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裝配式采購總成本包括哪些
擴展閱讀
石油干餾後有什麼 2025-05-16 15:23:39
57分鑽石是多少克拉 2025-05-16 15:18:08
中石油怎麼樣才不虧 2025-05-16 15:18:02

裝配式采購總成本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5-21 19:29:51

『壹』 配裝成本項目包括哪些內容如何計算

配送成本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廣義的配送成本指配送中心為了開展配送業務所發生的各種直接和間接費用。根據配送中心的配送流程及配送環節,廣義的配送成本實際上是包含配送運輸費用、分揀費用、配裝費用、倉儲保管費用、包裝費用、流通加工費用、裝卸搬運費用等。可見廣義的配送成本的構成是最復雜的,幾乎涉及到了物流成本的各個構成項目。因此在核算分析時,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以及所選擇的成本核算方法具體分析,要避免配送成本費用重復交叉,誇大或減小費用支出。而狹義的配送成本是指配送環節所特有的主要成本費用,包括配送運輸費用、分揀費用、配裝費用和流通加工費用,即:

配送成本=配送運輸成本+分揀成本+配裝成本+流通加工成本
(一)配送運輸成本

配送運輸成本是指配送車輛在完成配送貨物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車輛費用和配送間接費用。

1.車輛費用
車輛費用是指配送車輛從事配送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以下項目:
(1)工資
工資是指支付給配送車輛司機的基本工資、附加工資及工資性津貼。
(2)職工福利費
職工福利費是指按規定的工資總數及規定比例計提的職工福利費。
(3)燃料
燃料是指配送車輛運行所耗用燃料,如汽油、柴油等費用。
(4)輪胎
輪胎是指配送車輛耗用的外胎、內胎、墊帶的費用支出以及輪胎的翻新費用和修補費。

(5)修理費
修理費是指配送車輛進行各級保養和修理所發生的工料費、修復舊件費用和行車耗用的機油費用。

(6)大修費
大修費是指配送車輛計提的大修理基金以及車輛大修竣工後調整的費用差異和車輛超、虧大修里程定額差異應調整增減的費用。

(7)折舊費 折舊費是指配送車輛按規定計提的折舊費。

(8)養路費 養路費是指按規定向公路管理部門交納的營運車輛養路費

(9)公路運輸管理費
公路運輸管理費是指按規定向運輸管理部門交納的營運車輛管理費。

(10)車船使用稅費 車船使用稅費是指企業按規定向稅務部門交納的營運車輛使用稅。

(11)行車事故損失
行車事故損失是指配送車輛在配送過程中,因行車肇事所發生的事故損失。

(12)其他費用
其他費用是指不屬於以上各項的車輛費用,如行車雜支、隨車工具費、防滑鏈條費、中途故障救濟費、司機和助手勞動保護用品費、車輛清洗費、冬季預熱費、由配送方負擔的過路過橋費等。

2.配送間接費用
配送間接費用是指配送運輸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配送運輸生產所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和業務費用。包括配送運輸管理部門管理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配送運輸部門為組織運輸生產活動所發生的管理費用及業務費用,如取暖費、水電費、辦公費、差旅費、保險費等;配送運輸部門用固定資產的折舊費、修理費用;直接用於生產活動,構成營運成本但不能直接計入成本項目的其他費用。

上述車輛費用和配送間接費用構成了配送運輸成本項目。配送運輸成本在配送總成本構成中所佔比例很大,應進行重點管理。

『貳』 采購成本包括哪些

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其中,
(1)存貨的購買價款是指企業購入的材料或商品的發票賬單上列明的價款,但不包括按規定枯笑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額。
(2)存貨的相關稅費是指企業購買存貨發生的進口關稅、消費稅、資源稅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以及相應的教育費附加等應計入存貨采購成本的稅擾滲費。
對於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購進存貨所支付的增值稅不能抵扣,應計入存貨的采購成本中。
(3)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是指采購成本中除上述各項以外的可歸屬於存貨采購的費用,如在存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倉儲費、包裝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
注意:商品流通企業在采購商緩敗脊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等進貨費用。
①應當計入存貨采購成本
②也可以先進行歸集,期末根據所購商品的存銷情況進行分攤。對於已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對於未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期末存貨成本。
③企業采購商品的進貨費用金額較小的,可以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叄』 材料采購成本包括哪些

材料采購成本主要由材料的買價和采購費用兩部分構成。

具體如下:

1、材料的買價:購買材料,結算價款即買價。

2、采購費用:支付各種材料采購費用,包括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以及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

