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做生意多少利潤才算正常,超過多少利潤算暴利
做實體行業的20%到40%都算是正常利潤,超過40%算暴利。如果看A股市場,5%就算正常了。初期的互聯網行業,虧損也算正常。
個人投資者,要先看回報率。結合回報率再看利潤率。
回報率低於10%,無法進場注意回報率的分母是你的初期投資。作為個人投資者,你做創業,背後沒有人替你燒錢,需要快速回本。我比較推薦,重點參考回報率。它決定著這事能不能做。 回報率如果低於10%,一般是不能做的。
假設100萬本金,一年營收30萬,利潤10萬。利潤率高達33%,但是10年才回本。投了個寂寞。
年回報低於10%的話,20年的收益才到5%。這類投資,類似於購買房產、長租公寓,還行。初期投資後,永久持有,對利潤的要求很低。 做生意很操心,如果跑不贏銀行理財,就不值得做。
我們家做酒店,對賭收益18%。酒店租賃物業,租期通常8-20年。 回報率18%是底線。
超過40%算暴利先潑一盆冷水,我們目前接觸到的實體行業,純利潤超過40%的幾乎沒有。綜合看下來,上市公司裡面,銀行和騰訊超過了40%的利潤率(如果我沒記錯)。
完全合法、合規上稅的, 如果純利潤達到40%,它的毛利至少70%。 實際情況呢?我做電子商務的朋友,純利潤5%。
泡泡瑪特快被資本捧上天了,它從18年到20年的稅前利潤率也在24 36%之間。
我個人認為,純利潤長期超過40%的產業,本身是不 健康 的。他可能得到了某些隱形資源,否則就是過度侵佔 社會 經濟利潤。比如某上市葯企,毛利高達90%。長此以往,必遭反噬。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交流。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做生意多少利潤才算正常?這個問題很寬泛,行業不同,利潤率不同,同行業在不同地區利潤率不同,在同行業下不同的細分業務利潤率不同,但不管什麼情況下,都有一個公認的趨同的利潤率。
在弄清利潤率之前,我們首先要分清兩個概念。毛利率和凈利潤率。
所謂毛利率,是指銷售收入減去直接成本後的利潤。通過毛利潤,是發現一種商品或生意是否值得做的可行性的基礎指標和前提。如果一項生意毛利潤低,你會覺得做下去沒意義。
凈利潤是在毛利潤減去你的管理成本及銀行利息,減去應交納的各種稅費後的利潤。也就是說你經營的最終成果。只有這個指標才是反映真正賺錢了多少,凈利高,說明賺錢效益明顯。但凈利率也不能偏離公認的凈利潤太大,偏離值越大,這項生意也不能持久或者說這個銷售價格不能持久。
從題主提問來看,做生意多少利潤才算正常,是指凈利潤多少。根據各行業來看,每個都有不同,但大致有個標准。我認為,稅務部門有個核定應稅所得率,這個是根據各行業平均的凈利潤而綜合考慮的。具體各行業的凈利潤大約為
1、農林牧漁業凈利率約為5%。
2、製造業凈利率約為8%。
3、批發和零售貿易業約為4%。
4、交通運輸業凈利率約為10%。
5、建築業凈利率約為10%。
6、飲食業凈利率約為8%。
7、 娛樂 業凈利率約為20%。
8、銷售轉讓不動產等約為15%。
9、其他行業凈利率約為10%。
以上各行業凈利率僅供參考,當然,也有超過比較多的,應該說屬於暴利。如果相差較遠的,那就是微利。
所以,日常做生意為了獲得一定的利潤,微利生意應薄利多銷,重點在銷售上多動心思。如果是暴利,就要認識到暴利原因及特色,應重點精益求精,質量上更上一層樓方面下苦功夫。
如果你經營的一項毛利率特高的項目,但是凈利潤都很低,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就要在管理上查找原因。
1、是不是銀行利息過多吞噬了利潤。解決辦法是盡量湊集資金還貸,利息減少了,也就多賺了。
2、是不是管理費用過高吞噬了利潤。解決辦法是管理費用分項目列出,分金額大小列出,橫向縱向比率分析,你會發現問題出在哪,再針對之該砍則砍,該減則減。也許節約就是利潤。
3、如果是管理人員薪酬過高吞噬了利潤。解決辦法是績效考核辦法,薪金辦法上不完善,造成薪酬與業績或某項管理上不匹配以而出現不合理支出。
4、如果是稅負率過高。解決辦法是對財務人員業務水平及對政策的理解力,財務制度執力力上進行分析,你會發現問題原因。
5、當然,還有其他原因。
希望你喜歡我的回答。關注〈初收小蒜〉,專注財稅,投資,創業問題的解決。謝謝!
