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歷史成本還有哪些叫法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歷史成本還有哪些叫法

發布時間: 2022-05-14 04:43:02

『壹』 會計計量的方式都有哪些

會計計量屬性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

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採用歷史成本,採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並可靠計量。但是這些會計計量屬性與現行稅法規定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差異,如何進行協調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市場全球化和需求主導化已經成為當代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徵,需求的多樣性和經營環境的多變性,使得企業不得不加強對業務流程的過程管理,以保證企業能及時調整,順應多變的市場要求。傳統的管理成本計量模式依附於財務會計的賬務體系,難以及時、准確和真實地提供用於管理決策的相關成本信息。

管理控制層成本:

管理控制層成本顯示了一種典型的戰術成本特徵,它一般與目標成本進行對比,產生差異進行控制。由於現代管理控制強調過程管理,因此,對管理控制層成本需要與目標成本口徑一致,進行跟蹤動態紀錄。

將增加間接成本庫和按照動因分攤是現代成本計量的基本特徵。降低管理控制層成本的途徑有二:

一是按責任部門預算控製成本費用發生。

二是按產品生產預算降低料工費成本。

管理控制層成本是一種基於公司預算的戰術成本,財務成本信息無法完全滿足其要求,它需要採用多維成本計量,這種成本函數一般要假定為線性的。它主要通過作業層實際成本匯總和事前編制各種預算成本匯總所得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會計計量

『貳』 會計十個概念

39會計基本概念(一).mp4網路網盤免費資源在線學習

鏈接: https://pan..com/s/1bRv3YdTvRvJojrYNTeuGqA

提取碼: 9j9v

「會計的概念: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採用專門方法和程序,對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完整的、連續的、系統的核算(反映)和監督(控制),以提供經濟信息和反映受託責任履行情況為主要目的的經濟管理活動。」


『叄』 貨幣性資產 非貨幣性資產 以歷史成本計量 都有哪些啊

你說的有點模糊

『肆』 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的區別與聯系有哪些

成本、機會成本和實際成本的區別與聯系:
1、成本包括實際成本、計劃成本、機會成本。成本的概念外延包括其他兩項。但是會計意義上的成本不包括機會成本。
2、實際成本是實際發生的歷史成本。是交易或事項發生時的數據,不會因為時間或空間的變化而改變。
3、機會成本是指從事某一種業務而損失別的業務的代價。這個成本不是會計意義上的成本。在財務核算中,不對機會成本做會計核算。但是在投資分析時要考慮機會成本。
擴展閱讀:
機會成本是指從事某一種業務而損失別的業務的代價。例如一塊土地本來是可以種小麥的,但現在種了大豆,那末大豆的機會成本就是本來可以種小麥而得的收益;再如我們在前面提到的例子,這個企業擁有500萬元資金,如果用於別的一項投資,企業可以獲利500
000元,但現在只獲利400
000元,可見,獲利400
000元的投資的機會成本是500
000元,凈損失100
000元。可見,機會成本不是指實際的貨幣開支,而是指本來可以得到,但實際沒有得到的損失。機會成本也可以說是由於經營了某項業務而放棄了除此項業務之外的最好(從收益角度看)的業務的損失。我們從事企業經營決策必須懂得機會成本的概念,這樣才能真正評價企業投資究竟是否最為有利,到底是最大限度地獲得了經濟效益,還是並沒有做到。這里,我們要引申出經濟利潤和虧損的概念:
「經濟利潤(虧損)=會計利潤-機會成本
「如果上述結果是正數,說明企業獲得了經濟利潤;如果上述結果是負數,說明企業蒙受了經濟虧損。繼續引用上例,企業的會計利潤為400
000元,機會成本為500
000元,兩者相抵的結果,企業是蒙受了經濟虧損100
000元。」
根據以上定義的「機會成本」概念,我們不難知道它有以下特性:
(1)機會成本不是指實際的貨幣支出,
(2)機會成本是除此項業務之外的最好的業務收益。
所以,機會成本實際上是屬於「收益」概念,不屬於「成本」概念范疇。「成本」是指投入、消耗,「收益」通常指產出與成本的相對關系。把收益取個成本的名稱,當然也未嘗不可,但其經濟意義仍然是收益。
實際成本是實際投入和實際應支付的金額作為其入賬金額。

