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對行政管理成本進行控制
有效地控制行政成本、高效低耗地開展行政管理工作,是我國政府行政改革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尋求行政成本得以降低的措施與途徑是我們解決當前行政成本過高或失控的關鍵。
對行政管理成本的控制著重從宏觀與微觀上進行控制。
一、從宏觀方面。
1、更新思想觀念,在行政管理中借鑒「經濟人」的思想。
對於要建立一個做得更好和花錢更少的政府來說,在改革和探索中借鑒企業的經營理念,借鑒「經濟人」的思想,是非常有價值的,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要確立講求效益的思想觀念。
在政府與公眾的關繫上確立以公眾為本的思想觀念,遵循國家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原則,節省行政經費開支,讓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及其他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中去,為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產品,公眾既然是這些利益的出資者,也應該是最終的受益者。
政府要在行為方式上確立追求高效率的時間觀念,政府需要借鑒企業的快節奏、高效率的運作模式,強化時間觀念,重塑追求高效率的思想觀念,以提高政府工作的行政效率,避免時間這種抽象的行政資源被無端的損耗,從而加大行政成本,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2、.精簡政府機構,建立現代化的管理模式。
精簡政府機構,建立現代化的管理模式是有效控制行政成本的主要途徑,伴隨著機構改革的進行,政府在管理模式上可以借鑒西方國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結合我國國情,盡快實現由傳統行政向現代行政的轉變,減少不必要的行政成本耗費。
3、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公務員的綜合素質。
提高公務員的綜合素質,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與行政質量的迫切要求,對公務員綜合素質的要求,本質上是對政府管理的要求,只有公務員的素質提高了,才能增強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推動政府加快行政管理的改革,提高行政效益。
2. 我國的行政成本為何過高
我國的行政成本過高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行政機構設置不合理,部門過多,有的甚至重疊;
2、機構臃腫,一些機構為了安排過多的行政人員,設置一些頃禪不必要的部門與科室;
3、人浮於事,辦事知乎枯效率底下。大部分人搭洞大事幹不了,小事不願意干,遇事相互推委。
4、違規辦事,增加復議和訴訟成本。
3. 行政辦公物料多且雜,管理成本高怎麼辦
行政辦公管理解決方案優勢
(1)快捷領用借用歸還,提升效率
先認證告斗開鎖,再隨時取用借用,方便快捷高效領取物料,關門自動登記操作人員和拿取物資數量,提升工作效率
(2)設置員工領用許可權
智能化管理,可對應到人,追溯領用記錄,快速襪團磨查詢個人累計領用數量,可設置單位時間內最多領用數量,減少物料浪費
(或源3)自動補貨保障運營
無需專人盤點。實時在線監測庫存,自動提醒預警補貨,保證物料不間斷供應
(4)數據報表智能分析
領用全流程記錄,一鍵導出自定義報表,提高數字化水平
4. 有人認為,「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較高,是我國行政成本過高的體現」,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是通過財政收襪輪入的再分配形成的,所以國家的財政狀況是制約它的首要因素。在通常情況下,國家的財茄好譽政狀況越好,行政管理顫段支出的規模就有可能越大。
5. 行政單位收入費用率高表明本單位什麼狀況
行政單位收入費用率高表明本單位什麼狀況?
可看出該單位行政運行成本高低,提倡壓縮降低行政費用,發揮財政資金效益.
行政單位的收入費用率分析:
計算公式如下:收入費用率=費用÷收入×100%.
行政單位收入包括財政撥款收入和其他收入.行政單位依法取得的應當上繳財政的罰沒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有資產處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等,不屬於行政單位的收入.
分析各種費用占收入的比例、增減變動.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費用常用計算公式
1、成本費用率=成本費用總額(營業成本、期間費用)/營業收入*100%.
成本費用率可以用於評價企業對成本費用的控制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促使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節約支出,提高經營質量.