拓展資料:

材料采購成本是指企業物資從采購到入庫前所發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日屬於采購成本的費用。

采購是企業開展工作的首要環節,控制材料采購成本對一個企業的經營業績至關重要。材料采購成本下降不僅體現了企業現金流出的減少,而且直接體現在成本費用的下降、利潤的增加,企業競爭力的增強。由於材料成本生產成本的比例較高,控制好材料采購成本並使之不斷下降,是一個企業不斷降低產品成本、增加利潤的重要和直接手段之一。

加強材料采購成本的管理和內部控制,完善材料采購管理制度,使材料采購成本總體下降,將會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肆』 總成本包括哪些

總成本,是指企業生產某種產品或提供某種勞務而發生的總耗費。即:在一定時期內(財務、經濟評價中按年計算)為生產和銷售所有產品而花費的全部費用。
意義
通過總成本的計算和分析,可以了解掌握計算期的總支出,將總成本與收入、利潤、凈利潤等比較,能獲得有意義的分析指標。
總成本的節約或超支,往往對於分析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有重要意義。
將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相結合,便能進行全面的成本分析。

公式:
總成本TC(total cost)是總固定成本(TFC)和總變動成本(TVC)之和。因此總成本曲線在總變動成本曲線之上,兩曲線之間的垂直距離等於總固定成本的數值。總成本曲線的特性完全取決於總變動成本曲線的特性,所以,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曲線也是先遞減地增加,後遞增地增加。
TC=TVC+TFC
TVC=C(Q)
TFC=C0
TC=C(Q)C0
圖2 總固定成本
總變動成本記作TVC(total variable cost),它是指在某個生產時期內對可變投入的總花費。TVC=f(Q)。
總固定成本記作TFC(total fixed cost),它是指在某個生產時期內,對不變投入的總花費。由於在生產中不變投入是一個不變的量,所以總固定成本是一個常數,即在短期內固定成本與產出數量的變化沒有關系,固定成本曲線是一條水平線

