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力資源管理人工成本怎麼算
人工成本(人事費用)主要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用、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職工工資總額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總額/同期人數
人工成本比重=人工成本總額/同期總成本*100%;勞動分配率=人工成本總額/同期增加值*100%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由投入勞動力要素所發生的一切費用,包括企業支付給職工的工資性報酬和福利性供給,是企業總成本的組成部分。
(1)人力成本佔比怎麼算擴展閱讀
影響企業支付能力的因素有:
1、實物勞動生產率,是指某一時期內平均每一員工的產品數量。它是衡量企業人工成本支付能力的一般尺度。
2、銷貨勞動生產率,是指某一時期內平均每一員工的銷貨價值。它是衡量企業人工成本支付能力的一般尺度。
3、人工成本比率,是指企業人工成本占企業銷貨額的比重,也可以說是企業人均人工成本占企業銷售勞動生產率的比重。
4、勞動分配率,是指企業人工成本占企業凈產值的比率。
5、附加價值勞動生產率,指平均每一員工生產的附加價值或凈產值,是衡量企業人工成本支付能力的一般尺度。
6、單位製品費用,指平均每件貨每單位製品的人工成本。
7、損益分歧點,指企業利潤為零時的銷售額,是企業盈虧的分界點。
② 怎麼計算人力成本
人工成本=企業從業人員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福利費用+教育費用+勞動保護費用+住房費用+其他人工成本
人力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因使用勞動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的總和。
人力成本構成:
直接成本:員工的直接所得,包括工資、獎金、加班費、紅利、職務津貼、遣散補償等。換句話說,直接成本就是企業以貨幣的形式直接發放給員工的報酬。
間接成本:企業付出但員工未必能夠直接所得,包括社會保險、商業保險、住房公積;還包括為增加企業人員數量或能力而支出的招聘費用、培訓費用等。
(2)人力成本佔比怎麼算擴展閱讀
首先,人力成本不等於工資和獎金。比如:企業給員工支付1000元的工資,那麼人力成本絕不會是這直接的1000元,還有其它的間接費用。
其次,人力成本不等於工資總額。按照勞動部1997年261號文件規定,人力成本包括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福利費用、教育經費、住房費用以及其它人工成本。
再次,人力成本不等於使用成本。從人力資源的分類來看,人力成本可分為獲得成本、使用成本、開發成本、離職成本,可見「使用成本」只是人力成本的一部分而已。
③ 人力成本佔比多少合理
人力成本佔比10%左右。
人力成本不是勞資雙方的博弈,人力成本的控制有以下表述:人力成本的控制不等於減少人力成本;人力成本的控制不等於減少員工收入;職工收入較高不等於人力成本很高。
簡單來說,人力成本的控制不是要減少人力成本的絕對額,因為絕對值必然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步提高。
因此,對人力成本的控制是要降低人力成本在總體成本中的比重,增強產品的競爭力;對人力成本的控制是要降低人力成本在銷售收入中的比重,增強人工成本的支付能力;對人力成本的控制還是要降低人力成本在企業增加值中的比重,即降低勞動分配率,增強人力資源的開發能力。
人員增長一定會帶來人力成本上升,除非業績上升而沖掉上升的人力成本。控制人員的最好方法是控製成本,搞不清楚到底需要用多少個人的時候,就用成本控製法,其中定員定編的控製法是最常用的。
比如做創意性的工作,表面上看,也許一個人三個小時趴著沒幹活,但其實他在思考。思考三個小時之後,用兩分鍾就迅速做完了。
所以,我們只要把成本定下來,到時候把活保質保量干出來就行了,經理不要總是時時盯著別人。
員工流失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質量的最直接反映。企業員工流失率高是企業員工不滿的客觀反映,是企業缺乏穩定性的表現。如何控制企業員工流失是許多企業當前面急切解決的問題,因為,員工難招和留不住人更顯得崗位空缺的嚴重性。
④ 關於企業人力成本占公司利潤的多少
勞動分配率是反映一段時期內企業利潤中,人工成本佔了多少比例,可以用於衡量人工成本的高低。
簡化的計算公式為:勞動分配率=人工成本/毛利潤(包含人工成本)*100%;沒有什麼合理的比例,可以在企業內部做一個同期比較,才有意義;
這個公式也可以理解為企業每創造100元的利潤中,有多少用於人工成本支出。
⑤ 公司員工成本如何核算
企業員工成本總額=職工工資總額+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費+勞動保護費+職工住房費用(單位負擔的住房公積金)+其他人工成本費用(如發放的伙食補助、交通補助等)
根據勞動部(1997)261號文件規定,企業人工成本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費,勞動保護費、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費用等7大項。
人工成本計算方法:
(1)勞動分配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增加值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它反映分配關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
(2)人事費用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銷售(營業)收入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總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同時也表示企業職工人均收入與勞動生產率的比例關系,生產與分配的關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它的倒數表明每投入一個單位人工成本能夠實現的銷售收入。
(3)人工成本利潤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額與利潤總額的比率。它反映了企業人工成本投入的獲利水平。
(4)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總額/總成本)×100%
(5)人力成本佔比怎麼算擴展閱讀:
按我國勞動部頒發的(1997)261號文件規定,人工成本范圍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用、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職工工資總額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
職工工資總額
職工工資總額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記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社會保險費用
社會保險費用指國家通過立法,企業承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企業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等費用。此項人工成本費用只計算用人單位繳納的部分,不含個人繳納的部分。因為個人繳費已計算在工資總額以內。
職工福利費用
職工福利費用是在工資以外按照國家規定開支的職工福利費用。主要用於職工的醫療衛生費、職工因工負傷赴外地就醫路費、職工生活困難補助、文體宣傳費、集體福利事業補貼(包括集體、生活福利設施,
如職工食堂,托兒所、幼兒園、浴室、理發室、婦女衛生室等,以及文化福利設施,如文化宮、俱樂部、青少年宮、圖書室、體育場、游泳池、職工之家、老年人活動中心等)物業管理費、上下班交通補貼。
⑥ 平均人工成本怎樣計算
計算公式為: 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時期內人工成本總額/ 同期同口徑職工人數)。
