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的牛肉很便宜嗎,為什麼
美國的牛肉比國內的便宜很多,但不是傳說中的10元一斤。不同的品種的牛、和等級、部位,價格差距較大,在2018年下半年,美國超市裡的牛肉餡1磅(0.9斤)為1.69美元,一整盒的價錢在2.62美元,相當於人民幣18元。
如今,美國牛肉的產量是世界第一。但是出口的價格不同,比如出口到中國的價格翻了好幾倍。然爾牛肉在當地,對他們來講是白菜價一樣,美國普通家庭年的收入是5萬美元左右。
⑵ 美國牛肉為什麼這么便宜
平時大家想吃肉一般都是吃豬肉,因為豬肉是最便宜的,基本上10塊錢就可以買到一斤了。但是如果想買牛肉的話,普通的小菜市還真的沒有賣,就算有也就是一兩個攤位,可不像賣豬肉一樣幾十個攤位都在賣的。
美國牛肉為什麼這么便宜?據說才10元一斤?
不過人們不喜歡買牛肉吃,還是因為太貴了,一般都是在四五十塊錢一斤的,可以買好幾斤豬肉的,所以一般都是一個月買一兩次嘗嘗鮮。

不過想吃美國牛肉不容易,一般運過來後也跟國內的牛肉差不多一個價格了,所以還是吃飯內新鮮的牛肉吧。
⑶ 從外國進口的牛肉為什麼會比中國的牛肉還便宜
目前國內大多數肉牛仍散養在農民的家中,每戶數頭牛的飼養方法大大增加了飼養成本。在國外的養牛國的牧場中,飼養成本遠低於國內的成本。另外,它還涉及各種因素,例如生產力和多樣性。美國牛肉之所以如此便宜,是因為它具有三個優勢。
由此看來,一方面,我們必須增加肉牛的養殖規模,另一方面,我們必須開放從牧場和飼料種植到肉牛養殖到後端牛肉加工和飼養的整個產業鏈。銷售有效降低了全過程的成本。為了達到發達國家在提高成本方面的水平。盡管美國牛肉價格便宜,但它主要是進口到中國的冷凍肉,並且主要基於鮮肉領域的本地生產。因此,對中國肉牛產業的發展也充滿了希望和信心。
⑷ 為什麼國外的牛肉便宜,中國的貴
其實,美國的牛肉價格之所以比較便宜也是有原因的。
美國牛肉的價格便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們飼養牛的方式和中國人不太一樣,美國有非常多天然的牧場,而在這些牧場中牛的數量也很多,一個大型牧場往往就有好幾十萬頭牛。而這幾十萬頭牛基本上都是圈養的,而管理這幾十萬頭牛的人工費用也比較便宜,往往只有20多個人看管而已。這樣算來,美國牛肉產出的成本並不高,所以價格自然也會比較便宜了
而中國則不然,中國的大多數牛都是採用散養方式,而這種方式也導致牛肉產出的成本明顯增加,用圈養方式來飼養牛,牛肉的口感和營養價值往往會大打折扣。有些不良商家甚至還會在養牛的時候特地下入一些瘦肉精,這樣牛肉的產量就會比較高,但長期食用卻對身體沒什麼好處。而正是因為這種種原因,所以美國的牛肉價格就比較便宜了。下次大家買牛肉時,最好是買我們國家自產的牛肉,這樣,至少安全性和營養價值是有保證的!