2、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率=主營業務成本好察明/主營業務收入*100%.
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率是衡量企業盈利水平和成本水平的一個綜合指標,成本收入率越低,表明企業控制營業費用支出的能力越強,經營效率越高.
3、主營業務收入費用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主營業務收入*100%.
主營業務收入費用率反映企業費用在主營業務收入中所佔的比重,主營業務收入費用率越高,表示企業經濟效益越差.
行政事業單位其他收入包括哪些內容?
行政單位收入包括財政撥款收入和其他收入.行政單位依法取得的應當上繳財政的罰沒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有資產處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等,不屬於行政單位的收入.
事業單位收入包括財政補助收入、事業收入、上級補助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等.應注意:
(1)財政補助收入是指事業單位從同級財政部門取得的各類財政撥款,從非同級財政部門取得的財政撥款應計入其他收入或事業收入.
(2)事業收入是指事業單位開展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取得的收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應當上繳國庫或者財政專戶的資金,不計入事業收入;從財政專戶核撥給事業單位的資金和經核准不上繳國庫或者財政專戶的資金,計入事業收入.
(3)上級補助收入是指事業單位從主管部門和上級單位取得的非財政補助收入.
(4)附屬單位上繳收入是沒畝指事業單位附屬獨立核算單位按友告照有關規定上繳的收入.
(5)經營收入是指事業單位在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之外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
(6)其他收入包括投資收益、銀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現金或存貨捐贈收入、現金盤盈收入、存貨盤盈收入、收回已核銷應收及預付款項、無法償付的應付及預收款項等.
行政事業單位的收入一般應當按照收付實現制,在收到款項時予以確認,並按照收到的金額進行計量.
6. 我國行政成本過高的原因
組織過多,虛設職位過多,閑雜人等過多,不勤儉節約,吃喝成風。
7. 試述我國行政成本現狀及解決辦法
我國行政成本現狀
1978年,國家財政的行政管理費為52.90億,僅占政府財政支出的4.71%,佔GDP的1.45%。而2005年,國家財政的行政管理費為6512.34億元,占政府財政支出的19.19%,佔GDP的3.56%。如果把預算外行政事業費支加上的話,我國的行政事業費支出則更高,2005年,我國預算外資金分項目支出中,行政事業費支出為3133.80億元(不含鄉鎮自籌,統籌支出);預算內與預算外相加為9646.14億元,超過了經濟建設費與社會文教費,為我國政府財政指出的第一大項目,占預算內外支出總額38282.01億元的25.1%,佔GDP的5.27%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任玉嶺提交的提案《關於黨政機關帶頭發揚艱苦奮斗傳統的建議》中,提供了一組數據:「從改革開放初期的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間,我國行政管理費用已增長87倍。行政管理費用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僅為4.71%,到2003年上升到19.03%,這個比重,比日本的2.38%、英國的4.19%、韓國的5.06%、法國的6.5%、加拿大的7.1%、美國的9.9%分別高出16.65、14.84、13.97、12.53、11.93和9.13個百分點。而且今年來行政管理費用增長還在大跨度上升,平均每年增長23%。」馮培恩委員指出;從1986年到2005年我國人均負擔的年度行政管理費用由20.5元到498元,增長23倍;而同期人均GDP增長14.6倍,人均財政支出的比重從1986年的10%到2005年的19.2%,20年間增長將近一倍,超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5.6%的標准;同期,我國撫恤和救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只提高了0.5%,國防、科技和農業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分別下降了1.8、1.2、和0.4個百分點
