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生產成本如何作假
擴展閱讀
社會資源具有什麼特點 2025-05-06 16:17:58

生產成本如何作假

發布時間: 2023-06-18 16:55:30

『壹』 利用會計手段造假的方式有哪些

(存貨方面.)廢品、邊角料收入不記賬。主要是工業企業的金屬邊角料、鐵肖、銅肖、鋁肖、殘次品、已利用過的包裝物、液體等。

這些收入多為現金收入,是個體經營者收購。納稅人將這些收入存入私人賬戶,少數應用在職工福利上,如:食堂補助,極個別用於上繳管理費,多數用在吃喝玩樂和送禮上。

(銷項稅方面)市場經濟下的營銷方式多變,返利銷售是廠家為佔領市場,對商家經營本廠產品低於市場價格的利益補償,是新產品佔領市場的有效手段,是市場營銷策略的組成部分。

其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商家銷售廠家一定數量的產品,並按時付完貨款,廠家按一定比例返還現金。二是返還實物、產品、或者配件。

商家接到這些現金、實物後,現金不入賬也不作價外收入,更不作「進項稅額轉出」,形成賬外經營。

(合並報表方面)母公司,下掛靠多家子公司,涉及增值稅發票、普通發票部分的業務全部在母公司核算,其他任由子公司,子公司每年向母公司上繳一定的管理費。

(1)生產成本如何作假擴展閱讀:

會計造假的原因

1.兩權分離是會計造假產生的根本原因

兩權分離是指資本所有權和資本運作權的分離,也就是說,所有者擁有的資產不是自己管理運作,而是委託他人完成管理運作任務。在兩權分離的過程中,資本所有權與資本運作權應該是一個統一體,無論是資本的所有者還是資本的運作者,都是為了一個目標,即實現最大化的盈餘。

但是,在實現這個最大化盈餘的過程中,必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對盈餘分配比例問題,資本所有者總是希望憑借對財產的最終擁有權分享全部盈餘,而資本運作者卻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餘擴大生產經營,甚至還要考慮自身的回報(表現為薪水、福利等)。

2.監督乏力,是會計造假產生的重要原因

(1)從會計監督來看:因會計受聘於單位,使得其本身所具有會計監督功能因種種原因而被嚴重削弱,對單位財務收支等經濟活動無法進行監督。

(2)從審計監督來看,首先是內部審計監督乏力,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因種種原因形同虛設。其次是外部審計監督乏力,外部監督主要體現在民間審計上,有些民間審計單位為了爭取「回頭客」,就對「顧客」提供優質「服務」,有的還承諾保證委託人不出問題,以至出現了虛假的審計報告。

(3)從綜合監督來看,各監督部門如財稅、審計、物價等部門各自為政,沒有形成全力,影響綜合監督的效果。

(4)從執法監督來看,雖然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執法檢查,但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會計造假問題。根本原因就在於執法不嚴,對查出的問題沒有嚴肅處理,導致會計造假事件的不斷出現。

『貳』 會計「造假」虛增指標手段有哪些

手段之一:虛構業務事項,虛增收入規模
個別企業為了完成下達的收入考核指標,採取售後退貨不沖減收入的方式虛構銷售業務、虛增營業收入,甚至採取先出售再回購的方式,達到買賣雙方均虛增營業收入、虛增營業成本。
如某上市公司為避免被標注ST,年末虛構向主要銷售方的銷售業務,並於次年3月份進行售後退貨賬務處理。某國有企業向另一國有企業銷售一宗商品,確認收入後再從購貨方以相同銷售價格購入同宗商品,確認為營業成本。實際上,「銷售」的商品均未出庫,買賣雙方也未支付交易對價,所謂的「銷售」行為僅僅是幾張合同和幾筆賬務記錄。
近期,財政部發布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第二十六號中對焦作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將關聯方之間的購銷業務,以與非關聯第三方的名義核算,虛增收入成本6.6億元以及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湖北發電有限公司合並報表內部抵銷不充分,多計收入、成本1.04億元的違規問題進行了披露。企業上述做法均是通過虛構業務事項,進而實現虛增收入的不同形式表現。
手段之二:利用補助補貼,虛增利潤規模
某些企業為了完成上級公司下達的收入、利潤剛性增長指標,不得不採取非常規手段迎合考核要求完成績效任務。這些非常規手段中,收到各類補助和補貼資金對形成利潤增長的影響最為直接。對企業而言,一種方式是將以前年度形成的利潤結余以補助的名義在考核年度結轉為當期利潤;另一種方式是爭取政府補貼資金,一次性或分期結轉為當期利潤。
如某電信公司將前期改制過程中留存的利潤以政府補助名義在考核期結轉,僅此一項就實現當年利潤增長4000萬元。據2013年中報披露,66家上市公司截止8月2日收到政府補貼項目資金共計15億元,這部分資金不論在2013年全額計入利潤或者按項目受益期分攤計入利潤,都將對資本市場造成重大影響。
手段之三:操縱合並范圍,虛增企業規模
企業一般通過組織生產和銷售,取得合法收入,並將資金用於提高生產能力,進而形成資產積累和規模提升,實現企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但一些企業採取對外投資的方式,取得對其他企業的控制權,擴大合並報表編制范圍,實現企業各項指標快速增長、企業規模快速擴張。

