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巴菲特如何計算股票的價值
1:希望你不要認為自己擁有的股票僅僅是一紙價格每天都在變動的憑證,而且一旦某種經濟事 件或政治事件使你緊張不安就會成為你拋售的候選對象.相反,我希望你將自己想像成為公 司的所有者之一,對這家企業你願意無限期的投資,就像你與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合夥擁有的 一個農場或一套公寓.
2:如果我們有堅定的長期投資期望,那麼短期的價格波動對我們來說就毫無意義,除非它們能夠讓我們有機會以更便宜的價格增加股份.
3:投資成功的關鍵是在一家好公司的市場價格相對於它的內在商業價值大打折扣時買入其股份.內在價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為評估投資和企業的相對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邏輯 手段.內在價值的定義很簡單:它是一家企業在其餘下的壽命史中可以產生的現金的折現值.
4:我們的投資方式只是與我們的個性及我們想要的生活方式相適應,為了這個原因,我們寧願與我們非常喜歡與敬重的人聯手獲得回報X,也不願意通過那些令人乏味或討厭的人改變這些關系而實現110%的X.
5:我認為投資專業的學生只需要兩門教授得當的課堂??如何評估一家公司,以及如何考慮市場價格.
6:必須要忍受偏離你的指導方針的誘惑:如何你不願意擁有一家公司十年,那就不要考慮擁有它十分鍾.
7:我們歡迎市場下跌,因為它使我們能以新的、令人感到恐慌的便宜價格揀到更多的股票.
8:恐懼和貪婪這兩種傳染性極強的災難的偶然爆發會永遠在投資界出現.這些流行病的發作時間難以預料,由它們引起的市場精神錯亂無論是持續時間還是傳染程度同樣難以預料.因此我們永遠無法預測任何一種災難的降臨或離開,我們的目標應該是適當的:我們只是要在別人貪婪時恐懼,而是別人恐懼是貪婪.
9:我們的目標是使我們持股合夥人的利潤來自於公司,而不是其他共有者的愚蠢行為.
10:投資者應考慮企業的長期發展,而不是股票市場的短期前景.價格最終將取決於未來的收益 .在投資過程中如同棒球運動中那樣,要想讓記分牌不斷翻滾,你就必須盯著球場而不是記分牌.
11:價格是你所付出去的,價值是你所得到的,評估一家企業的價值部分是藝術部分是科學.
12:巨大的投資機會來自優秀的公司被不尋常的環境所困,這時會導致這些公司的股票被錯誤的低估.
13:理解會計報表的基本組成是一種自衛的方式:當經理們想要向你解釋清企業的實際情況時,可以通過會計報表的規定來進行.但不幸的是,當他們想要耍花招時(起碼在部分行業)同樣也能通過會計報表的規定來進行.如果你不能識別出其中的區別,你就不必在資產選擇行業做下去了.
14:如何決定一家企業的價值呢?—做許多閱讀:我閱讀所注意的公司的年度報告,同時我也閱讀它的競爭對手的年度報告.
15:每次我讀到某家公司削減成本的計劃書時,我都想到這並不是一家真正懂得成本為何物的公司,短期內畢其功於一役的做法在削減成本領域是不起作用的,一位真正出色的經理不會在早晨醒來之後說今天是我打算削減成本的日子,就像他不會在一覺醒來後決定進行呼吸一樣 .
㈡ 巴菲特是如何算股票的價值的
.主要包括公司的行業,財務狀況,經營狀況,地區情況,市場的前景,國家相關政策,國外對國內市場的影響等等,一般來說,上市公司都會通過公告方式把這些資料對外公開的,有一些是要你自己在相關的部門或者機構去查詢還有分析。
2.在把自己的血汗錢拿出來投資股票之前,一定要分析研究這只股票是否值得投資。以下的步驟,將教你如何進行股票的基本面分析。
所需步驟:
1. 了解該公司。多花時間,弄清楚這間公司的經營狀況。以下是一些獲得資料的途徑:
* 公司網站
* 財經網站和股票經紀提供的公司年度報告
* 圖書館
* 新聞報道——有關技術革新和其它方面的發展情況
2. 美好的前景。你是否認同這間公司日後會有上佳的表現?
3. 發展潛力、無形資產、實物資產和生產能力。這時,你必須象一個老闆一樣看待這些問題。該公司在這些方面表現如何?
* 發展潛力——新的產品、拓展計劃、利潤增長點?
* 無形資產——知識版權、專利、知名品牌?
