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矽谷和紐約哪個成本高
擴展閱讀
石油有多少被轉換成燃油 2025-05-15 12:34:52
銀行信貸產品在哪裡申請 2025-05-15 12:05:20

矽谷和紐約哪個成本高

發布時間: 2023-05-25 20:43:09

A. 矽谷打敗紐約,波士頓,可以給中國城市哪些啟發

1、矽谷不是規劃出來的。肯定沒有人能規劃出矽谷,矽谷的產業發展遵循著一套美妙的自發秩序,就像《矽谷百年史》里說的,「一個產業帶動另一產業的連鎖反應」。矽谷所在的舊金山灣區乃至整春笑個加州的實質性發展,是從19世紀中葉的淘金熱開始的,淘金熱從東部帶來了大量的人口與貨物,這直接催生了鐵路業,鐵路再帶動運輸業,運輸業又帶動港扒談含口業。
港口業有兩個伴生作用:港口催生了沿海城市,城市需要電力,輸電需要高壓電力線,這使該地區成為電力工程技術的領先者。港口需要無線電通信,這需要電子信息業的發展,從而催生了半導體產業,半導體產業又衍生出微處理器產業,從而產生了個人計算機,計算機又催生了軟體業,軟體業又得益於互聯網,互聯網巨頭們創造了巨額財富之後,又投資於生物科技和綠色環保技術。
簡而言之,這就是矽谷產業鏈的基本發展脈絡,它給中國城市的第一點啟發就是,產業發展與聯動存在著一種自發的秩序,事先是很難准確判斷的。在產業布局上,政府往往希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在千變萬化的市場環境中,種瓜有可能是得豆,種豆又可能是得菜。以矽谷為例,如果淘金熱出現得更早一點,或者更晚一點,會不會仍然在灣區催生出一連串神奇的化學反應,沒人知道。
2、矽谷並沒有發明什麼。矽谷頭頂著全球科創中心的皇冠,但它其實並沒有過特別重大的發明創造,對人類影響重大的半導體、晶體管、電話、計算機、互聯網、原子能,其誕生都跟矽谷沒有關系,它們要麼源自美國東海岸那些金光閃閃的老牌實驗室,要麼源自美國政府與歐洲政府主導的研究成果,矽谷在這方面乏善可陳,但它有一種紐約和波士頓都沒有的特殊技能,那就是能夠迅速理解一項發明成果對社會可能存在的顛覆前景,並將其做成生意,掙到大錢。
事實證明,對財富的追逐才能侍斗最大程度地激發人類的洪荒之力,矽谷因此後來居上,紐約和波士頓實驗室里那些高大上的發明,只有到矽谷大農村鼓搗一下,才有機會迅速傳播、改變世界。所以,矽谷給中國城市的第二點啟發是,基礎科研與產業轉化在空間上是可以分離的,基礎科研差的城市可以專注於後者,一樣可以摘到高科技產業上的明珠,在中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深圳。
3、沒有斯坦福大學就沒有矽谷,這幾乎成為一種共識,但在矽谷經濟起飛之初,斯坦福算不上一所很好的大學,這首先要從歷史說起:矽谷所在的舊金山灣區以及整個加州,屬於美國的後發地區,也曾是美國的「文化沙漠」。最重要的三所大學斯坦福、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都創辦於淘金運動之後的20世紀下半葉,比起東海岸常青藤的那些老牌名校,足足晚了100多年。大學會吃歷史的虧,矽谷也不例外。
斯坦大學後來的崛起最早要歸功於一個頗為尷尬的原因,那就是辦學經費緊張。斯坦福是私立大學,沒有政府財政支持,辦學經費越來越緊張,但根據老斯坦福的遺訓,這個大學既不能賣地,也不能收學費。這個時候,一個叫做弗雷德·特曼的教授,想到一個辦法,地雖然不能賣,但可以租。於是,斯坦福大學干起了「收租婆」的買賣,並依託園區企業,想方設法在技術轉化上做文章,這個決定直接催生了後來的斯坦福工業園。
正好,當時日本經濟開始崛起,太平洋貿易迅速發展,一些科技公司想到加州設點,斯坦福科技園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第一批進駐斯坦福工業園的公司有瓦里安、惠普、柯達、通用電氣,還有一個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斯坦福科技園被認為是矽谷的起源,特曼後來當了斯坦福的副校長,也被稱為「矽谷之父」,他還直接資助了自己的兩位學生創建了名震天下的惠普。
經濟騰飛也帶來了高等教育的顯著提升,舊金山灣區今天聚集的頂級大學完全不輸波士頓和紐約,並助力加州成為全美第二大科教中心。所以,矽谷給中國城市的第三點啟發是,大學對科創中心的建設非常重要,因為科創產業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與技術支持,而大學是這兩項資源的最佳供應者。世界上有名的科技園區,除了美國的矽谷與波士頓,還有中國的中關村、台灣新竹,日本的築波,印度的班加羅爾,都是矽谷模式輸出的代表,那就是依託頂尖大學的科技園區而出現的。深圳被認為是一個暫時的例外,但這座城市正在以全所未有的資源投入惡補大學這塊短板。