『叄』 企業常見的財務造假方法

公司財務造假是一個全流程覆蓋所有公司運營層面系統性的操作,我也從審計師過來人的身份以及過往經驗且一一道來:

1 首先,財務造假一般需要虛增收入或利潤,因此通過關聯交易應該是比較直接的方法。設立表面並無關系的關聯方,偽造大額購銷交易記錄。這種情況下一般的審計程序(詢證,抽憑等)可能失效。因此,審計過程中,對於關聯交易的識別是重中之重,很多的anti fraud程序會過程中採用,比如重大經銷商客戶實地走訪,抽取樣本對相關工商注冊信息進行核查,看是否被審計公司相關的地址,以及其地址是否真實存在,公司設立時間,營業范圍注冊資本等是否合適,董監高是否為公司高管等等,當然審計師是有局限性的,對於部分確實表面並無關聯的也看起來沒有問題也只得放過,但是相關程序必須要做足。
2 從存貨的角度,偽造大額銷售交易量的同時,從成本角度也需要進行匹配,因此從采購環節入手,直到生產流程的成本歸集以及存貨銷售的全流程,均需要進行財務造假。造假方式最簡單的也可以通過無表面聯系的關聯方入手,偽造虛增采購成本,生產流程和成本歸集也需要進行虛增造假,最後發貨相關單據等也需要進行造假。當然,也有前述流程只有最後一個流程進行造假的,比如真實采購真實生產,但是不實際銷售發貨,而僅僅存放於倉庫進行偽裝,僅僅偽造發貨銷售單據,或者發貨至外租的存放點進行存放,而不進行實際銷售。這種情況下理論上只是對存貨進行虛假發貨,是一個截止性的造假,因為相關程序理論上不可持續,僅僅是為完成當年或當期目標進行的應急處理。從審計角度,審計師執行的程序就多了,采購端的一般性程序以及剛剛提及的anti fraud程序,另外存貨實地盤點是很重要anti fraud的流程(當然往往也是很被忽視和被糊弄的流程),帳到實實到帳的隨機抽取盤點實物確認,有的時候因為很多原因相關程序可能執行了但是並沒有到位,所以很多時候很難發現問題。場外倉庫的問題需要對相關費用進行分析抽樣,看貨運費用是否合適,外運終點是否為客戶終端,是否有不正常的大額外場租金費用等等。
3 最後造假需要實現的是虛構現金流轉。所有交易到最後都需要轉化為現金進行體現,因此對於貨幣現金的核查就是所有anti fraud程序中的重中之重。剛剛所有所說的交易,到最後都需要落實到現金的流入流出之中。對於財務造假來說,簡單的話就是偽造大額系統內財務交易記錄,或者偽造大額未實際發生的現金交易記錄,這種造假方式只需要在企業內部的財務系統中進行操作,而不經過獨立第三方的體系流轉(比如銀行賬戶或者支付寶等),這是非常可疑的操作,也很容易被發現貓膩,一般勤勉盡責的審計師都會注意到這部分的問題。難度大點的造假,需要對銀行流水也進行偽造,這里說的偽造不是指ps假的銀行流水(當然這也時有發生,但是實在太傻了),而是通過真金白銀偽造大額現金流轉,當然現金的獲取流轉留存也是需要成本的,如果想要把貨幣現金做的天衣無縫,需要股東或者高管團隊有大量現金儲備在體外流轉,這個成本也是很高的,在不出現紕漏的情況下偽造假帳其實需要財務造假經驗以及非常強的團隊執行力進行操作。
綜上所述,其實財務造假要做的天衣無縫確實是一門學問,不是誰都能做得到的,有如此能力的團隊,最後去用在財務造假上,實在讓人唏噓,這樣的能力,要是把心思放在主業上,估計也能取得一定的成就了。
會計學堂專注財會培訓,30天讓你成為會計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