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沉沒成本是什麼意思
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Sunk cost)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沒成本常用來和可變成本作比較,可變成本可以被改變,而沉沒成本則不能被改變。在微觀經濟學理論中,做決策時僅需要考慮可變成本。如果同時考慮到沉沒成本(這被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是錯誤的),那結論就不是純粹基於事物的價值作出的。
舉例來說,如果你預訂了一張電影票,已經付了票款且假設不能退票。此時你付的價錢已經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電影錢也收不回來,電影票的價錢算作你的沉沒成本。
當然有時候沉沒成本只是價格的一部分。比方說你買了一輛自行車,然後騎了幾天低價在二手市場賣出。此時原價和你的賣出價中間的差價就是你的沉沒成本。而且這種情況下,沉沒成本隨時間而改變,你留著那輛自行車騎的時間越長,一般來說你的賣出價會越低(折舊)。
大多數經濟學家們認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該在做決策時考慮沉沒成本。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看電影的例子中,會有兩種可能結果:
付錢後發覺電影不好看,但忍受著看完;
付錢後發覺電影不好看,退場去做別的事情。
兩種情況下你都已經付錢,所以應該不考慮這件事情。如果你後悔買票了,那麼你當前的決定應該是基於你是否想繼續看這部電影,而不是你為這部電影付了多少錢。此時的決定不應該考慮到買票的事,而應該以看免費電影的心態來作判斷。經濟學家們往往建議選擇後者,這樣你只是花了點冤枉錢,而選擇前者你還要繼續受冤枉罪。
損失憎惡和沉沒成本謬誤
很多人對「浪費」資源很擔憂害怕,被稱為 「損失憎惡」。比如說很多人會強迫自己看一場根本不想看的電影,因為他們怕浪費了買票的錢。這有時被叫做「沉沒成本謬誤」。經濟學家們會稱這些人的行為「不理智」,因為類似行為低效,基於毫不相關的信息作出決定錯誤的分配了資源。
這些思考可能反映了對衡量效用尺度的不統一,因為這種衡量對消費者來說是主觀且獨特的。如果你真的預訂了一張電影票還發現電影確實不對你胃口,你可能會等到散場再走,你覺得你保存了臉面,這也是一種滿足。如果你中途退場,陌生人會發現你的判斷失誤,這可能是你想避免的。你可能從給電影找茬中得到些娛樂,並對自己的鑒賞結果感到自豪。或者你覺得有足夠資格在其他人面前批評電影。
沉沒成本的概念在分析商業決策時候會被用到。一個常見的沉沒成本例子就是宣傳品牌的促銷。這種情況經常引致不能被正常消化的成本,它不是典型的可能降低品牌含金量換來銷量的方式(除非執行市場退出策略)。在做將來投資、銷售或廣告決策時,僅應考慮未來的可能性,不能因為最近大筆廣告投資而便宜。
沉沒成本謬誤有時也叫「協和效應」,指英國法國政府繼續為協和式飛機提供基金的事,而當時已經很顯然這種飛機沒有任何經濟利益可言。這個項目被英國政府私下叫做「商業災難」,本就不該開始,當時也就要取消了,但由於一些政治法律問題兩國政府最終都沒有脫身。
② 沉沒成本指的是什麼
簡單的說,沉沒成本就是那些已經發生且無法收回的支出,如已經付出的金錢、時間、精力等都屬於沉沒成本。用生活中一些經歷和現象來解釋沉沒成本:
假設,你花500元去買了一張音樂票,但你對這部音樂劇是否值500元表示懷疑。看了半小時後,你的懷疑被驗證了,這部音樂劇完全不是你的菜,呆在那裡看下去渾身難受。你應該離開嗎?在做這一決策時,你應該忽視買票的500元。這500元就是沉沒成本,不管是去是留,這錢你都已經花了。
假如,你入職一家公司,工作三個月即將轉正,但心裡總是隱約感覺工作內容和自己預期不是很符合,轉念一想,既然已經工作三個月而且馬上轉正,放棄豈不是可惜了,於是選擇了繼續工作,結果做了一年殲旦猛不適合自己的工作。這三個月時間就是沉沒成本。
我們在做決策時,不僅會對當前的情況綜合考慮,還會看過去是不是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過去在這件事上有過投入,在做選擇時,這些投入就會成為干擾我們的因素。為什麼你不願放棄自己讀了一半的書,因為你已經投入了時間。為什麼你在遇到自己不氏橋喜歡的電影時不願立遲旦刻離開電影院,因為你已經買了票投入了金錢。但是應該明白,放棄沉沒成本是沒有產生代價。你放棄看不喜歡的音樂劇,沒有產生代價。你放棄閱讀不喜歡的書,也一樣沒有產生代價。沉沒成本本質上就不屬於成本,所以不應該對我們現在和將來的決策產生影響。
③ 什麼叫做沉沒成本
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sunk
cost)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沒成本常用來和可變成本作比較,可變成本可以被改變,而沉沒成本則不能被改變。在微觀經濟學理論中,做決策時僅需要考慮可變成本。如果同時考慮到沉沒成本(這被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是錯誤的),那結論就不是純粹基於事物的價值作出的。
舉例來說,如果你預訂了一張電影票,已經付了票款且假設不能退票。此時你付的價錢已經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電影錢也收不回來,電影票的價錢算作你的沉沒成本。
當然有時候沉沒成本只是價格的一部分。比方說你買了一輛自行車,然後騎了幾天低價在二手市場賣出。此時原價和你的賣出價中間的差價就是你的沉沒成本。而且這種情況下,沉沒成本隨時間而改變,你留著那輛自行車騎的時間越長,一般來說你的賣出價會越低(折舊)。