『伍』 預制裝配式鋼結構造價與成本

隨著政府對建築工業化的政策性推動,預制裝配式結構建築在很多城市得到了大力推廣,建設了樣品房、試點工程、安置房等一系列項目。從目前看,裝配式建築的成本高於傳統建築,讓裝配式有一點「叫好不叫座」的意味,這影響了裝配式建築的發展和應用,從而直接影響我國建築工業化的進展。因此分析裝配式鋼結構體系的造價成本構成,非常有必要。
工程建造成本的構成
建築工程造價由直接費(「人才記錯」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措施費)、間接費(企業慧扮管理費、規費)、利潤和稅金構成。其中直接費是構成建造成本的主體部分,也是工程取費的計算基礎,直接費的變化對工程造價變化起決定作用。
預制裝配式鋼結構與傳統現澆施工模式在直接費構成上存在一定差別,主要有:
1.預制構件的生產費、運輸費、安裝費。
2.腳手架及模板支撐的費用。
3.維護體系的抹灰及保溫工程的費用。預制構件在生產過程中就可以做到保溫裝飾一體化,現場不需額外的抹灰及保溫工作。
4.鋼結構的防腐及防火費用。
因為兩種結構的基礎費用相差不大,後期裝飾工程及安裝工程相同,本文重點對比分析某試點工程建造成本中的土建工程直接費(即「人才記錯」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措施費),同時全面分析兩種建造模式的建造成本,以分析預制裝配式鋼結構建造的成本構成及與現澆混凝土結構建造模式相比較的優勢。
▼ 表1 兩種建造方式的上部主體結構形式
兩種建造方式經濟指標對比
基本工程量對比
試點工程總建築面積為3870平方米,兩種建造方式的主體結構工程量見下表,表中工程量為每平米用量:
▼ 表2 兩種建造方式的主體結構工程量
從表中可以看出:
1.採用預制裝配式鋼結構形式可以極大的降低現場濕作業的工作量。採用鋼管混凝土柱既節約了混凝土用量,使砼用量下降了5%,同時相較純鋼柱節省鋼材,而且又免去了柱的模板及腳手架。
2.採用PK預應力疊合板使其鋼筋用量較現澆結構節約了4%,混凝土用量節省32.2%,同時免去了模板及支撐。
3.採用預制裝配式的鋼結構,其砼用量相當於傳統現澆混凝土框架結構的65倍,其總用鋼量為傳統現澆混凝土框架結構的1.5倍。
兩種建造方式上部主體結構工程造價的對比
2.2.1 造價構成
這里主要對比採用兩種不同的連接方式其直接成本的不同。通過查詢相關的《建築工程消耗量定額》及《工程造價信息》,兩種不同方式造價如下:
1、預制裝配式鋼框架上部主體結構造價如下表所示:
▼ 表3 預制裝配式鋼框架上部結構造價
註:表中合價為直接費中人、材、機費用合計。
由上表分析可知:採用預制裝配式鋼框架結構,其梁、柱、樓板、牆板等主要構件分別占總造價的26.87%、18.171%、15.726%、30.777%,防腐及防火占總費用的4.418%。
2、現澆混凝土框架上主體結構造價如下表所示:
▼ 表4 現澆混凝土框架上部主體結構造價
註:表中合價為直接費中人、材、機費用及專業施工項目措施費總和。
由上表分析可知:採用傳統現澆混凝土框架施工模式時,其梁、柱、樓板、牆板等主要構件分別占總造價的20.22%、16.22%、25.30%、30.5%。
通過以上兩種不同的建造方式的造價組成可以看出:
1.採用預制裝配式鋼結構造價明顯高於傳統現澆混凝土框架結構,比傳統現澆方式每平米貴360元。
2.裝配式鋼結構形式採用的PK疊合樓板造價為92元/m2,占總造價的15.7%;現澆混凝土框架形式採用的現澆樓板造價為157.97元/m2,占總造價的25.3%;對比二者的造價可知,雖然採用PK預應力底板的成本較高,PK板製作安裝費用為87.56元/m2,但是其可以節省模板支撐的費用,現澆模板的模板費用為59.71元/m2,並且可以節約部分鋼筋及混凝土用量,其造價與現澆板相差無幾。所以,老碧沖相對於全現澆樓板,PK預應力疊合板其經濟性較好。
3.裝配式鋼結構形式所用牆體造價為18元/m2,占總造價的30.78%;現澆侍殲混凝土框架形式所採用的傳統砌體牆體造價為190.59元/m2,占總造價的30.5%。牆體在二者總造價的比重都比較大。傳統的砌塊牆體現場濕作業多,工作量大,並且過梁及構造柱的施工程序比較繁瑣,有大量的模板及腳手架,導致其牆體造價相對其他構件較高。而預制牆體主要是牆體生產費用較高導致其造價高昂。
4.裝配式鋼結構的防火防腐費用較高,其造價為43.52元/m2,應得到足夠重視。
2.2.2工程造價經濟性分析
註:主體部分指的是梁和柱這兩部分。
從兩種不同的建造方式其主體各部件的對比中可以發現:
1.牆體在兩種不同的建造方式的結構中都佔有最大的比例,預制裝配式結構為79%,現澆混凝土框架為30.53%,大體一致;牆體造價高主要是由於其用量大。另外一方面,在混凝土框架結構中,砌築牆體濕作業量大,且有模板及腳手架的搭設,施工繁瑣導致其造價高;在預制裝配式結構中牆體造價高主要是因為材料價格高。
2.樓板在預制裝配式鋼結構中造價佔比為73%,在混凝土框架結構中造價佔比為25.3%。可見PK預制板的綜合經濟效益要比現澆混凝土樓板高。
兩種不同建造方式造價人、材、機指標對比:
註:總工日是工程計量的時候統計人工費的一個依據,比如修一間房子,有5個工人,每天如此,修了一個星期7天,那麼總工日就是35個(5人*7天),一天的工日就是5個(1天*5人)。
由上表分析可知:
1.採用預制裝配式鋼結構體系其人工費要比傳統的現澆混凝土結構體系節省38%。由此可見,採用裝配式的鋼結構體系可以節約人工成本,面對日益上漲的人工成本,這一優勢會愈加顯著。
2.採用預制裝配式鋼結構體系其材料費比傳統現澆混凝土結構高出85%,主要是其牆板預制構件價格比較高,同時用鋼量大。
3.採用預制裝配式鋼結構體系其機械費為傳統現澆混凝土結構的26倍。主要是各預制構件的吊裝安裝工作量比較大。
本文介紹了關於「預制裝配式鋼結構造價與成本」的內容。歡迎登陸中達咨詢,查詢更多相關信息。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陸』 采購成本包括哪些方面

