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哪五種定價方式
一、成本導向定價法
以營銷產品的成本為主要依據制定價格的方法統稱為成本導向定價法,這是最簡單、應用相當廣泛的一種定價方法。
1、總成本定價
成本加成定價法即按產品單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毛利定出銷售價。
目標利潤定價法,是根據企業總成本和預期銷售量,確定一個目標利潤率,並以此作為定價的標准。其計算公式為:單位商品價格=總成本×(1+目標利潤率)/ 預計銷量
2、邊際成本定價法
邊際成本定價是指增加單位產量所引起的總供給成本的增加量。其一般分為短期邊際成本和長期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定價是指這樣一種定價規則,廠商或國有企業使得價格等於邊際成本。邊際成本定價法也叫邊際貢獻定價法,該方法以變動成本作為定價基礎,只要定價高於變動成本,企業就可以獲得邊際收益(邊際貢獻),用以抵補固定成本,剩餘即為盈利。
3、盈虧平衡定價
考慮到銷售額變化後,成本也在發生變化,這種方法是運用損益平衡原理實行的一種保本定價法。
其公式是:盈虧平衡點銷售量=固定成本/單位—單位變動成本、盈虧平衡點銷售額=固定成本/1—單位變動成本率。
二、需求導向定價法
需求導向定價法是指根據市場需求狀況和消費者對產品的感覺差異來確定價格的定價方法。
1、認知導向定價法,是根據消費者對企業提供的產品價值的主觀評判來制定價格的一種定價方法。
2、逆向定價法,它是指依據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最終銷售價格,考慮中間商的成本及正常利潤後,逆向推算出中間商的批發價和生產企業的出產價格。可通過公式計算價格:出廠價格=市場可零售價格×(1—批零差率)×(1—進銷差率)
3、習慣定價法,是按照市場長期以來行成的習慣價格定價。
三、競爭導向定價法
競爭導向定價法是企業通過研究競爭對手的生產條件、服務狀況、價格水平等因素,依據自身的競爭實力,參考成本和供求狀況來確定商品價格。以市場上競爭者的類似產品的價格作為該企業產品定價的參照系的一種定價方法
1、隨行就市定價法
在壟斷競爭和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條件下,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憑借自己的實力而在市場上取得絕對的優勢,為了避免競爭特別是價格競爭帶來的損失,大多數企業都採用隨行就市定價法,即將該企業某產品價格保持在市場平均價格水平上,利用這樣的價格來獲得平均報酬。
此外,採用隨行就市定價法,企業就不必去全面了解消費者對不同價差的反應,也不會引起價格波動。
2、產品差別定價法
產品差別定價法是指企業通過不同營銷努力,使同種同質的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不同的產品形象,進而根據自身特點,選取低於或高於競爭者的價格作為該企業產品價格。因此,產品差別定價法是一種進攻性的定價方法。
3、密封投標定價法
在國內外,許多大宗商品、原材料、成套設備和建築工程項目的買賣和承包、以及出售小型企業等,往往採用發包人招標、承包人投標的方式來選擇承包者,確定最終承包價格。一般來說,招標方只有一個,處於相對壟斷地位,而投標方有多個,處於相互競爭地位。
標的物的價格由參與投標的各個企業在相互獨立的條件下來確定。在買方招標的所有投標者中,報價最低的投標者通常中標,它的報價就是承包價格。這樣一種競爭性的定價方法就稱密封投標定價法。
㈡ 成本定價法中的」成本「主要指哪些
成本定價法是以全部成本作為定價基礎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潤制定產品價格的方法。
第一步:估計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如直接材料費,直接人工費,燃料及水電費等);
第二步:估計固定費用,然後按照預期產量分攤到單位產品上去,加上單位變動成本,求出全部成本;
第三步:在全部成本上加上按目標利潤率計算的利潤額,即得出價格
㈢ 以成本為基礎的定價方法主要包括哪些
1、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
2、保本定價法
3、目標利潤法
4、變動成本定價法
㈣ 生活中哪些是根據成本定價的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很多領域都涉及到根據成本定價。要說的可就多了去了。
例如:
1)目前生活中大家極力倡導的綠色出行所使用的共享單車;
2)大城市中高聳入雲的住宅及寫字樓,在售賣過程中它每平方的定價是考慮到成本來定價的;
3)節奏快的城市生活,時間緊迫白領們每日午餐需要點外賣,菜品單盤價格也是要根據時間成本價格來定義的;
4)服裝廠在生產衣服向經銷商提供采購價格時也是考慮到物料成本的;
5)日常生活用品也是考成本來定價的,比如水杯、衛生紙、床上用品等等;
6)培訓機構、學校、興趣班等地方也是根據成本定價的,只是此時考慮的是人力成本、設施環境及時間成本等等;
......
......
不管在何時何地,定價都會考慮到成本,根據成本而或高或低~
㈤ 成本導向定價法的適用條件是什麼
成本導向定價法的適用條件是已知全部成本。
成本導向定價法是以全部成本作為定價基礎.首先要估計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然後再估計固定費用,並按照預期產量把固定費用分攤到單位產品上去,加上單位變動成本,求出全部成本,最後再全部成本上加上按目標利潤率計算的利潤額,即得出價格。
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是按產品單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潤制定產品價格的方法。大多數企業是按成本利潤串來確定所加利潤的大小的。即:
產品出廠價格=(單位產品製造成本+單位產品銷售利潤)/(1-期間費用率-銷售稅率)=(單位產品製造成本×(1+成本利潤率)/(1-期間費用率-銷售稅率)
其中,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期間費用率為期間費用與產品銷售收入的比率,可以用行業水平,也可以用本企業基期損益表的數據。
成本導向定價法的優缺點:
1、優點:
(1)計算方法簡便易行,資料容易取得。
(2)根據完全成本定價,能夠保證企業所耗費的全部成本得到補償,並在正常情況下能獲得一定的利潤。
(3)有利於保持價格的穩定。當消費者需求量增大時,按此方法定價,產品價格不會提高,而固定的加成,也使企業獲得較穩定的利潤。
(4)同一行業的各企業如果都採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只要加成比例接近,所制定的價格也將接近,可以減少或避免價格競爭。
2、缺點:
(1)完全成本加成法忽視了產品需求彈性的變化。不同的產品在同一時期,同一的產品在不同時期(產品生命周期不同階段),同一的產品在不同的市場,其需求彈性都不相同。因此產品價格在完全成本的基礎上,加上一固定的加成比例,不能適應迅速變化的市場要求,缺乏應有的競爭能力。
(2)以完全成本作為定價基礎缺乏靈活性,在有些情況下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
(3)不利於企業降低產品成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成本加成定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