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收入,支出,費用的會計制度規定核算的方法
收支與成本費用的計算
收入是一個單位在經營活動中由於銷售產品、商品,提供勞務、服務或提供資產的使用權等取得的款項或收取款項的權利。支出從狹義上理解,僅指行政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在履行法定職能或發揮特定的功能時所發生的各項開支,以及企業和企業化的事業單位在正常經營活動以外的支出或損失;如從廣義上理解,支出是一個單位實際發生的各項開支或損失。費用的涵義比支出窄,通常使用范圍也小一些,僅指企業和企業化的事業單位因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而發生的各項耗費和支出。成本一般僅限於企業和企業化的事業單位在生產產品、購置商品和提供勞務或服務中所發生的各項直接耗費,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資、直接費用、商品進價以及燃料、動力等其他直接費用。
收入、支出、費用、成本都是重要的會計要素,體現著對一個單位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效率從不同角度進行的度量,是計算一個單位經營成果及其盈虧情況的主要依據。對這些要素進行會計核算的特點,是連續、系統、全面和綜合。在實際工作中,問題突出的有虛報收入(人為壓低或拔高)、虛列支出和亂擠亂攤成本、費用等。這已成為嚴重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根源之一,會計人員有責任制止和糾正這種現象的繼續發生。
B. 收入、支出、費用、成本之間的關系
支出是包括了費用支出和成本支出的。
你可以這樣去理解他們的關系
收入-費用-成本=利潤。這個是會計等式的其中一個。
C. 收入,費用,成本,支出的聯系和區別
個人理解如下:收入是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包括資產及權益的增加;費用是經濟利益的流出,包括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成本是對象化的費用;支出是相關單位為實現其職責所發生的資金耗費,對企業而言是生產經營 活動這外的支出和損失。收入是流入,支出、費用、成本均是流出。費用包括支出及成本。
D. 收入、成本、費用,哪個對公司創造利潤更重要
公司利潤的計算公式為:收入-成本-費用=利潤,那麼如果想要提高一個公司的利潤,有3條路可走,提高收入,降低單位成本,降低公司日常運營的管理開銷。如果你是這個公司的老闆,你會選擇哪一種方式呢?到底是想辦法開源好,還是想辦法節流好?
答案是開源!也就是花更多的錢,去做更賺錢的方案。
對於個人來說也一樣,省吃儉用,不如想辦法開辟自己更多的收入來源,最好是開辟自己的躺賺收入來源,永遠不能只有一條收入來源。那些財富自由的人多是躺賺收入來源多的人。同樣不能被那句「錢是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名言所誤導,控制自己大手大腳的不良消費習慣同樣非常重要。
E. 投資項目的收入利潤成本和費用都有哪些
營業外收入 反映企業發生的除營業利潤以外的收益,主要包括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盤盈利得、捐贈利得(企業接受股東或股東的子公司直接或間接的捐贈,經濟實質屬於股東對企業的資本性投入的除外,列資本公積)等。
利潤 營業利潤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其他收益+投資收益(-投資損失)+凈敞口套期收益(-凈敞口套期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資產處置收益(-資產處置損失)
項目成本:是指項目形成全過程所耗用的各種費用的總和,是項目從啟動、計劃、實施、控制,到項日交付收尾的整個過程中所有的費用支出。成本:企業為生產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耗費物化勞動、或勞動中必要勞動的價值的貨幣表現,是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本是商品經濟的一個經濟范疇。
費用: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費用按照其功能可以劃分為營業成本和期間費用兩大部分。
狹義的費用
狹義的費用概念將費用限定於獲取收入過程中發生的資源耗費;廣義的費用
廣義的費用概念則同時包括了經營成本和非經營成本;
一,銷售型企業與生產型企業的不同點在於,銷售型企業的成本費用一般就發生在牛奶流出池子的時候,如賣出庫存商品借記主營業務成本、支付財務費用管理費用等,這些科目是費用類科目,也是費用類會計要素,發生時就會同時影響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而生產型企業的某些所謂的「成本」、「費用」如生產成本、製造費用(製造費用是過渡科目)等,本質上來說,他們是費用類科目,但卻屬於資產要素,而不是費用要素,未完工在產品的生產成本要在存貨項目下列示。
二,因為生產成本表示的是資產,是牛奶與酸奶的中間態半成品。牛奶要先變成酸奶,這時由於還沒有流出池子,因此發生時並不影響利潤表,等酸奶再流出池子的時候才影響利潤表。因此,同樣是科目名稱里帶有「成本」、「費用」,在銷售型企業和製造型企業裡面代表的內涵確實是有差別的。
三,營業外支出反映企業發生的除營業利潤以外的支出,主要包括公益性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盤虧損失、非流動資產毀損報廢損失等。「非流動資產毀損報廢損失」通常包括因自然災害發生毀損、已喪失使用功能等原因而報廢清理產生的損失。企業在不同交易中形成的非流動資產毀損報廢利得和損失不得相互抵銷,應分別在「營業外收入」科目和「營業外支出」科目進行核算。