8. 行政成本控制,思路,常用方法有哪些
要知道行政管理成本的控制方法,首先就需要了解行政管理成本(G&A Expense)管控的難點所在:一是其間接費用的屬性,導致其支出水平不能直接與產銷量發生關系,沒法精確配比,預算做不準,當然控制就更難;二是內容分散,科目多,但單個科目金額小,從而進一步增加了管理的難度。
嘗試加強行政管理成本的方法有多種,這里只提幾個較為流行的方法:
1、化整為零,集中管理:比如行政部統一歸口全公司的辦公傢具和行政修理費,其他部門統一報需求給行政部,由行政部統籌全公司的在這方面的支出,成本管得不好,財務部只向行政部問責就可以了,由它去想辦法往下面平衡和管理。
2、定額控制,定比率控制,總量控制,抓大放小:比如同行業或主要競爭對手的管理費用占收比為5%,那麼本企業的管理管理費用為保證在行業的競爭力,同樣總量鎖定為預測銷售收入*5%即可。會計期間,只要總量和比率不超,科目間的相互借用可以不那麼嚴格追究。這是決策層看待行政管理成本的視角和態度。
3、成本定額落實到人,與個人的績效相掛鉤,等等。還有那些通用的成本控制方法,當然同樣對行政管理成本有效。
降低直接人工成本的管理措施 1.經過系統性分析,從產品設計階段直至生產作業過程,每一環節都應考慮降低直接 人工成本的可能性和辦法,具體指引如下表所示。 降低直接人工成本各環節指引 著眼點 1.在設計階段達成加工方法的標准化與通用化 (2)價值工程(VE)管理 (1)生產設計 2.在生產計劃階段,謀求加工方法的不斷改善 (2)設定目標基準、作業標准等 (1)生產計劃與產品組合計劃 3.在生產計劃階段,研究如何縮短生產所需要 (2)擬訂生產日程或預計進度 的時間與每一生產過程的期間 (3)分批數量的計算與負荷的調整 4.通過作業分配及作業過程的控制來提高作業 效率 (1)作業改善 5.透過作業方法與廠房布置等作業改善來減少 工時與生產停滯狀態 (2)程序改進 (3)運搬管理 (4)盡量實現機械化 6.防止出現作業等待與操作停止等情況 7.通過產量的提高、不良品的減少來減低單位 成本 8.通過提升員工的工作意願來提高生產效率, 通過提高員工的正確操作率來降低成本 設備管理(預防維護) (1)加強質量檢查與控制 (2)實驗計劃法 (1)教育訓練 (2)適性配置(適才適崗) 工業工程(IE)管理 管理辦法 (1)盡量設計標准化與通用化的產品 2.科學、合理地開展生產作業分配,力求使操作人員沒有空閑時間,將工人的全部優 勢發揮出來。 3.購進機械設備,提高車間機械化作業程度,以降低直接人工成本。需要注意的是, 機械設備雖可節省大量的人工費用,但因設備投資所增加的折舊費、佔用資金的成本以及 大量生產引起的價格下降等因素,所以在引進機械設備時,需要做投資分析,衡量設備的 投資效率。 4.建立機器預防保養制度,不斷推進技術改造,提高現有設備的工藝狀態。
9. 誰能給我說一下,行政管理費與行政成本的關系謝了。
行政部門是與生產無關的部門。通俗的說,就是辦公室的工作,企業或者機關里那些做文職工作或者做管理工作的,有行政職權的,就是行政部門。凡是行政部門所發生的費用,記入管理費用,構成行政成本。
行政成本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
(1)基礎成本——行政機構及其人員的工資、獎金、勞保、福利等所構成的費用。
(2)裝備成本——辦公場所的使用與管理、交通工具的使用與管理、辦公用品的使用與管理等所構成的費用。
(3)運行成本——行政機構管理人員的學習、培訓、出差、會議、異地交流以及行政機構管理人員檢查監察(執法)等所構成的費用。
(4)公務成本——從公文的起草到下發,從會議的通知到開會等所構成的費用。
(5)無形成本——由於機構臃腫、職能交錯、人員扯皮、效率低下、廣大行政機關缺乏行政成本意識、行政成本監控機制沒有建立或者不健全,而形成的效能抵消,政府行政部門形象的影響,造成緊張的干群關系等由此所產生的行政成本累積現象。而增加的行政成本。
在我國,行政管理費是指國家財政用於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國家審判機關、國家檢察機關以及外事機構、重要黨派團體行使職能所需的經費支出。按費用要素分類,行政管理費包括人員經費、公用經費。
由此,可以瞭然,行政管理費與行政成本其實是一回事。
-
但是,在過去,行政管理機構在為大眾服務的過程中,會收取一定的費用,不知提問者所指的「行政管理費」是否為這一塊?
