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理解應付債權的攤余成本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如何理解應付債權的攤余成本

發布時間: 2022-05-14 11:14:22

Ⅰ 長期應付款攤余成本如何計算

長期應付款的攤余成本即長期應付款的賬面價值=長期應付款賬面余額-未確認人融資費用期末余額,
未確認融資費用期末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本期攤銷額
未確認融資費用本的攤銷額=期初長期應付款的攤余成本*實際利率=(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一:長期應付款是在較長時間內應付的款項,而會計業務中的長期應付款是指除了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以外的其他多種長期應付款。主要有應付補償貿易引進設備款和應付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租賃費等。
二:指對其他單位發生的付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長期負債,而會計業務中的長期應付款是指除了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以外的其他多種長期應付款。主要有應付補償貿易引進設備款、採用分期付款方式購入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發生的應付賬款、應付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租賃費等。
三:企業除了通過借款和發行中長期債券取得貨幣資金購建長期資產外,還可以採用補償貿易方式引進國外設備或融資租入固定資產。補償貿易方式引進國外設備和融資租入固定資產,一般情況下,是固定資產使用在前,款項支付在後。如補償貿易方式引進設備時,企業可先取得設備,設備投產後,用其生產的產品歸還設備價款
四:而融資租賃實質上是一種分期付款購入固定資產的形式。這種不需要支付或分期支付貨幣資金就可以先取得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設備的方式,就好比「借雞生蛋」,也是一條頗不錯的生財之道。
五:企業發生的長期應付款及以後歸還情況的核算與監督,在會計賬上設置一個「長期應付款」科目。該科目屬於負債類科目,其貸方登記發生的長期應付款,主要有應付補償貿易補償登記引進設備款及其應付利息、應付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租賃費等;借方登記長期應付款的歸還數;
六:補償貿易是從國外引進設備,再用該設備生產的產品歸還設備價款。國家為了增大企業開展補償貿易,規定開展補償貿易的企業,補償期內免交引進設備所生產的產品的流轉稅。實際上補償貿易是以生產的產品歸還設備價款,因此,一般情況下,設備的引進和償還設備價款是沒有現金的流入和流出。

Ⅱ 攤余成本科目怎麼理解這個科目有什麼用

攤余成本科目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的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這個科目是為了解決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提出的科目。

攤余成本與賬面價值攤余成本的概念適用於對金融資產(負債)的後續計量中,與實際利率法對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的攤銷相聯系。

將攤余成本的概念延伸到對攤銷金融資產(負債)的計量中,根據攤余成本與實際利率法的定義,即在定義「當前」時點上,金融資產(負債)攤余成本在金額上等於其賬面價值。

實際上,在金融資產(負債)的存續期間,其攤余成本也等於其賬面價值。

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是企業按照相關會計准則的規定進行核算後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金額,對於計提了減值准備的各項資產,賬面價值就是其賬面余額減去已計提的減值准備後的金額。

(2)如何理解應付債權的攤余成本擴展閱讀

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①實際利率法攤銷是折現的反向處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 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本期計提的減值准備;

③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④未確認融資費用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⑤未實現融資收益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Ⅲ 會計裡面的攤余成本怎麼理解啊

攤余成本:amortized cost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攤余成本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的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投資收益-應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①實際利率法攤銷是折現的反向處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③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④未確認融資費用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⑤未實現融資收益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Ⅳ 怎樣正確理解攤余成本

所謂攤余成本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的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為該金融資產的初始確認金額在經過以下調整後的結果:1,扣除以償還的本金;2,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3,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攤余成本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的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投資收益-應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①實際利率法攤銷是折現的反向處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③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④未確認融資費用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⑤未實現融資收益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Ⅳ 發行費用計入應付債券的初始成本為什麼會使應付債券的賬面價值減少,請問這個要怎麼理解

應付債券是發行方,發行收入減去發行費用就是初始成本,賬面價值是減少的。

發行價格,發行費用,實際收到款項,攤余成本,應付債券面值,理順之間關系就OK。發行價格—發行費用=實際收到款項=攤余成本{攤余成本=應付債券面值(加或者減)應付債券利息調整}{攤余成本=應付債券丁字賬余額}。

主要特點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股票的發行成本要高於債券的發行成本,這是因為股票的出售范圍大於債券的出售范圍,債券通常由少數大投資者認購。

此外,股票的穩定性不如債券高。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研究還表明,從發行成本占總收益的比重看,數量較少的證券發行要高於數量較大的發行。

這是因為法律及其它一些費用數量較大並且是固定的,並且小量發行可能需要更多的市場費用。在發行成本中,主要的可變成本是認購差價,認購差價通常是由協商或競爭性的出價決定的。

Ⅵ 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與利息費用的確定

我認為攤余成本就是在每個時點時,各年現金流量的現值。比如債券賬面價值1000,折價發行,取得900,為期5年,票面利率10%。
借:銀行存款900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100
貸:應付債券1000

那麼也就是說在0時點你得到900,但之後每年末要付利息(票面價值*票面利率=100),最後一年付本金。那麼實際利率一定是把每年末的利息和最終本金折現之後的現值等於900所對應的折現率。

在零時點,現值900=各年利息與年終本金折現現值:100/(1+i) +100/(1+i)^2+...+100/(1+i)^5+1000/(1+i)^5

那麼在0時點攤余成本就是900.