舊金山漁人碼頭
4、矽谷為什麼在西岸而不是東岸?沒有哪個行業比高科技更依賴大學,但論頂尖大學集中度,首推紐約-波士頓地區,這里匯聚了常青藤聯盟里的大部分學校,問題是虎踞龍盤的東海岸居然輸給了當時還在吃土的西海岸,原因一定是耐人尋味的。這說明,矽谷成功的原因中,除了大學,還有其他的東西。
一個常被人提及又被低估的事情是,灣區曾是美國西進運動與淘金運動中冒險家的樂園,也是美國嬉皮士與言論自由運動的發源地,這些社會運動為矽谷帶來一種深刻的反傳統、反體制、反主流的思潮,這股思潮塑造了灣區獨特的精神氣質,並在20世紀60年代把灣區推到全世界報紙的頭條。
也就是說,推崇個人主義與冒險主義的精神氣質早在矽谷的創業公司之前就已存在,這種精神氣質源遠流長,與日後涌現在這里的科技公司需要的天馬行空、質疑權威不謀而合。而反觀東岸,與這個東西幾乎是格格不入的。
正如書裡面所說,東海岸是美國傳統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仍然延續了老歐洲的很多條條框框,比如東岸的員工要成功,就必須穿西服打領帶,但在西岸,即便是億萬富翁也是牛仔褲+T恤衫。前者盛產的是對生活一絲不苟的職員,後者盛產的是天馬行空的工程師;再比如東岸和歐洲一樣都鼓勵員工在公司內發展,而矽谷卻鼓勵員工隨時考慮換工作,矽谷員工跳槽不存在「背叛」的道德包袱,被譽為矽谷黃埔軍校的仙童公司之所以創立,就是源自八個創始人的一次集體的「背叛行動」,「背叛」在西岸暢行無阻。這在東岸是不可想像的,紐約-新澤西是美國科技人員最集中的地區,但是自打有了AT&T以後,就再也沒有大公司出現了。
再者,東岸的大學在管理上仍然是一板一眼的,但在西岸,大學鼓勵教師與學生把實驗室里的科研成果拿去市場上技術入股,鼓勵他們創辦企業,並據此創造出一整套的「產學研」互動模式,這也是斯坦福工業園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果僅僅是靠收租是不可能後來一連串的化學反應的。
所以,矽谷肯定不會出現在美國東岸,正如淘金運動、嬉皮士運動、言論自由運動不會出現東岸一樣。矽谷給中國城市的第四點啟發便是,遠離傳統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不見得是一件壞事。離政治中心太近的地區,人們更傾向於靠利益交換與妥協來解決問題,反而是那些「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可以更充分地依賴市場與法治,靠創新來主導經濟社會的發展。
5、「好氣候勝過政府的努力」。《矽谷百年史》里特別提到,「在矽谷的發展過程中,一個經常被提及卻又被低估的事實是其晴朗溫暖的地中海式氣候」。灣區沒有紐約波士頓那麼寒冷的冬天,沒有芝加哥那麼剛猛得雨雪與狂風,也沒有南部德州那種濕熱的天氣,這里四季冬季溫和多雨、夏季涼爽乾燥,很多創業者都被這里的氣候所吸引,其中就包括對矽谷發展起到關鍵作用的兩位「矽谷之父」。
第一位「矽谷之父」是前面提到的斯坦福大學前副校長弗雷德·特曼,他本來在東岸的麻省理工任教,但在一次回斯坦福大學探親的時候患上了肺結核,病好後發覺氣候陰冷的波士頓已經不適合他的身體,麻省的教授夢成為泡影,他只好留在當時不被人看好的斯坦福大學擔任「無線電工程學」教授。很難想像,如果不是這個插曲,特曼就不可能是「矽谷之父」,也許會成為波士頓128公路高新區之父。而沒有特曼,矽谷也許根本就不會出現。在這里,氣候因素功不可沒。
