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計劃成本下如何領用材料
擴展閱讀

計劃成本下如何領用材料

發布時間: 2022-05-01 09:45:10

Ⅰ 如何採用計劃成本法核算原材料

4月10日,購入材料:
借:材料采購——甲材料
15450(15000+45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550
貸:銀行存款
18000
材料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甲材料
18000(1500×12)
貸:材料采購——甲材料
15450
材料成本差異
2550【節約】
4月15日,生產領用材料:
借:生產成本
24000
貸:原材料——甲材料
24000(2000×12)
4月20日,購入材料:
借:材料采購——甲材料
26900(26000+9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4420
貸:其他貨幣資金——銀行匯票存款
31320
材料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甲材料
24000(2000×12)
材料成本差異
2900【超支】
貸:材料采購——甲材料
26900
退回餘款:
借:銀行存款
3680
貸:其他貨幣資金——銀行匯票存款
3680(35000-31320)
4月25日,領用材料:
借:生產成本
24000(2000×12)
在建工程
2400(200×12)
製造費用
600(50×12)
貸:原材料——甲材料
27000
材料成本差異率=[4550+(-2550+2900)]÷[56000+(18000+24000)]×100%=5%
分攤材料成本差異:
借:生產成本
2400[(24000+24000)×5%]
在建工程
120(2400×5%)
製造費用
30(600×5%)
貸:材料成本差異
2550
借:在建工程
428.4[(2400+120)×17%]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428.4
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計劃成本
實際成本-計劃成本>0,超支(正數),「材料成本差異」賬戶的借方
實際成本-計劃成本<0,節約(負數),「材料成本差異」賬戶的貸方
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收入材料的材料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注意】分母中不包含月末暫估入賬的材料計劃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Ⅱ 計劃成本法下,領用材料的成本怎麼算

你好,領用材料的實際成本=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1+材料成本差異率)

Ⅲ 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

月初材料計劃成本80萬元,材料成本差異是20,則實際成本=80+20=100
當月購入材料計劃成本120,實際成本是110,材料成本差異=110-120=-10
則月初加購入的材料計劃成本=120+80=200,材料成本差異=20-10=10,實際成本=100+110=210
則材料成本差異率=10/200=5%
當月領用材料100萬元,則應分攤的材料成本差異=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100*5%=5萬元.

Ⅳ 採用計劃成本核算如何計算月末領用材料的實際成本

先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再在月未計算領用材料的成本差異額,計劃成本+成本差異額=實際成本。
用計劃成本最關鍵是計算成本差異率,成本差異率=(期初材料成本差異額+本期材料成本差異額)/(期初計劃成本+本期增加計劃成本)*100%。並且要注意方向,借方表示超支(+),貸方表示節約(-)。成本差異額=成本差異率*發出材料計劃成本。

Ⅳ 原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生產領用、產品入庫、成品銷售,請教一套財務核算流程 希望附上相應會計分錄!謝

原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時,需要設置「物資采購」、「原材料」、「材料成本差異」等科目,但不需設置\「在途物資\」科目。原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需掌握五筆核心分錄、成本差異的分配、發票賬單與材料到達企業是否同步等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五筆核心分錄

1.采購材料采購材料時,按材料的實際成本借記「物資采購」科目,按應予抵扣的進項稅額借記「應交稅金」科目;按不同的結算方式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即:

借:物資采購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等

2. 材料入庫材料入庫時,按材料的計劃成本借記\"原材料\"科目,貸記「物資采購」科目。即:

借:原材料
貸:物資采購

3.結轉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

結轉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時,按入庫材料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差額,借記「物資采購」科目,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按入庫材料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差額,借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貸記「物資采購」科目。即:

借:物資采購
貸:材料成本差異

或者相反。

4.發出材料發出材料時,根據材料的具體用途和領用部門,按材料的計劃成本,借記「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原材料」科目。即:

借: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等
貸:原材料

5.結轉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

結轉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時,按照發出原材料計劃成本計算分攤的成本差異額,借記「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即:

借: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等
貸:材料成本差異

超支用藍字,節約用紅字。

在上述五筆會計分錄中,要注意:(1)第1筆分錄和第5筆分錄的區別;(2)第5筆分錄的金額,需要通過材料成本差異的分配才能確定。

二、材料成本差異的分配

材料成本差異的分配主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確定發出材料應負擔的差異,即上述第5筆分錄的金額;二是確定期末結存材料應負擔的差異。這里需要牢記下面三個步驟和公式:

1.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計算差異率時,超支差異用正數,節約差異用負數。

2.發出材料負擔的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差異率

3.結存材料負擔的差異=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差異率

三、發票賬單與材料到達企業是否同步的三種情況

這里的三種情況可簡單地概括為:單料同到、單到料未到和料到單未到。

1.單料同到

當發票賬單和原材料同時到達企業時,這部分原材料既有實際成本,又有計劃成本,同時還可據此確定成本差異。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采購和入庫過程需要作核心分錄中的前3筆分錄;月底計算成本差異率時,公式中的分子要包括這部分材料的成本差異,分母也要包括這部分材料的計劃成本。