只能說說我知道了,我了解的。
我們普通電商類賣衣服,跑量模式大部分人的純利潤只有5-10%,什麼概念就是夏天一般一件衣服賺的三五塊錢,個別的賺的十來八塊錢!
某手那些直播跑量型電商利潤率更低,大約3-5%,很多人都是一件衣服賺二三塊錢的玩!
個別實體店可以做到大約20%左右的利潤
綜合一個行業正常的純利潤率大約就是10%這樣吧,超過20%純利潤率的我覺得都是暴利行業了!
Ⅱ 銷售成本率多少合適
銷售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為30%左右較為正常。通常來說,利潤率一般看毛利,利潤總額和凈利。每個公司每個行業不一樣,因此比率的多少也不太一樣。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期間的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表明為取得收益而付出的代價,體現了經營耗費所帶來的經營成果。該項指標越高,利潤就越大,反映企業的經濟效益越好。成本費用利潤率的計算公式: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Ⅲ 做生意多少利潤才算正常,超過多少利潤算暴利
做實體行業的20%到40%都算是正常利潤,超過40%算暴利。如果看A股市場,5%就算正常了。初期的互聯網行業,虧損也算正常。
個人投資者,要先看回報率。結合回報率再看利潤率。
回報率低於10%,無法進場注意回報率的分母是你的初期投資。作為個人投資者,你做創業,背後沒有人替你燒錢,需要快速回本。我比較推薦,重點參考回報率。它決定著這事能不能做。 回報率如果低於10%,一般是不能做的。
假設100萬本金,一年營收30萬,利潤10萬。利潤率高達33%,但是10年才回本。投了個寂寞。
年回報低於10%的話,20年的收益才到5%。這類投資,類似於購買房產、長租公寓,還行。初期投資後,永久持有,對利潤的要求很低。 做生意很操心,如果跑不贏銀行理財,就不值得做。
我們家做酒店,對賭收益18%。酒店租賃物業,租期通常8-20年。 回報率18%是底線。
超過40%算暴利先潑一盆冷水,我們目前接觸到的實體行業,純利潤超過40%的幾乎沒有。綜合看下來,上市公司裡面,銀行和騰訊超過了40%的利潤率(如果我沒記錯)。
完全合法、合規上稅的, 如果純利潤達到40%,它的毛利至少70%。 實際情況呢?我做電子商務的朋友,純利潤5%。
泡泡瑪特快被資本捧上天了,它從18年到20年的稅前利潤率也在24 36%之間。
我個人認為,純利潤長期超過40%的產業,本身是不 健康 的。他可能得到了某些隱形資源,否則就是過度侵佔 社會 經濟利潤。比如某上市葯企,毛利高達90%。長此以往,必遭反噬。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交流。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做生意多少利潤才算正常?這個問題很寬泛,行業不同,利潤率不同,同行業在不同地區利潤率不同,在同行業下不同的細分業務利潤率不同,但不管什麼情況下,都有一個公認的趨同的利潤率。
在弄清利潤率之前,我們首先要分清兩個概念。毛利率和凈利潤率。
所謂毛利率,是指銷售收入減去直接成本後的利潤。通過毛利潤,是發現一種商品或生意是否值得做的可行性的基礎指標和前提。如果一項生意毛利潤低,你會覺得做下去沒意義。
凈利潤是在毛利潤減去你的管理成本及銀行利息,減去應交納的各種稅費後的利潤。也就是說你經營的最終成果。只有這個指標才是反映真正賺錢了多少,凈利高,說明賺錢效益明顯。但凈利率也不能偏離公認的凈利潤太大,偏離值越大,這項生意也不能持久或者說這個銷售價格不能持久。
從題主提問來看,做生意多少利潤才算正常,是指凈利潤多少。根據各行業來看,每個都有不同,但大致有個標准。我認為,稅務部門有個核定應稅所得率,這個是根據各行業平均的凈利潤而綜合考慮的。具體各行業的凈利潤大約為
1、農林牧漁業凈利率約為5%。
2、製造業凈利率約為8%。
3、批發和零售貿易業約為4%。
