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種植綠化苗木的成本怎麼算//////////農村人。准備明年做這個。。
種植綠化苗木的成本好計算:1、土地承包費;2、苗木幼苗、種子費;3、人工費;4、水電費;5、看護費;6、銷售疏通關系費;7、車費等等。
② 苗圃基地成本核算
主要包括以下費用:
1、土地租憑費用:看你要多大的土地呢,如果建苗圃建議找些細砂土的地,這樣的地松軟且透氣,營養良好。如果以陝西目前的地價,每畝每年1000元,你租50畝, 就是年費用5萬。
2、種苗費:繼續以50畝算,種苗費看樹種不同而有所不同,本人是藍田縣中心苗圃,主要搞白皮鬆育苗,如果按此計,每畝地育白皮鬆種子,則每畝地約投次4萬元(含初次種子費用、人工費用)
3、管理費:仍以50畝白皮鬆算,每年每畝約1000元,50畝就是5萬元。肥料等每畝200元,共1萬,此項費用為6萬元
以上合計:初次費用第一年需要約15萬。以後費用隨著勞動力和其他的變動而變動。
③ 園林綠化工程中的苗木包活費怎麼計算
有幾種的計算方法;
第一、根據園林定額中的養護標准中的養護費和苗木成活率來計算苗木的包活費(養護費+成活率中的死亡苗木費用)
第二、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估算苗木的成活率(施工的季節很關鍵)然後把幾種費用加起來既是(養護費+苗木費+栽植費)
第三、在正常的施工季節、正常的養護苗木的包活費在苗木的總成本的5-8%(僅供參考)
④ 苗木(種植業)成本核算問題
第一個問題,從「消耗性生產物資-----xx苗木」科目結轉到「農產品」科目的意義相當於生產性企業從「生產成本」結轉到「產成品」,會計核算的功能之一是生產經營活動的記錄和反映,所以這一步還是要結轉的。
第二個問題,首先自產苗木銷售可以享受增值稅減免政策,具體你可以向稅務機關咨詢。享受免稅政策的情況下,你可以不考慮稅金的處理;如果你未享受稅收優惠政策,而有3%的增值稅,那你應該是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含稅收入/(1+3%)為計稅基數,計稅基數*3%為應繳稅金,含稅收入中減增值稅稅金確認為主營業務收入
借: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 103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
應繳稅費-應繳增值稅 3
⑤ 綠化工程中自己種植的苗木會計應怎樣核算
根據 《農業企業會計核算辦法》 ,農業活動是指農業企業對生物資產轉化為農產品或其他生物資產的生物轉化的管理。生物轉化,指導致生物資產質量或數量發生變化的生長、蛻變、生產、繁殖的過程。生物資產應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將收獲為農產品或為出售而持有的生物資產。根據以上定義,綠化苗木應屬於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物資產的初始計量應當按實際成本入賬。企業苗木成本核算應增設「待攤費用」、「農業生產成本」科目,核算農業活動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 1.苗木初始建園時,為了賬務處理清晰,可增設「待攤費用」科目進行建園費用的歸集。除初始購入的種苗支出直接計入相應的品種成本外,其餘發生的所有與建園有關的費用計入「待攤費用」。「待攤費用」可根據企業實際費用項目情況建立相應的二級科目(如土地費、整地、肥料、栽植、除草等)進行明細核算,建園結束時由該科目轉入「農業生產成本」科目進行正常生產投入核算,會計處理如下: 借:待攤費用(二級科目)
貸:現金或銀行存款 借:農業生產成本(二級科目)
貸:待攤費用 2.「農業生產成本」科目用於核算苗圃建園後正常生產投入的費用,應按品種、生長年限分別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分類核算及公共性撫育成本的歸集,可在「農業生產成本」下再增設一個二級科目——「待分配成本」,用於歸集當期發生的撫育成本,會計處理如下: 借:農業生產成本——待分配成本(公共性撫育的成本)
