成本浪費消滅在產品的「源頭」,實現財務部門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參與和超前控制。
要重點抓好采購成本、銷售成本、管理費用等支出的管理,采購成本管理要重點抓好原輔材料的價格、質量結構和存量,要認真研究原輔材料的市場和采購策略,按照貨比多家、比質比價、擇優選擇的原則進行采購。
銷售成本控制重點放在銷售費用,壓縮庫存,清欠貨款,減少資金佔用和利息支出上;管理費用的控制重點放在業務招待費、差旅費上,嚴格審批手續,真正把管理費用管好、控制好。
二、認真編制和執行財務預算,實現財務管理預算化
財務管理要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編制並執行財務預算十分必要。企業財務預算是由銷售、生產、現金流量等各個單項預算組成的財務責任指標體系。它以企業目標利潤為財務預算目標,以銷售前景為預算的編制基礎。綜合考慮市場和企業生產營銷諸因素,涵蓋了企業主要發展指標。
財務預算一經確定,企業各部門要圍繞實現財務預算開展經濟活動,企業決策執行機構按照財務預算的具體要求,按季分月滾動下達預算任務,財務部門按照預算方案跟蹤實施財務控制和管理,嚴格執行各項財務政策,及時反映和監督預算的執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