另一位被譽為「矽谷之父」的是晶體管的發明者威廉·肖克利,正是他從貝爾實驗室回到灣區,才吸引到仙童公司最早的八位創始人慕名來到灣區,並創辦出日後一系列偉大的公司。《矽谷百年史》這本書里寫到,肖克利之所以回到灣區的家鄉,「一個很大原因是這里美好的氣候」。
地中海式的美好氣候讓矽穀人背感自豪,要知道地球上只有2%的土地擁有這種氣候。一個叫做紅木城的矽谷城市,曾經還打出這樣一句傲嬌的廣告詞:「好氣候勝過政府的努力」。
所以,矽谷給中國城市的第五點啟發是,氣候環境對吸引高端人才非常的重要,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地區均衡化的時候,氣候環境往往會成為地方爭奪人才最大的籌碼。今年年初,有一位人民大學的教授就因為無法忍受北京的霧霾,宣稱辭職到廣州的暨南大學任教,就引起了網路的熱議。所以,「美好的氣候」非常重要,這一點,南方城市要加分, 北方城市在治理霧霾和堵車上也要努努力了,要不然可能會有更多的高端人才跑到南方來。
6、矽谷為什麼是個大農村?前面雖然無比稱贊了矽谷的氣候環境,但仍然不能掩飾它在空間形態上是個大農村,而非熱熱鬧鬧的城市。在這里生活,別指望能像在東亞城市裡那樣輕松地找到公交站、便利店、大排檔與KTV,這里也沒有地鐵,長距離公交系統略等於無,沒有私家車幾乎寸步難行。
沒有大都市裡的高端配套與五光十色,農村般的矽谷靠什麼吸引到高端產業與高端人才?這是規劃師們特別關心的問題,城市的創新體系建設依託於什麼樣的空間秩序?或者說,什麼樣的空間形態有助於激發城市的創新活力?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找到矽谷在地理上的發展起點,這個起點被公認為是斯坦福大學的工業園區,這個園區使用的是斯坦福大學的地,而斯坦福大學這塊地最開始又是加州前州長、鐵路富豪利蘭·斯坦福買來做養馬牧場的,所以它一定在郊區而不在城市。後來,以這個工業園為起點,沿著著名的101公路往外延伸,形成一個綿延100多公里長的帶狀經濟走廊。
美國是個車輪子上的國家,尤其是在加州,公路對城市空間形態的影響非常大,所以矽谷在空間的拓展上沒有形成一個具備中心區效應的傳統城市,這跟灣區獨特的地理條件有關,也跟美國的特殊國情有關。不過,假如斯坦福先生當初在舊金山買塊地作為大學的選址,今天的矽谷也許就在熙熙攘攘的鬧市區了,這裡面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所以,矽谷可以給中國城市的第六點啟發是,空間形態對城市的創新體系建設沒那麼重要,即便是大農村,只要基礎設施做到位,也仍然能夠通過成本優勢、環境優勢吸引到高端人才與高端產業。比如,東莞的松山湖就因為環境好、成本低獲得華為這個大寶貝的芳心,北京的後廠村路在規劃上略等於鄉村公路,但靠著成本優勢照樣吸引到最牛的互聯網公司入駐。
大多數時候,對創新創業者來說,最關心的不是城市的空間形態,而是成本、成本、成本。在這個意義上,再高明的城市規劃,也比不上簡單粗暴的成本優勢來得實在。所以,高房價才是規劃師最大的敵人。