——某品種苗木(可直接進入某品種的撫育成本)
貸:現金(銀行存款等) (二)苗木成本的計算與分配 苗木作為一種特殊存貨,在未出圃前始終處於在產品狀態,日常管理撫育成本占很大比例,如果按月進行苗木成本費用的分配,勢必會大大增加核算工作量,可按季度或半年(根據苗木生產及管理的季節性特點,筆者認為按季度較合適)進行分配。分配公共性撫育成本時,可考慮按各品種的面積作為分配基數,如有套種現象,苗木規格相差很大,可按套種的數量與不存在套種情況下的標准數量比,摺合為面積進行分配。另外,由於苗木因品種不同而導致生產管理的繁雜程度不一樣,所以應在第一次分配的基礎上,根據品種間管理的難易程度制訂相應的再分配難易系數(由生產管理部門提供),對不同品種的公共撫育成本進行二次分配調整。計算方法如下: 1.某品種苗木成本=某品種購苗費(含購苗運費、旅差費等)支出+某品種苗木撫育成本 2.某品種苗木撫育成本=可直接計入某品種成本的撫育成本+公共性撫育成本的分配數 3.某品種苗木公共性撫育成本的分配數=全部苗木的公共性撫育總成本÷總面積×某品種所佔面積×品種間難易系數 4.某品種苗木每株苗成本=某品種購苗費(含購苗費、運費、旅差費等)支出÷某品種株數+某苗木品種撫育成本某品種苗木成本÷某品種苗木數量×各生長年限的定額差異系數(由生產管理部門根據生產過程實際情況制定)會計處理如下: 歸集時,借:農業生產成本——待分配成本
⑥ 苗木反季節種植費用如何計算
答案:苗木反季節種植費用主要包括苗木本身的費用、人工費、設備費和其他雜費。
解釋租胡:苗木反季節種植是指在非正常生長季節種植苗木,一般需要在保證苗木生長的前提下,提高溫濕度等環境條件。因此,苗木反季節種植需要投入更多的費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苗木本身的費用。反季節種植需要使用生長周期較長的苗木,這類苗木價格相對較高,比如一些小苗可能需要等待一年才能達到正常生長周期下的大小,因此價格也相應較高。
2. 人工費。苗木反季節種植需要對環境進行調控,比如增加溫濕度等條件,這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操作和監控,因此人工費用也相對較高。
3. 設備費。苗木反季節種植需要使用一些設備來進行環境調控,比如加熱設備、灌溉設備等,這些設備需要一定的投入。
4. 其他雜費。比如土壤調節、防治害蟲等雜費也會增加苗木反季節種植的成本。
拓展:苗木反季節種植費用的計算需要根據數嘩具體情況進行。一般來說,可以根據反季節種植的規模和種類來進行估算。同時,也需要考慮到所在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市場價薯型行格等因素。
⑦ 一份完整的園林預算都包括什麼內容苗木的價格如何確定
在社會實踐中,綠化工程的決算常有以下幾中演算法來確定。
3.2.1第一種演算法
將綠化工程的苗木費列入直接費,查綠化定額套出用工費用也列入直接費,然後再套上綜合費率作為間接費。直接費與間接費之和即為工程總造價。這種演算法看上去比較簡單,但在實際工作中採用的單位不多,原因是苗木費是市場價格,如果苗木用得貴重高檔,費用佔大部分,那麼業主再付20-30%的間接費是不合理的。浙江省的造價管理部門也有規定:每株苗木進入直接費的金額不超過貳百元(含貳百 元)的,超過部分作為補差處理。但明確此規定的人是不多的。只有綜合性的園林綠化工程土建部分佔大頭,綠化苗木費占很小的比例,為省事,有的業主單位採用這種演算法與土建演算法靠齊。
3.2.2第二種演算法
將綠化工程苗木費另列,查綠化定額套出用工費用作為直接費,間接費套用單獨綠化綜合費率(例如浙江省單獨綠化綜合費率為:特類114.6%;一類100.9%;二類87.3%;三類75.6%;四類63.9%)。然後將苗木費加上人工費,再加上間接費之總和乘以3.43%得出稅金。
