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在房改房成本價購買如何計算!謝謝你😊
成本價如何確定
房改房是改變住房建設由國家和單位統包的傳統制度,不是通過市場購買而是直接分配的一種房屋。職工本人可以按照房價全額或部分出資,政府以及相關的部門在用地、信貸、建材供應、稅費等方面給予部分減免。集資所建住房的權屬,按出資比例確定。個人按房價全額出資的,擁有全部產權,個人部分出資的,擁有部分產權。
房改建房的建房成本價是指:用於住宅建設或者小區建設所發生的各項費用。住宅小區建設各項費用主要包括:前期勘察設計、拆遷所發生的費用,為住宅或小區服務的物業管理用房、小區綠化、道路、景觀,以及住宅或小區內水、電、暖、氣等各類管線「小配套」、住宅的建安成本費用等。
按成本價購買的房改房,其房屋的使用、佔有、處置的權利全部歸產權人所有,不需經過原產權單位的同意就可處置。但其房產證上有未繳納土地出讓金和以成本價購買等記載,因此在進行再轉讓時,買賣雙方應根據不同的規定補交一定的費用,否則不能辦理過戶手續!
土地出讓金計算方式:
1、有實際成交價的,且不低於所在級別基準地價平均標準的按成交價不低於40%的標准計算出讓金,若成交價低於基準地價平均標準的,則依照全部地價40%計算。
2、發生轉讓的劃撥土地使用權補辦出讓時,按基準地價平均標準的40%計算。
3、通過以上方式計算的土地出讓金數額,土地使用權受讓人有異議的,由受讓人委託有資質的土地估價機構進行評估,按評估價的40%計算土地出讓金。
4、劃撥土地使用權成本價格占土地價格的最高比例不得高於60%,在以劃撥土地使用權價格計算出讓金時,必須將成本價格換算成市場土地價格,再按不低於40%的標准計算土地出讓金。
⑵ 房改房標准價、成本價怎麼計算的
所謂房改房就是已購公有住房,是指城鎮職工根據國家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城鎮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規定,按照成本價或者標准價購買的已建公有住房。按照成本價購買的,房屋所有權歸職工個人所有,按照標准價購買的,職工擁有部分房屋所有權,一般在5年後歸職工個人所有。按規定交納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1%。
標准價:一般在1995年以前房改的,基本上是用標准價購買的,增值額的80%歸個人所有,其餘20%交回原產權單位。
成本價:一般在1995年以後房改的,基本上是以成本價購買的,其增值部分全部歸個人所有。
補成本價:在1995年以前已經按標准價房改的,在1995年以後,辦理了補成本價的手續,視為以成本價購買。增值部分全部歸個人所有。
⑶ 房地產建築成本怎麼計算出來
1、樁基工程(如有):70~100元/平方米;
2、鋼筋:40~75KG/平方米(多層含量較低、高層含量較高),合160~300元/平方米;
3、砼:0.3~0.5立方/平方米(多層含量較低、高層含量較高),合100~165元/平方米;
4、砌體工程:60~120元/平方米(多層含量較高、高層含量較低);
5、抹灰工程:25~40元/平方米;
6、外牆工程(包括保溫):50~100元/平方米(以一般塗料為標准,如為石材或幕牆,則可能高達300~1000元/平方米;
7、室內水電安裝工程(含消防):60~120元/平方米(按小區檔次,多層略低一些);
8、屋面工程:15~30元/平方米(多層含量較高、高層含量較低);
9、門窗工程(不含進戶門):每平方米建築面積門窗面積約為0.25~0.5平方米(與設計及是否高檔很大關系,高檔的比例較大),造價90~300元/平方米,一般為90~150元/平方米,如採用高檔鋁合金門窗,則可能達到300元/平方米;
10、土方、進戶門、煙道及公共部位裝飾工程:30~150元/平方米(與小區檔次高低關系很大,檔次越高,造價越高);
11、地下室(如有):增加造價40~100元/平方米(多層含量較高、高層含量較低);
12、電梯工程(如有):40~200元/平方米,與電梯的檔次、電梯設置的多少及樓層的多少有很大關系,一般工程約為100元/平方米;
13、人工費:130~200元/平方米;
14、室外配套工程:30~300元/平方米,一般約為70~100元/平方米;
15、模板、支撐、腳手架工程(成本):70~150元/平方米;
16、塔吊、人貨電梯、升降機等各型施工機械等(約為總造價的5~8%:約60~90元/平方米;
