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邊際成本利潤多少
擴展閱讀
方太灶具是哪裡的產品 2025-05-14 23:45:59
化工產品屬於哪個類目 2025-05-14 23:26:59

邊際成本利潤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5-29 18:09:13

① 邊際成本怎麼計算

問題一:邊際成本如何計算 邊際成本實際上是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理論上來講: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多少。
例如勞動者數為1的時候 邊際成本=(40-10)/(28-0)=15/14

問題二:什麼是邊際成本率?要怎麼樣算呢? 求邊際成本 也即求總成本關於生產量的一階導數 你們求導數是否學過如果學過就好處理了,具體如下:A的生產函數應該是:TCA=Q平方A+QA+5;則d(TCA)/dQA=[平方A+QA+5]/dQA=(Q平方A+QA+5)』=(Q平方A)』+(QA)』+(5)』=2QA+1其中(Q平方A)』表示對Q求導 =2QA(QA)』表示對Q求導=1(5)』 對常數求導=0例如:Q(x次方) 求導=xQ[(x-1)次方]

問題三:什麼叫邊際成本?求解釋,通俗一點的。 經濟學的解釋網路里都有,通俗點的話可以舉個例子來說。
比如現在你生產汽車,原本一天生產兩輛,現在增加產量,一天生產三輛,那麼成本肯定會增加吧,假設成本增加10萬,那麼這10萬,就是邊際成本。即增加一個單位的產量所帶來的成本的增量,叫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不是固定不變的,這就涉及到可變成本和不變成本的問題了。還是舉生產汽車的例子吧,假設你原來一天生產兩輛汽車,現在一天要生產三輛,那麼除了購買生產汽車本身所需要的原材料(比如各種汽車配件神馬的)之外,你很可能還需要購買更多廠房和機床,需要僱傭更多工人,因為你原來的工廠規模、設施、人手都不足以生產三輛汽車,要生產三輛汽車就要多花很多錢,這時候邊際成本自然較高。可如果你原來一天生產100輛汽車,現在一天要生產101輛,那麼你只需要購買必需的原材料和配件,不需要擴大廠房和人手了,邊際成本自然較低,這就是規模生產的好處之一。
不知道我這樣解釋你能不能理解:)

問題四:邊際成本怎麼算? 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到總成本的增量。

邊際成本和邊際收入就是當利潤為0狀態時的銷售收入和成本。
如某公司固定費用10000元、產品售價10元/件、成本為5元/件。
則:邊際收入為:10000/(10-5)×10=2000件×10元=20000元。
邊際成本為:2000件×5元=10000元。
這時:邊際成本+固定費用=邊際收入
邊際貢獻率,本列為(10-5)/10=50%
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實際上是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理論上來講: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問題五:短期總成本與邊際成本的計算 短期總成本與邊際成本之間是求導的關系
所以 SMC=dSTC
本題中 SMC=0.1*3Q2-2*2Q+15*1+0

問題六:知道定價和需求彈性,怎麼算邊際成本 TR=PQMR=P+dP/dQ*Q,E=(dQ/dP)*(P/Q)得,MR=P(1+1/E)即,MR=20*1/2=10

問題七:邊際成本怎麼算? 邊際成本 = 總成本的變化量÷產量變化量 邊際成本曲線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表示隨著產量的增加邊際成本遞增。建議參考教材《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中國人民出版社)裡面有詳細講解。

問題八:邊際成本的區別 邊際成本和單位平均成本不一樣,單位平均成本考慮了全部的產品,而邊際成本忽略了最後一個產品之前的。例如,每輛汽車的平均成本包括生產第一輛車的很大的固定成本(在每輛車上進行分配)。而邊際成本根本不考慮固定成本。邊際成本法是管理會計的一種方法。用於計算企業一定時期產品或勞務的生產成本,對製成品和在產品、存貨計價,計量企業獲得的利潤。在邊際成本法下,企業所有的成本都要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按照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工會定義;邊際成本法是一種會計制度,在此制度下,成本單位僅包括變動成本,某一時期的固定成本全部由邊際貢獻毛益中銷記。這樣處理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理由是:每生產一件產品,變動成本都會起變化,而固定成本則不管產量多少都支付。因此,貢獻毛益首先用於彌補固定成本,如補償有餘就是利潤,補償不足就是虧損。作為管理會計的一種方法,邊際成本在中國的會計工作實踐中運用還不是很廣泛,會計職能的發揮也受到一定限制,中國目前還沒有注冊管理會計師,而英國在1972年就開始了注冊管理會計師(CMA)的資格考試。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迅猛發展以及適應中國加入WTO的要求,會計必須與國際接軌。如果說傳統意義上的財務會計是「總結過去」的話,那麼管理會計就是「決策未來」。