B. 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前十個城市是

1.日本首都東京(Tokyo) 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城市,位於本州關東平原南端,下轄23個特別區、27個市、5個町、8個村以及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總面積2155平方公里,人口約1229萬(截至2003年2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東京市的GDP為7848億美元。、2.紐約 美國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僅是美國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紐約位於紐約州東南哈得孫河口,瀕臨大西洋。它由五個區組成:曼哈頓、布魯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滿,面積780平方公里,市區人口700多萬,包括郊區在內的大紐約市人口1800萬。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紐約市的GDP為4070億美元。 3.英國首都倫敦(london) 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離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倫敦的行政區劃分為倫敦城和32個市區,倫敦城外的12個市區稱為內倫敦,其它20個市區稱為外倫敦。倫敦城、內倫敦、外倫敦構成大倫敦市。大倫敦市又可分為倫敦城、西倫敦、東倫敦、南區和港口。倫敦城是金融資本和貿易中心,西倫敦是英國王宮、首相官邸、議會和政府各部所在地,東倫敦是工業區和工人住宅區,南區是工商業和住宅混合區,港口指倫敦塔橋至泰晤士河河口之間的地區。整個大倫敦市面積1580平方公里。2001年倫敦人口為718.8萬。倫敦是世界最大的國際外匯市場和國際保險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倫敦市的GDP為2847億美元。 4.首爾 韓國的首都,面積為605.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0.61%,2000年統計人口為1032萬。首爾共有25個區,522個洞,是直接受中央管轄的地方自治團體「特別市」。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首爾市的GDP為1980億美元。
5.洛杉磯 瀕臨浩瀚的太平洋東側的聖佩德羅灣和聖莫尼卡灣沿岸,背靠莽莽的聖加布里埃爾山,面積1200多平方公里。大市區包括洛杉磯縣和奧蘭治、文圖拉兩縣的一部分,以及貝弗利希爾斯、帕薩迪納、長灘等80餘個大小城鎮,總面積10567平方公里。現在的洛杉磯,已成為美國石油化工、海洋、航天工業和電子業的最大基地。它是美國科技的主要中心之一,擁有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數量位居全美第一,享有「科技之城」的稱號,著名的矽谷就坐落這里。近年來,洛杉磯的金融業和商業也迅速發展,數百家銀行在洛杉磯設有辦事處,包括許多著名的國際大財團,如洛克希德,巧漏老諾思羅普,羅克韋爾等,洛杉磯已成為僅次於紐約的金融中心。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洛杉磯市的GDP為1960億美元。 6.日本大阪 它位於本州西南,面臨大阪灣,面積204平方公里,人口約300萬。以大阪為中心的日本四大工業區之一--阪神(神戶)工業地帶,周圍大約有30衛星城市,如東大阪、大阪吹田等,以及高科技企業集中的大阪經濟園區。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大阪市的GDP為1910億美孝升元7.香港 位搜遲於中國東南端,是發展日漸迅速的東亞地區的樞紐,地理條件優越。香港總面積達1103平方公里2003年年底,香港人口約680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300人。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二大銀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場規模之大,在亞洲排名第二。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香港市的GDP為1640億美元。
8.芝加哥 美國第三大城市,五大湖地區最大工業中心。位於伊利諾伊州東北部,密歇根湖西南端。面積590.5平方公里,人口278.4萬(1990),其中黑人約佔40%。大市區由庫克等6縣組成,包括周圍許多衛星城鎮以及印第安納州西北濱湖地區諸城,面積12061.6平方公里。以芝加哥為中心的480公里范圍內,集中了全國近20%的人口。2004年度芝加哥市的GDP為1460億美元。 9.多倫多(Toronto)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省會,有人口430多萬,面積632平方公里。作為加拿大經濟中心的多倫多是加第一大城市,位於加拿大心臟地區,接近美國東部工業發達地區,如底特律、匹茲堡和芝加哥等。汽車工業、電子工業、金融業及旅遊業在多倫多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加拿大最大的汽車製造廠設在此地。其高科技產品佔全國的60%。加拿大有名的大銀行總部,如皇家銀行、帝國銀行、蒙特利爾銀行等全部匯集於此,90%的外國銀行駐加分支機構設在多倫多,按交易額計算,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是北美第三大交易所。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多倫多市的GDP為1419億美元。 10.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MexicoCity,CiudaddeMexico) 位於墨西哥高原南部特斯科科湖的湖積平原上,海拔2240米。30多年來,市區面積不斷擴大,形成一個大都市區,包括墨西哥城和附近的17個城鎮,面積約2018平方公里。墨西哥城的人口為2000萬(含衛星城),居世界之首,增長速度也在世界大城市中占第一位。墨西哥城是墨西哥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它的生產總值佔全國的48%。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墨西哥城市的GDP為1250億美元。