采購成本包括采購物品的價格、運輸費用、關稅、保險費用、庫存成本、采購人員的薪酬和其他相關費用。

『柒』 采購成本包括哪些內容

采購成本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采購物資、設備本身的價格,也就是產品價格;
第二:運費,將物資從供應商送至配送地點所需要的運輸費用;
第三:裝卸費,將物資裝車、卸車所需要的人工或機械費用;
第四、還有就是稅費,包裝費,垃圾清理運輸費等其他費用。
本人從事采購工作10餘年,字字手碼,若有其他問題,可以關注本人,追問即可。如果本回答,對您有幫助,請採納、點贊。

『捌』 裝配式建築推廣的重點造價成本

下面是中達咨詢給大家帶來關於造價成本的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在國際上,裝配式建築被視為建造業的重大變革,早已被發達國家廣泛採用。但在我國,它的推廣卻非順風順水——其在新建建築中的比例至今仍不足5%,並且多運用在體育館等公共建築中。裝配式住宅為啥不受待見呢?其中確實不乏技術原因,但更多的還是成本的枷鎖。本篇,將為您解釋裝配式建築成本之「惑「。
2016年9月底,國務院出台《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築在新建建築面積中的比例從目前的不足5%上升至30%。從經濟發展全局看,發展裝配式建築也有重要意義。
那麼,我國要大力推廣的裝配式建築還面臨哪些困難,應當如何解決呢?
困惑:
技術有待完善,每平方米成本高出約100元-200元
在國際上,裝配式建築被視為建造業的重大變革,早已被發達國家廣泛採用。但在我國,它的推廣卻非順風順水——其在新建建築中的比例至今仍不足5%,並且多運用在體育館等公共建築中。
裝配式住宅為啥不受待見呢?
這其中,確實有技術不夠成熟的原因。
目前,我國已建成的鋼結構住宅的主體結構問題不大,但也表現出牆面開裂、板材拼接縫隙不均、隔音效果不佳、保溫隔熱效果差等缺點。「一些建築實施單位缺乏經驗,技術水平低下、管理不到位,造成工程質量還比不上傳統建築。」深圳市建設科技促進中心主任岑岩舉例說,拆分方案不合理,會造成土建造價上升30%;構件吊裝時,各工種配合不好,輕則費時返工、重則會造成傷亡……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樂觀。
「技術問題可以通過反復試驗來完善。」中國二十二冶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會清表示,他們從2014年起,在滿足現有標準的基礎上進行磨亮旅鋼結構住宅的技鍵迅術攻關,在今年年初已經攻克了防火、防腐、隔音等難題,「比起傳統建造的水平,裝配式建築的水平只會更高。
相較技術上的缺陷,成本因素對於裝配式建築推廣的制約顯得更為明顯,也更亟待化解。
一般來說,在組裝階段,裝配式住宅在人力、工期、裝修等方面均可節約成本,唯獨在預制構件上成本更高。「預制混凝土結構與傳統現澆對比,按照預制率不同,每平方米的單價要增加100元—200元不等。」在中國二十二冶集團總工程師劉瑄看來,高出的部分在京滬等特大城市的建房成本中微不足道,但在唐山等大中城市的建築業中卻是個不小的數目。
成本上的劣勢,很大程度上是由項目規模小造成的。像在生產預制混凝土構件時,模具成本佔了很大一塊,工程量小了,它攤到每個構件中的成本勢必就會走高。「在規模比較小時,裝配式建築比常規方式略貴一些。」住建部總工程師陳宜明認為,當工程量達到一定規模、企業有規范科學有序的管理、有一支比較嫻熟的職工隊伍後,完全能夠降低成本。
出路:
「規模小導致成本高,成本高又反過來限制規模擴大。」中建科技武漢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衛國坦言,不讓裝配式住宅陷入發展「死循環」,還需政府伸手拉一把,「市場需求激活了,項目多了,成本難題就能迎刃而解,優勢也會更明顯,裝配式住宅才能更快走上良性軌道。否則,多數企業還會繼續觀望。」
正如陳衛國所言,從「惡性循環」到「良性軌道」,不可或缺的是政策外力。事實上,在國務院文件出台之前,近年來已有不少省市出於環保、節能、推進建築方式變革等目的出台了激勵扶持政策。
有些是「硬杠杠」。比如上海市提出,從2016年起,外環線以內新建民用建築應全部採用裝配式建築、外環線以外超過50%;又如南京市在今年6月一次地塊出讓中,也對裝配式建築面積的比例和建築的預制裝配率提出明確要求。
有些則是「真金白銀」。在北京,滿足相關條件的住宅產業化項目可獲不超3%的規劃建築面積獎勵。在上海,一定政策期限內,總建築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上的裝配式住宅項目,預制裝配率達到40%及以上的,每平方米可獲補貼100元,單個項目最高補貼1000萬元。
「《指導意見》的措施方向明確,我們期待政策能在各地早日落地!」張會清相信,隨著扶持力度的加大,裝配式建築最早在明年便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
類似的「煩惱」還有不少
前幾年,就有鋼結構企業在做裝配式住宅時,脫離了現行建築標准,導致建好之瞎凳後也沒能驗收。此外,由於具備能力的企業在行業中屬於少數,其在話語權上也往往處於弱勢。有企業反映,「做不了裝配式的企業自然會千方百計勸開發商,『放棄裝配式吧,費那事幹啥!』」還有企業表示,裝配式住宅若能做到精裝修,比如統一安裝壁紙、飄窗、櫥櫃等,完全能把結構件上高出的成本給「抹平」,但作為建築行業的「闖入者」,還要在裝修行業分一杯羹,可謂難上加難
那麼,裝配式建築的成本是多少?工程造價怎麼算?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有關制(修)訂裝配式建築工程定額等計價依據的要求,近日,住建部組織浙江省住建廳等單位編制了《裝配式建築工程消耗量定額》(徵求意見稿)。其中包括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裝配式鋼結構工程、建築構件及部品工程和措施項目共四章。
該定額是按現行的裝配式建築工程及施工驗收規范、質量評定標准和安全操作規程,根據正常的施工條件和合理的勞動組織與工期安排,結合國內大多數施工企業現階段採用的施工方法、機械化程度進行編制的。
該定額是完成規定計量單位分部分項、措施項目所需的人工、材料、施工機械台班的消耗量標准,是各地區、部門工程造價管理機構編制建設工程定額確定消耗量,以及編制國有工程投資估算、設計概算和最高投標限價(標底)的依據。
徵求意見稿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對8類PC率不同的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及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工程的投資估算分別給出了參考指標,這使得裝配式建築的「成本賬」有了一個清晰、統一的標准和依據
注意:
在給出具體參考指標之前,有必要普及兩個概念——
裝配率:(又稱PC率)建築單體范圍內,預制構件混凝土方量占所使用的所有混凝土方量的比率。通常按正負零以上部分核算,國家暫無統一的明確規定。裝配率指標反映建築的工業化程度。裝配率越高,工業化程度越高。
裝配化率:達到裝配率要求的建築單體的面積占項目總建築面積的比率。
裝配式混凝土住宅
1.裝配式混凝土小高層住宅,PC率20%(±0.00以上)
2.裝配式混凝土小高層住宅,PC率40%(±0.00以上)
3.裝配式混凝土小高層住宅,PC率50%(±0.00以上)
4.裝配式混凝土小高層住宅,PC率60%(±0.00以上)
5.裝配式混凝土高層住宅,PC率20%(±0.00以上)
6.裝配式混凝土高層住宅,PC率40%(±0.00以上)
7.裝配式混凝土高層住宅,PC率50%(±0.00以上)
8.裝配式混凝土高層住宅,PC率60%(±0.00以上)
9.裝配式鋼結構高層住宅(±0.00以上)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玖』 采購成本包括哪些