上述四項之總和即為綠化工程的造價。公式為:造價=(苗木費+人工費+間接費)×(3.43%+1)這種演算法對綠化種植占絕大份額的園林綠化工程來說應該算是較為合理的。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有的專類公園如植物園,其中絕大部分苗木在形態、價格的確定上始終有業主方和監理方共同參與,施工單位在苗木采購時無利潤可圖。而施工單位又往往實行二級經濟承包。項目部對公司又有分級承包的制度。在苗木采購時如沒有差價,項目部往往無法進行虧本的施工。為此,業主方、監理方、項目部(施工單位)三家協商確定。對於業主和監理確定的苗木價格(包括其他議價的建築材料如石欄桿等)再給出10%的管理費作為間接費,來作為工程決算費。
3.2.3第三種演算法
有的業主在招標書中就明確規定,苗木費報價中包括了苗木的成本費、運輸費用、種植養護費用、利潤、稅金等。這種演算法往往出現在合理低價評審定標的競標辦法中。那麼各種苗木的單價乘以各種苗木的數量,其總和也就是綠化工程的決算價,無需套用定額。這種做法是一種無序競爭,對綠化施工企業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由於苗木種植場的參與,他們又缺乏經驗,使得綠化工程的質量得不到技術上的保證,園林的造園藝術在工程中不能充分展現出來。
⑧ 綠化工程施工如何進行成本核算我公司提供的自產苗木如何計價
1.綠化工程的成本核算要用「工程施工」科目核算,工程施工下設合同成本及合同毛利。合同成本下設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其他直接費和間接費科目;合同毛利包括利潤和上交管理費。老准則直接將「工程施工」借方金額從貸方轉出到工程結算成本科目。新准則下「工程施工」僅僅歸集實際發生的成本,只有到工程竣工決算以後才和「工程結算」科目對沖。
2.你公司自產的苗木肯定有自己的成本和目標利潤。苗木價格=苗木苗原始采購價格+起苗的人工、機械、輔料+在苗圃或者假植區的各種養護人工、樹動力根動力等葯品費+養護機械及輔料+運到施工現場的運費及截幹掉枝等人工、機械等費用+苗圃的預期利潤。如果是常綠喬木或者需要斷根處理的落葉喬木,還需要考慮前一年度斷根的費用。裸根苗木可不考慮這些。
個人認為:自產的苗木可以參照一下網上公布的價格,但要注意苗木土球、胸徑的大小及分枝點的高度及所有苗木是否分枝點一致等問題。這些也直接影響到苗木的單價。
⑨ 求綠化工程苗木成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及其他費用的簡單有效計算方法!!!
按平方算,一般苗木300每平米,加人工一半,加養護一半
⑩ 組培苗的生產成本是怎樣計算的
(1)直接生產成本(按生產10萬株組培出瓶幼苗計):按生產每10萬株的全過程中(包括繼代接種、生根誘導等)約耗用15002000L培養基推算,培養基制備的葯品、人工工資、電耗及各種消耗品(如酒精、刀具、紙張、記號筆等)約需直接生產成本3.8萬元。
其中,培養期間的電耗常占極大比重,如果能充分利用自然光來減少人工光照和合理利用光源,將大大地降低成本。此外,隨著各項生產技術的改進、提高和自動化設備的引進,擴大生產規模也可以有效地降低直接生產成本。一般情況下每株組培苗的直接成本可控制在0.20.3元或更低。
(2)固定資產(廠房、設備及設備維修等)折舊:按年產100萬苗的組培工廠規模,約需廠房和基本設備投資100萬元左右計,如果按每年5%的折舊推算,即5萬元的折舊費,則每株組培苗將增加成本費0.05元左右。
(3)市場營銷和經營管理開支:如果市場營銷和各項經營管理費用的開支按苗木原始成本的30%運作計算,每株組培幼苗的成本增加0.10.13元。從以上各項成本費合計計算,每株組培幼苗的生產成本在0.350.5元。因此,組培育苗工廠在選擇投產植物品種時必須慎重。要選擇有市場前景、售價高的品種進行規模生產,否則可能造成虧損。(4)組培苗的增值:以上是一般組培苗的成本概算,隨著生產技術、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擴大生產規模,可使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此外,還可以通過銷售盤苗或營養缽苗、培養珍稀名貴植物和無病毒種苗、培養專利品種組培苗、利用組培法提高培養物的有效葯用成分含量等途徑使組培苗增值,提高工廠總體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