到第一年年末,付了100的利息,那麼在此時點上,現值的等量關系就是(要把所有的現金流都折到第一年年末):
900*(1+i)-100=100/(1+i) +100/(1+i)^2+...+100/(1+i)^4+1000/(1+i)^4

這個900*(1+i)-100就是所有現金流折到第一年年末的現值,也就是第一年年末的攤余成本。

由於會計上計提利息要做:
借:財務費用 票面價值*票面利率
貸:應付利息

攤余成本其實就是應付債券的凈值,由於是折價發行,所以應付債券小於面值,在此後過程中,攤余成本會越來越大,直到等於面值。並且你實際還款利息100,但按實際利率來講,你的還款額是小於100的(因為是折價),那麼差額部分就是攤余成本增加的金額
借:財務費用 利息-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貸: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利息-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我把我明白的都寫上去了

Ⅶ 如何確定應付債券的期初攤余成本問答題

您好!

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2017年3月修訂)第三十八條規定: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應當以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確定: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累計計提的損失准備(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實際利率法,是指計算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以及將利息收入或利息費用分攤計入各會計期間的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Ⅷ 誰能通俗解釋下攤余成本個什麼概念,看了半天都不懂,書本的定義都不知在說什麼。

攤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實際利率(此處指同期市場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過調整後的結果。

講個故事吧。比如說,企業發行一種債券,面值是1250元,票面利率是4.72%,期限是5年。

其實企業是想募集1250元的,但是他發現按照他這個票面利率發行的話,沒人買。後來企業折價賣,賣1000元。

本來價值1250元的債券,現在賣1000元,果然有人貪便宜買了。比如老王買了一份,很開心,到處跟人家說花了1000元買了1250元的東西,賺了250元。

到了第一年年末,老王收到企業給的利息59元,這時他的鄰居跟他說,現在市場利率是10%,你的1000元拿去做投資的話,應該有100元的收益啊,可你現在只收到了59元(1250X4.72%),還差41塊錢呢。

老王一聽急了,就去找企業理論,企業說現在我沒錢給你,那41塊錢就當是我再管你借的吧。老王後悔莫及,但是也沒辦法,誰讓自己貪便宜呢。這樣第一年年末,老王自己記賬的時候,提醒自己,我現在已經借給他們1041塊錢了。

第二年年末,老王算投資收益,當然就要用1041的本金來算了(1041X10%=104.1),這時企業還是給老王59塊錢,差了45塊錢,老王又去找企業理論,企業還是沒錢,這時老王自己說,那45塊錢就當是我借給你的啊。回家後,老王恨恨的說,我可是已經借給他們1086塊錢了(1041+45)。

暑去秋來,春來夏往,時間如梭。轉眼到了第五年末,企業借的錢到期了,老王算了算,尼瑪,老子剛開始花了1000塊錢買了個1250塊錢的債券,以為撿到大便宜,誰知道最後總共借給他們1250塊錢。

這時企業給老王送來了1250的本金和最後一期的利息59元,還送給老王一面錦旗「助人為樂、品德高尚」。現在老王再也不買債券了,改去學會計去了。案例中,每一期的本金就是攤余成本,就是把這250塊錢分攤到每一期。

因為一開始賣1250沒人買,企業就賣1000,剩餘的250分攤到每一期收,最後總共也能收到1250,。可以用這種方式理解。如果是溢價發行的,道理也是一樣的。

(8)如何理解應付債權的攤余成本擴展閱讀:

攤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實際利率(此處指同期市場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過調整後的結果。

Ⅸ 通俗的講 攤余成本 到底是什麼意思啊。。

攤余成本是指用實際利率(此處指同期市場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過調整後的結果。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期末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9)如何理解應付債權的攤余成本擴展閱讀:

假設A企業溢價發行5年期債券面值100元,實際發行價格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息,5年到期後一次性償還本金100元。

作為發行價格昂貴的補償,溢價發行的票面利率會相對較高,(1+10%×5)×100=(1+i×5)×125計算出實際利率為i=4%。

第一期票面利息為100×10%=10元,實際利息應為125×4%=5元,兩者差額5元即為溢價的25元在本期攤銷的額度,這就是上文中的「(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中的一期的金額。得到第一期期末的攤余成本為120元。

如此計算5期,第一期期初攤余成本為125元,每期攤銷額5元,第一期至第五期每期期末攤余成本為120元,115元,110元,105元,100元。第一期期初的攤余成本與初始實際成本相等,最後一期期末的攤余成本與票面面值相等。

每期攤銷額=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 實際成本×實際利率

期末攤余成本= 期初攤余成本 - 本期攤銷額 = 初始實際成本 - 累計攤銷額

折價發行的發行價比票面價值低,利率也較低:

每期攤銷額=實際成本×實際利率 - 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期末攤余成本= 期初攤余成本 + 本期攤銷額 = 初始實際成本 + 累計攤銷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