C. 曼哈頓和矽谷哪裡房價高

據NeighborhoodX的數據,曼哈頓的房地產均價為每平方英尺1773美元。按每平方英尺計算,第二昂貴的地區是舊金山,平均每平方英尺902美元。
其次是波士頓,每平方英尺586美元,華盛頓每平方英尺515美元,邁阿密海灘每平方英尺504美元。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曼哈頓最昂貴的房產為每平方英尺10054美元,只有少數豪華公寓的價格達到了這個天文數字。
根據1平方米約為10.76平方英尺計算,這個價格旦晌擾約為每平方米108181萬美元。
雖然曼哈頓每平方英尺謹氏的房價是最貴的,但它模旦的價格波動范圍也很廣:在曼哈頓較北部地區,房地產價格大幅下跌。
例如,在曼哈頓的因伍德(Inwood)社區,每平方英尺的平均價格要合理得多,為447美元。
加州包括矽谷在內的聖何塞都市區房價最高,中位數達到98萬美元。

D. 美國的「矽谷」是指什麼

矽谷是眼下標識高新技術的頂尖級名詞。位於美國舊金山市灣區南面的矽谷,是指從舊金山向南到聖何塞,大概縱深100公里的一塊面臨太平洋的平坦谷地。斯坦福大學位於矽谷的中心。就是這么小的一塊地方,1998年的產值大約相當於當年我國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這么一塊小地方頂我們3億人左右的產值,真為可觀。20世紀70年代開始,矽谷成為世界高新技術的創新源地和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2000年,矽谷所在的舊金山灣區大都市區的GDP高達4580億美元,僅次於紐約和洛杉磯地區;其人均GDP達65090美元,約高出美國平均水平的一倍,是美國人均GDP最高的地區。今日矽谷已成為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源地,是世界上最具創新能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地區。

矽谷發源於二次大戰,但在戰前基本上是一個農業區,工業傳統較少,特別盛產大櫻桃,直到70年代還到處可見櫻桃樹。它的工業基礎源於兩位名教授,一位是斯坦福大學的校長弗雷德里克·特曼,另一位則是固體物理專家威廉·肖克萊。

特曼首先鼓勵他的學生利用電子技術創辦公司,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如著名的惠普公司(電子測視儀器)、里頓公司(軍事電子系統)和萬瑞協會(電子儀器)都是在特曼支持下創辦的。其次,他將斯坦福大學的空地租給高技術公司,以加強大學與工業的緊密聯系,形成了世界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斯坦福工業園區,為矽谷的工業發展奠定了雛型;最後,由於斯坦福大學離華盛頓較遠,拿不到麻省理工那麼多的資助。特曼校長就另闢蹊徑,強調斯坦福大學不僅要關心、依靠地區工業,獲取項目而發展;大學還要關心企業,協助企業,大力培訓地區工程技術人員,密切教學與工業的聯系使雙方受益共同發展。

肖克萊是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他將其晶體管的研究成果商品化,在矽谷建立了肖克萊晶體管公司。兩年後該公司解體,八名該公司職員辭職,組成了敗爛仙童半導體公司。1963年由於仙童公司接受了美國軍方訂貨,銷售額一下躍升到13億美元,到 70年代後期絕大多數矽谷半導體公司都是仙童公司的後代,都具有仙童公司技術和管理的遺傳基因,生氣蓬勃、欣欣向榮。