4、交通運輸業凈利率約為10%。
5、建築業凈利率約為10%。
6、飲食業凈利率約為8%。
7、 娛樂 業凈利率約為20%。
8、銷售轉讓不動產等約為15%。
9、其他行業凈利率約為10%。
以上各行業凈利率僅供參考,當然,也有超過比較多的,應該說屬於暴利。如果相差較遠的,那就是微利。
所以,日常做生意為了獲得一定的利潤,微利生意應薄利多銷,重點在銷售上多動心思。如果是暴利,就要認識到暴利原因及特色,應重點精益求精,質量上更上一層樓方面下苦功夫。
如果你經營的一項毛利率特高的項目,但是凈利潤都很低,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就要在管理上查找原因。
1、是不是銀行利息過多吞噬了利潤。解決辦法是盡量湊集資金還貸,利息減少了,也就多賺了。
2、是不是管理費用過高吞噬了利潤。解決辦法是管理費用分項目列出,分金額大小列出,橫向縱向比率分析,你會發現問題出在哪,再針對之該砍則砍,該減則減。也許節約就是利潤。
3、如果是管理人員薪酬過高吞噬了利潤。解決辦法是績效考核辦法,薪金辦法上不完善,造成薪酬與業績或某項管理上不匹配以而出現不合理支出。
4、如果是稅負率過高。解決辦法是對財務人員業務水平及對政策的理解力,財務制度執力力上進行分析,你會發現問題原因。
5、當然,還有其他原因。
只能說說我知道了,我了解的。
我們普通電商類賣衣服,跑量模式大部分人的純利潤只有5-10%,什麼概念就是夏天一般一件衣服賺的三五塊錢,個別的賺的十來八塊錢!
某手那些直播跑量型電商利潤率更低,大約3-5%,很多人都是一件衣服賺二三塊錢的玩!
個別實體店可以做到大約20%左右的利潤
綜合一個行業正常的純利潤率大約就是10%這樣吧,超過20%純利潤率的我覺得都是暴利行業了!
做生意多少利潤才算正常,超過多少利潤算暴利?
說幾句:
目前我國沒有《反暴利法》,暴利標准缺失,很多是在憑感覺辦事。
換言之,就目前來說,只要不是採取違法違規的不正當手段(例如商品或者服務的差價率超過市價格管理部門規定的差價率,再如商品或者服務的利潤率超過市價格管理部門規定的利潤等)獲取非法利潤,做生意賺的都算正常,都不算暴利。不過,這樣也導致了很多問題。
所以,在這里我建議制定《反暴利法》。
雖然,很多年前我國有《制止牟取暴利的暫行規定》。在這部文件中,界定了暴利與合理利潤的標准。但操作不便。
比如《規定》第五條載明:「某一商品或者服務價格水平不超過同一地區、同一期間、同一檔次、同種商品或者服務的市場平均價格的合理幅度……」問題是整部規定卻沒有對什麼是合理幅度作出科學合理的規定。同時,究竟什麼是市場平均價格?在該部法規中也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行政主管部門很難對於每一件商品給予標准性的定價。
這也導致實踐中一些混亂,包括前段時間的口罩。
新冠肺炎病毒主要通過口水飛沫傳播,口罩就成了阻斷病毒傳染最有效的防具之一。於是乎,原本毫不起眼的口罩,需求劇增,一「罩」難求,價格飛漲。一場關於要不要價格限制的爭論亦隨之而起。
反對者認為限價扭曲了市場機制,不僅人為擴大了供給缺口,並且帶來更多的假冒偽劣和黑市交易。他們堅信高價格能夠刺激廠商增加產出。對於那些趁機索要高價的商家,不應指責他們發國難財,反而要表彰他們為緩解供應所作的努力。
支持限價者認為病毒突發且迅速蔓延,人命關天,口罩成了戰略性物資。在這樣的特殊時刻,市場嚴重失靈,因此需要政府介入。如若聽任價格上漲,不僅會釀成貧者命賤的人道危機,而且會造成 社會 動亂。
孰是孰非?爭論不休。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我國沒有《反暴利法》。
也正因為我國沒有出台《反暴利法》,刑法典中沒有暴利罪的解答,到處可見暴利欺詐行為。有些企業亂漲價,一盒月餅成本價僅值十幾元,擺上櫃台後身價增幾十倍,生活中的其他暴利現象也是屢見不鮮。
一個企業、一個行業要 健康 發展,必須把利潤放在合理的位置。追求過高利潤是急功近利,不會持久。