企業采購物資的實際成本包括:(1)買價;(2)外地運雜費(包括運輸、裝卸、保險、包裝、倉儲等費用);(3)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4)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包括挑選整理過程中發生的工、費支出和必要的損耗,扣除回收的下腳廢料價值);(5)大宗材料的市內運雜費;(6)按規定應由買方支付的稅金和進口物資應支付的關稅;(7)燒油企業購入燃料油所支付的燒油特別稅。企業自籌外匯購入物資應分攤的調進外匯價差,也應計入物資的采購成本。以上1、6、7項應直接計入各種物資的采購成本,第2、3、4、5項,凡能分清的,可以直接計入各種物資的采購成本;不能分清的,應按物資的重量或買價等比例,分攤計入各種物資的采購成本。購入物資不經任何加工改制直接對外銷售的,其采購成本只包括采購物資的買價和按規定應由買方支付的稅金和進口物資應支付的關稅,以及企業自籌外匯購入物資應分攤的調進外匯價差;采購過程中發生的其他費用計入進貨費用科目。商品流通企業采購成本包括采購價格、進口關稅和其他稅金等.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進入營業費用。

『拾』 關於采購總成本的構成

您好,采購總成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物資、設備本身的價格,也就是產品價格;

本人從事采購工作數十年,字字手碼,若回答對您有幫助,請採納、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