17、臨時設施(生活區、辦公區、倉庫、道路、現場其它臨時設施(水、電、排污、形象、生產廠棚與其它生產用房):30~50元/平方米;
18、檢測、試驗、手續、交通、交際等費用:10~30元/平方米;
19、承包商管理費、資料、勞保、利潤等各種費用(約為10%):以上各項之和*10%=90~180元/平方米;
20、上交國家各種稅費(總造價3.3~3.5%):33~70元/平方米,高檔的可能高達100元/平方米。
以上沒有算精裝修,一般造價約為1000~2000元/平方米,高檔小區可達3500元以上。以上沒有包括部分國有企業開發造成的腐敗成本。精裝修造價一般為500~1500元/平方米,這要看檔次高低,也有300元/平方米簡裝修,更有3000~10000元/平方米超高檔裝修(拎包入住)。
21、設計費(含前期設計概念期間費用):15~100元/平方米;
22、監理費:3~30元/平方米。
23、土地費:一般二線城市市區(老郊區地帶)為70~100萬/畝,容積率一般為1.0~2.0,故折算房價為:525~1500元/平方米,市區中心地帶一般為200萬元/畝,折算房價為:1500~3000元/平方米,核心區域可達300萬元/畝以上,單方土地造價更高;一線城市甚至有高達2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土地單方造價;三線城市、縣城等土地單方造價較低,一般為100~500元/平方米,也有高達2000元/平方米以上的情況;
24、土地稅費與前期費,一般為土地費的15%左右,二線城市一般為100~500元/平方米,各地標准都不一樣。
結論:基本建設費是固定的,即使是不收土地款的動遷房,以國家最低標准承建,造價也難以少於1000元/平方米。
⑷ 如何核算房地產成本
房地產大的成本基本為:
1、房地產前期開發成本 2、土地成本 3、建築成本 4、資金運營成本 5、管理成本 6、稅費成本等。
房地產的財務運作很復雜,基本思路就是要放大成本或加大成本,這樣才能獲取最大的利潤,具體的操作方法很多,看你們公司的老闆怎樣「玩」,有沒有氣質,懂不懂「潛規則」,大不大方,小肚雞腸的人是玩不了房地產的!!!
⑸ 房地產項目開發成本核算主要做什麼如何做好成本核算
1,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成本核算中:
本賬戶借方登記已竣工驗收的開發產品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月末結轉的已銷售、轉讓、結算或出租的開發產品的實際成本。
月末借方余額表示尚未銷售、轉讓、結算、或出租的各種開發產品的實際成本。本賬戶應按開發產品的種
類,如土地、房屋、配套設施和代建工程等設置明細賬戶,並在明細賬戶下,按成本核算對象設置賬頁。
每月結余都歸於存貨。
2,核算實際開發的開發產品的攤銷價值,貸方登記按月計提開發產品的攤銷價值,借方登記改變出租產品用途,對外銷售開發產品時沖銷的出租開發產品的已攤銷價值。貸方余額反映實際開發的土地、房屋等出租開發產品累計攤銷價值。
企業應根據出租開發產品的原始價
值、凈殘值和預計攤銷年限,計算其損耗價值,並按月攤銷計入主營業務成本。
歸入存貨後,每月進行成本結轉時,進行攤銷。
⑹ 蓋房子的成本是這么核算的啊
85000元左右。600元/平方米
⑺ 房地產成本核算具體內容是什麼
房地產開發成本是指房地產企業在開發產品過程中形成的各項費用支出的合計數額。
開發成本按用途分類四類進行二級明細核算
類別 : 內容
土地(建設場地)開發項目成本費用支出:包括土地(即建設場地)開發發生的各項直接費用和開發間接費用支出
房屋建設項目成本費用支出:指開發建設各種房屋(包括商品房、周轉房、出租房、待建房等)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包括土地徵用及拆遷補償費、前期工程費、基礎設施費、建築安裝工程費、公共配套設施費等
配套設施工程項目成本費用支出:指開發建設城市規劃中的大型配套設施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
代建工程項目成本費用支出:指受單位委託代為開發建設的,除建設場地、住宅等房屋以外的各種工程發生的開發建設費用
在按以上四類房地產開發產品的成本費用支出進行分類核算的基礎上,又可進一步將工程中各項費用歸為以下六個成本項目設專項進行明細核算
項目 : 內容
