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軟體公司一年的材料成本多少錢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軟體公司一年的材料成本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3-05-11 12:55:37

⑴ 想創業一個軟體公司,前期大概需要多少錢啊,伺服器都有什麼類別啊

我創業超過18年,一直做軟體公司,談談我的經驗

如果做軟體公司,要麼你自己負責銷售,要麼你自己負責技術,宏絕否則你都不懂,建議不要去做,投入太大。

10多年前開發人員工資很低,以前我付3000工資的人,現在創立新公司是2萬請回來的。

我就拿自己舉例好了:

1.伺服器成本,這塊不高,用阿里雲,前期購買1,2台伺服器,後續根據客戶量再增加,前期1-2萬/年就夠。目前我公司成立3年,200家客戶,伺服器投入在20萬1年

2.人員成本,我自己負責技術但不做代碼開發。

人員成本100萬/年

開發4人:2個前端+2個後端,考慮五險一金,2萬一個,一月就是8萬*12月就是96萬,在不考慮獎金情況下。為什麼要各2各,技術人員招聘尤為困難,我當時前端BOSS上就聊了幾百人。一旦有人員不合適離職,你開發就停滯,但工資照發,所以技術崗位必須有備份。

測試:初期自己兼任,但後續還是要招聘1個,可以兼顧客服

客服:初期自己兼任

銷售:初期自己兼任

產品設計:外包出去,或者自己干

3.房租:找共享空間(家居蔽賀姿什麼都省了),5人,預計6000元/月*12=7.2萬

4.開發電腦,合計5台,2.5萬

5.個人生活費每月1萬*12=12萬(創業一定要給自己開拍碧生活費)

無論外包和產品研發,都至少准備1年不賺錢,預計投入=100+2+2.5+7.2+12萬

我實際在拿到投資之前,已經花掉了超過200萬,還是大部分事情都自己乾的情況下,我當時是6個人(4個開發+1個客服/測試+自己)。最初創業時還不是前後端分離,技術人員成本比較低,但銷售團隊我請了5個人。現在個人人脈和銷售能力上去,所以銷售上初期省了不少錢。而且現在創業要綜合能力,靠個人很難成功。前期沒有這個錢會很被動,我當時是負債創業,所以為了生存,在資金談判上很吃虧,最後你會發現投入的錢比一次性准備好這些錢投入要多得多。

創業成功率很低,你必須有能接受失敗的覺悟,確實是自己想做一些事情,為了自己的夢想可以全力以赴的再出手。否則不建議創業。

當然創業也有好處,會改變一個人,原先我是一個木訥的IT男,通過創業,學會了開發、產品設計、做銷售、談投資,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強了n倍。我不後悔賺錢少,再來一次也會這樣選擇,因為創業讓我有了更多可能性。即使負債累累,每年都有很多人給我機會重新來過。

所以,錢需要考慮,但更重要的先考慮你為什麼創業。如果有內心的目標指引你,即使身無分文也可以創業

⑵ 做軟體開發的成本究竟如何估算

軟體成本評估的6個步驟:

1、軟體規模評估:

軟體規模評估是軟體成本評估的基礎,是為了保證軟體成本評估結果的客觀性和透明性,軟體規模信息必不可少。

在軟體規模評估過程中,如果能夠以軟體功能點方法作為主要的軟體規模評估方法,同時輔以其他的非標准評估方法,例如代碼行方法、用例數方法等,應用不同的軟體規模評估方法對規模評估結果進行真實性交叉檢驗,一方面可以提高軟體規模評估結果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對不同類型的項目干係人也會具有更強的說服力。

在實際的軟體規模評估過程中,軟體組織或者個人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採用有別於上述評估方法的其他方法。但要注意的是,不管採用哪種軟體規模評估方法,都要盡可能的保證這個方法所評估結果的一致性和客觀性。

2、軟體工作量評估

如果說我們能夠算出開發軟體、維護軟體所投入的人員工作量,那麼我們也就相當於得到了相應的軟體成本。在軟體行業中的絕大多數項目裡面,影響軟體工作量的最主要因素還是軟體規模因素,當軟體規模越來越大時,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投入的工作量越多,這兩者之間是存在著正相關的關系。

在軟體工作量的評估中,還包含了五個小步驟,也就是收集歷史工作量數據、分析歷史工作量數據、建立工作量評估模型、評估工作量、工作量模型的標定和更新。通過這些步驟可以積累更多關於軟體組織開發工作量和維護工作量的數據,在此基礎之上,建立相應的工作量評估模型,從而為後續的工作量評估任務提供支持方法。

3、軟體階段工作量評估

在這個步驟中,軟體成本評估團隊應該充分考慮軟體項目的工期因素,對軟體項目總工作量安排和各個階段工作量安排進行優化分析,將軟體項目的總工作量以合理可行的方式分解為各個階段的工作量。