目前我國雖然有《價格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壟斷法》等一系列法律,卻依然缺少一部比較具有權威性和針對性很強的《反暴利法》。
為了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市場價格穩定,應盡快制定《反暴利法》,規范暴利行為的認定標准、處罰方法,並通過立法把取得的利潤確定在一個合理的幅度以內。
通過稅收手段來遏制價格壟斷及價格畸高經營行為,對經營者獲取 社會 平均利潤以上的部分徵收80%的反暴利稅。並禁止企業通過實施壟斷經營、散布虛假信息、哄抬物價、掩蓋財務賬目等手段獲取暴利,企業有此行為,除徵收超過 社會 平均利潤部分80%的反暴利稅外,還應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對經營者進行行政處罰,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如果出台了《反暴利法》,消費者和有關部門就能運用法律武器來抑制暴利行為,維護市場均衡和防止價格欺詐。同時,政府對市場價格虛高的調控也不必過度依賴行政干預,而可以轉化為法律框架內的執法行為。
做生意多少利潤才算正常,超過多少利潤算暴利?
對這個問題我是深知熟解,本人在商店長期擔任店長兼會計,一干就是五年。在八十年代前我國還是計劃經濟,那個時候的商品經濟利潤是薄利多銷,再暢銷的貨物其物價始終如一的不變。大商品貨物加百分之八的利潤收益,中型的商品貨物加百分之十的利潤收益,小商品加百分之十五的利潤收益。比如說商店進了一輛自行車,該車進價是150元,到商店零售價加百分之十的利潤,這輛自行車的零售價就是165元。
後來我國在改革開放政策的號召下,隨著城鄉的經濟不斷搞活,我國的市場也都變成了市場經濟。那就是只要顧客願意買,價格是活的,能高能低,隨行就市。從此我國的貨幣交換經濟一律面向 社會 大眾。
特別是房地產行業常出現爆利增長,有時一夜猛增到每平方米幾千元。比如北京市的房價前兩年每平米還是3萬元,現在猛漲到每平米十萬多元。就連邯鄲市的房價也漲的不慢,前兩年房價還是每平米7千元,現在也漲到了10000多元。
綜合上述,現代化的 社會 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國家沒有出台商品價格的限制。導致了我國的房地產始終是爆利行業。
關於利潤,馬克思有精闢的論斷。
馬克思說:資本家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他就保證到處被使用;
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
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
時隔多年,這些論斷仍不失其正確性。經濟活躍之下,企業正常的的利潤在20%左右。
超過50%,必然有假貨泛濫。
超過100%,必然是鑽了法律空子。
再以上,就不用提了。
至於一件衣服,比方說xxT恤出廠價40,工廠有20%也就是8塊/件純利,已經不得了啦。
至於到消費者手中是120元/件,這裡面有物流成本,房租成本,銷售人員工資,庫存成本,亂七八糟費用。一年算下來,零售商有20%純利,也是燒高香了。
不要相信哪個生意有多高的利潤。這個得綜合看。
做生意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利潤率,但整體上看,如果超過50%或者超過100%的利潤率,就應該說是暴利行業了?現將行業利潤率一般分析如下:
1、在第一產業:
農林牧漁的利潤率在30%~40%左右,農業是國家的支柱產業,在這個行業,國家還有許多價格保護機制的。
2在第二產業:
一般製造業的行業利潤率在16%以上35%左右,就算是一個比較穩定,運行良好的行業了。
3、第三產業服務業:
相對利潤率是比較高的,因為服務業是輕資產,一般利潤率在40%~60%,甚至有的行業會更高。
上述行業都是正常的,一般正常情況下經濟利潤率!至於一些壟斷行業,暴利行業,那就是特殊情況,就得就事論事,自然要特殊分析!