* 實物資產——有價值的房地產、存貨和設備?
* 生產能力——能否應用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
4. 比較。與競爭對手相比,該公司的經營策略、市場份額如何?
5. 財務狀況。在報紙的金融版或者財經網站可以找到有關的信息。比較該公司和競爭對手的財務比率:
* 資產的賬面價值
* 市盈率
* 凈資產收益率
* 銷售增長率
6. 觀察股價走勢圖。公司的股價起伏不定還是穩步上揚?這是判斷短線風險的工具。
7. 專家的分析。國際性經紀公司的專業分析家會密切關注市場的主要股票,並為客戶提供買入、賣出或持有的建議。不過,你也有機會在網站或報紙上得到這些資料。
8. 內幕消息。即使你得到確切的內幕消息:某隻股票要升了,也必須做好分析研究的功課。否則,你可能會慘遭長期套牢之苦。
技巧提示:
長期穩定派息的股票,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較小。
注意事項:
每個投資者都經歷過股票套牢的滋味。這時應該保持冷靜,分析公司的基本面,確定該股票是否還值得長期持有。
希望對你有用!
3.當然不是了 有一些基本面的信息 是滯後的,要想了解全面 必須密切關注個股各種信息發布
4.不要忽視技術層面的東西 有時候到了技術調整的階段和要求也是有很大壓力的
㈢ 巴菲特對公司內在價值的估算方法,進來幫我看看
巴菲特的內在價值評估法,採用的是現金流貼現的方法!!! 他假定他能持有公司10年 且公司現金流每年以10%復合增長,算出第10年的現金流也就是你上面的2912 然後除以貼現率 巴菲特考慮了如果持有一隻股票達不到國債的收益的話 他就不投資 所以貼現率採用 美國10年期國債的利率!!! 得到收益總和後 再除以總股數就等到每股內在價值 當然准確的還要 拿收益總和 +折舊 -資產性支出!!! 我下面有個模型 本來是表格的 只有復制給你 慢慢研究吧 本人也用了好長時間 !!!
第一階段:1~10年
折現率 5%
預測期限 10年
期初現金流量(凈利潤) 20641
預測期限內增長率 10%
預測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估計穩定現金流 20641
復利現值系數
每年現金流量現值
第一階段現金流量現值 243233
第二階段10年以後
第二階段現金流量現值
第十年的現金流量 302850
第十年後的現金流量增長率 5%
第11年的現金流量 255394
資本化比例(K-G) 4%
折現到第10年底的現金值
第十年底的折現率 0.4224
十年以後現金流量值
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
48 393
㈣ 巴菲特是如何評估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的
一、巴菲特對內在價值的簡單定義:
巴菲特對內在價值的簡單定義——它是一家企業在其餘下的生命中可以產生的現金流量的貼現值。
二、巴菲特通常對公司內在價值採用最簡單的評估方法
【評估企業內在價值的方法,越簡單往往越有效。這就像田間施肥一樣,通過各種數學模型和電腦計算得到的化肥施用量,貌似不會比老農憑經驗施肥更合理、更簡單】
巴菲特在2000年財務報告中坦言,他對上市公司價值評估的方法是現金流量貼現率,而且,他只評價那些業務簡單/他能夠理解,並且可以預測/具有持續競爭優勢/長期穩定的現金流。
這種簡單的評估方法包括以下3項內容:
1.使用最簡單的長期現金流定義。
這個定義就是所有者權益,相當於上市公司財務年報中的「公司收益+折舊等非現金支出-維護持續競爭優勢的資本支出」。
2.使用最簡單的貼現率——一般參照長期國債利率。
3.尋找最簡單的明星企業。
明星企業發展的歷史表明,它們能夠給股東以長期、穩定的獲利回報。明星企業的典型特徵是,具有巨大的無形資產和經濟商譽。
三、巴菲特的內在價值估演算法
假如有一家企業可以持續獲得每年20%的投資收益,那麼,有兩種方法來估算該企業的價值。
1、可以建立一個未來利潤和現金流模型,並把預測的現金流按10%的貼現率/折現率擇現成現值。這種方法在實際工作中很難操作,而且由於想像中的投資回報期經常被誇大,所以容易高估實際價值。
2、另外可以採用的較好的方法是,把股票當作一種債券來估值。
假設市場利率水平保持在10%附近,票面利率為10%的債券通常會按票面價值出售,票面利率為20%的債券則會以兩倍於票值的價格出售。
例如,按100元發行而每年利息為20元的債券很快就會被買主把價格推高到200元,即翻一翻。回報率為20%的股票價格會稍高一些。如同債券一樣,股票收益的一部分是現金(即現金股利),剩下部分留存起來。如果留存的盈利還可以保持20%的凈資產收益率,它如同創造了一個以票面價格購買收益率為20%的債券的選擇權:企業每留存一元錢就會在將來多創造0.2元的收益或者其價值為2元(=2倍)。
簡單說,留存收益的價值是正常企業收益的2倍。通常情況下,企業留存收益的價值相當於企業增量收益與正常利率水平的比值。計算出的留存收益價值還需再進行折現以計算內在價值。
內在價值=凈收益*可持續的資本收益率/(貼現率*貼現率)
由於我們假定長期貼現率為10%,這相當於說內在價值是收益的100倍再乘以凈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通常以百分比形式來表示,所以一個實用的記法是:
當證券的市盈率與凈資產收益率100倍相等時的市場價值就是它的內在價值。(贇對這個持否定態度,自由現金流的折現值估算靠譜些)。巴菲特說:「沒有一個能計算出內在價值的公式。你得懂這個企業。」意思是:有公式可以算出公司價值的人都是蒙人的!
