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漲價是什麼意思
漲價,就是物理提升自身價值。在商品的原有價格上調價位,就是漲價。
秋風:貨幣超發是通脹的唯一本質
秋風北京獨立學者,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宏觀經濟究竟是否已經處於通貨膨脹期?大多數專家持否定態度。他們的理由是,盡管7月份的CPI指數同比漲幅為5.6%,1~7月份累計上升3.5%,但是,扣除食品和能源,今年1月~6月的核心通貨膨脹率僅為0.9%,尤其是食品價格影響對消費物價總水平上漲的貢獻率為80%。所以,目前的物價上漲屬於「結構性上漲」。
專家們總是擅長於發明各種各樣的詞。只是這個詞完全是多餘的,因為,通貨膨脹必然呈現為「結構性」物價上漲。假如真的出現了所有商品價格同時普遍、持續上漲的局面,那就是十分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了。常規的通貨膨脹完全可能呈現出另一種情況:不同行業、不同商品、服務的價格會陸續地上漲,並且上漲的幅度不一樣,上漲持續的時間也不一樣。
這當然不是主流宏觀經濟學的說法,而是奧地利學派的說法。關於這種理論,路德維希?馮?米斯斯、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及美國學者MurrayRothbard給予過深入闡述。
奧地利學派的理論首先區分了兩種完全不同性質的物價上漲現象。第一種是市場波動導致的物價上漲。比如,由於市場預期發生變化而導致石油價格上漲,這當然會反映到所謂的CPI中,並且也會影響到其他商品與服務的價格。
但在奧地利學派看來,這跟通貨膨脹無關。各種商品在不同情況下價格出現上漲或者下跌,是市場中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是因為市場參與者對於市場的預期發生了改變,而價格的波動恰恰是市場機制在發揮作用。市場就是通過價格信號來調整參與者的行為。沒有價格信號,市場就根本無法正確地配置資源、協調人們的計劃。由於某個行業的某個主要生產廠家突然遭遇地震停產,供應減少,引起價格上漲。這將促使人們減少消費,同時又促使廠家增加生產。假如把這種價格上漲視為通貨膨脹風險,據此進行干預,那必然擾亂市場本來應當進行的資源再配置過程,導致人們作出錯誤的決策。比如在供應不足時並未減少需求,供不應求的局面更顯緊張。
通貨膨脹是、且僅僅是一種貨幣現象,貨幣當局錯誤地過多發行貨幣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這就是通貨膨脹。
不幸的是,從專家、到貨幣當局,從財經媒體到政府的物價管制機構,都把這兩種不同的物價上漲混為一談。比如,國務院發展中心的一份報告分析為什麼物價雖然上漲快但不會出現通貨膨脹的原因時,就從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角度進行分析,說供給保障能力相當牢靠。這樣的分析完全把問題搞擰了。通貨膨脹本來就不是供給緊張引起的。
那麼,中央銀行為什麼會犯錯誤、製造出通貨膨脹?至少可以有兩個解釋。首先,依據公共選擇學派的理論,政府試圖通過廉價貨幣支持自己所中意的某個群體、某項事業,而刻意製造或容許通貨膨脹;其次,依據哈耶克在社會主義計算大論戰中所發展出來的知識論,即使中央銀行大公無私也必然犯錯誤。准確地確定貨幣需求所需要的知識是海量的,也是無法由一個中央部門收集、分析的。結果,即使是大公無私的中央銀行在試圖維護貨幣均衡的時候,也是兩眼一抹黑,很可能多發貨幣。
既然通貨膨脹乃是貨幣當局的錯誤引發的,則增發貨幣由中央銀行經由某些貨幣注入點持續地流入經濟體的,這樣,不同的生產過程接受到新增貨幣的時間必然是不同的,價格的上漲就必然是陸續展開的,且持續時間不同,所受影響的力度也大不相同。
如果這樣定義通貨膨脹,那或許可以斷言,中國前幾年很可能就已經處於通貨膨脹中,過去若干年的繁榮,就是一種通貨膨脹型繁榮。通貨膨脹確實可以帶來繁榮,對此,奧地利學派有精彩分析。只是,這樣的繁榮必然會以衰退終結。
如果這樣定義通貨膨脹,那就必須承認,不論是中央銀行,還是經濟專家,要判斷經濟是否處於通貨膨脹狀態,難度都非常大。因為「物價水平」這個統計學概念、或者3%的標准就沒有多大意義。因為,總水平的平均數字很可能掩蓋了某些生產過程已經處於通貨膨脹狀態的事實。而且,把通貨膨脹穩定在一個低水平上的政策也同樣不可取。因為,多發之貨幣陸續進入經濟體,意味著價格的相對結構會被扭曲,從而損害個人和企業的計劃協調。
既然如此,最好的宏觀政策就該是沒有通脹的政策。而通脹既然是中央銀行的錯誤所致,則避免通貨膨脹的唯一辦法,就是取消中央銀行發行貨幣的壟斷權。這一點,筆者翻譯、最近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哈耶克的《貨幣的非國家化》,已有深刻的論證。
