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貿易公司如何計算成本公式
擴展閱讀
文字協作工具哪裡有 2025-05-24 13:22:28
經營肉類產品從哪裡進貨 2025-05-24 13:13:09

貿易公司如何計算成本公式

發布時間: 2022-04-30 13:37:04

A. 商貿企業,進貨品種多,規格多,成本計算用什麼方法好

可以用進價金額核算。1、按實物負責人或商品大類設明細賬。
2、購進商品只按進價金額及庫存商品賬,售出商品按實貨收款作為銷售收入。
3、月末通過實際盤點,按最後進價法或加權平均法算出庫存商品成本,再計算出已銷商品進價,結轉銷售成本。計算公式如下:月末盤存商品進價=∑(月末盤存商品數量*最後一次進貨單價或加權平均單價)
已銷商品進價=月初庫存商品進價+本月購進商品進價-月末盤存商品進價

B. 商貿企業一般用哪種成本核算方法

商業企業成本核算有兩種方法:

1.售價核演算法

這種方法適合於商品繁雜的零售商業,但前提是售價統一(個別變價也要履行相關手續),銷售成本每期按售價結轉,月末時計算出進銷差價率,求得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然後據以調整成本,這種核算方法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些不適用了。

2.進價核演算法日常銷售要有商品銷售記錄,每日(或定期)匯總,月末根據已銷商品的實際進價結轉成本。這種方法適合於銷售單位價值大的大宗商品。缺點是比較麻煩。

(2)貿易公司如何計算成本公式擴展閱讀:

成本核算是指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貨幣為計算單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企業的成本預測和企業的經營決策等存在直接影響。

進行成本核算,首先審核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看其已否發生,是否應當發生,已發生的是否應當計入產品成本,實現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和產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對已發生的費用按照用途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為成本管理提供真實的成本資料。

C. 國際貿易中出口總成本計算公式是什麼

出口總成本(退稅後)= 商品本身的成本 + 國內總費用 - 出口退稅收入

上式中的各項說明如下:

1、商品本身的成本

貨物本身的成本包括生產成本、加工成本和采購成本三種類型。

國內總費用

國內總費用是指貨物出口時所發生的除貨物購進價(或生產成本)和國外費用(國際貨物運費及其保險費等)之外的所有費用。

國內總費用通常包括:

1)貨物附加費用

如包裝費用(未包括在貨價中的);預計損耗(耗損、短損、漏損、破損、變質等);加工整體費用等。

2)國內儲運費用

國內運輸費用(卡車運輸費、內河運輸費、路橋費、過境費及裝卸費、港區雜費);保管費等。

3)辦證費

出口商辦證出口許可、配額、產地證明及其他證明和手續所支付的費用,如商檢費、公證費、領事簽證費、產地證費、許可證費、報關單費、核銷費用等。

4)稅金

國家對出口商品徵收、代收的有關稅費,通常有出口關稅、增值稅等。

5)利息和銀行費用

包括墊款利息、遠期收款利息和銀行費用等。

6)業務費用

出口商在經營中發生的有關費用,如通訊費、交通費、交際費、廣告費等。

2、出口退稅收入 = [ 出口商品購進價(含增值稅) /(1 + 增值稅率)] * 退稅率

(3)貿易公司如何計算成本公式擴展閱讀:

出口換匯成本=出口商品總成本(人民幣)/FOB出口外匯凈收入(美元)

說明:

1.出口商品總成本(退稅後)=出口商品購進價格(含增值稅)+定額費用-出口退稅收入

2.定額費用:出口商品購進價格×費用定額率(5%-10%不等,由各外貿公司按不同的出口商品實際經驗情況自行核定。

定額費用一般包括銀行利息、工資支出、郵電通訊費用、交通費用、倉儲費用、碼頭費用以及其他的管理費用)

3.退稅收入=出口商品購進價(含增值稅)÷(1+增值稅率)×退稅率

出口盈虧額=(FOB出口外匯凈收入×銀行外匯買入價)-出口商品總成本(退稅後)

