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餐飲業的成本會計怎麼做賬
餐飲業的成本會計做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直接購買的原材料入賬:
- 對於直接購買的原材料,如青菜、魚肉等,在購買並直接用於生產時,可以直接入賬。
- 具體操作為: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現金」或「銀行存款」科目。這樣可以清晰反映原材料在成本中的支出情況。
已入庫原材料的成本結轉:
- 對於已入庫的原材料,其成本結轉需在月末進行。
- 入庫時,原材料已按其實際成本入賬;月末結轉成本時,需將這部分成本從「庫存商品」科目轉至「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 具體操作為: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科目。這一過程有助於准確計算當月銷售產品的總成本。
其他運營成本的考慮:
- 餐飲業的成本會計還需綜合考慮人力成本、租金、水電費等其他運營成本。
- 這些成本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記錄和核算,以確保成本數據的全面性和准確性。
成本控制與利潤分析:
- 通過合理規劃和精確管理,餐飲企業可以有效控製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 成本會計提供的數據支持有助於企業制定合理的價格策略,進行成本控制,並實現持續盈利。
綜上所述,餐飲業的成本會計做賬需關注原材料的采購和庫存管理,同時綜合考慮其他運營成本,以實現成本控制和利潤分析的目標。
㈡ 做成本會計要哪知道哪些會計分錄
成本會計涉及多種賬表及功能,如料件領用明細表、費用性領料明細表、直接人工分配表、製造費用分攤表等。料件領用明細表用於核算當月領用的成本,如直接材料、半成品、成品,借方記入生產成本,貸方記錄原材料、半成品、庫存商品。費用性領料明細表用於記錄非直接材料,如輔料、廠內用品、消耗品等,借方記入製造費用,貸方記錄原材料。
直接人工分配表將當月生產線直接人員的工資分配到每一個工單,按工作中心匯總工時,作為分攤費用的標准。製造費用分攤表按照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將當月的制費多次分配計入工作中心或產品,ERP系統只計入工作中心,系統自動分攤到產品。完工入庫明細表記錄當月完工入庫成品/半成品的數量、成本,借方記入庫存商品/半成品,貸方記錄生產成本。
產品銷售成本明細表統計當月銷售產品的成本,借方記入主營業務成本,貸方記錄庫存商品。在制工單成本明細表統計工單月初在制的料工費,本月投入的料工費,本月產出的料工費及月末結存的料工費,核對工單在制的料工費與總賬是否相符。完工產品成本分析表按當月完工產品的成本,假設當月全部銷售(按當月的銷售單價)計算產品的毛利。產品銷售損益明細表按當月銷售產品的成本,計算當月各類產品的銷售毛利。
進耗存報表/產銷存報表分開材料和成品統計,核對總賬與明細賬存貨類別是否相符。對於按客戶訂單生產,材料是自購的情況,可以將價值較高的材料建立庫存賬,單位價值低總價值占成本總金額10%以下的部分材料可以作為費用處理。購買的材料通用,每月產品變動頻繁,材料種類繁多,將價值較高的材料建立庫存賬,單位價值低總價值占成本總金額10%以下的部分材料可以作為費用處理。
題外話,以前說管錢的人為帳房先生,如今成本會計就是企業(倉庫、生產、銷售)的帳房先生了。做會計工作如果成本都做不好,沒有人會認可。我們公司產品(物料)較多(不同厚度、不同規格、不同材料,達幾千種),如何進行本量利分析?可以按照產品大類來核算,一個產品大類(材質相同、工藝相近)為一個工作中心,核定一個大類中的每一個小類的工時標准或機器工時標准,一次核定後可以比較長時間不變。
實際操作中,可能既用不上書上的實際成本,也用不上標准成本,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選擇一定的核算方法。假設只採購一種原材料,而且只生產一種產品,材料成本方面,如果材料較多,產品的種類也非常多,將主要材料劃分出來管理,非主要材料及投入的輔料/消耗品可以考慮作為費用計入產品。人工成本方面,如果能夠得到生產技術部門提供每個產品在每道工序的標准工時,可以分工序分別核算半成品和成本的人工成本。
製造費用方面,玩具廠一般可以選擇按照工時進行分攤,如果工藝上差異比較大,可以選擇多重標准分攤。對於將單位價值較大的材料入賬管理,而其他單位價值小的計入費用的做法不可取,這樣是給工作做不好留了一條退路和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