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行政管理如何有效管控成本
擴展閱讀
水泥價格什麼時間回落 2025-05-14 06:26:12

行政管理如何有效管控成本

發布時間: 2023-06-03 19:37:35

『壹』 控制行政管理支出的措施有哪些

有些措施:
1、精簡機構,合理編制機構人員,從源頭有效降低行政管理支出。
2、平抑物價,減少財政性補貼。
3、提高國家財政收入,有些抑制行政管理支出。
參考依據:

在中國,影響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主要有:
①機構、人員因素。行政管理支出中直接用於人員的開支約佔50%,機構和人員的增減對行政管理支出增減起決定作用。
②政策性補貼和物價因素。物價上漲使對職工的補貼增多,國家機關、黨派、團體開展公務活動的支出也會相應增多。
③管理因素。主要指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對行政管理支出效益的影響。另外,國家財政收入水平對行政管理支出也有重要影響。
行政管理支出屬非生產性支出。在中國,注意控制和節約行政管理支出,對於合理安排國家財政總支出,用更多的資金支援經濟建設和各項文化教育科學衛生事業的發展,發揚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優良傳統,克服官僚主義,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資料來源:http://ke..com/link?url=GkG_S_-6fGk-

『貳』 我國行政管理支出快速增長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控制

我國行政管理費過快增長的原因與對策探討
【摘 要】在整個財政支出體系中,行政管理費用支出具有基礎性的重要作用。行政管
理費作為公共支出 中一項重要的消耗性支出,改革開放以來占我國公共支出的比重持續上升,已成為導致我國財 政支出結構不合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行政管理費用支出增長過快,有經濟增長、政府機構 龐大與人員冗雜、行政經費使用效率低、行政管理成本監督機制不健全等多方面原因。必須深 化行政機構改革,提高行政經費使用效率,建立健全政府行為監督機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控制行政管理費的過快增長。
【關鍵詞】行政管理費;行政機構;行政效率;監督機制 一、 我國行政管理費過快增長的原因
1、經濟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重視經濟的發展,財政收支直線上升,不可避免也會導致行政管理費的增加。瓦格納將經濟發展帶來的財政支出的快速增長歸納為兩個方面原因: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所謂的政治因素是指隨著經濟的工業化,市場中的當事人之間關系也愈加復雜,由此引起對商業法律和契約的需要,要求建立司法組織,這樣就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經濟因素是工業發展帶來人口居住密集化,由此將產生外部擁擠性等問題,需要增加公共部門進行管理。另一方面,一國經濟的增長往往伴隨著物價水平不同程度的上漲,而物價上漲則會直接推動行政管理費的增加。 2、政府機構龐大,人員膨脹
從縱向看,我國政府組織按五級設置:中央政府、省級政府、市級政府、縣級政府和鄉(鎮)政府。在實際運行中,各級政府下面又增設了多個准行政層級,如市區政府下的街道辦事處和街道辦事處下的居委會。這些准行政機構的經費及相關辦公設備的費用多數來源於公共財政。從橫向看,截止到2006年3月,我國地級區劃數333個、縣級區劃數2862個、鄉鎮政府39199個,全國省級黨政機關廳局級機構多達2100多個常設機構。與此相應的全國各級政府行政人員的增長速度也太快。從我國供養比例(即總人口與財政負擔人員之比)來看,50年代為600:1,70年代為155:1,而90年代為40:11。在政府機構擴張、人員膨脹的情況下,政府官員自身還存在著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傾向,這就更進一步導致行政管理費用支出增加。 3、行政成本意識薄弱,經費使用效率低 行政成本意識對於控制行政管理費用支出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在行政管理領域,人們的行政成本意識相當淡化「成本」一詞最早用在企業之中,企業為了提高產品競爭力,獲取高額利潤。不得不千方百計降成本,成本意識自然要強烈些。我國多年來一直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行政事業的發展一直依賴於財政的統包統攬和統收統支,而且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具有天然的「壟斷」性質,不存在外部競爭的壓力,具有排他性和強制性。政府組織的這兩個特點決定了政府工作投入和產出相脫節,在成本和收入之間缺乏緊密的聯系,造成了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在客觀上缺乏降低成本的內在動力,因此政府組織在管理工作中,往往更注重任務的完成及其效果,而忽略完成任務所需的投入。成本意識的匱乏是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此外,我國官員的政績考核體系使官員失去了降低行政成本的內在動力和外部壓力。我國考核官員政績主要看GDP、財政收入、引進外資及出口創匯等指標,縱容了。不計成本」的浪費行政觀念。 4、對行政管理成本的監督機制不健全
我國尚未重視對行政成本的監督控制,這是行政管理中浪費現象及腐敗現象禁而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行政管理支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公用,公用經費過多常常是行政管理支出膨脹的直接原因之一。黨的十六大已經明確提出,要降低國家的行政成本,打造「高效政府」和「廉價政府」。但是這一精神在貫徹執行過程中經常會遭 到種種的阻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我國長期以來實行「實報實銷」的報帳制,財政監督機制不健全,行政開支由政府財政大包大攬而不計成本,奢侈浪費、以權謀私、貪污侵吞等消極腐敗行為還有所存在。據最保守的估計,全國官員每年用於公款吃喝的消費在2000億元以上,每年的公車開銷不少於2000億元¨ 。
二、有效抑制我國行政管理費過快增長的對策建議
l、精簡機構。壓縮人員 (1)繼續深化行政機構改革。
第一,大力精簡直接管理經濟的機構,以減少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中的基礎性作用,相應地政府也可大規模地減少這方面的行政管理費用支出;第二,合並、調整原有的間接管理經濟的政府機構,以提高這些機構的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運行效率。撤並機構,減少管理層次,實現「以減人促減事,以減事促減人」的良性循環。
(2)精簡行政機構多餘人員

