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實際成本是什麼
擴展閱讀
哪裡找產品使用過程 2025-05-26 05:28:54
取保候審中途出什麼費用 2025-05-26 05:18:16

實際成本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4-26 01:07:33

Ⅰ 收入成本,目標責任成本和實際成本分別指的是什麼

1、收入成本是指一定時期內的收入對應的成本。可以是計劃數,也可以是實際數。
2、目標責任成本是計劃成本,計劃一定期間內計劃成本數額。
3、實際成本指一定時期內實際發生的成本。

Ⅱ 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是什麼意思

計劃成本(Planned Cost):是指根據計劃期內的各種消耗定額和費用預算以及有關資料預先計算的成本。它反映計劃期產品成本應達到的標准,是計劃期在成本方面的努力目標。計劃成本與定額成本是不同的,計劃成本是按計劃期內平均定額水平計算的,而定額成本是按現行定額計算的;計劃成本反映平均水平,定額成本反映當時應達到的水平。

實際成本

存貨應以取得時的實際投入和實際應支付的金額作為其入賬金額。入賬成本除購買價格外,還包括如包裝費、運費、保險費、挑選整理費、倉儲費、流轉稅(增值稅除外)等存貨的附帶成本。但在商品流通企業,商品品種繁多,企業購入商品時發生的附加成本可能與幾種存貨有關,還可能涉及銷售費用,很難將一筆購貨附帶成本合理且准確地分配到特定的存貨中去,在實際工作中,將其記入「銷售費用」處理。對於存貨的領用或發出,採用個別計價、先進先出、後進先出、加權平均、移動加權平均等成本流轉假設計算存貨的發出成本。

Ⅲ 什麼是實際成本法,和計劃成本法

實際成本就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各個環節產生的費用總和。計劃成本就是製作一個成品之前預算每個環節的費用總和。這2種方法,是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選擇的2種不同的購入原材料的入賬方法。
實際成本法適用於購貨不多的中小企業。因為是按購貨金額直接計入帳戶,所以可以直接的反應每一次進貨的金額。缺點是工作量太大,不適合大型企業。
計劃成本法適用於購貨很多並且很雜亂的大型企業。因為是根據預先定下的金額計入帳戶的,和實際購入的批次、質量、價格波動無關,所以入賬很簡單。缺點是不能直接反應實際數值,不適合小型企業。

Ⅳ 形象進度,產值統計,實際成本分別指的是什麼

實際成本又稱歷史成本,是指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採用歷史成本計量時,資產按照其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時所付出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

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是指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工業最終產品和提供工業性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

工程形象進度是按工程的主要組成部分,用文字或實物工程量的百分數,簡明扼要地表明施工工程在一定時間點上 (通常是期末) 達到的形象部位和總進度。

(4)實際成本是什麼擴展閱讀:

工程形象進度的作用:

一:反映工程現在的完成情況(即百分比);

二:與施工組織設計中編制的計劃進行比較,檢查進度是超前還是滯後,以指導對後續工作的安排。形象進度的具體表現形式需要用數字來體現。此數字指的是造價,即已完成的工程量要換算成造價,再與該項目的總價進行比較,其比值就是該項目的形象進度。

比如說橋梁工程的形象進度,即需要將已完成的所有橋梁工程量折算成造價,與合同中橋梁工程總造價相除,這就是橋梁工程的形象進度;如要了解工程總進度,則需要將所有完成的工程量均換算成造價,再與合同總價相除,這就是工程總體形象進度。

Ⅳ 實際成本指的是什麼

實際成本是企業在取得各項財產時付出的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及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成本。
計劃成本是企業自行制定的各項財產的分類、名稱、規格、編號、計量單位和計劃單位成本等資料,在取得財產時或發出時按這些資料計算計劃成本