② 邊際利潤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邊際利潤(M)=邊際收入(S)-邊際成本(V)。

n邊際利潤=總利潤變化量/產量變化量。

n邊際利潤=邊際收入-邊際成本。

邊際利潤率是指邊際利潤與銷售收入的比率,即 U=M/S=(S-V)/S=1-V/S。

邊際貢獻又稱邊際利潤或貢獻毛益,是指產品的銷售收入減去變動成本後的金額。邊際貢獻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是以絕對額表現的邊際貢獻,分為邊際貢獻總額和單位邊際貢獻;另一種是以相對數塌脊表示的邊際貢獻率,是邊際貢獻與銷售收入的比率。

變動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性製造費用、變動性銷售費用、行政管理費用,邊際貢獻成本還可分為,單位產品的邊正塌際貢獻和全部產品的邊際貢獻等。

由於銷售收入被分為變動成本和邊際貢獻兩部分,團清滲前者是產品自身的耗費,後者是給企業的貢獻,兩者百分率之和應當為1。

變動成本率+邊際貢獻率=1變動成本率與邊際貢獻率之間是一種互補的關系,產品的變動成本率高,則邊際貢獻率低,創利能力小;反之,產品的變動成本率低,則邊際貢獻率高,創利能力高。

③ 怎樣理解邊際利潤和邊際成本

邊際利潤的大小取決於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的大小,它們之間的關系是:邊際利潤=邊際收入一邊際成本式中的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是指在原產銷量基礎上,每增加一個單位產銷量所引起的收入變動額和成本變動額。 邊際利潤是反映增加產品的銷售量能為企業增加的收益。銷售單價扣除邊際成本即為邊際利潤,邊際利潤是指增加單位產量所增加的利潤。企業的經營收益減去會計成本,所得到的就是會計利潤。按照我國的財會制度,有銷售利潤、利潤總額及稅後利潤等概念。銷售利潤是銷售收入扣除成本、費用和各種流轉稅及附加費後的余額;利潤總額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實現盈虧的總額;稅後利潤是企業利潤總額扣除應交所得稅後的利潤邊際利潤的計算公式為: 邊際利潤(M)=銷售收入(S)-變動成本(V) 邊際利潤率是指邊際利潤與銷售收入的比率。即 U=M/S=(S-V)/S=1-V/S 銷售利潤 = 產品銷售凈額 — 產品銷售成本 — 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 銷售費用 — 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 其中:產品銷售凈額 = 產品銷售總額 —(銷貨退回 + 銷貨折扣與折讓) 利潤總額 = 銷售利潤 + 投資凈收益 + 營業外收入 — 營業外支出 稅後利潤 = 利潤總額 — 應交所得稅 綜上所述,邊際利潤首先用來補償固定費用,補償固定費用後若有餘額,才能為企業提供利潤。否則,企業就無收益或虧損。 產品的邊際利潤就是企業的實現利潤。因此,邊際利潤的概念有以下幾個用途: A、決定企業生產的某一產品是否應該停產。只要虧損產品存在邊際利潤(即它的銷售收入大於其變動成本),就應應該繼續生產。 B、判斷企業產品結構是否合理。如果企業生產的所有產品均有邊際利潤,則說明企業的產品結構基本上合理。 C、停止某一產品的生產必須要以其他產品增產所帶來的邊際利潤大於停產產品的邊際利潤為前提。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簡寫為MC),是指廠商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成本(△TC /△Q),也就是MC=△TC/△Q。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到總成本的增量。 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 但是,考慮到機會成本,隨著生產量的增加,邊際成本可能會增加。還是這個例子,生產新的一輛車時,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處,所以要盡量用最少的材料生產出最多的車,這樣才能提高邊際收益。 邊際成本和單位平均成本不一樣,單位平均成本考慮了全部的產品,而邊際成本忽略了最後一個產品之前的。例如,每輛汽車的平均成本包括生產第一輛車的很大的固定成本(在每輛車上進行分配)。而邊際成本根本不考慮固定成本。 在數學上,邊際成本(MC,marginal cost)用總成本(TC,total cost)和數量(Q,quantity)的偏導數來表示:
邊際成本定價是銷售商品時使用的經營戰略。其思想就是邊際成本是商品可以銷售的最低價,這樣才能使企業在經濟困難時期維持下去。因為固定成本幾乎沉沒,理論上邊際成本可以使企業無損失的繼續運轉。 運用邊際成本法取得信息,對企業管理者進行相關分析和決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以下幾個方面闡述了其在企業實際工作中的應用: 它克服了完全成本法的缺點,避免操縱短期利潤,有利於短期產量決策。 在完全成本法下,計算產量和勞務成本的方法是在生產產品和勞務的直接成本上計入合理部分的生產間接費用(即間接成本)得出單位完全成本和總成本,非生產間接成本不包括在完全成本中,作為期間費用處理。完全成本法有賴於對產量的估計,企業一定時期的利潤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生產水平而不是銷售水平。如果產量大於銷量,一部分固定成本就會推延到下一會計期抵減利潤,固定成本的性質被歪曲了。例如: 某企業生產一種零部件產品,其生產性費用為:直接材料10元/件,直接人工5元/件,變動製造費用(能源)7元/件,固定製造費(折舊)4000元。其非生產性費用為:管理費用(保險)400元,銷售費用:其中變動費用3元/件(買一送一),固定費用(廣告費)600元。期初庫存為0,本月生產1000件,銷售600件,售價40元/件。 1、用完全成本法計算的利潤如下: 單位生產成本: 10 + 5 + 7 + 4000 ÷ 1000(件)= 26元 銷售收入: 600件 × 40 = 24000元 減:銷售成本: 600件 × 26 = 15600元 毛利: 8400元 減:期間成本: 600 件 × 3 + 400 + 600 = 2800元 凈利: 5600元 在完全成本法下,400件庫存中有固定費用(折舊)1600元(4000 ÷ 1000件 ×400件) 作為存貨,虛增了資產和當期利潤。同時也可以看出,在完全成本法下,企業很難正確作出是否應該增產或減產的決策,因為產品或勞務的吸收成本中包括固定成本要素,而固定成本與企業的產量無關。 2、用邊際成本法計算的利潤如下: 單位生產成本: 10 + 5 + 7 = 22元 銷售收入: 600 件 × 40 = 24000元 減:銷售成本(全部變動): 600件× (22 + 3)= 15000元 貢獻毛益: 9000元 減:全部固定: 4000 + 400 + 600 = 5000元 凈利: 4000元 由此可見,在邊際成本法下,利潤與銷售量直接相關,而與產量無關。兩種方法計算的利潤差額正好是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庫存產品中所含的固定費用數。所以,用邊際成本法更能准確地反映企業實際利潤。同時,也可以看出,由於固定成本與產量增減無關,在短期增減產量決策時,不必考慮固定成本因素,因此,邊際成本法對企業管理者短期產量決策是非常有用的。

