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成本會計的單選多選和判斷
1單選題:
1、 B 是指支出的效益公與本會計年度相關的支出。
A、資本性支出 B、收益性支出 C、所得稅支出 D、利潤分配性支出
2、除了涉及小規模納稅人企業的業務外,企業購入的材料成本中不再包含 A 。
A、增值稅 B、消費稅 C、營業稅 D、所得稅
3、凡各生產單位所耗用的,用於維護生產設備和管理生產的各種材料,應由該生產單位的 C 負擔。
A、直接材料 B、生產成本 C、製造費用 D、管理費用
4、以下 D 不需要計提折舊。
A、房屋 B、未使用的固定資產
C、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 D、未達到預定使用狀態的固定資產
5、某企業一台機器的原值為4000元,預計凈殘值1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第一年折舊額為 B 。
A、800 B、1600 C、9600 D、600
二多選題1、完整意義上的成本會計應包括 ABCD 。
A、成本預測 B、成本決策 C、成本計劃 D、成本控制
2、 ABC 是影響產品成本計算方法選擇的重要因素。
A、產品生產組織 B、生產工藝特點 C、管理的不同要求 D、領導的要求
3、製造企業一般就設立的成本項目是 ACD 。
A、直接材料 B、稅金 C、直接人工 D、製造費用
4、發料的實際單位成本可採用的方法有 ABD 。
A、先進先出法 B、加權平均法 C、後進先出法 D、個別認定法
5、材料費用的分配方法通常有 ABCD 。
A、按定額耗用量比例分配 B、按系數比例分配
C、按產品生產量比例分配 D、定額成本比例分配
6、職工薪酬的內容包括 ABCD 。
A、職工福利費 B、辭退福利 C、非貨幣性福利 D、工會經費
7、輔助生產費用的核算需完成的任務是 ABCD 。
A、正確計算輔助生產各成本計算對象所發生的成本
B、採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分配輔助生產費用
C、服務於企業產品的生產和經營管理工作
D、實施有效控制
8、下面 ABCD 是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
A、直接分配法 B、順序分配法
C、一次交互分配法 D、計劃成本分配法
9、停工損失包括 AD 。
A、支付的職工薪酬 B、耗用的燃料和動力
C、廢品損失 D、應負擔的製造費用
10、生產費用的匯總與 AB 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
A、生產成本 B、製造費用 C、要素費用 D、綜合費用
判斷題1、損失是指由企業日常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F )
2、凡同本企業的生產經營無關的支出,也能列為費用。( F )
3、集中式可適當減少核算層次和核算人員,但不利於車間、班組掌握和控製成本。( F )
4、與生產經營業務無關的營業外支出不應列入產品成本,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T )
5、對於某種產品單獨發生,能夠直接計入該種產品成本的費用,應直接計入該種產品成本。( T )
6、發料的成本由兩項內容構成:一是發料的數量;二是發料的價格。( T )
7、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給予或付出的各種形式的對價,都是職工薪酬的內容。F
❷ 單選題。 成本會計的一般對象可以包括為
各行業企業生產經營業務的成本、有關的經營管理費用和各項專項成本。
成本會計是基於商品經濟條件下,為求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產成本和費用的會計活動,現代成本會計是為克服通貨膨脹所引起物價變動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弊端。
在物價變動情況下,以資產現行成本為計量屬性對相關會計對象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程序和方法,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針對相關經濟主體在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耗費進行預測、決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價值管理活動。
成本的涵義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產物,是商品經濟中的一個經濟范疇,是商品價值的主要組成部分。
成本的內容往往要服從於管理的需要。此外,由於從事經濟活動的內容不同,成本含義也不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內涵都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人們所能感受到的成本范圍逐漸地擴大。
❸ 成本會計什麼意思
1、成本會計是運用會計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則,採用一定伏滑的技術方法,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項資金的耗費的發生,以及產品成本和勞務成本的形成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綜合的核算和監督的一種管理活動。
2、成本會計主要就是計算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的日常費用,核算成本,把會計信息提供給企業內部人員的會計,成本會計的要求非常嚴格,必須要是中級職稱以上(包括中級職稱)才有資格擔任,包括中級職稱
成本會計主要工作有:
1、負責各類原輔材料的采購發票的審核工作,並依據發票、入庫單等原始憑證,辦理原輔材料的核算業務,並定期與有關伍祥部門核對,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2、負責原、輔材料成本的核算,以及材料成本差異的分攤工作。
3、負責增值稅發票抵扣聯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時將已整理好的增值稅發票抵扣聯交稅務崗位辦腔廳搏理增值稅的匯繳工作。
4、負責應付賬款的清理核對工作,督促有關部門及時清理預付賬款,並於半年度、年度終了後10日內進行賬齡分析,報出明細報表。
5、完成部門安排的臨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