人均人工成本,表示用人單位僱用一名職工所要支出的平均人工費用水平。這一指標可以用於一個企業,也可以用於一個行業、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人工成本水平。
即行業平均人工成本或社會平均人工成本。國際勞工組織統計發表的各國人工成本指標,就是按行業分類的平均人工成本額。
計算公式為: 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時期內人工成本總額/ 同期同口徑職工人數) 通過這一公式,可以分析企業間人工成本的結構差異,對各自競爭潛力和用工效率產生的影響,為調整人工成本使用方向和提高使用效益提供參照。
(6)人力成本佔比怎麼算擴展閱讀:
人工成本分析指標體系主要分三類:一是人工成本總量指標;二是人工成本結構性指標;三是人工成本的效益指標。
1、總量指標
人工成本總量指標反映的是企業人工成本的總量水平。
由於不同企業職工人數不同,因此常用人均人工成本來反映企業人工成本水平的高低。該指標可以顯示本企業職工平均收入的高低,企業聘用一名職工大致需要多少人工成本支出,企業在勞動力市場上對於人才的吸引力有多大等。
人均人工成本能夠表示企業職工的工資和保險福利水平,也就能作為企業向勞動力市場提供的勞動力價格信號。企業要提高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吸引高素質的勞動者到企業來,就需要建立人均人工成本指標,以便企業對人工成本水平進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控制,有利於企業的生產發展。
2、結構性指標
人工成本結構指標是指人工成本各組成項目占人工成本總額的比例,它可反映人工成本投入構成的情況與合理性。其中,工資占人工成本的比重是結構指標中的主要項目。
3、效益指標
人工成本效益指標(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標)是人工成本分析的核心指標,是進行企業人工成本分析控制常用的指標,是一組能夠將人工成本與經濟效益聯系起來的相對數。
人工成本效益指標包括勞動分配率、人事費用率、人工成本利潤率、人工成本占總成本比重指標。其中勞動分配率、人事費用率為主要指標。
(1)勞動分配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增加值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它反映分配關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
(2)人事費用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銷售(營業)收入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總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同時也表示企業職工人均收入與勞動生產率的比例關系,生產與分配的關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它的倒數表明每投入一個單位人工成本能夠實現的銷售收入。
(3)人工成本利潤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額與利潤總額的比率。它反映了企業人工成本投入的獲利水平。
(4)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總額/總成本)×100%
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反映活勞動對物化勞動的吸附程度,這一比值愈低,反映活勞動所推動的物化勞動愈大,反之,活勞動所推動的物化勞動愈小。
該指標用於衡量企業有機構成高低和確定人工費用定額。由於各行業要素密集程度不同,有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因此,不同行業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這一指標可能差異很大。
⑦ 如何計算工資占收入的比例
用工資除以營業收入,然後把單位換算成萬元即可。期間工資總額÷當期營業收入*100%÷10000,即為該時期工資占營業收入萬元比率。該指標是判斷人力成本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如何,以此來判斷人力成本投入的產出如何,尤其是同行業不同公司間進行比較。
如果該指標中的工資取生產部門的直接人工的工資,可以計算出用人單位直接人工成本佔比的高低,該指標是成本分析的一個很好的方法,並進一步用來判斷企業在行業中是否有成本優勢及改進方向。一般勞動密集型企業對人工成本佔比相對敏感一點,該方法比較常用。
(7)人力成本佔比怎麼算擴展閱讀:
隨著單位分配自主權下放,分配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如名目繁多的各種補貼和津貼,工資發放的形式也趨於多樣化,如一部分發放現金,一部分注入信用卡,也有的發放兩張信用卡;有的單位稱發放的職工工資中還包含福利費,無法與工資區分等等。
不論是由工資科目開支的,還是工資科目以外的其他經費開支的;不論是計入成本的,還是不計入成本;不論是國家承認的,還是國家不承認的;不論是國家規定列入計征獎金稅項目的還是免徵獎金稅項目的;其支付形式,不論是以貨幣支付,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的,都應計入工資總額。
⑧ 人工成本占收比如何計算
人工成本比重=人工成本總額/同期總成本*100%
人工成本是指在生產或施工過程中人工消耗或活勞動耗費的貨幣表現。人工成本是工業或建築產品價值的直接構成部分,也是工業產品成本或建築安裝工程成本的一個重要項目。
人工成本(人事費用)主要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用、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職工工資總額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
(8)人力成本佔比怎麼算擴展閱讀
科學合理的確定企業工人成本,對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於加強企業生產經營管理。
通過對人工成本的統計分析,可以了解到產品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主要支出方向,及時有效地監督和控制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費用支出、改善費用的支出結構,節約成本,凈化消耗,從而降低產品價格、提高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2、有利於加快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我們建立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要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以較少的勞動投入,獲取較大的經濟效益。就必須加強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調動積極性。
3、有利於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尤其是消費政策的制定。
1)由於人工成本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出一個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強弱,因而它對於國家制定進出口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由於人工成本大部分轉化為消費基金,對消費領域的影響是很大的。同時通過人工成本分析可以看出職工的收入狀況和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利於國家制定人民生活水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