四、安全邊際
俺們通常所說的安全邊際——在其內在價值上給5~8的折讓,就是股票的市場價格比它的內在價值低多少?有多少空間可以作為我們投資的屏障?這樣俺們的投資就很踏實的多,象巴菲特一樣穩坐釣魚船.
㈤ 巴菲特如何計算股票的價值的
您好!
如何評估一家公司?;如何以合理的價格購買?
1.公司具有消費壟斷、收費橋性質(類似橋梁收費站)
2.公司歷史每股收益穩健,且呈上升趨勢
3.公司一貫保持較高的股東權益回報率
4.公司債務負擔輕或無債務負擔
5.公司留存收益不用於廠房、機器設備的更新
6.公司留存收益用於新項目投資、擴大營運、(股票回購)
7.公司自由提升產品售價,抵禦通貨膨脹
8.公司每一元留存收益的增長,同時提升至少一元的市場價值
支付價格決定收益率!
初始收益率相對於政府債券價值
例如:一家公司機構投資者預測2011年,年度每股收益3.0元,您購買價格為每股30元,3元除以
30元=10%的初始收益率,3元除以6%(5年期政府債券利率)=50元,相對於政府債券價值50元。
運用股東權益回報率預測未來股價......
運用每股收益增長率預測未來股價......
建議您讀《巴菲特法則》《巴菲特法則實戰手冊》《巴菲特教你讀財報》《巴菲特傳》...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㈥ 巴菲特的計算股票價值的詳細方法
美國股市的基本財務報表必須是真(資產負債表 現金流量表 利潤報表)。
而我國可就大大的不一定了。
所以人家老巴同志 只需要躺炕上翻翻報紙就OK。
而我國的駐股類莊家(長線巨頭) 甚至需要親自考察調研目標股票很長時間。然後分析這個公司的市場前景。判斷這個公司到底值多少錢?他的管理層結構是否腐朽?近期的重大決策是否符合政策導向?等等…………
所以 小老百姓想計算股票的價值 其實就看 同期的大盤 板塊 個股之間的強弱關系了。低估值就買進 高估值就賣出。
不過各種「教科書」上是這么說的:
初期內在價值=(以現金形式表現的每股股息)/(1+k)的n次方 其中n為報告周期。
零增長模型類內在價值=未來每期股股息/到期收益率
㈦ 巴菲特到底是怎麼計算價值的,如果用大智慧具體哪個數據怎麼計算。100分懸賞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沃倫·巴菲特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他鍾情於股票和數字的程度遠遠超過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滿肚子都是掙錢的道兒,五歲時就在家中擺地攤兜售口香糖。稍大後他帶領小夥伴到球場撿大款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後轉手倒賣,生意頗為經火。上中學時,除利用課余做報童外,他還與夥伴合夥將彈子球游戲機出租 給理發店老闆們,掙取外快。
1941年,剛剛跨入11歲,他便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47年,沃倫·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他學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便不辭而別,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家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教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決竅。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
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之門外。
1951年,21歲的巴菲特學成畢業的時候,他獲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但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當時他將幾個合夥人企業合並成一個「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資額擴大到10萬美元。情況有點像現在中國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資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
1966年春,美國股市牛氣沖天,但巴菲特卻坐立不安盡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他的標準的廉價股票了。雖然股市上瘋行的投機給投機家帶來了橫財,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因為他認為股票的價格應建立在企業業績成長而不是投機的基礎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6500萬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其中屬於巴菲特的有2500萬美元。
1968年5月,當股市一片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夥人,他要隱退了。隨後,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間,美國股市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沒有一絲生氣,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低增長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滯脹」時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即將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報刊業,因為他發現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就好似擁有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長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價上升到113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擁有的32,200萬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萬美元了
199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萬美元的回報,也就是說,誰若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的網站上公開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數字顯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資基金集團伯克希爾公司,去年純收益下降了45%,從28.3億美元下降到15.57億美元。伯克希爾公司的A股價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時伯克希爾的賬面利潤只增長0.5%,遠遠低於同期標准普爾21的增長,是1980年以來的首次落後.