⑸ 美國的牛肉和中國的牛肉有什麼不同,為什麼美國牛肉
牛肉就是牛肉並沒有什麼不同,為什麼美國的牛肉價格會比中國低那麼多。原因自然是美國養牛成本明顯低於中國。
具體情況:
美國的規模化飼養減少了牛均成本是重要原因,目前國內的肉牛大多數還是散養在農戶家中,每戶幾頭牛的飼養方式大大提升了飼養成本。而在國外養牛發達國家的牧場中,上千頭牛隻需幾個人管理的模式非常普遍,美國甚至有28人養25萬頭牛的規模化牧場,成本自然降低。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大規模養殖肯定是中國養牛業的主要形態,但這其中涉及土地流轉等很多現實問題。
飼料成本問題
有人以牛的主要飼料玉米舉例,美國種植玉米的成本大約每噸摺合人民幣800元,而中國農戶種植的玉米成本高達2400元。「如果靠買農民種植的玉米養牛成本就太高了,所以在飼料種植方面也必須實現規模化,即打通整個養牛業的產業鏈才能夠有效降低成本。」他介紹,科爾沁曾試點了集約化玉米種植,已經能夠做到每畝的成本650元左右。「如果實現畝產750公斤玉米,飼料成本就不比美國高了!」
因此,解決國內牛肉成本高的原因,一方面要加大肉牛養殖的規模化,另一方面要打通從牧草和飼料種植到肉牛養殖再到後端牛肉加工、銷售的整條產業鏈,有效降低全過程的成本,才能與養牛發達國家的產品相抗衡。
⑹ 為什麼進口牛肉那麼便宜
「美國牛肉「不是一塊肉在戰斗」,而是一個國家的產業系統在起作用,是集體的勝出。」
目前國內的肉牛大多數還是散養在農戶家中,每戶幾頭牛的飼養方式大大提高了飼養成本。而在國外養牛發達國家的牧場中,飼養成本相對國內要低很多,往往上千頭牛隻需幾個人管理!
除此外,還涉及到生產力、品種等各方面因素。下面,就美國牛肉三大優勢做個詳細的對比,以便大家取長補短。
美國牛肉之所以這么便宜,主要擁有三個優勢
飼養成本更低
美國養牛業卻多採用規模化產業鏈的形式養牛,其飼料多來自於自家種植的農作物,比如各類秸稈飼料、穀物飼料以及牧草飼料等,這樣便節約了大部分的飼料成本。我國養牛業由於條件所限,並不太適合採用規模化產業鏈的形式養牛。加之美國土地成本低廉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所以美國養牛業飼養成本非常低。除了規模化飼養降低成本外,飼料成本問題,這可能是個容易被忽略掉的因素。以牛的主要飼料玉米舉例,美國種植玉米的成本大約每噸摺合人民幣800元,而中國農戶種植的玉米成本高達2400元。
允許使用瘦肉精
美國則是世界上為數不多允許使用「瘦肉精」的國家。牛在使用瘦肉精後,肌肉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會得到明顯提升,最終屠宰率可提高5%以上、瘦肉率可提高8%以上、飼料轉化率可提高10%以上。
我國早在2002年禁止在飼料中添加「瘦肉精」產品。當然不能排除部分養牛場在偷偷添加使用,不過總體來說其佔比相對較低。
產業綜合生產性能的優勢
美國養牛業良種化意識則較高,牛群經過各個牧場主一代代選育,其生產性能不斷得以提升。若論牛群個體大小、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以及屠宰率等綜合生產性能,美國養牛業幾乎可以高出我國養牛業一倍有餘。
我國養牛業良種化意識較差,雖然批量引進良種肉牛已有數十年的時間,但牛群總體雜交改良進程仍較為緩慢。僅吉林、遼寧、山東等部分地區的牛群生產性能可勉強達到良種化要求,甚至南方地區依舊以土種為主其生產性能與良種化要求相差甚遠。
由此看來一方面要加大肉牛養殖的規模化,另一方面要打通從牧草和飼料種植到肉牛養殖再到後端牛肉加工、銷售的整條產業鏈,有效降低全過程的成本,這樣才能在飼養成本上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雖然美國牛肉便宜,但是進口到我國基本都是冷凍肉為主,在鮮肉領域還會以我國本地生產為主,所以也要對我國的肉牛產業發展充滿希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