單一從行業整體平均來講,一般利潤率達到16%以上,就算是一個穩健的,發展運行的良好的生意了!
如果你能把這個行業的利潤率提高到50%,甚至100% -200%,那絕對是一個暴利行業!
行業別不同,利潤率也不同。
假如純利潤是稅前10%的話,准備賠錢了,那些老闆都無薪給員工打工。
假如是稅後利潤10%的話,你比格力電器等許許多多的大企業賺更多。進入微利時代,大企業稅後有3-5% 就非常嚇人的好營業。
對暴利行業,是稅後利潤至少要有50%以上,不然不會產生暴利。 在暴利行業的潛規則里, 不到的費用、交際、龜費是非常嚇人……[捂臉][捂臉][捂臉]沒有三兩三,千萬別上樑山!
【靈獸山】觀點: 這個問題是不會有標准答案的,利潤是否暴利並不由毛利率高低來衡量。 利潤高低受到成本、競爭、能力、品牌和資金的影響,在生意運作中還有價格和銷量之間的邏輯關系,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即使是一個行業,毛利率也有很大的差別,從而影響到最終利潤。
一、產品力和品牌價值決定利潤高低每個行業的利潤不相同,餐飲業毛利較高靠翻台率賺錢,普通便利店毛利率在20%左右,依賴高周轉率積累利潤,但兩個業態費用都不低影響最終利潤。不過7-ELEVEn毛利率能達到35%以上,已經是便利店行業最高的,但也算不上暴利行業,這是 運營和產品力推動的。
蘋果電腦就是比其他電腦賣得貴,前面提到的奢侈品很多是國內代工廠生產的,可能成本只有500元,但售價可以達到2萬元。蘋果電腦和奢侈品都是因為其品牌價值高提升了其利潤,但這些都是它們在早期打造品牌時付出了更多成本,而在 後來產生的品牌溢價能力。
產品力好市場競爭力就很強,也就有了高利潤的基礎,但形成暴利也是很難的, 除非具有不可替代的稀缺性 。品牌價值能帶來更多的溢價,不過品牌維護和營銷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即使 幾倍的毛利率也難說其利潤是暴利。
二、具有網路效應的生意可產生暴利現在市場大部分的產品和生意,毛利率都維持在行業內的標准,利潤多少就要看自身本事了。從利潤的獲取上有一種邏輯兩種方式,是賣得貴還是賣的多,賣得貴代表毛利率高,賣的多毛利率一定會低。事實上這也是經營戰略 ,差異化戰略和成本領先戰略。
差異化的產品和生意因為賽道中競爭者少,具有先發優勢獲得高利潤幾率很高。 在這個基礎上如果具有了贏家通吃的壟斷能力,產品形成暴利幾乎已成定局。尤其在互聯網行業或者高 科技 創新行業,很多巨頭有市場支配能力自己有定價權。
比如醫葯巨頭經過多年投入研發出新葯上市,雖然前期投入成本很大,但在專利保護等護城河保護下,可以持續很多年的高利潤甚至暴利。而在這個過程中很難有競爭對手對其構成威脅,因為它們 有了網路效應,具有壟斷性贏家通吃的能力 。
三、更多關注用戶需求,設計好的產品和模式了解行業毛利率,提高產品和服務利潤是正常的商業行為。在創業還是生意中,最重要的是 圍繞消費者需求研發產品,構建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才是獲得超額利潤的基礎。
確定一個細分領域,找到目標客群找準定位,並圍繞需求研發打造產品,產品力和品牌價值永遠都是獲得高額利潤的基礎。從 用戶角度考慮解決方案,是構建商業模式的出發點,好的模式設計能將產品力和品牌價值放大 。盈利模式要依賴商業模式保護,將收入、成本和壁壘三個要素做好。
利潤能否最大化,也要得益於運營能力的強大。收入能力、成本管控、護城河能力都會影響盈利能力,最終還是會干擾的利潤指標。 缺乏用戶思維產品再好利潤也很難獲取和提高。
四、結語各行業毛利率都不一樣,但行業內的毛利率都很接近,但企業最終利潤是不一樣的。因為運營管理、成本收入等能力不同,要想獲得更高利潤是一個系統工作,需要各角度全方位提升。
做生意多少利潤才算正常,超過多少利潤算暴利?