2007年3月1日晚間,「股神」沃倫·巴菲特麾下的投資旗艦公司——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財政年度的業績,數據顯示,得益於颶風「爽約」,公司主營的保險業務獲利頗豐,伯克希爾公司去年利潤增長了29.2%,盈利達110.2億美元(高於2005年同期的85.3億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間,伯克希爾公司凈資產的年均增長率達21.4%,累計增長361156%;同期標准普爾500指數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長率為10.4%,累計增長幅為6479%。
2007年3月1日,伯克希爾公司A股股價上漲410美元,收於106600美元。去年伯克希爾A股股價上漲了23%,相形之下,標普500指數成分股股價平均漲幅僅為9%。
巴菲特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他依靠股票、外匯市場的投資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翁。他倡導的價值投資理論風靡世界。價值投資並不復雜,巴菲特曾將其歸結為三點:把股票看成許多微型的商業單元;把市場波動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敵人(利潤有時候來自對朋友的愚忠);購買股票的價格應低於你所能承受的價位。「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架投票計算器。但從長期看,它是一架稱重器」——事實上,掌握這些理念並不困難,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巴菲特似乎從不試圖通過股票賺錢,他購買股票的基礎是:假設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在價值投資理論看來,一旦看到市場波動而認為有利可圖,投資就變成了投機,沒有什麼比賭博心態更影響投資。」
巴菲特2006年6月25日宣布,他將捐出總價達370億美元的私人財富投向慈善事業。這筆巨額善款將分別進入全球首富、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創立的慈善基金會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會。巴菲特捐出的370億美元是美國迄今為止出現的最大一筆私人慈善捐贈。
據路透社報道,波克夏-哈薩威投資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巴菲特現年75歲,《福布斯》雜志預計他的身價為620億美元,是全球首富。370億元的善款佔到了巴菲特財產的大約60%。
巴菲特在一封寫給比爾與梅林達·蓋茨基會的信中說,他將捐出1000萬股波克夏公司B股的股票,按照市值計算,等於巴菲特將向蓋茨基金捐贈300億美元。
蓋茨基金會發表聲明說:「我們對我們的朋友沃倫·巴菲特的決定受寵若驚。他選擇了向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捐出他的大部分財富,來解決這個世界最具挑戰性的不平等問題。」
此外,巴菲特將向為已故妻子創立的慈善基金捐出100萬股股票,同時向他三個孩子的慈善基金分別捐贈35萬股的股票。
不久前,蓋茨剛剛宣布他將在兩年內逐步移交他在微軟的日常管理職責,以便全身心投入蓋茨基金會的工作。蓋茨基金會的總財產目前已達300億美元。該基金會致力於幫助發展中國家的醫療事業以及發展美國的教育。
巴菲特投資「金」定律
利用市場的愚蠢,進行有規律的投資。
買價決定報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長線投資也是如此。
利潤的復合增長與交易費用、避稅使投資人受益無窮。
不要在意某家公司來年可賺多少,只要在意其未來5至10年能賺多少。
只投資未來收益確定性高的企業。
通貨膨脹是投資者的最大敵人。
價值型與成長型的投資理念是相通的。價值是一項投資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而成長只是用來決定價值的預測過程。
投資人財務上的成功與他對投資企業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安全邊際」從兩個方面協助你的投資。首先是緩沖可能的價格風險;其次是可獲得相對高的權益報酬率。
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在下個星期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即使美聯儲主席偷偷告訴我未來兩年的貨幣政策,我也不會為之改變我的任何投資作為。
不理會股市的漲跌,不擔心經濟情勢的變化,不相信任何預測,不接受任何內幕消息,只注意兩點:A.買什麼股票;B.買入價格。
巴菲特股市不敗的六大要素
一、賺錢而不要賠錢