D. 貿易公司的主營業務成本怎麼算出來的

一、"各項生產要素費用→生產成本"環節
一般製造業企業的生產成本的成本項目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以下就三個成本項目分別進行分析:
一"直接材料"項目,即"原材料→生產成本"環節
1、第一種形式:有的企業在沒有實際發生購貨業務的情況下,虛購原材料,增加原材料,然後作為生產領用轉入"生產成本",導致虛增"生產成本→直接材料"金額,從而達到虛增產成品成本,虛增主營業務成本,以達到減少應納稅所得額的目的。
主要審計方法:
1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和對應的增值稅稅率,倒算出相應的金額,再根據企業的具體核算情況,估算出企業未取得可用於抵扣增值稅銷項稅額票據的原材料購入金額。
2取得企業原材料"收發存"的台賬記錄、入庫單、驗收合格單、生產車間領料單、原材料盤點表等原材料購入和領用的原始憑證,檢查它們的記錄是否一致,再審核賬簿記錄是否與以上原始憑證相一致。如果不一致,應查明原因。
3檢查購入原材料時相對應的負債,對於長期未付的應付款項,應查明為何未付的原因,可以檢查購貨合同等原始證據,必要時與負債方聯系,以確認該項負債是否真實存在。
2、第二種形式:生產領用原材料時,虛增原材料領用數量,導致虛增"生產成本"金額。
主要審計方法:
1獲取企業原材料"收發存"的台賬記錄、生產車間領料單、原材料盤點表、生產記錄等原材料領用的原始憑證,檢查它們的記錄是否一致,再審核賬簿記錄是否與以上原始憑證相一致。
2根據同行業類似工藝企業的原材料、產成品的投入產出比進行分析,如果該企業的原材料、產成品的投入產出比與同行業的差別很大,即需分析其原因。
二"直接人工"項目,即"工資、福利費→生產成本"環節
有的企業發放生產工人工資不按規定通過"應付工資"會計科目,而是直接作以下分錄:借:生產成本 貸:現金或銀行存款。這樣"應付工資"科目貸方發生額就變小,造成一種計提較少工資的假象。有的企業虛增生產工人人數,以達到多提工資,減少應納稅所得額的目的。
主要審計方法:
1、在審計中應將"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等會計科目中列支的"工資"與"應付工資"中的計提數進行核對,檢查是否有不通過"應付工資"科目直接發放工資。
2、對於虛增生產工人人數,主要檢查簽訂勞動合同人數、考勤表及工資發放單,三者人數是否一致。
三"製造費用"項目,即"製造費用→生產成本"環節
因為"製造費用"的核算內容比較繁雜,有的企業虛增其發生額,如多計提折舊、多計提或攤銷修理費用等等,以便虛增產成品成本。
主要審計方法:對"製造費用"的項目進行逐個審計確認,一方面審計確認費用發生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對企業所得稅扣除辦法中限制扣除和不允許扣除項目的發生額進行確認。
二、"生產成本→庫存商品"環節
有的企業故意少轉完工產品數量,一方面可以使產成品單位成本增加,可以多結轉產品銷售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庫存商品賬面數量,使未開發票銷售而不入賬的這一部分產成品成本順利轉入主營業務成本。
主要的審計方法:
1、採用分析性測試方法:橫向與同行業類似工藝企業的產品單位成本相比;縱向與該企業以前年度成本相比;對原材料、產成品的投入產出比進行分析。
2、對於長期掛賬的已收款項,應查明對方付款的原因,是否為未入賬的已銷貨物的貨款?t可以檢查銷貨合同等原始證據,必要時可以進行與對方聯系,以確認該款項的性質。
三、"庫存商品→主營業務成本"環節
故意多轉產成品銷售數量或提高單位成本,以達到多轉主營業務成本的目的。主要審計方法是採用分析性測試方法分析,橫向與同行業類似工藝企業的銷售成本率相比;縱向與該企業以前年度銷售成本率相比。以銷售成本率明顯偏高的作為重點審計對象,審計確認銷售數量和單位成本。
總之,對"主營業務成本"的審計應根據成本的結轉流程,採用較多的分析性測試的審計程序以發現異常部分,對異常部分實行有的放矢的審計,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

E. 貿易公司成本核算方法是什麼

貿易公司成本核算方法?貿易企業一般採用;下面4中方法進行成本核算:
一、數量進價金額核演算法;
二、數量售價金額核演算法;
三、售價金額核演算法;
四、進價金額核演算法;
下面粗略介紹第三,第四中方法的核算:商業企業成本核算有兩種方法:
其一是售價核演算法
這種方法適合於商品繁雜的零售商業,但前提是售價統一(個別變價也要履行相關手續),銷售成本每期按售價結轉,月末時計算出進銷差價率,求得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然後據以調整成本,這種核算方法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些不適用了;
其二是進價核演算法
日常銷售要有商品銷售記錄,每日(或定期)匯總,月末根據已銷商品的實際進價結轉成本。這種方法適合於銷售單位價值大的大宗商品。缺點是比較麻煩。商業主要的就是進價,工資勞務,房租水電,商業相對工業簡單很多,沒有那麼多復雜的工序