按現行制度規定,原材料日常核算可以按實際成本計價核算,也可以按計劃成本計價核算。而對於材料收發業務較多且計劃成本資料較為健全、准確的企業,一般都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收發核算。
原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的特點是:收發憑證按材料的計劃成本計價,原材料的總分類帳和明細分類帳均按計劃成本登記。原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通過「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核算,月份終了,將發出的原材料的計劃成本與材料成本差異調整為實際成本。
其具體帳務處理可分為以下四方面:
1、貨款金額已定,材料月末未驗收入庫。
此種情況下只需按發票帳單的貨款和相應的增值稅等作購入處理,不必計算材料成本差異。即:
借:物資采購 (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票據、應付帳款等
在小規模納稅人下的增值稅計入物資采購成本,以下同。

2、貨款金額已定,材料月末已驗收入庫。
此種情況下既要按發票帳單上的貨款和相應的增值稅等作購入處理,同時又要計算材料成本差異。
借: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票據、應付帳款等
同時作入庫處理: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物資采購(計劃成本)
月底結轉材料成本差異,節約情況下:
借:物資采購
貸:材料成本差異
如為超支則作相反分錄。

或:入庫時結轉材料成本差異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借或貸:材料成本差異(超支記借方,節約記入貸方)
貸: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3、貨款金額到月末不確定,月末按計劃成本估價入帳,下月初用紅字沖減。
此種方法,以計劃成本作原材料入庫處理,但不計算材料成本差異。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應付帳款(計劃成本)
下月初用紅字沖減,待發票帳單到達後再作購入處理。

4、發出原材料的會計處理。
材料成本差異帳戶的設置:
借方 材料成本差異 貸
期初余額:結存材料超支差異 期初余額:結存材料節約差異
發生額:購入材料超支差異 發生額:(1)購入材料節約差異 (2)發出材料負擔成本差異(超支用藍字,節約用紅字)
期末余額:庫存材料超支差異 期末余額:庫存材料節約差異

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
存材料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計劃成本)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
在計算出差異率後,用各車間、部門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與成本差異率相乘,求出各種產品和各車間應分攤的材料成本差異。以實際成本等於計劃成本加材料成本差異為依據,將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例: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發及結存採用計劃成本核算。月初結存原材料的計劃成本為600,000元,實際成本為605,000元;本月入庫材料成本為1,400,000元,實際成本為1,355,000元。
當月發出材料(計劃成本)情況如下:
基本生產車間領用 800,000元
在建工程領用 200,000元
車間管理部門領用 5,000元
企業行政管理部門領用 15,000元
要求:
(1)計算當月材料成本差異。 (2)編制發出材料的會計分錄。
(3)編制月末結轉發出材料成本差異的會計分錄。
解:(1)計算當月材料成本差異
=〔(605,000—6,000,000)+(1,355,000—1,400,000)〕/(600,000+1,400,000)
=—2%
(2)發出材料的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 800,000
在建工程 200,000
製造費用 5,000
管理費用 15,000
貸;原材料 1020,000
(3)月末結轉發出材料成本差異的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 16,000
在建工程 4,000
製造費用 1,000
管理費用 3,000
貸:材料成本差異 204,000

總之,對原材料計劃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於購入的材料只有在實際成本、計劃成本已定並已驗收入庫的條件下計算購入材料的成本差異,材料成本差異的結轉可在入庫時結轉,也可以在月末匯總時結轉;
(2)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中超支或借方余額用「正號」表示,節約或貸方余額用「負號」表示;
(3)發出材料承擔的成本差異,始終計入材料成本差異的貸方,只不過超支差異用藍字,節約用紅字或×××表示,最終計入到成本費用的材料還是實際成本

Ⅵ 什麼叫實際成本

實際成本就是歷史成本,就是根據實際購買的價格進行入賬。
區別於計劃成本。計劃成本是按照計劃的成本入賬,計劃成本跟實際購買價的差異通過材料成本差異科目調整。

實際成本的會計科目,在途物資(還沒回來的),原材料。
計劃成本的會計科目,材料采購,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實際成本就是根據實際發生的價格計算成本,
計劃成本是按照預先計劃的價格進行采購,跟購買價的差異計入材料成本差異。