盡快建立政府公務員競爭機制。首先,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公開考試,擇優錄用行政人員,著力抓好行政人員的業務培訓和能力培訓,實施定期崗位輪換。培養一專多能的行政公務員,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其次,逐步推行機關幹部的辭退制度,改變行政機關人員只進不出的現象,改變目前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效率低下的現狀,努力減少財政供養人口,節約財政支出,減輕社會負擔。 2、提高經費使用效率
(1)行政人員要牢固樹立行政管理的效益觀念,增強行政成本意識
要加強行政成本效益的宣傳教育,提高行政部門和人員對行政成本、行政效益的認識,強化行政成本意識。各級領導幹部應在降低行政成本、建設節約型社會方面,帶頭作出表率,倡導務實、高效、廉潔的良好作風,並形成全國上下共同遵守的制度。
(2)全面推行政府采購制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政府采購制度是政府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推行政府采購制度,對政府采購行為進行嚴格管理,能保證政府采購資金的有效利用,保證政府采購過程的公開透明以及提高政府機關的行政效率。建立政府采購制度,無論從節約行政開支、促進政治體制改革和提高行政率或是促進廉政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3)對政府官員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在進行績效考核時,要改變現行主要以經濟指標考核評價單位和幹部工作績效的做法,把行政效率和行政成本作為政府和個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把行政費用控制責任落實到具體的人,對鋪張浪費、影響極差或因決策失誤造成嚴重損失的,要進行責任追究,以更好地發揮政策導向作用。 3、建立健全政府行為的監督機制
我黨經常開展黨性黨紀教育活動,要求公務員尤其是官員加強「自律」,但是對於壓縮行政管理費用支出的效果不顯著,因此,最要緊也最有效的辦法還應當是建立和健全政府行為的監督機制,加快透明政府的建設,讓每個公務員尤其是官員接受公眾的監督。目前,我國對公務員的監督有很多種形式,如人大權力機關的監督、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紀檢監督、司法監督等,但本質上這些都屬於體制內的監督,容易造成監督不力的後果。因此,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用法律來保障政府定期向社會公布一切行政開支項目和費用,使政府的行政權力在陽光下運作,接受公眾的監督,從而有利於鏟除滋生浪費的土壤,有效地保證政府用好納稅人的錢。

