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做到包裝合理化
1.採用單元貨載尺寸和運輸包裝初始尺寸
快遞效率化的關鍵在於使單元貨載系統化。所謂單元貨載系統是把貨物歸整成——定數量的單件進行運輸。其核心是自始至終採用托盤運輸,即從發貨至到貨後的裝卸,全部使用托盤運輸方式。為此,在聯邦快遞過程中所有的設施、裝置、機具均應引進聯邦快遞標准概念。聯邦快遞標準是指為實現標准化,提高聯邦快遞效率,聯邦快遞系統各要素的基準尺寸體系化。其基礎就是單元貨載尺寸。單元負載尺寸是運輸車輛、倉庫、集裝箱等能夠有效利用的尺寸。單件負載尺寸按HS20603的規定,托盤以 1100×1100刪和1咖×l 200mm為標准。將這一標准數值進行整數分割或組合而成的69種數值的正方形尺寸和40種數值的長方形尺寸作為運輸包裝系列尺寸的規格值。採用這種運輸包裝系列尺寸,可以使貨物恰好不多不少地碼放在托盤上,既不致溢出,也不留有空隙。卡車的車廂規格,也最好技單元貨載尺寸的要求製造,便裝載負物時既不致超出也不致余空。聯邦快遞托盤標准化的思想就是把運輸包裝系列尺寸、和一系列的規格尺寸作為一個整體聯系起來。
2.包裝大型化
隨著交易單位的大型化和聯邦快遞過程中搬運的機械化,單個包裝亦趨大型化。如作為工業原料的粉粒狀貨物,就使用以噸為單位的柔性容器進行包裝。大批量出售日用雜貨或食品的商店因為銷售量大,只要不是人力搬運,也無需用20 kg的小單位包裝。包裝單位大型化可以節省勞力,降低包裝成本。與包裝大型化同步的是最近在有的批發商店裡,直接將工業包裝的貨物擺在櫃台上,可見對這種大型化包裝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由此也可以看出包裝的趨勢。
3. 包裝機械化
包裝過去主要是依靠人力作業的人海戰術,進入大量生產、大量消費時代以後,包裝的機械化也就應運而生。包裝機械化從逐個包裝機械化開始,直到裝箱、封口、捆紮等外包裝作業完成。此外,還有使用托盤堆碼機進行的自動單元化包裝,以及用塑料薄膜加固托盤的包裝等。在超級市場,預先包裝(原包裝)業已普及,就是從保證衛生出發,食品包裝機械化也是非常必要的。如上所述,包裝機械化對於節省勞力,貨物單元化,提高銷售效率,取無人售貨方式等均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4.節省資源的包裝與拆裝後的廢棄物處理必須和社會系統柏適應
包裝的壽命根短,多數到達目的地後使廢棄了。但隨著聯邦快遞量的增大,垃圾公害問題提上議事日程。隨著對「資源有限」認識的加深,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受到了重視。今後應盡可能地積極推行包裝容器的循環使用,並盡可能地回收廢棄的包裝容器子以再生利用。這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近來過大包裝、過分包裝、包裝廢棄物問題,回收再生利用等包裝與社會機制協調的問題將日益突出。
2. 怎樣降低包裝成本
降低物流中的包裝成本的具體方法如下:
1,加快設施建設,提高物流效率
國家應把物流作為扶持產業,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加大對物流產業、物流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增加對物流企業技術改造的資金投入,財政部門應根據當前企業實際運營能力,給以減免稅優惠,減少企業遺留債務負擔;在稅收政策上,將交通也納入增值稅徵收范圍,對物流企業購進運輸設備和設施實行進項稅額抵扣等,降低物流企業的物流成本;統一管理物流資源,合理布局物流網路,將物流企業納入網路范圍,合理運籌物流過程。而物流行業也應利用「入世」契機,吸引國外投資者向國內物流領域投資,加緊改造年代較久的物流倉儲設施。重點發展現代倉儲、保管、運輸等各個環節,實現電子化智能管理,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2,下大力氣實現企業設備現代化。隨著物流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和新設備被廣泛用於物流業,如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互聯網技術、條形碼及識讀技術、電子數據交換、射頻識別技術、自控技術、機器人及高速、靈活的運輸工具。這些技術的廣泛使用,能夠推動物流企業的反應快速化、操作規范化,有效地降低庫存和交貨不及時的現象,從而大大提高企業運營的效率和准確率。