2.單到料未到

當發票賬單到達企業而原材料月底仍未到達企業時,財會部門只能根據發票賬單確定這部分材料的實際成本,並作核心分錄中的第1筆分錄,但卻不能作材料入庫和確定入庫材料成本差異的第2筆分錄和第3筆分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月底計算成本差異率時,公式中的分子和分母均不會涉及這部分材料。

3.料到單未到

當原材料到達企業而發票賬單月底仍未到達企業時,財會部門應按計劃成本對這部分原材料估價入賬,借記「原材料」科目,貸記「應付賬款」科目;下月初用紅字沖回,待收到相關發票賬單時,再按正常程序處理。在這種情況下,月底計算成本差異率時,這部分原材料的計劃成本是否作為計算的依據之一而加到公式的分母中去呢?

一般情況下,材料成本差異是隨著材料入庫而形成的。但料到單未到時,月末需根據計劃成本對這部分原材料暫估入賬,而其成本差異卻並不體現在本月的賬面上,而是反映在辦理結算的那個月份。這就造成了本月有這部分原材料的計劃成本,而無其成本差異的情況。從理論上講,計算成本差異率時,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口徑與原材料計劃成本的計算口徑應保持一致。但這樣處理,需要對當月收入原材料的計劃成本進行分析,剔除料到單未到這部分原材料的計劃成本,這樣勢必加大了核算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若使這部分計劃成本作為計算依據,雖然從某月來看會或多或少地影響發出材料負擔成本差異計算的准確性,但從長期來看,不同月份計算的發出材料負擔的成本差異偏差則可以相互抵消;此外,在料到單未到的情況下,生產車間就有可能從倉庫領用這部分原材料,而領用的材料理應負擔成本差異。因此,在會計實務中,企業在計算當月材料成本差異率時,也應將本月料到單未到這部分原材料的計劃成本作為計算依據之一,加到公式的分母中去。

Ⅵ 採用計劃成本法進行原材料核算

4月10日,購入材料:
借:材料采購——甲材料 15450(15000+45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550
貸:銀行存款 18000
材料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甲材料 18000(1500×12)
貸:材料采購——甲材料 15450
材料成本差異 2550【節約】
4月15日,生產領用材料:
借:生產成本 24000
貸:原材料——甲材料 24000(2000×12)
4月20日,購入材料:
借:材料采購——甲材料 26900(26000+9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4420
貸:其他貨幣資金——銀行匯票存款 31320
材料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甲材料 24000(2000×12)
材料成本差異 2900【超支】
貸:材料采購——甲材料 26900
退回餘款:
借:銀行存款 3680
貸:其他貨幣資金——銀行匯票存款 3680(35000-31320)
4月25日,領用材料:
借:生產成本 24000(2000×12)
在建工程 2400(200×12)
製造費用 600(50×12)
貸:原材料——甲材料 27000
材料成本差異率=[4550+(-2550+2900)]÷[56000+(18000+24000)]×100%=5%
分攤材料成本差異:
借:生產成本 2400[(24000+24000)×5%]
在建工程 120(2400×5%)
製造費用 30(600×5%)
貸:材料成本差異 2550
借:在建工程 428.4[(2400+120)×17%]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428.4

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計劃成本
實際成本-計劃成本>0,超支(正數),「材料成本差異」賬戶的借方
實際成本-計劃成本<0,節約(負數),「材料成本差異」賬戶的貸方
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收入材料的材料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注意】分母中不包含月末暫估入賬的材料計劃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Ⅶ 計劃成本下外購材料如何核算

在計劃成本核算下,外購材料的核算按以下方法進行:1、首先,按采購材料取得的增值稅發票按不含稅價格借記「材料采購」科目,按增值稅發票上註明的稅款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按實際應支付的總價款貸記「應付賬款」或「銀行存款」等科目;2、其次,材料驗收入庫以後,按照計劃成本借記「原材料」科目,按照實際采購成本貸記「材料采購」科目,按照實際采購成本與計劃成本之間的差額借記(超支差異)或貸記(節約差異)「材料成本差異」科目;3、最後,在領用材料的時候,按照實際成本借記「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按照計劃成本貸記「原材料」科目,按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借記(超支差異)或貸記(節約差異)「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Ⅷ 在計劃成本法下,車間領用材料進行生產,是按照購買材料時的成本入賬,還是按照原計劃成本入賬

樓主你好!
平時倉庫發出即車間領用原材料時,都要以計劃成本計價,月末時,財務部門要計算出材料成本差異率,以發出的材料費為分配基數,將發出材料的分攤的材料成本差異按比率分配到個車間單位成本和費用項目中,得到企業本月中材料實際的成本 /費用。

Ⅸ 請問計劃成本下,領用材料的實際成本的公式是什麼

實際成本=計劃成本*(1+成本差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