這是巴菲特經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投資的第一條准則是不要賠錢;第二條准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因為如果投資一美元,賠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錢,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才能回到起點。
巴菲特最大的成就莫過於在1965年到2006年間,歷經3個熊市,而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只有一年(2001年)出現虧損。
二、別被收益蒙騙
巴菲特更喜歡用股本收益率來衡量企業的盈利狀況。股本收益率是用公司凈收入除以股東的股本,它衡量的是公司利潤占股東資本的百分比,能夠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盈利增長狀況。
根據他的價值投資原則,公司的股本收益率應該不低於15%。在巴菲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中,可口可樂的股本收益率超過30%,美國運通公司達到37%。
三、要看未來
人們把巴菲特稱為「奧馬哈的先知」,因為他總是有意識地去辨別公司是否有好的發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後25年裡繼續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說,要透過窗戶向前看,不能看後視鏡。
預測公司未來發展的一個辦法,是計算公司未來的預期現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錢。這是巴菲特評估公司內在價值的辦法。然後他會尋找那些嚴重偏離這一價值、低價出售的公司。
四、堅持投資能對競爭者構成巨大「屏障」的公司
預測未來必定會有風險,因此巴菲特偏愛那些能對競爭者構成巨大「經濟屏障」的公司。這不一定意味著他所投資的公司一定獨占某種產品或某個市場。例如,可口可樂公司從來就不缺競爭對手。但巴菲特總是尋找那些具有長期競爭優勢、使他對公司價值的預測更安全的公司。
20世紀90年代末,巴菲特不願投資科技股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看不出哪個公司具有足夠的長期競爭優勢。
五、要賭就賭大的
絕大多數價值投資者天性保守。但巴菲特不是。他投資股市的620億美元集中在45 只股票上。他的投資戰略甚至比這個數字更激進。在他的投資組合中,前10隻股票佔了投資總量的90%。晨星公司的高級股票分析師賈斯廷·富勒說:「這符合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不要猶豫不定,為什麼不把錢投資到你最看好的投資對象上呢?」
六、要有耐心等待
如果你在股市裡換手,那麼可能錯失良機。巴菲特的原則是:不要頻頻換手,直到有好的投資對象才出手。
巴菲特常引用傳奇棒球擊球手特德·威廉斯的話:「要做一個好的擊球手,你必須有好球可打。」如果沒有好的投資對象,那麼他寧可持有現金。據晨星公司統計,現金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投資配比中佔18%以上,而大多數基金公司只有4%的現金。
巴菲特理財法:「三要三不要」
以下是堪稱巴菲特投資理念精華的「三要三不要」理財法:
要投資那些始終把股東利益放在首位的企業。巴菲特總是青睞那些經營穩健、講究誠信、分紅回報高的企業,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價波動,確保投資的保值和增值。而對於總想利用配股、增發等途徑榨取投資者血汗的企業一概拒之門外。
要投資資源壟斷型行業。從巴菲特的投資構成來看,道路、橋梁、煤炭、電力等資源壟斷型企業佔了相當份額,這類企業一般是外資入市購並的首選,同時獨特的行業優勢也能確保效益的平穩。
要投資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業。巴菲特認為凡是投資的股票必須是自己了如指掌,並且是具有較好行業前景的企業。不熟悉、前途莫測的企業即使被說得天花亂墜也毫不動心。
不要貪婪。1969年整個華爾街進入了投機的瘋狂階段,面對連創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卻在手中股票漲到20%的時候就非常冷靜地悉數全拋。
不要跟風。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現了所謂的網路概念股,巴菲特卻稱自己不懂高科技,沒法投資。一年後全球出現了高科技網路股股災。
不要投機。巴菲特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是: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下個早晨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編輯]億萬富翁這樣煉成:巴菲特理財習慣揭秘