對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標准。有的超過30%就能算暴利,有的超過100%也未必是暴利。就像房地產,如果繼續有30%以上的利潤,絕對是暴利。
那麼,為什麼會相差如此之大呢?是要看什麼類型的企業,什麼產品。如果是高 科技 產品,且企業在為研發這款產品過程中,投入十分巨大,如新葯研發,有的投入超過幾十億。這樣的產品上市以後,當然需要利潤很高了,利潤低,什麼時候回本,誰還有興趣去搞研發。所以,超過100%、200%的利潤,也難以稱作暴利。再如蘋果手機,新款上市時,價格那麼高,消費者不僅不說人家是暴利,反而排隊購買。為什麼?不就是新款手機的功能多、款式漂亮、用起來有檔次嘛。
相反,一些沒有技術含量、沒有檔次、沒有品味的東西,哪怕利潤很低,也可能被當作是暴利,會受到消費者拋棄。做生意也是如此,如果銷售的是檔次很高、品質很好、消費者很歡迎的商品,利潤高點無所謂,縱然是暴利,消費者也沒有多少議論。相反,銷售的產品沒有檔次,利潤再低,消費者也會有議論。所以,在選擇議論點時,一定要看產品本身。
Ⅳ 成本費用利潤率怎麼計算一般多少合適
成本費用利潤率體現了企業發生的的成本費用所帶來的收益的能力,該項指標越高,也就說明企業收益越好。具體怎麼計算?一般多少合適?
成本費用利潤率的計算公式
成本費用利潤率,該指標體現了經營耗費所帶來的經營成果,指標越高,也就說明利潤越大,反映了企業的經濟效益越好。具體理解為企業一定期間的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
計算成本費用利潤率必須掌握的公式: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分析芹鍵櫻:
1、成本費用一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
2、成本費用利潤率中的利潤,是指營業利潤,並非利潤總額。亮臘
3、利潤總額中包括營業利潤、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等。
4、成本費用總額是指當期為生產經營產生的成本、費用。
5、公式當中的利潤總額和成本費用總額來自企業的損益表。
6、分析過程中,將成本費用與營業利潤對比,可計算得出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指標。計算公式為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額/成本費用嫌叢總額×100%。
7、如果利潤包括了其他業務利潤,而其他業務利潤和成本費用也沒有內在聯系,那麼分析時是可以將其他業務利潤扣除的。
成本費用利潤率多少合適?