Ⅶ 什麼是標准成本與實際成本。

一。 標准成本是一種成本計算方法。這種方法不僅間接費用是預計的,而且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也是按預計的數字來計算的,這種成本的計算方法稱為標准成本制度。
二. 實際成本是企業在取得各項財產時付出的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及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成本。
(一)標准成本的性質:標准成本是指在正常和高效率的運轉情況下製造產品的成本,而不是指實際發生的成本。在典型的實際成本制度中,間接費用是按事先規定的比率分攤到產品中去的,而標准成本制度也同樣的辦法處理。
這兩種方法的主要區別是對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計算方法不同。
實際成本制度採用每種產品實際發生直接成本數額;
而標准成本制度則採用從直接材料和直接人中,產生的標准單位成本,有的會計制度規定存貨用標准成本記賬,有的會計制度規定存貨,既用標准成本,也用實際成本記賬。
(二)標准成本和實際成本的比較:就直接材料來說,直接材料的標准成本,就是製造單位產品時所需要的標准材料用量和這些材料在正常情況下的價格(標准價格)的乘積。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確定標準直接人了成本。單位產品標準直接人工成本,是標准小時工資率和標准工時的乘積。而一批產品的標準直接人工成本,則是單位產品的標準直接人工成本和產品數量的乘積。在標准成本制度中,也採用事先規定的間接費用率,但一批產品的間接費用鄉則是事先規定的間接費用率和標准數量的乘積。
除了這個差別以外,不論是實際成本制度,還是標准成本制度,對間接費用的處理都是一樣的。標准成本在分批法和分步法中都能應用。
標准成本和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稱為差額。實際成本超過標准成本稱為逆差或虧損差額,反之,則稱為順差,或盈餘差額。

Ⅷ 實際成本法是什麼呢

實際成本法是以中間產品生產時發生的生產成本作為其內部轉移價格的方法。由於實際成本有據可查,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使之簡單可行。不過會在一定程度上使提供產品或勞務的部門的成績或不足全部轉移給使用部門,不利於責任中心的考核。實際成本法通常按成本計算對象進行命名,包括品種法、訂單法(分批法)、分步法。

實際成本計價法是什麼?

實際成本法是材料採用實際成本核算時,均按照實際成本計價。計劃成本法是材料採用計劃成本核算時,均按照計劃成本計價。

實際成本法分錄是什麼?

1、貨到並驗收入庫,發票等結算憑證已收到,貨款已支付。

借:原材料;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庫存現金)。

2、貨款已付

(1)材料尚未到達:

借:在途物資;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庫存現金)。

(2)貨到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

貸:在途物資。

3、貨到並驗收入庫,貨款尚未支付:

借:原材料(估價入賬);

貸:應付賬款(估價);

下月初,用紅字做同樣記賬憑證沖回,以便下月付款後,按正常程序記賬。

4、採用預付貨款方式購貨:

(1)預付貨款時:

借:預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或庫存現金)。

(2)貨到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預付賬款。

(3)預付款項不足,補足上項貨款:

借:預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4)預付款項多付,退回時:

借:銀行存款;

貸:預付賬款。

5、領用材料時:

借: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相關科目;

貸:原材料。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實際成本法是什麼呢?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Ⅸ 理論成本與實際成本具體包含什麼

理論成本就是圖紙上設計的包含的成本,實際成本可能除了圖紙設計的成本,還包括設計變更的,可能還有不可抗因素增加的成本。

Ⅹ 為什麼要區分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有什麼意義

實際成本是購買原材料並驗收入庫前的所有支出,包括買價、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運輸途中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
計劃成本是企業根據以往的經驗,對某中材料物資所制定的固定入賬成本,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的差額計入「材料成本差異」
意義在於:
如果按照實際成本入賬,由於市場價格的波動,前後批次買入的同種原材料,價格總是不一樣的,因而發出材料的之後就得考慮發出材料的計價問題,而採用計劃成本入賬,則入賬的材料成本是固定的,所以發出材料的計價很容易確定
計劃成本的使用主要便於管理者對企業的管理,完成即定目標。材料成本差異的使用能了解,實際與計劃的差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