當今金融界,微軟公司董事會主席比爾·蓋茨先生與投資大亨巴菲特二位長期穩坐排行榜的前兩位。他們曾聯袂到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做演講,當有華盛頓大學商學院學生請他們談談致富之道時,巴菲特說:「是習慣的力量。」
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現在大家的理財意識越來越強,許多人認為「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樣即使某種金融資產發生較大風險,也不會全軍覆沒。但巴菲特卻認為,投資者應該像馬克·吐溫建議的那樣,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然後小心地看好它。
從表面看巴菲特似乎和大家發生了分歧,其實雙方都沒有錯。因為理財訣竅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比如巴菲特是國際公認的「股神」,自然有信心重倉持有少量股票。而我們普通投資者由於自身精力和知識的局限,很難對投資對象有專業深入的研究,此時分散投資不失為明智之舉。另外,巴菲特集中投資的策略基於集中調研、集中決策。在時間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決策次數多的成功率自然比投資決策少的要低,就好像獨生子女總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顧多一些,長得也壯一些一樣。
生意不熟不做
中國有句古話叫:「生意不熟不做」。巴菲特有一個習慣,不熟的股票不做,所以他永遠只買一些傳統行業的股票,而不去碰那些高科技股。2000年初,網路股高潮的時候,巴菲特卻沒有購買。那時大家一致認為他已經落後了,但是現在回頭一看,網路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瘋狂的投機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現了其穩健的投資大師風采,成為最大的贏家。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做任何一項投資前都要仔細調研,自己沒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倉促決策。比如現在大家都認為存款利率太低,應該想辦法投資。股市不景氣,許多人就想炒郵票、炒外匯、炒期貨、進行房產投資甚至投資「小黃魚」。其實這些渠道的風險都不見得比股市低,操作難度還比股市大。所以自己在沒有把握前,把錢放在儲蓄中倒比盲目投資安全些。
長期投資
有人曾做過統計,巴菲特對每一隻股票的投資沒有少過8年的。巴菲特曾說:「短期股市的預測是毒葯,應該把它擺在最安全的地方,遠離兒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資人。」
我們所看到的是許多人追漲殺跌,到頭來只是為券商貢獻了手續費,自己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們不妨算一個賬,按巴菲特的低限,某隻股票持股8年,買進賣出手續費是1.5%。如果在這8年中,每個月換股一次,支出1.5%的費用,一年12個月則支出費用18%,8年不算復利,靜態支出也達到144%!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魔鬼往往在細節之中。
巴菲特推薦投資者要讀的書
股神巴菲特賺錢神力讓熱衷投資的人羨慕不已,如何能得到這些神力的哪怕一點點呢?抽時間讀讀巴菲特推薦給投資者閱讀的書籍也許有些幫助。
《證券分析》(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的經典名著,專業投資者必讀之書,巴菲特認為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閱讀此書10遍以上。
《聰明的投資者》(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專門為業余投資者所著,巴菲特稱之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著作」。
《怎樣選擇成長股》(費舍爾著)。巴菲特稱自己的投資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費舍爾」。他說:「運用費舍爾的技巧,可以了解這一行……有助於做出一個聰明的投資決定。」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本書搜集整理了20多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的精華段落,巴菲特認為此書是整理其投資哲學的一流工作。