3,提高管理水平
加快物流企業人才建設。美國為促進物流產業的發展,在高等院校中專門開設物流專業,部分高校還設有研究生課程和學位教育。同時,由美國物流協會組織全面開展物流在職教育,為物流產業培養了大批專業性人才。我國應盡快完善教育體系,建立我國物流專業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多層次的物流人才教育培養體系,通過培訓等途徑提高現有物流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同時對物流企業員工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加強素質培訓,大力普及和宣傳物流知識,培養符合我國國情的具有現代知識的專業人才和綜合性物流管理人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4,實現物流企業信息化。企業的信息化,即要實現企業管理的信息化、企業運營的網路化。企業管理的信息化,其核心是對企業內部的管理特徵進行不斷的改造和優化,打破目前的部門獨立、信息分散的管理狀況。其關鍵是利用企業自己的 Intranet,將其內部各個部門連接起來,使原來各部門的信息資源成為全企業的共同資源;同時,企業內部的 Intranet 和 Internet 骨幹網相連,加強與企業處於不同地點的分支機構的信息溝通,加大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再利用,從而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統一的信息管理體系,極大降低設備和人力的重復性投入,減少企業運營成本。企業運營的網路化,即通過 Intranet 或 Inter-net、電子數據交換(EDI)和計算機等方面技術完成諸如網上交易、網上結算、售後服務等。 同時,網路化建設可以把同行業及不同行業的物流企業聯系在一起,形成人力、設備、技術、信息共享的規模化格局。此外,物流企業在網路的作用下,可將生產商和客戶聯系起來,做到雙向服務,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國際、國內任何區域的物流業務,從而大大優化物流企業的運營過程。
3. 如何做到包裝合理化
1、對包裝發生影響的第一因素是裝卸,不同裝卸方法決定著包裝。
我國鐵路運輸,特別是汽車運輸,還大多採用手工裝卸,因此,包裝的外形和尺寸就要適合於人工操作。另一方面,裝卸人員素質低,作業不規范也直接引發商品損失。
在一次例會上,廣州某快運公司的總經理曾談起這樣一件案例:從香港報關進口的一件大木箱,內裝精密設備,要求運輸途中不能傾斜。
2、對包裝有影響的第二個因素是保管。
在確定包裝時,應根據不同的保管條件和方式而採用與之相適合的包裝強度。
3、對包裝有影響的第三給因素是運輸。
運送工具類型,輸送距離長短,道路情況等對包裝都有影響。我國現階段,特別是廣州地區,存在很多種不同類型的運輸方式:航空的直航與中轉,鐵路快運集裝箱、包裹快件、行包專列等,汽車的蓬布車、密封廂車,以上不同的運送方式對包裝都有著不同的要求和影響。
包裝合理化的主要表現
1、包裝的輕薄化。 由於包裝只是起保護作用,對產品使用價值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在強度、壽命、成本相同的條件下,更輕、更薄、更短、更小的包裝,可以提高裝卸搬運的效率,更節約了運輸空間和成本。
2、包裝的單純化。 為了提高包裝作業的效率,包裝材料及規格應力求單純化,包裝規格還應標准化,包裝形狀和種類也應單純化。
3、符合集裝單元化和標准化的要求。 包裝的規格與托盤、集裝箱關系密切,也是應考慮到與運輸車輛,搬運機械的匹配,從系統的觀點制定包裝的尺寸標准。
4、包裝的機械化與自動化。 為了提高作業效率和包裝現代化水平,各種包裝機械的開發和應用時很重要的。
4. 物流外包裝成本過高的原因
摘要 您好,根據資料查詢顯示
5. 如何適當節約產品包裝成本
是人們能夠看到的顯性成本,但是這只是成本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一部分、因包裝不合理導致運輸倉儲費用的上升等都屬於包裝使用成本。
包裝物成本是指包裝物的價格、交期損失,包裝采購費用等屬於包裝管理成本。再如倉儲面積的減少,品牌價值的提高、產品破損率的降低,它包括包裝物材料成本,包裝企業製造成本及企業利潤。這一部分成本是包裝的直接成本包裝綜合成本不等於包裝物成本、包裝使用成本和包裝管理成本,而因包裝導致的產品品牌損失,包裝綜合成本分為包裝物成本,還有三分之二的隱性成本隱藏在冰山下面。