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表明每付出一元,可以獲得多少利潤,銷售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為30%左右比較正常。
Ⅳ 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多少合適
成本占收入的比例沒有統一規定,但可以參考所得稅定率徵收的所得稅率。小規模商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應稅所得率4%-15%,如果應稅所得率太低,會引起稅務關注,但只要是實際情況,不會罰款的。
成本占收入的比例:
一、成本占收入的比例,費用占收入的比例,利潤總額占收入的比例都沒有辦法給出合理的比率。因為這個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不同地域的企業、不同行業的企業、同一行業的不同公司、即使是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這個比率都有不同情況。
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暫行辦法中,提到一個應稅所得率。其中製造業為5%-15%。可以把這個應稅所得率暫時的看做是利潤總額占收入的比例。
二、成本費用利潤率的計算公式: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pide;成本費用總額×100%。式中的利潤總額和成本費用用總額來自企業的損益表。成本費用一般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和三項期間費用。
分析時,可將成本費用與營業利潤對比,計算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額&pide;成本費用總額×100%,如利潤中還包括其他業務利潤,而其他業務利潤與成本費用也沒有內在聯系,分析時,還可將其他業務利潤扣除。
三、成本占收入的比例沒有統一規定,但可以參考所得稅定率徵收的所得稅率。小規模商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應稅所得率4%-15%,如果應稅所得率太低,會引起稅務關注,但只要是實際情況,不會罰款的。
應稅所得率=應納所得稅額/銷售收入
成本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壞賬損失+存貨跌價損失)/營業收入
成本和銷售額之間的比率可以參考所得稅定率徵收的所得稅率
應稅所得率=應納所得稅額/銷售收入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多少合適?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Ⅵ 銷售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為多少較為正常
成本費用利潤率多少合適,很多時候會計知識一心想做好賬,沒注意到成本費用利潤率能反映一個企業經營成果的多少,其實成本費用利潤率也有一個合適的指標,最好是控制在30%左右最好,具體詳細內容請大家看下文介紹.
成本費用利潤率多少合適
答: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期間的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費用可獲得多少利潤,體現了經營耗費所帶來的經營成果.該項指標越高,利潤就越大,反映企業的經濟效益越好.
銷售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為30%左右較為正常.
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期間的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表明為取得收益而付出的代價,體現了經營耗費所帶來的經營成果.該項指標越高,利潤就越大,反映企業的經濟效益越好.
成本費用利潤率多少合適
成本費用利潤率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成本費用利潤率越高,表明:企業為獲得收益所付出的代價越小,企業成本費用控製得越好,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強.
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期間的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費用可獲得多少利潤,體現了經營耗費所帶來的經營成果.該項指標越高,利潤就越大,反映企業的經濟效益越好.
成本費用利潤率的計算公式: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式中的利潤總額和成本費用用總額來自企業的損益表.成本費用一般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和三項期間費用.
分析時,可將成本費用與營業利潤對比,計算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
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如利潤中還包括其他業務利潤,而其他業務利潤與成本費用也沒有內在聯系,分析時,還可將其他業務利潤扣除.
成本費用利潤率為負數時是否有意義?
當成本費用利潤率為負數時,也就意味著收入成本費用率大於100%,每取得100元收入,就要發生100元以上的成本費用;成本費用利潤率為正數時,表明企業每發生100元成本費用,將獲取相應的利潤,為負數時,表明企業每發生100元成本費用,將產生相應的虧損.無論為正為負,其意義都是衡量企業的盈利能力.
Ⅶ 300的衣服利潤多少合適呢
一件標價三四百元的服裝,其成本價不過三四十元,標價七八百元的服裝其成本價不過100多元。一般的服裝店都僱用一到兩名售貨員,只要貨進得對路,一天賣出去一件,人工工資、房屋租金、稅金就全都有了,多賣就是掙的。 據透露,某些服裝的液敗利潤可以達到3-5倍,多的可以達到10倍以上。 有些衣服你能賺德多有些就只能賺進價和車費,要看你怎麼進的貨和你進的是什麼貨,然後你就標號。 商場里品牌服裝的毛利率可達到200%甚至更高,而且冬裝比夏裝高,男裝比女裝高。他的一位朋友在一家大型購物中心經銷一個品牌男裝,夏天的一件T恤衫進價100多元,賣400多元,這樣即使是打5折,照樣有利可圖。 至於那些折扣幅度特別大的服裝,多數都是放了好幾年的庫存,基本上是按成本價處理。 品牌服裝暴利的存在,首要在流通環節。一部分品牌服裝由批發商批出的價格與在零售市場銷售的價格相差懸殊,而他們在進貨渠道上並無差別。 服裝銷售的中間環節中包括經銷商、品牌代理商和零售商場。就服裝而言,經銷商通常要在出廠價上加價30%,零售行畢商鬧帶顫場再加價30%。因此,一件100元的服裝到了商場售價可能就會攀升到170多元。