矽谷其實早已存在。只廳枯行是在過去幾年中,特別是1996年以來,顯得格外紅火。當然主要原因是互聯網在全世界的普及。矽谷在不斷的創新中變化,60年代矽谷的主導產業是半導體,70年代是處理器,80年代又是軟體,90年代則是互聯網。矽谷是變化的。矽谷也有起落。比如房價的漲落就是明證。1991年買的房子到1995年房價大概跌了20%,近年來又漲上去了。所以矽谷也不是永遠增長,整個創新過程是一個新陳代謝、時起時伏的過程。

矽谷最早的創業家是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的兩個創辦人。他們在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白手起家,在一個車庫里研製出了振盪器並創辦了惠普公司。現在的惠普公司仍然是矽谷雇員最多的公司。在惠普的發展史上,也有過多次轉產的經歷,先是做精密儀器,後來又做計算機、列印機等等。另一個對矽谷發展有很大影響的公司是50年代的仙童半導體公司(Fairchild)。矽谷後來許多著名公司的創業人都是從那個公司出來的。有趣的是,當初他們離開仙童公司的原因,是不滿該公司老闆——因發明半導體而獲1958年諾貝爾物理獎的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的專橫作風。他們後來自創企業,發誓樹立新風氣。

128號公路高技術產業區位於美國波士頓的西部,波士頓及其附近新英格蘭地區原來就是美國東部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區。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初期,以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為核心,形扮嘩成了雷達、遠程通訊、工業控制、導航系統及導彈控制的研製開發中心。

另外,128號公路所處的新英格蘭地區的工業傳統組織是大公司,它早期的工業組織是垂直式,自給自足的封閉系統,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而全」的生產組織模式。這種模式有利於規模經濟,降低成本,便於保密和強化控制。這種模式對早期的工業和市場也可能是適應的,但是對面向新市場反應敏感的高技術產業則是不適宜的。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cee11010008c5.html) - 什麼是美國矽谷?----和128號地區的對比_秋葉_新浪博客
128 公路所屬新英格蘭地區的工業傳統模式的大公司對新興的高技術創新小公司有重大影響,當這些小公司一旦立足發展後,也都模仿傳統大公司的模式,如 128號公路紅極一時的計算機公司,數字設備公司(DEC),王安公司等都採取了這種模式。在市場多變,新技術新產品生命周期短促的沖擊下,就很難轉軌調頭。二次世界大戰後,128號公路曾是半導體工業和計算機的中心,但都先後被矽谷取而代之。在信息網路發展方面更是大大落後了。

1994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安娜李。薩克森尼安(AnnaLee Saxenian)寫了一本書:《地區優勢:矽谷和128地區的文化與競爭》。該書比較了波士頓附近128公路周圍的高科技公司與矽谷高科技公司的發展歷程。值得注意的是,波士頓附近有兩所著名大學——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又有充足的資金——波士頓靠近紐約這一金融和商業的中心。在80年代前,128公路周圍的高科技遙遙領先於矽谷。但是80年代以後,矽谷超越了前者。對此連作者本人都感到意外。她很坦率地說,她在80年代寫碩士論文的時候,原來的主題是想論述矽谷為什麼將走下坡路,因為那裡的生產成本變得越來越高。但後來的事實表明矽谷的收益增長得更快。這引起她深思,她試圖去解這個迷,於是寫了這本書。

而矽谷成功地實現了由國防產品向商用產品的平穩過渡,不像128號公路始終過份依賴國防市場。同時,20世紀70 年代風險資本的大規模興起,風險資本逐漸取代了軍費而成為企業者的主要經濟來源。到90年代,矽谷已發展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技術復合群體,形成了大學研究,企業家和軍費贊助三為一體的模式。

從國家計劃和政府投入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所在的128公路地區,都得到比矽谷更多的支持,但是128地區遠遠落在了後面。矽谷是制度和文化的產物。有了好的制度,好的創業文化氛圍,矽谷就會自己冒出來。的確,矽谷是一個奇跡,因為她超出了人們的意料。頻繁的人才流動、自由的創業體制、非常分散的決策過程,才能孕育出矽谷。