如包裝作業成本、退賠損失、包裝規格的減少帶來管理效益的提升等都是包裝效益的提高。
包裝在對用戶作整體木箱包裝解決方案之時,對包裝的各個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6. ibc桶如何實現節約成本
IBC噸桶是產品的包裝容器,貯存比傳統包裝可以節約35%的空間,裝卸可運用叉車作業,能夠大幅下降出產、貯存、運送,節約人力、物力。
另外,噸桶的產品結構合理,底部裝有排液閥門,液體排放便利、敏捷、完全、安全,便於清洗、可屢次周轉運用,節約能源。
7. 包裝如何節約成本
包裝綜合成本不等於包裝物成本,包裝綜合成本分為包裝物成本、包裝使用成本和包裝管理成本。
包裝物成本是指包裝物的價格,它包括包裝物材料成本,包裝企業製造成本及企業利潤。這一部分成本是包裝的直接成本,是人們能夠看到的顯性成本,但是這只是成本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一部分,還有三分之二的隱性成本隱藏在冰山下面。
如包裝作業成本、退賠損失、因包裝不合理導致運輸倉儲費用的上升等都屬於包裝使用成本,而因包裝導致的產品品牌損失、交期損失,包裝采購費用等屬於包裝管理成本。再如倉儲面積的減少,品牌價值的提高、產品破損率的降低、包裝規格的減少帶來管理效益的提升等都是包裝效益的提高。
包裝在對用戶作整體木箱包裝解決方案之時,對包裝的各個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充分考慮包裝的使用和包裝管理的各個環節以降低包裝綜合成本。
8. 物流包裝成本都有哪些降低途徑
物流包裝成本的降低途徑:
對於絕大多數商品,只有經過包裝才能進入流通,據某項統計,包裝費用約占流通費用的10%,甚至有些商品(尤其是生活費用)的包裝費用高達50%。因此,降低物流包裝費用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主要途徑有以下幾種:
(一)防止包裝過剩,刪除不必要包裝
防止包裝物強度設計過高,如包裝材料截面過大,包裝方式大大超過強度要求等;包裝材料選擇不當,選擇過高,如可以用紙板卻不用而採用鍍鋅、鍍錫材料等;包裝技術過高,包裝層次過多,包裝體積過大;包裝成本過高,一方面可能使包裝成本支出大大超過減少損失可能獲得的效益,另一方面,包裝成本在商品成本中比重過高,損害了消費者利益。據日本的調查,目前發達國家包裝過剩問題嚴重,約在20%以上。
(二)防止包裝不足,彌補不足包裝
包裝強度不足,使包裝防護性不足,造成被包裝物的損失:包裝材料水平不足,由於包裝材料選擇不當,材料不能很好承擔運輸防護及促銷作用;包裝容器的層次及容積不足,由於缺少必要層次與不足所需體積造成損失;包裝成本過低,不能保證有效的包裝。如全國水泥破袋率為12%-20%,全國平板玻璃破損率為18%-20%。據1988年全國包裝大檢查統計分析表明:由於包裝不足引起的損失,一年達到100億元以上。
(三)新包裝材料和包裝器具的開發
利用各種復合技術、包裝容器技術大量開發新包裝材料和容器,達到包裝物的高功能化,用較少的材料實現多種包裝功能。
(四)包裝機械化
包裝的機械化除可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降低包裝費用外,還可通過採用機械,減少包裝作業所需的員工總數,實現省力化,大大地縮減包裝人員的勞動工資費用。
(五)包裝的標准化
實現包裝規格的標准化,不僅能促進包裝工業生產規模化的發展,而且通過規模化生產能使得包裝材料的單元消耗下降,使得包裝成本得到大幅度的下降。
(六)包裝單位的大型化和集裝化
包裝的大型化和集裝化有利於裝卸搬運、保管、運輸等過程的機械化,有利於減少單位包裝,節約包裝材料和包裝費用,有利於保護貨物。如採用集裝箱、集裝袋、托盤等集裝方式。
(七)採用通用、周轉包裝
採用通用包裝,不用專門安排回收使用,無論在何處,都可轉用於其他包裝。如按標准模數尺寸製造的瓦楞紙、紙板及木製、塑料制等通用外包裝箱。採用周轉包裝,可多次反復周轉使用。如有一定數量規模並有較固定供應流轉渠道的產品(飲料、啤酒瓶等)。
(八)包裝梯級利用及再生利用
使用過一次的包裝物可轉做它用或經簡單處理後轉做它用。如瓦楞紙箱部分損壞後,切成較小的紙板再制小箱,或將紙板用於墊襯。有的包裝物在設計時,設計成多用途的,在一次使用完畢之後,可再使用其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