Ⅷ 工業企業生產成本一般占售價的百分比在多少是合理的
生產的產品不同,所佔的比例也就不同。這個要結合你要生產的相應的產品的屬性進行設置相應的比例。
按傳統工業企業,傳統工業企業附加值低,利潤率在5%左右。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約佔10%。以此推算,生產成本占銷售收入的100-5-10=85%左右。基本來說,傳統工業企業技術含量低,工人工資約佔5%;輔助製造費用5%;燃料動力+原材料差不多達到85-5-5=75%左右。
拓展資料:
生產成本(proction cost)亦稱製造成本,是指生產活動的成本,即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成本。
生產成本是生產過程中各種資源利用情況的貨幣表示,是衡量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包括直接材料費、直接工資、其他直接費用以及分配轉入的間接費用; 貸方登記轉入「庫存商品」賬戶的完工產品的製造成本。期末借方余額表示生產過程尚未完工產品的成本, 即期末在產品成本。該賬戶的明細分類賬應按產品品種分別設置。
生產成本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成本是衡量生產消耗的補償尺度,企業必須以產品銷售收入抵補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支出,才能確定盈利,因此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生產成本的控制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生產成本法是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用生產成本法計算成本時,只將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直接材料費用、直接人工費用和製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而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不計入產品成本,而是作為當期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生產成本是工業企業為生產一定種類、一定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直接費用、直接人工和間接製造費用的總和。企業原材料消耗水平,設備利用好壞,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產品技術水平是否先進等,都會通過生產成本反映出來。換言之,生產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效果。
生產成本的構成
生產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三部分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對象,通過加工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它們的使用價值隨之變成了另一種使用價值;直接人工是指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資源,可用工資額和福利費等計算;製造費用則是指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廠房、機器、車輛及設備等設施及機物料和輔料,它們的耗用一部分是通過折舊方式計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過維修、定額費用、機物料耗用和輔料耗用等方式計入成本。
Ⅸ 成本費用利潤率一般中小企業多少合適
本費用利潤率一般中小企業為30%左右較為正常。
1.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期間的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費用可獲得多少利潤,體現了經營耗費所帶來的經營成果.該項指標越高,利潤就越大,反映企業的經濟效益越好。
2.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成本費用利潤率越高,表明:企業為獲得收益所付出的代價越小,企業成本費用控製得越好,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強.
3.當成本費用利潤率為負數時,也就意味著收入成本費用率大於100%,每取得100元收入,就要發生100元以上的成本費用;成本費用利潤率為正數時,表明企業每發生100元成本費用,將獲取相應的利潤,為負數時,表明企業每發生100元成本費用,將產生相應的虧損.無論為正為負,其意義都是衡量企業的盈利能力。
拓展資料:
1.式中的利潤總額和成本費用總額來自企業的損益表。成本費用一般指主營業務成本及附加和三項期間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分析時,可將成本費用與營業利潤對比,計算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 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如利潤中還包括其他業務利潤,而其他業務利潤與成本費用也沒有內在聯系,分析時,還可將其他業務利潤扣除。
2.若知道售價和成本,則可以直接計算利潤,利潤=售價-成本。若利用利潤率來算的話,因為: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所以利潤=利潤率×成本。 比如定價為10元也就是售出價為10元,成本為8元,顯然利潤=10-8=2元,利潤率=利潤÷成本×100%=2÷8×100%=25%或者利潤率=(售出價÷成本-1)×100%=(10÷8-1)×100%=25%
3.按一定的分配方式確認成本費用。如果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與取得收入沒有直接聯系,但能夠為若干個會計期間帶來效益,則應採用一定的分配方式,分別確認為各期的成本費用。例如,管理部門使用的固定資產的成本,需要採用一定的折舊方法,分別確認為各期的折舊費用。
Ⅹ 利潤一般是成本的百分之幾比較合理
看你是做什麼生意的了,有的生意高點,有的少點,一般在20%~70%,范圍太大,需要說明你具體做什麼生意的。毒品的話就是暴利了,百分之幾百的暴利哦,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