F. 成本和費用對利潤的影響
成本和費用都是影響企業利潤的關鍵因素,二者都很重要。不同的是,成本決定了你的產品利潤空間,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營業利潤,控製成本是關鍵的一步;成本大體可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在一定程度下固定成本基本不可以再降低,其可控范圍較小,只能加大對其變動成本的控制力度。費用當中有很一部分是完全可以降低的,關鍵在於控制。每降低一分錢的成本或者費用,你就多賺一分錢。省下的都是凈利潤。
做好成本控制和費用控制是每一個企業經營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所謂的企業管理,除了管理人以外,就是管理錢,而錢在企業中的用途也基本上就是成本和費用了,所以說管理好了,效益就上去了。
拓展資料:
影響損益的科目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所得稅費用。
而影響利潤總額的不包括所得稅費用,其它的都包括,影響營業利潤的不包括營業外收支和所得稅費用,其他的都包括。
企業損益類科目是指核算企業取得的收入和發生的成本費用的科目,它具體包括:
①收入類科目: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
②費用類科目: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資產減值損失、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所得稅費用等
③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營業外收入
⑤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營業外支出製造費用是成本類科目,不影響當期損益。
G. 怎樣分配收入、成本與費用三項才算合理
收入是根據企業當月開具的銷售發票確認的,開多少確認多少收入。
成本是根據企業銷售商品時發出的商品成本確認的。
費用是企業當期發生的日常經營支出。
有收入必然有成本,沒收入則不能確認成本,費用沒有以上限制。
收入至少要大於成本和費用才有利潤。
H. 製造企業財務預算和成本哪個重要
不能斷言說預算重要還是成本重要
在我個人理解:
企業的財務預算就包括了收入、成本、費用的預算,編制合理預算並在生產經營國過程中做好預算控制,能最大限度的讓企業達成預期目標;
成本,如果僅僅是成本計算,無論計算得多麼精確,都是已經發生不可更改的結果;如果題中所說的成本還包括了成本預算、成本控制,那是生產企業的預算控制中重要的一環。
I. 會計中:收入、支出、費用、成本四個之間有何聯系與區別
簡單的說,費用包含支出,支出包含成本。
費用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所有的企業經濟利益流出都稱為費用
支出是一個時間段的概念,可以是眼前的也可以是未來的
成本是一個具體化到每件產品的概念,我們通常用製造費用來歸集,再分配到生產成本——XX產品等明細中去。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成本,是指生產活動中所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成本也稱生產費用。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支出與費用、成本之間的關系:
(1)收益性支出形成費用。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凡支出的效益僅及於本年度(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根據配比原則,收益性支出形成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但筆者認為,劃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的時間標准如果以月為單位,可能更恰當,更容易使相關概念之間的協調,避免相互矛盾的產生。
(2)資本性支出形成資產。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凡支出的效益及於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根據配比原則及資產的定義,由於資本性支出使幾個會計期間受益,在發生的當期就不能作為費用計入損益,而應該作為資產在未來的受益期間內分期轉作費用。因此,資本性支出形成資產,而資產的取得成本,就是全部資本性支出。
收入:指日常活動中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日常活動是指完成其經營目標而從事的經常性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其他活動
如銷售商品、出售不需用原材料、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等取得的收入
會導致企業所有者權益增加
可引起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或兩者兼而有之,從而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
如可增加或部分增加存款;可沖減或部分沖減預收賬款
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
所有者投入資本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直接增加所有者權益
如投資者投入設備,直接增加實收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