如果是,那麼,「行政管理費」與「行政成本」是完全脫節的兩回事。
因為,這里所收取的「行政管理費」只是眾多「行政成本」之「九牛一毛」。
可以說,在中國,沒有哪個行政機構能夠將其收取的「行政管理費」支付這個機構的「行政成本」。
10. 中國的行政成本為什麼這樣高
「行政成本支出居高不下,實質是由行政機構膨脹、人員龐雜所導致。」彭真懷指出,這不僅造成行政機構人員經常性的開支、工資、辦公費用等的高漲,而且造成行政摩擦、效率低下等「九龍治水」的現象。他以新農村建設為例,國家財政共投入9000多個億的資金,但分派給了11個部門。結果資金使用效率很可能大打折扣,「一些資金甚至被用作修建樓堂館所。」周天勇也認為,目前的五級政府,層級過多,造成了機構的重復設置,直接導致行政成本節節攀升。多位專家認為,五大原因造成了行政成本支出居高不下。首先,機構編制的急劇膨脹是行政管理支出增長迅猛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上述九三學社中央的提案中提供了一組數據,我國當前吃財政飯的總人數已達4000多萬,還有500多萬人依賴於政府的權力實行自收自支。這意味著全國人口中,每二十多人就有一個屬財政供養。其次,政府行為和公務消費缺乏有效的約束評價機制。目前,對職務消費缺少明確的標准和限制,沒有剛性的制度約束。在彭真懷看來,目前對包括行政公務支出在內的財政支出,更偏重預算的制定、偏重支出規模的合法性,但對資金的使用過程缺乏管理和效益評估,「其實,也並不是沒有標准和制度,關鍵是標准得不到貫徹。」其三,政府支出不公開透明。一方面政府支出沒有全部納入預算,還存在大量的不受監督的預算之外的政府性資金。另一方面,即使是預算內,行政成本也未見詳細的數據公布。而且,預算編制不完整,對預算執行的監督不到位。葉青指出,我國預算編制存在著編制力量不足、時間不夠長、內容不夠全等問題。他以美國為例,「美國專門有一個隊伍在編制預算,從總統的預算管理局到參眾兩院的預算委員會、撥款委員會等,一般要編一年,再交給財政部門去執行。」特別是對目前的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的制衡機制,周天勇指出,「目前的狀況是我來編預算,我來花錢,我來監督,人大對此的監督作用效果不明顯。正是這個原因導致目前政府組織和公務員在管理和服務中缺乏效益觀念、公共財政的理念、緊迫感與責任感,出現『敞著口子花財政錢』的現象。」再有,財政體制改革不到位。周天勇認為,部門利益對財政改革形成了較大的阻力,各部門預算外的一些收費、罰款等,財政部門難以制約。而且,「收支兩條線改革」也許助推了上述部門利益合法化,「本來很多不合理的收費,應該停止收取,但現在是超收獎勵、罰款分成,把不合理的收入合法化了。」以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重點」之一—公車消費為例,據九三學社中央提供的我國目前公車消費的數據,有350萬輛以上的公車,包括司勤人員在內,年耗3000億元人民幣。如此高耗費的公車制度,其改革卻一直難有實質性突破。周天勇認為,「行政成本特別是公務消費節節攀升、公私不分等現象嚴重,長此下去,不僅影響政府形象,也會拖垮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