土地徵用及拆遷補償費:是指因開發房地產而徵用土地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征地費、安置費,以及原有建築物的拆遷補償費
前期工程費:是指房地產在開發前發生的規劃、設計、可行性研究以及水文地質勘察、測繪、地地平整等費用
基礎設施費:是指房地產在開發過程中發生的供水、供電、供氣、排污、排洪、通訊、照明、綠化、環衛設施,以及道路等基礎設施費用
建築安裝工程費:是指房地產開發項目在開發過程中施工所發生的各項建築安裝工程和設備費
配套設施費:是指在開發小區內發生,可記入土地、房屋開發成本的不能有償轉讓的公共配套設施費用,如鍋爐房、水塔、居委會等設施的支出
開發間接費: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內部獨立核算單位及開發現場為開發地產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現場管理機構人員工資、福利費、折舊費、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勞動保護費、周轉房攤銷等
以上6項目都屬於製造成本的范疇。
⑻ 房地產企業成本核算如何確定
房地產企業成本核算方法:
實務中存在以項目整體作為成本核算對象,待項目建成後再按一定的標准在各功能區分配的做法。比如,同一項目既有寫字樓、又有公寓等功能。不同的功能導致其設計不同從而建築成本相差很大,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單獨核算各功能區的成本而將項目整體作為成本核算對象,會導致成本在各功能區上的平均化,但各功能區銷售價格和租金價格卻相差很大,這樣便導致成本和收入的不配比,不符合會計上的配比原則。
實務中還有一種做法是先將整個項目作為成本核算對象歸集各功能區成本,然後根據各功能區的情況估計一個比例來分割不同功能區的成本,即從一個成本核算對象計算出兩個或多個單位成本,這種做法一方面會導致會計核算工作量的加大,另一方面,由於分割比例是事後確定的,容易導致企業對各功能區單位成本的人為的調節,不利於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較合理的做法是按不同的功能區確定成本核算對象,從一個成本核算對象計算出一個單位成本。這樣既能滿足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要求,又能保證成本和收入的配比。
⑼ 房屋價格成本誰能計算
在房屋建築的估價中,用重置成本法求取房屋評估值一般分為3個計算階段,即造價計算階段、重置價值計算階段和評估值計算階段。無論採用什麼方法去進行房屋價值評估,後兩個階段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就是造價計算所採用的計算方法各不相同。眾所周知,計算一個建築項目的工程造價的方法不外乎有預(結)算編製法、竣工結算調整法、造價換演算法、工料機價值編製法、指數調整法、單方造價比較法等。另外還有一種概算指標編製法,它是屬於預(結)算編製法的另一種形式,它和概預 (結)算編製法的不同之處只是所採用的定額種類不同, 預(結)算編製法所採用的定額為建設預算定額,而概算指標編製法所採用的定額為建築設計概算指標定額。在企業的整體資產評估或群體建築的資產評估中,單方造價比較法應用最廣、也是行之有效的評估方法,指數調整法一般不提倡使用。總之,上述各種造價計算方法的選用應根據所具備的評估資料的條件來確定,下面將對各種造價計算方法的適用條件進行分析。
1.概預(結)算編製法
按照資產評估的概念,概預 (結)算編製法不是一個正規的評估方法,在正常的情況下, 概預 (結)算只能作為房屋評估的依據資料,由委託方提供給評估人員,而不是評估人員必須做的工作,更不能將資產評估和概預 (結)算編制混為一談,除非在概預 (結)算資料未能保存,原圖紙及技術資料、定額資料非常齊全,編制量又不大的情況下可以採用。用設計概算指標去編制建築造價的方法更不能使用,因為設計概算指標是一個在進行房屋建築初步設計時的經濟控制指標,它不能代表房屋的實際價值,用這個指標去編制建築造價,很可能誤差太大而失去評估值的准確性。
2.竣工結算調整法
竣工結算調整法一般適用於原竣工結算數據齊全,准確可靠,距評估基準日又較近,現行建築造價變動幅差不大的房屋估價情況,通常可以採用不超過±5%的造價調整系數對原竣工結算進行調整求得委估建築的現行造價。如果上述條件不具備,建議慎用。
3.造價換演算法