《傑克·韋爾奇自傳》(傑克·韋爾奇著)世界第一CEO自傳。被全球經理人奉為「CEO的聖經」。在本書中首次透露管理秘訣:在短短20年間如何將通用電氣從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場資本增長30多倍,達到4500億美元,以及他的成長歲月、成功經歷和經營理念。巴菲特是這樣推薦這本書的:「傑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茲,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們雖然趕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細聆聽他所說的話,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贏》(傑克·韋爾奇著)。巴菲特稱「有了《贏》,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這種說法雖然顯得誇張,但是也證明了本書的分量。《贏》這類書籍,及《女總裁告訴你》、《影響力》都是以觀點結合實例的方法敘述,如果你想在短時間內掌握其中的技巧,那麼你只需要抄寫下書中所有粗體標題,因為那些都是作者對各種事例的總結,所以厚厚的一本書,也不過是圍繞這些內容展開。但如果你認為這便是本書精華,那麼你就錯了,書中那些真實的實例以及作者的人生經驗才是這類圖書的賣點。技巧誰都可以掌握,但是經歷卻人人不同,如果你願意花時間閱讀書中的每一個例子,相信你會得到更多寶貴的東西。
最後,巴菲特是這樣概括他的日常工作:「我的工作是閱讀」。巴菲特神力的源泉應該是來自閱讀。
巴菲特的管理智慧
盡管組織形式是公司制,但我們將股東視為合夥人。
我和查理·芒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副董事長)將我們的股東看作所有者和合夥人,而我們自己是經營合夥人。我們認為,公司本身並非資產的最終所有者,它僅僅是一個渠道,將股東和公司資產聯系起來,而股東才是公司資產的真正所有者。
順應以所有者為導向的原則,我們自食其力。
多數公司董事都將他們大部分的個人凈資產投入到公司中。查理和我無法確保運營結果,但我們保證:如果您成為我們的合夥人,不論時間多久,我們的財富將同您的同步變動。我們無意通過高薪或股票期權占您的便宜。
我們的長期經濟目標:每股實現內在商業價值平均年增長的最大化。
我們並不以伯克希爾的規模來評價其經濟意義或業績表現。我們的衡量標準是每股的增長值。
為了達到目標,首選是持有多樣化的資產組合。
我們的首選是持有多樣化的資產組合,這些組合能夠創造穩定的現金流,並且持續提供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資產回報。
我們會報告每一項重大投資的收益,以及重要的數據。
由於我們的雙重目標以及傳統會計處理方法的局限性,傳統的會計方法已難以反映真實經營業績。作為所有者和管理者,查理和我事實上對這些數據視而不見。但是,我們會向您們報告我們控制的每一項重大投資的收益,以及那些我們認為重要的數據。
賬面結果不會影響我們的經營和資本配置決策。
在目標資產的兼並成本相近時,我們寧可購買未在賬面體現、但是可以帶來2美元收益的資產,而不願購買可在賬面上體現、收益為1美元的資產。
我們很少舉債。
當我們真的舉債時,我們試圖將長期利率固定下來。與其過度舉債,毋寧放棄一些機遇。查理和我,永遠不會為了一兩個百分點的額外回報而犧牲哪怕一夜的睡眠。
我們不會讓股東掏腰包來滿足管理層的慾望。
我們不會無視長期經濟規律而用被人為操縱的價格去購買整個公司。在花您的錢時,我們就如同花自己的錢一樣小心,並會全面權衡如果您自己直接通過股票市場進行多樣化投資所能獲得的價值。
不論意圖如何高尚,我們認為只有結果才是檢驗的標准。
我們不斷反思公司留存收益是否合理,其檢測標準是,每1美元留存收益,至少要為股東創造1美元的市場價值。迄今為止,我們基本做到了這一點。
我們只有在收獲和付出相等的時候發行普通股。
這一規則適用於一切形式的發行——不僅是並購或公開發售,還包括債轉股、股票期權、可轉換證券等。每一份股票都代表著公司的一部分,而公司是屬於您的。
無論價格如何,我們都無意賣掉伯克希爾所擁有的優質資產。
您應該很清楚,這是我和查理共同的心態,可能會損害我們的財務表現。即便是那些我們認為差強人意的業務,只要有望產生現金流,而且我們對其管理層和勞資關系還算滿意,在決定是否出售時,我們也會猶豫不決。
我們將會坦誠地向您報告業績,強調對估價有正面的和負面效應的事件。
我們的原則是,要用一種換位思考的心態,將我們自己希望知道的真實情況匯報給您。這是我們的義務,決不打折扣。
我們只會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討論證券買賣。
雖然我們的策略是公開的,但好的投資點子也是物以稀為貴,並有可能被競爭對手獲取。同樣,對好的產品和企業並購策劃,也同樣得注意保密。因此我們一般不會談論自己的投資想法。
我們希望伯克希爾的股價是合理的,而不是被高估。
在可能的范圍內,我們希望伯克希爾的每一個股東在持有股份的期間內,獲得的收益或損失,與公司每股內在價值的漲跌呈相應的比例。因此,伯克希爾的股價和內在價值,都需要保持恆定,希望是1∶1。
㈧ 巴菲特如何計算企業的內在價值