F. 貿易公司如何計算成本

答樓主:
1. 若貨物成本100元
2. 17%增值稅=17元
3. 10%利潤=10元
4. 則報價要大於100+17+10=128元(此處為含稅盈利賣出報價)
5. 128元中用途和去向,100元是成本支出,17元用於賦稅去了稅務局,10元才是你最初的10%利潤

回答完畢.請笑納.

G. 貿易公司如何核算主營業務成本

材料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
對於你公司進貨品種多、價格浮動變化較大的情況,核算上最好用加權平均法,因為採用其他方法對當期成本影響都很大,如果你是常年做銷售燃料貿易,而且可以按照每月核算及報稅申報的話,還是用加權平均法核算較合適,也利於每月其他費用的分攤,對公司效益和稅收影響相對小一些,避免大起大落。
按照會計的一貫性原則,核算方法定下來後不能隨意的更改,不可以任意隨進貨價格的變動隨意改變核算方法。

H. 關於商貿企業成本計算

毛利率不是固定的,一般採用上月毛利率或者本月計劃毛利率.

答:毛利率法是根據本期銷售金額乘以前期實際(或本月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並計算發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金額×100%

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一銷售退回與折讓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

銷售成本=銷售凈額一銷售毛利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一本期銷售成本

採用毛利率法估計本期銷售成本和期末存貨時,關鍵在於所使用的估計毛利率是否可靠。這就是說,用毛利率法估計存貨所得結果的正確程度,取決於使用的估汁毛利率的可靠程度。通常可以根據上一會計年度銷貨毛利率;參考企業目前的實際經營環境和條件來估計。

毛利率法在商業企業較為常見,特別是商業批發企業,若按每種商品計算並結轉銷售成本,工作量較為繁重,而且商業企業的同類商品毛利率大致相同,採用這種存貨計價方法也比較接近於實際。

採用這種方法,商品銷售成本按商品大類銷售額計算,在大類商品賬上結轉成本,計算手續簡便。商品明細賬平時只記數量,不記金額,每季末的最後一個月再根據月末結存數量,按照最後進價法等計價方法,先計算月末存貨成本,然後再計算該季度的商品銷售成本,用該季度的商品銷售成本減去前兩個月已結轉的成本,計算第三個月應結轉的銷售成本,從而對前兩個月用毛利率計算的成本進行調整。

I. 商貿企業成本如何核算,具體些,新手

商品流通企業發出存貨,通常採用毛利率法和售價金額核演算法進行核算。
毛利率法是指根據本期銷售總金額乘以上期實際(或本期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並據以計算發出存貨和期末結存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00%
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
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風華-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售價金額核演算法是指平時商品的購進、儲存、銷售均按售價記賬,售價與城裡人的差額通過「商品減價」科目核算,期末計算差價率和本期已銷商品分攤的減價,並據以調整本期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進銷差價率=(期初庫存進銷差價+本期購入商品差價)/(期初庫存商品售價+本期商品售價)*100%
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的差價=本期商品銷售收入*差價率
本期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收入-本期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
期末結存商品的實際成本=期初庫存商品的成本+本期購進商品的城裡人-成本本期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
商品成本核演算法,有「移動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

1、「移動加權平均」法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成本核演算法,它的成本計算公式為:(x1*y1+x2*y2+…+xn*yn)/y1+y2+…+yn ,(註:x1,x2,…xn代表某商品n次的進貨價格,y1,y2,…yn代表某商品n次的進貨數量)。 如果你使用的是加權平均法,那麼在庫存商品中的商品的成本都是以當前成本均價。

2、「先進先出」法的商品成本是按照該商品庫存中不同的批次計算,出庫的順序以先入庫的商品先出庫。 如果使用的是先進先出、後進先出,你可以在庫存狀況表中通過批次詳情來查詢某一商品不同批次的成本
3、「後進先出」商品成本是按照該商品庫存中不同的批次計算,出庫的順序以後入庫的商品先出庫。
4、「個別計價法」」商品成本是按照該商品就進庫時的實際成本計算。
系統的成本計算方法只能在期初確定,一旦開始使用,不允許再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