④ 邊際利潤怎麼計算

計算公式:公式:MR=△TR/△Q

1、邊際收益=總收益的變化量/銷售量的變化量

邊際收益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代理人的邊際收益

邊際收益=售價-變動成本

2、總邊際收益(Total Marginal Contribution ,TCM)等於總銷售收入(Total Revenue,TR or Sales)減去總變動成本(Total Variable Cost,TVC,TC):

總邊際收益 = 總銷售收入 − 總變動成本

3、單位邊際收益(Unit Marginal Contribution ,C)等於單位銷售收入(Unit Revenue or Price,P)減去單位成本(Unit Variable Cost,V):

單位邊際收益 = 單位銷售收入 − 單位變動成本

4、邊際收益率(Marginal Contribution Ratio)是反映銷售收入後所得到的利益比率,比率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法計算:

邊際收益率 = 總邊際收益/總銷售收入= 單位邊際收益/單位銷售收入

邊際收益(MR)=P(1-1/Ed)

(4)邊際成本利潤多少擴展閱讀

計算公式:

1、邊際利潤的計算公式為:邊際利潤(M)=邊際收入(S)-邊際成本(V)

n邊際利潤=總利潤變化量/產量變化量

n邊際利潤=邊際收入-邊際成本

邊際利潤率是指邊際利潤與銷售收入的比率,

即 U=M/S=(S-V)/S=1-V/S

2、銷售利潤=產品銷售凈額 —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其中:產品銷售凈額 = 產品銷售總額 —(銷貨退回+ 銷貨折扣與折讓)

利潤總額=銷售利潤+ 投資凈收益 +營業外收入—雹裂營業外支出

稅後利潤=利潤總額— 應交所得稅

綜上所述,邊際利潤首先用來補償固定費用,補償固定費用後若有餘額,才能為企業源隱閉提供利潤。攜型否則,企業就無收益或虧損。

⑤ 邊際利潤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邊際利潤的計算公式為:邊際利潤(M)=銷售收入(S)-變動成本(V)。

邊際利潤的大小取決於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的大小。

它們之間的關系是:邊際利潤=邊際收入一邊際成本。等式中的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是指在原產銷量基礎上,每增加一個單位產銷量所引起的收入變動額和成本變動額。

邊際貢獻的計算公式

1、邊際貢獻=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單價-單位變前蠢腔動成本)×銷量=單位邊際貢獻×銷量=固定成本+利潤。

2、邊際貢獻-固定成本=利潤。

3、邊際貢獻率=邊際貢獻/銷售收入=[(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量]/(單價×銷量)=1-變動成本率。

4、邊際貢獻總額=銷售收入總額-銷售變動成慧衫本總額=銷售檔慎單價×銷售量-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單位邊際貢獻×銷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