大多數經濟學家們認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該在做決策時考慮沉沒成本。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看電影的例子中,會有兩種可能結果:
付錢後發覺電影不好看,但忍受著看完;
付錢後發覺電影不好看,退場去做別的事情。
兩種情況下你都已經付錢,所以應該不考慮這件事情。如果你後悔買票了,那麼你當前的決定應該是基於你是否想繼續看這部電影,而不是你為這部電影付了多少錢。此時的決定不應該考慮到買票的事,而應該以看免費電影的心態來作判斷。經濟學家們往往建議選擇後者,這樣你只是花了點冤枉錢,而選擇前者你還要繼續受冤枉罪。
④ 沉沒成本什麼意思
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
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Sunk cost)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簡單的說,沉沒成本就是那些已經發生且無法收回的支出,如已經付出的金錢、時間、精力等都屬於沉沒成本。
為什麼我們要避開沉沒成本
原因一:沉沒成本會影響我們決策的正確性
我們在做決策時,不僅會對當前的情況綜合考慮,還會看過去是不是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過去在這件事上有過投入,在做選擇時,這些投入就會成為干擾我們的因素。
為什麼你不願放棄自己讀了一半的書,因為你已經投入了時間。為什麼你在遇到自己不喜歡的電影時不願立刻離開電影院,因為你已經買了票投入了金錢。
原因二:沉沒成本不屬於成本
經濟學對成本的定義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而放棄沉沒成本是沒有產生代價。你放棄看不喜歡的電影,沒有產生代價。你放棄閱讀不喜歡的書,也一樣沒有產生代價。沉沒成本本質上就不屬於成本,也更不應該對我們現在和將來的決策產生影響。
⑤ 沉沒成本是什麼
沉沒成本是已發生或承諾、無法回收的成本支出,例如因失誤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資。沉沒成本屬於歷史成本的一種,也是投資決策中的非相關成本。沉沒成本根據成本的可追溯性可以分為直接成本或間接成本;根據成本的形態可以分為固定成本或變動成本;根據數量角度可以分為整體成本或部分成本。
企業應當盡量避免決策的失誤以減搏沖念少沉沒成本的發生,有利於對企業投資風險的規避,以及有助於保障企業交易的穩定判液性和基困可靠性,為企業提供合適的經營環境。
⑥ 什麼是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由過去的決策所產生的不可挽回的成本,屬於歷史成本,現在及未來的任何決策都無法挽回沉沒成本沉沒成本包括時間、金錢和精力等等。沉沒成本在經濟活動中是比較容易被投資者所感知的,很多人會因為已經付出過的成本而堅持一項投資,忽略了投資本身是否對自己有利。
(6)沉沒成本限制是什麼擴展閱讀:
投資,指國家或企業以及個人,為了特定目的,與對方簽訂協議,促進社會發展,實現互惠互利,輸送資金的過程。又是特定經濟主體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獲得收益或是資金增值,在一定時期內向一定領域投放足夠數額的資金或實物的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可分為實物投資、資本投資和證券投資等。
沉沒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從決策的角度看,以往發生的費用只是造成當前狀態的某個因素,當前決策所要考慮的是未來可能發生的費用及所帶來的收益,而不考慮以往發生的費用。
對企業來說,沉沒成本是企業在以前經營活動中已經支付現金,而經營期間攤入成本費用的支出。因此,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等均屬於企業的沉沒成本。
從成本的可追溯性來說,沉沒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間接成本。如果沉沒成本可追溯到個別產品或部門則屬於直接成本;如果由幾個產品或部門共同引起則屬於間接成本。
從成本的形態看,沉沒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變動成本。企業在撤消某個部門或是停止某種產品生產時,沉沒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機器設備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變動成本。通常情況下,固定成本比變動成本更容易沉沒。
從數量角度看,沉沒成本可以是整體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例如中途棄用的機器設備,如果能變賣出售獲得部分價值,那麼其賬面價值不會全部沉沒,只有變現價值低於賬面價值的部分才是沉沒成本。
一般說來,資產的流動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強,其沉沒的部分就越少。「現金為王」的觀念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固定資產、研究開發、專用性資產等都是容易沉沒的,分工和專業化也往往與一定的沉沒成本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