㈡ 快遞要漲價了,現在的快遞的成本到底有多高
快遞的成本不是很高的,只是中間商提價了,當然快遞小哥那麼辛苦的工作,漲點工資也是必然的,在物價升高的時候,他們的運輸成本也是變高了所以快遞才會漲價。
除了快遞員辛苦之外,讓快遞漲價的原因還有就是物價的上漲。油價的提高,運輸成本自然就升上去了,快遞本身的成本是很低的,只不過在運輸的過程中的耗費比較高,他們需要跨過山河送到我們的手裡當然需要金錢了。
快遞費升高,電商的壓力也會增高。電商們是通過快遞把他們的東西送到我們的手上,現在這中間的環節費用高了,那麼他們的成本也就高了,他們就只能通過提升商品價格來賺利潤,所以最後買單的還是我們這些消費者啊。
㈢ 產品漲價怎麼給客戶解釋
大體意思: 我們本著為您著想,為您服務,互惠互利的經營原則通知貴公司,由於原材料漲價幅度猛增,所以產品要增加生產成本,我們希望在對產品的價格進行調整........................................................ 如果貴公司覺得不合適或者怎麼怎麼樣有問題,可以進行協商 等等等等
㈣ 調價和漲價的區別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9
㈤ 快遞一直漲價,快遞漲價真的合理嗎
對於雙11快遞的漲價,我們已經心照不宣了。每年的11日,快遞公司似乎都會集體漲價,這已經成為行業公開的秘密。至於對外統一講話,自然很簡單。例如,訂單數量激增,車輛、材料和材料的運輸,以及人員短缺都需要增加額外費用,因此價格上漲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雙11」期間是快遞公司全年下訂單最多的時期。作為一家公司,它總是害怕沒有顧客。還有什麼地方覺得太多的顧客是麻煩的?如果公司的承載能力不夠,應該允許更多的中小企業加入,而不是通過提高價格來限制消費。
就像我們去店裡買水果的時候,因為我們覺得顧客太多了,店裡會提示:「小店跑不了,你的顧客多付錢,讓我多請人幫忙」,然後把水果1元換成5元賣?難道不應該允許顧客去其他水果店嗎?一方面,所有快遞公司的集體漲價將不允許他們選擇(其他門店的水果價格也有所上漲),另一方面,他們也會高興地看到訂單量的激增和竊笑聲,他們也會宣稱正在考慮客戶體驗。
財報顯示,四季度快遞業總收入高於上季度。如果「雙11」的成本確實太大,那麼頻頻上漲的表現就很難被欺騙。成本上升是個錯誤的提議。抓住機會賺大錢是真的。此時,商家和電子商務平台根本無法拒絕。所有的快遞都在漲價,所有的顧客都在等著。一旦拒絕提高快遞價格,在「雙11」期間,商品將無法正常送達用戶手中,損失將更大。
㈥ 從物流成本方面分析物價上漲的原因及政策
物流上漲導致商品運輸成本增加,成本上漲則利潤下降,甚至出現虧損。為了保持利潤商家抬高物價,當然也不排除炒作一些商品的物價。另外現在油價上漲更是給了商家抬高物價的合理借口,商家把任何物品的價格上漲都歸結到油價上漲,這個借口令消費者無從反駁。國家一方面喊著控制物價,另一方面卻抬高油價,給了商家抬高物價借口。物價不降反漲,這樣控制物價真是一個笑話
㈦ 什麼是發貨成本費,是指運費嗎
發貨成本即:所發出貨物產生的所有費用,包函了:運費、打包費物料費用,人工費等,這些錢都可以算是發貨成本。
運費:指的是物品從發貨點到接收點所使用的物品運輸費用。
所以發貨成本並不是單純的指運費。
成本與費用的定義:
成本費用_網路
http://ke..com/link?url=_lTm3U5AijRK0TjujU7b95VIls-v_yy77VZf1dId13H_iupWtpMK
㈧ 為什麼過節時快遞要漲價,其根源是什麼
過節收派件都比較少。只有圓通和申通上班。漲價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可能你平常發的比較少。他們也是能多賺就多賺一些。反正就是你要發就發。不發我也無所謂的。這個沒有什麼根據的。嫌貴就等過節後再發。
㈨ 供貨商說成本漲了該怎麼回復
摘要 1.遞給客戶詳細的漲價數據,將目前的行情傳達給對方
㈩ 快遞漲價是因成本增加導致的嗎
據報道,10月10日,中通快遞宣布,今年以來,快遞業受運輸成本增加、人工成本提升、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種因素影響,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保障客戶利益,中通快遞集團經綜合考慮,決定從即日起調整快遞價格。
網友紛紛表示,快遞漲價吧,這樣就不用擔心雙11來臨的時候需要吃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