正是由於矽谷缺乏傳統的工業歷史,與已有經濟政治機構的聯系薄弱,大學與工業更加開放,緊密而又互惠的合作,成千上萬個具有活力的創新小公司的推動,便於進行新穎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實驗,形成了一代嶄新的工業系統,使它具有128號公路完全不同的高技術產業組織。

從矽谷的情況看,企業家們從技術與市場的規律(趨勢)出發,探索出了一整套全新的生產模式———產業網路,這個產業網路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兩方面:(1)基礎設備齊全;(2)分散化、多樣化的生產合作網路體系。

首先,是基礎設備齊全。由於創新企業及企業家的涌現,企業家各懷絕技,產品能滿足特殊的市場需要,但他們缺乏資金、元配件、跨學科知識、生產設備、管理和市場營銷經驗及法律知識,等等。適應這種需求,經過40多年的發展,矽谷形成了獨具特色、基礎設備和機構齊全、能支持技術創新的社會化產業網路。

其次,是分散化、多樣化的生產合作網路體系。這些體系可減少單個製造商內部開發的設備資本投資和親自進行全部的、垂直的、從研製開發到生產的全部過程。由於這種行業結構的高度分化,形成了形式多樣,適應性強和富有彈性和活力的工業生物圈。這些分散化的分散化的協作,不僅對小型創新公司意義重大,即使對發展成為規模很大的公司也受益無窮。

128號公路則與矽谷的行業網路絕對不同,它是以大公司為特點,自給自足封閉式的組織,沒有形成行業網路和各式各樣的支持創新服務設施與機構,因此創新效率和成功率都較低。

不論是企業還是地區產業的發展都受制於地區的環境和文化。美國評論家瓊斯指出:「與其說矽谷是一個區域,毋寧說矽谷是一種精神。」矽谷與128 號公路高技術產業區發展軌跡的不同,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化差異的結果。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cee11010008c5.html) - 什麼是美國矽谷?----和128號地區的對比_秋葉_新浪博客

E. 矽谷有這么多世界頂級公司,為什麼紐約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城市

矽谷有大量世界級公司,和紐約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一點也不矛盾,至於為什麼,我放到後面講,否則會看不明白。


美國資本市場的象徵:華爾街矽谷的企業蘋果、英特爾、谷歌等有名的公司和無名的公司,只要有可能,都會跑到紐約的證券交易所上市。這樣一來,金融業從業人員包括銀行、投資、證券等就會增加,保守估計,紐約的金融業從業人員拍汪超過80萬。同時為金融業服務的IT行業(人數僅次於矽谷)和房地產行業的從業人員也十分龐大。金融業、IT行業和房地產業的薪酬是比較高的,尤其金融和IT更是高薪水行業。最後總結一下,矽谷主要是IT業收入高,紐約有兩大高薪行業:金融和IT,加上房價高,所以紐約成為了世界上經濟最為發達的城市。


F. 舊金山,矽谷和的房價到底有多高

紐約市為孫燃全美房價第二高的大都市,(最貴的是舊金山)所有房屋的平均售價中間伍空價格為每套45萬美元! 紐約是美國最繁華的城市之一,這里是經濟之都,就像在中國大部分人都喜歡呆在北上廣,不光是人則橘虛氣,賺錢多交通方便也是理由之一

G. 美國的經濟中心有哪些除了矽谷,華爾街還有什麼

美國的經濟中心除了矽谷,華爾街,還有以下幾個城市也是美團行國重要的經濟中心:
1、紐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中心;
2、洛杉磯和芝加哥是美國重要的工業城市,同時芝坦罩加哥證交所在美國的原料農業市場上的位置不可替代;
3、底特律是美國著名的汽車城;
4、休斯敦市火箭城 是美國宇塌信嘩航工業的中心;
5、西雅圖是波音公司的總部所在地,也是重要的高科技研發地。

H. 美國矽谷大佬和紐約華爾街大佬。哪個更厲害啊

矽谷是科技含量高,華爾街是資本橫行的地方,要看你從哪方面做比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