造價換演算法實際上就是重套定額法,它按照原項目工程量套用現行預算定額去估算房屋現行造價的一種房屋估價方法,一般適用於單體建築的評估。當委估建築的建造期時過已久,概預算定額已有變動,其建築造價已有較大的變化,原竣工結算造價已無法作為評估依據時,一般可以採用造價換演算法。但是,必須在委估建築的各類技術資料齊全、原竣工結算資料完整的情況下採用此法,否則,不得使用。
4.工料機價值編製法
工料機價值編製法就是先將委估建築的人工、材料、機械三類費用分別計算而後再相加求出建築造價的方法,它一般適用於單體建築的評估。這個方法適用范圍很窄,因為這三類費用的原始數據很難齊全,准確度難以掌握,容易因數據資料的不完整或不準確而失去造價的正確性。只有在評估項目各相關資料齊備、數據准確的情況下可以採用此法計算建築造價。否則,要慎重考慮。
5.指數調整法
(1) 指數調整法應用分析
指數調整法系按照賬面原值乘以建築調價系數去估算房屋現行造價的一種方法。它一般適用於群體建築的評估,也可用於單體建築的評估,但評估的可靠性較差。運用該方法進行房屋估價計算有兩個關鍵因素,即賬面原值和採用的調整系數,只有在賬面原值正確,採用的調整系數准確的前提下,這樣計算的結果才能准確可靠。在一個群體的房屋建築評估中,由於很多項目賬面值缺乏可靠性,有的調整系數不準確,應避免使用此法。
在不得已的情況必須採用指數調整法進行房屋估價時,應認真審核賬面原值及造價調整指數的正確性,只有在兩個因素相關關系符合評估要求的情況下才能使用此法進行房屋造價計算。
(2)計算方法
建築調價系數系由造價調整系數、前期和其它費用調整系數以及資金成本綜合調整系數等部分組成,前者系指在房屋建築建造過程中所耗費的建造成本在不同建造時期的比例關系;後者系指在房屋建築建造過程中建造成本以外所耗費的費用成本在不同建造時期的比例關系以及在不同建造時期資金成本綜合率的比例關系,還有其它方面的調整比例關系暫未考慮。在重置價值評估計算過程中,重置價值的調價系數應由建築綜合調價系數來表達,建築綜合調價系數可以近似地按下列公式計算。
C=C1×(1+Cq1) ×(1+Cz1)/ (1+Cq2) ×(1+Cz2)
Jc=Jz×C
C:建築綜合調價系數;
C1:評估基準日時的造價調整系數;
Cq1:評估基準日時的前期和其它費用系數;
Cz1:評估基準日時的資金成本綜合率;
Cq2:原前期和其它費用系數;
Cz2:原資金成本綜合率;
Jc:建築重置價值或建築單方重置價值;
Jz:建築賬面成本價值或建築賬面單方成本價值。
在房屋建築評估中,僅用一個造價調整系數去進行造價計算是不科學的。
例如,北京市某辦公樓,磚混結構,6層,層高3.0m,磚條形基礎365mm厚磚外牆,240厚磚內牆,鋼窗,包板木門,包門套,水磨石地面, 外牆水刷石,內牆噴大白漿,每層設有普通衛生間,水暖電配套齊全,建築面積3058平方米,竣工造價570409元,1985年12月竣工使用,評估基準日為2002年12月,現求評估基準日時的單方重置價值。
經測定評估基準日和房屋建造時的造價調整系數為531%,建造時期的前期和其它費用率為5.65%,計劃經濟時期的資金成本率應為0;評估基準日時的前期和其它費用率為7.86%,資金成本率為一年期5.49%的一半,即2.745%。則
當時的單方成本價=570409/3058=186.53元/m2,
建築綜合調價系數=531%×(1+7.68%)×(1+2.745%)/(1+5.64%)×(1+0%)
=531% ×107.68%×102.745%/105.64%×100.00
= 556.11%
評估基準日時的單方重置價值=186.53×556.11%
=998.25元/m2
重置價值=1037.31×3058
=3172093.98元
在使用造價指數進行房屋造價評估時,應注意造價指數的類別,要選擇相應類別的造價指數去調整,一般情況,造價指數按結構類型劃分可分為鋼筋混凝土框架、鋼筋混凝土排架、磚混、磚木等結構以及其它結構造價調整系數,構築物可按其相應結構類型調整系數套用或按其它結構調整系數套用。還要指出,國家有關部門公布的物價指數及環比指數、清產核資採用的固定資產調整指數不能使用。因為這些指數綜合范圍太廣,概念含糊,沒有針對性;還有按建築物用途劃分的造價系數例如倉庫、醫院、辦公樓、住宅、鍋爐房、車間等用途的造價系數也不能使用。因為房屋造價與結構構造有關,而與用途無關。
另外,建築造價和建築重置價值的含義應區別開來,建築造價增長了,重置價值不一定增長,因為當前期和其它費用率或資金成本率大幅度減少時,建築重置價值有可能還要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