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經濟學中,固定成本什麼意思
顯性成本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即企業支付給企業以外的經濟資源所有者的貨幣額
隱性成本是指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是一種隱藏於企業總成本之中、游離於財務審計監督之外的成本,又指公司損失使用自身資源(不包括現金)機會的成本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是隱性成本與顯性成本之和
固定成本又稱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是相對可變成本(是指在總成本中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動的成本項目,主要是原材料,燃料,動力等生產要素價值)而言的
這是經濟學原理中最基本的幾個成本之一
建議參考曼昆經濟學原理一書中的成本那一章,解釋非常清楚哈
⑵ 經濟學三大成本是什麼
1,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簡寫為MC或MPC,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邊際成本的計算公式為MC(Q)=△TC(Q)/△Q。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
2,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企業應選擇實際收益大於機會成本的經營項目,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3, 沉沒成本別稱沉落成本、沉入成本、旁置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它表示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存在形式有多種,比如時間、金錢、精力。它常用來和可變成本作比較,可變成本可以被改變,而沉沒成本則不能被改變。
拓展資料
一、機會成本的特點
1,機會是可選擇的項目
機會成本所指的機會必須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於決策者的機會。例如某農民只會養豬和養雞,那麼養牛就不會是某農民的機會。
2,機會成本是有收益
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才是機會成本,即機會成本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例如某農民只能在養豬、養雞和養牛中擇一從事,若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牛>養豬>養雞,則養豬和養雞的機會成本皆為養牛,而養牛的機會成本僅為養豬。
3,機會成本與資源稀缺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選擇一種東西意味著放棄其他東西。一項選擇的機會成本,也就是所放棄的物品或勞務的價值。機會成本是指在資源有限條件下,當把一定資源用於某種產品生產時所放棄的用於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二、邊際成本的作用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1,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2,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3, 但教材沒有涉及邊際收入、邊際利潤,這是其不足之處。
三、邊際成本變化規律
邊際成本的變化規律:
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也先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平均總成本及平均變動成本的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
⑶ 經濟學中的成本概念指什麼
經濟成本是項目的經濟成本指國民經濟為興建和經營某一項目而付出的經濟代價,即所投入的全部物質資源,包括政府負擔的代價也包括私人所花的代價。
經濟成本一般包括投資成本、運營成本和外差成本。經濟成本與財務成本有關。它有三個明顯的特點:宏觀性,即反映宏觀經濟。它從國家或至少從區域的角度衡量國民經濟收入的減少、各種資源的分配和國民收入的可變性。
(3)經濟學原理什麼是成本擴展閱讀
通過改進運行管理,採用新技術,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固定資產消耗,節約原材料、燃料和輔助材料,提高勞動生產率,實行定額管理,減少人力資源,降低成本,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製造成本,加強預算控制,降低周期成本。全面實施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水平。
經濟成本比會計成本更廣泛、更豐富,經濟成本幾乎涉及到企業的所有業務內容和領域。經濟成本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總成本。有些經濟成本項目是我們不認識的,有些經濟成本項目不是作為獨立的成本項目來分析的,例如組織成本。
⑷ 微觀經濟學中經濟成本是什麼意思
是的,這個經濟成本就是為了針對會計成本(顯性成本)而建立的一個名詞。
1.
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它可以用貨幣計量,是可以在會計的賬目上反映出來的。
2.
隱性成本與顯性成本(即會計成本)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來說隱性成本不能直接從帳面上反映出來,因而難以精確計量。比如,機會成本就屬於隱性成本。
3.
經濟成本是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二者之和。所以經濟成本除了機會成本,還包括沉澱成本等。
⑸ 誰能告訴我,在經濟學里什麼是成本,競爭成本、機會成本、邊際成本又是什麼
很簡單的,首先要明確廠商確定產量(供給量)的原則是邊際收益=邊際成本,也就是在邊際成本曲線與邊際收益曲線的交點處獲得最大利潤。
其次,明確邊際成本遞增規律,即邊際成本曲線為一條從左到右,隨產量增加,逐漸上升的曲線。(邊際成本曲線下降的區段屬於不合理生產區域,不予考慮。)
再次,為了簡化問題,假定市場是完全競爭的,這樣邊際收益曲線和平均收益曲線重合為一條水平線,它們都等於產品的價格。也即個別廠商產量的增加,不會改變產品價格。
最後,在其它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如果價格上升,即邊際收益曲線位置向上移動,這時邊際收益曲線與邊際成本曲線的交點,就會沿邊際成本曲線上升,從而廠商利潤最大化時的產量遞增。
這個問題應該畫圖的,這里不方便,你自己畫吧。一畫圖就一目瞭然了。
⑹ 經濟學的成本指()。
A機會成本
經濟學所說的成本,與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所說的成本是不同的。我們日常生活里所說的成本,往往是指會計成本,是指歷史成本,是指貨幣支出。可是,經濟學所說的成本,是指收入!是指放棄了的最高收入。因此,經濟學的成本是「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就是你放棄了其它機會,那些機會之中收入最高的一項就是你的成本!也就是說,經濟學的成本是要從放棄的最高收入的角度來看,不同於日常生活里說的成本是支出。正因為經濟學的成本與日常生活里說的成本不一樣,所以教科書上又稱之為「經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