『伍』 會計計量基礎有哪些

會計計量基礎,指的是會計計量屬性,主要有:

1、歷史成本

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代價的公允價值計算。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2、重置成本

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的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負債按照償付該項負債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3、可變現值

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算。

4、現值

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算。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算。

5、公允價值

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算。

(5)歷史成本還有哪些叫法擴展閱讀:

會計計量屬性的關系

1、在各種會計要素計量屬性中,歷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過去的價值,而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以及公允價值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的現時成本或者現時價值,是與歷史成本相對應的計量屬性。當然這種關系也並不是絕對的。

2、資產或者負債的歷史成本有時就是根據交易時有關資產或者負債的公允價值確定的,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如果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換入資產入賬成本的確定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

3、除非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交易中,合並成本也是以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等的公允價值確定的。

『陸』 在歷史成本計算模式下,存貨的歷史成本包括哪些內容

先進先出和加權平均是我們銷售的時候結轉成本的方法,試想我們賣出去存貨,要結轉成本,怎麼結轉呢,只能根據當時進貨的成本結轉,也就是先進先出或者加權平均。可是到期末是發現我們的存貨貶值了,才會有歷史成本和可變現凈值比較的問題,如果存貨沒有貶值是不會涉及這個問題的。親,希望可以幫到你啊。

『柒』 現行准則規定在哪些資產計量中可以使用

一、現行准則規定有
歷史成本

重置成本

可變現凈值
、現值和
公允價值
五種
計量屬性
可以使用。
二、《
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
》第四十一條規定:企業在將符合確認條件的
會計要素
登記入賬並列報於會計報表及其附註時,應當按照規定的
會計計量屬性
進行計量,確定其金額。規定會計要素在計量時可供選擇的計量屬性包括:
1.歷史成本
歷史成本是指資產取得或構建是發生的
實際成本
。本准則規定,在
歷史成本計量
下,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是所付出的
對價

公允價值計量
。負債按照承擔
現時義務

合同金額
,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
現金等價物
的金額計算。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也成為
現行成本
,是指按照當期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金額。
3.可變現凈值
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
加工成本
和預計
銷售費用
以及相關稅費後的凈值。
可變現凈值是在不考慮
資金時間價值
的情況下,計量資產在正常生產經營中可帶來的預期凈現金流入或流出。可變現凈值通常應用於
存貨資產

減值
情況下的後續計量。
可變現凈值計量僅適用於資產計量,不適用於負債的計量。
4.現值
現值是對未來現金流量以恰當的
折現
率進行折現的價值。
5.公允價值
我國2006年頒布的《
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
》對公允
價值的定義
是: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易或者
債務清償
的金額。2014年7月23日修訂的《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是: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
市場參與者
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計量。
在各種會計要素計量屬性中,歷史成本通常反映資產或負債過去的價值,而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以及公允價值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負債的
現時成本
或現時價值。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採用歷史成本。

『捌』 會計准則中哪些成本是用歷史成本

歷史成本原則又稱實標成本原則,是指企業的各種資產應當按取得或購建時發生的實際成本對價,而且即使物價變動,一般也不進行調整。新會計准則並沒有對歷史成本的定義作修訂,只是引入了「公允價值」的定義及規定。

『玖』 以歷史成本計量的會計科目有哪些

會計歷史成本計量亦稱原始成本或實際成本原則,指對會計要素的記錄,應以經濟業務發生時的取得成本為標准進行計量計價。按照會計要素的這一計量要求,資產的取得、耗費和轉換都應按照取得資產時的實際支出進行計量計價和記錄;負債的取得和償還都按取得負債的實際支出進行計量計價和記錄。

『拾』 存貨歷史成本的構成內容有哪些

購進原價、采購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