『叄』 誰知道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包括哪些內容如何實施

(一)控制重點
各級行政機關應當從嚴控制行政成本,著力控制以下事項:
1.機構編制和人員;
2.公務用車購置和管理;
3.會議、慶典、論壇;
4.出國、出境、出省考察;
5.樓堂館所建設。
(二)控制方式
1.機構和人員控制
加強行政機關機構和人員編制管理,嚴格執行機構和人員編制審批程序,建立健全機構和人員編制動態約束機制,嚴格控制超編進人和聘用臨時人員,有效控制財政供養人員。
2.部門預算控制
堅持預算與行政機關履行職能需要相適應。對行政機關實行部門綜合預算,推進部門預算公開,全面規范行政機關收支活動,改進預算編制方法,切實加強預算編制的科學化和精細化,提高年初預算編制的准確性,建立行政機關經費保障標准體系,強化預算執行控制管理。
3.部門支出控制
各級行政機關應當建立本單位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分解行政成本控制指標,落實行政成本控制任務,提高電子政務、視頻及電話會議比重,降低會議經費支出;擴大公務卡使用范圍,規范公務支出;嚴格控制新購高油耗、高配置越野車;從嚴控制出國團組、人員和經費;推廣政府購買服務,降低行政成本支出。
(三)實施與監督
1.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由各級政府負責,具體工作由財政部門牽頭,會同監察、發展改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編制、審計、政府督查等部門共同推進。
2.各級行政機關是行政成本控制工作的責任主體,應當強化行政成本控制意識,建立健全本單位行政成本內部控制制度,周密組織實施,確保行政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
3.各級政府審計部門應當加強對本級行政機關重點行政支出項目的審計,督促整改行政支出控制不力的行為。

『肆』 如何對行政管理成本進行控制

有效地控制行政成本、高效低耗地開展行政管理工作,是我國政府行政改革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尋求行政成本得以降低的措施與途徑是我們解決當前行政成本過高或失控的關鍵。

對行政管理成本的控制著重從宏觀與微觀上進行控制。

一、從宏觀方面。

1、更新思想觀念,在行政管理中借鑒「經濟人」的思想。

對於要建立一個做得更好和花錢更少的政府來說,在改革和探索中借鑒企業的經營理念,借鑒「經濟人」的思想,是非常有價值的,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要確立講求效益的思想觀念。

在政府與公眾的關繫上確立以公眾為本的思想觀念,遵循國家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原則,節省行政經費開支,讓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及其他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中去,為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產品,公眾既然是這些利益的出資者,也應該是最終的受益者。

政府要在行為方式上確立追求高效率的時間觀念,政府需要借鑒企業的快節奏、高效率的運作模式,強化時間觀念,重塑追求高效率的思想觀念,以提高政府工作的行政效率,避免時間這種抽象的行政資源被無端的損耗,從而加大行政成本,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2、.精簡政府機構,建立現代化的管理模式。

精簡政府機構,建立現代化的管理模式是有效控制行政成本的主要途徑,伴隨著機構改革的進行,政府在管理模式上可以借鑒西方國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結合我國國情,盡快實現由傳統行政向現代行政的轉變,減少不必要的行政成本耗費。

3、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公務員的綜合素質。

提高公務員的綜合素質,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與行政質量的迫切要求,對公務員綜合素質的要求,本質上是對政府管理的要求,只有公務員的素質提高了,才能增強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推動政府加快行政管理的改革,提高行政效益。

『伍』 企業行政管理部如何降低成本!

一、減員增效;
二、控制和降低辦公費用
三、控制伙食費用,杜絕浪費和一切隱性支出
四、打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和工作氛圍,降低人力流失,避免高昂的招聘費用
五、水、電、車輛的費用控制
六、車間加班的控制
七、作好各部的人崗分析與配置,減少或合並不必要的崗位,從而節約用工成本
要想降低成本,哪裡都可以,只要認真

『陸』 行政經理如何控制行政預算和行政成本

一是嚴格控制人員經費支出。實行了經費與編制雙向控制的辦法,嚴格按編制核定部門預算,對超編人員一律不安排經費。
二是壓縮和控制一般性支出。經費支出在近3年平均數基礎上壓縮了20%,車輛購置及運行費支出在近3年平均數基礎上降低了15%,公務接待費支出在上年基礎上削減了10%,
三是加強公務用車管理。加強對公務用車編制和配置標準的管理,強化了公務用車日常管理。一些地方試行貨幣化改革,取消公務用車,發放交通補貼。
四是加強會議費管理。嚴格控制會議數量和規模。進一步完善會議分類管理辦法,嚴格會議審批制度,實行定點開會,完善各類會議綜合定額標准,一些地方實行了會議費財政直接支付。
五是加強接待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財務管理規章制度。
六是加強因公出國管理。嚴格控制因公出國經費預算規模。制定因公出國經費開支標准,規范因公出國經費開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