對於價值投資,市場上衡量標准百花齊放:低市盈利、低市凈率、高分紅率、高凈資產、會計上的高凈利潤、高速的增長、潛伏底、雙底、頭肩底、成交量……還有數百種的財務分析指標和技術分析方法,但是大家忘了莎士比亞的名言: 因此,以上種種僅僅是分析企業內在價值的一種工具和表象而已,某個指標甚至某些指標的結合都不能完全說明企業的價值,高市盈率、高市凈率、低分紅率、低凈資產、會計報表上的低利潤、沒增長、多重頂、雙頭、頭肩頂這些指標加在一起都不能說明這個企業目前不具備投資價值——相反,可能存在著巨大的投資價值。 企業的內在價值是企業生命周期內所獲得的凈現金收入的貼現值。 事實就是這么簡單。但要領悟和應用這個簡單的事實實在是很不簡單,甚至非常艱難,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就像我們每天看到的月球非常明亮,離我們也很「近」,但要摸到它卻是異想天開了(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往往出現的結果是寓言中猴子撈月亮一樣掉到水裡去了。 對於內在價值的分析過程,建議大家首先分五步走(初步的分析): 1、企業產品或提供的服務的市場容量及前景是企業是否能長期發展的關鍵,同時,大家也應考慮企業在維持這些產品或服務的競爭力的過程中,企業是否也需要持續的大量的資本投入,這種投入甚至會大於給予我們的回報,並且將通過不斷的增發新股來得以投入擴張。 關於產品或服務的前景,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浴缸型、泳池型和海洋型。發展空間不大的產業,就象一個游泳運動員想在浴缸里施展他的游泳技術一樣,再怎麼努力,也是徒勞的;泳池型的企業就為運動員的發揮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穩定的水流讓他們在這里不斷的刷新著以往所創造的記錄;海洋型企業有著相當巨大的發展空間,但對於游泳運動員來說,只能在海邊略為施展一下,盡管你游得再快,一個不確定的大浪打來,你還得乖乖的回到岸邊,至於在海中央,那是游得越使勁,沉得越快。 2、毛利率的變動情況說明企業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的市場競爭能力狀況。 3、凈資產收益率的變動情況大致能反映出管理層的經營能力以及對股東回報的態度。 4、盡一切可能親身詳盡地調查消費者或客戶對公司產品或服務的體驗和感受,要走到客戶當中、走到經銷商當中、走到銷售代表當中、走到管理層當中。 5、 計算企業真正能給我們的「現金」有多少以及在我們要求的回報下的價值又是多少。在大致清楚以上問題後再看看其市場價格是多少——而不是老看著它的價格今天漲了多少或跌了多少。
㈨ 巴菲特怎樣計算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
他的演算法和國內的演算法不同~!國內是以股息為前提計算~!
巴菲特是按照股東權益貼算未來現金流計算~!具體操作是這樣的:
股東權益=凈利潤+折舊攤銷-資本性支出+營運成本增加
PS:巴菲特之路裡面寫的公式不含有營運成本增加,是
凈利潤+折舊攤銷-資本性支出
不過凈現金按照也就是股東權益按照上面一種演算法更合理
然後貼算無風險利率(也就是國債)中國五年無風險國債是3.61%
股東權益
除以
無風險利率
就可以得出公司的內在價值
不過這不是股票的單股價格
然後
內在價值*市場單股價格/市場總價格
就可以得出每股內在價值(市場總價格要按流通股計算)
記住要在低於每股內在價值25%的時候在購買
就是這樣了。。。
這是《巴菲特之路》裡面寫的
還有要看趨勢投資
也就是計算權益資本收益
和
未來每年現金流增長
看是否高於市場收益水平,假如高就應該投資
等等
當然最主要的一個前提,也是忠告吧。不管是巴菲特還是索羅斯,都一直在說的。你起碼要了解這個行業,你起碼要知道這個行業是怎麼盈利的。如果不了解...抱歉你的投資並不是一次好的投資。
市場是個投票機,更是一個稱量器,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心裡素質,堅信自己的估價是正確的。換個角度想假如股票跌了一半,你還可以以更低的價格,去購買公司的股票。當然了你要了解,就像我前面說的。
㈩ 巴菲特投資策略中的實質價值是怎樣算的
實質價值就是內在價值,內在價值是一家企業在未來的壽命中可以產生現金流量折現的現值。只要我們知道一家公司未來每年的自由現金量和一個准確的折現率,就可以作出這家公司的價值,並根據股本來推斷出每年每股股票的價值。折現率。巴菲特,任何公司的折現率都不能低於長期國債(10年)。越穩定越好的公司,折現率越低一點(20年、30年的)。如買服裝,越好的衣服打的折扣越少,越差的衣服打的折扣越多。未來的現金流量。買公司其實都是買的未來,因為你現在買進的時候,公司過去的利潤都已經分了,都沒有了,你能得到的就是這公司未來給你賺的錢。上市公司1500多家,找哪一家呢?找你認為最穩定、最可靠,然後再去分析判斷未來的現金流量。用這個公司的《現金流量表》中,每股經營性現金流量(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總股本)扣掉平均每股長期資本支出(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總股本),就得到每股自由現金流量。(平均每股長期資本支出,就像我們個人不斷培訓、鍛煉自己一樣,要維護這個公司長期競爭優勢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