不僅如此,還要考慮軟體項目工期所面臨的各種工期約束條件,例如一些來自客戶的強制工期要求、市場競爭性、可用的人力資源、項目各階段人力資源分配的合理比例等約束條件,都在這個步驟中明確介紹了一系列階段工作量安排的改進和優化方法,包括階段工作量匯總法、資源平滑法、快速跟蹤法、趕工法以及軟體階段工作量的可行性評估方法等。

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於將軟體工作總量以合理、可行的方式分配到軟體項目的各個階段,確保在不超出工作總量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人員成本、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為軟體預算、軟體開發計劃制定等管理活動提供充分的決策支持信息。

4、軟體人員成本評估

在這個步驟裡面,我們將會詳細說明如何在軟體開發和維護所需的工作量轉換為對應的費用信息,以便為相關的項目外部干係人提供更直接的決策依據。在軟體人員成本評估中,也包含有單一人員成本評估法、分類人員成本評估法和行業人員成本評估法。

5、軟體風險評估

在軟體開發的過程中,許多軟體組織明確認識到軟體行業的開發人員已經默認和接受了無償加班這一行業事實,這樣一來,就算沒有識別相應的風險信息,但也沒有嚴重後果,也就是說,如果風險發生了,那就加班。

這個步驟中通過應用不同的風險評價方法,將軟體項目的風險信息轉換為項目的成本信息,從而建立軟體項目的風險預算。

6、軟體成本報告與更新

軟體項目在開發過程中時,經常容易發生各種軟體需求變更、人員變更、工期變更等多種類型的變更,這些變更無一例外地將對軟體成本產生明顯的影響。

在這個步驟中,可以分析軟體成本更新面臨的困難,有哪些典型的軟體成本更新的信息來源,從機制設計的角度確保盡可能全面獲取軟體成本變更信息。最後遵循軟體組織所建立的軟體成本更新過程,將軟體成本變更信息反映到更新後的軟體成本評估結果中。

⑶ 開一家軟體開發公司,大概需要多少投入

開一家軟體公司,公司的主要業務決定需要的員工數量。

作為初創公司的話,舉個例子:需要做一個APP。那麼可能需要一個Android,一個IOS,一個後台,一個產品經理和一個UI設計,以及一個架構師。這些人員是可以說是最基本的配置了,這些員工的薪資一個月大約十萬左右,如果說是人員水平稍差一點,會少一點。

除去員工薪資,當然還有辦公用品,電腦,網路,辦公地點,水電等等,這些也是要考慮進去的。其次還要留有周轉資金。

14年6月份,離開了之前做了六年的老東家,自己出來創立合肥埃米特,專門從定製軟體開發,像網站,APP,微信公眾號類的開發都可以做,到今年也快5年了,我來分享一下開個軟體公司的成本吧

開公司首先是工商注冊,銀行開戶,稅務登記,可以找人代辦,如果有時間的話也可以自己跑,我就是自己跑的,各種費用加一起估計有1000塊左右,其次就是的有個辦公場所,我就在三里庵附近找了一個便宜的辦公室,一個月500左右,買了兩個辦公桌(二手的)300,還有幾把椅子150塊,椅子是全新的那種,然後就是辦公用的電腦主機600,顯示400,又買了一台二手的噴墨列印機150硬體設施就這么多就算齊全了,加一起3100塊錢,這事就算啟動起來了。

人員這塊呢,我自己是程序員,主要要是做PHP的,其他環節,像產品、美工、前段這些工作呢,我都是找的兼職,當然了基本都是以前的同事,大部分都是我帶出來的,所以合作流程不會有啥問題,工資也是一單一報價,軟體這塊一般都有預付款,所以我基本也沒有啥養人的負擔。

就這樣合肥埃米特我一個人做了兩年半,到17年開始有了第二個專職員工,然後就是第三個,第四個,到18年底合肥這邊員工13人,北京分公司(點滴拍賣)還有16個人,今年我們又在組織簡訊平台的銷售團隊,估計人員回翻倍。

所以我覺得你想做軟體公司創業那第一條就是你必須的是個技術,再不濟你的合作夥伴得是技術,還得是那種能帶團隊的那種,不然就換個其他的事搞搞吧,畢竟有些事有錢就能幹,還有很多事有錢也不見得能乾的。還有一點就是創業真辛苦,如果不是實在靈魂無處安家,就安分上班吧。

成本主要是分兩塊,一個是場地成本,還有一塊就是人員成本。

早期的話,就是盡量減少這兩塊的成本,然後公司的業務早期需要驗證是否可復制。等驗證沒問題的話,再可以做人員上的擴大。

創業是一件挺辛苦,但可能又成功概率不是很高的事情。而且現在這個時代,其實有更多其他的選擇,比如說做個自媒體,做淘寶客,這種,就是所謂的輕資產路線來開始自己的事業。

這個不好說吧。我2014年開了一家嵌入式軟體公司,主營軟硬體設計,啟動資金是22000元,辦公場地向朋友借的。

軟體公司大概成本分幾大塊。人員10人。

1 公司場地

2 辦公設備,水電,日常開銷。

3 人員工資

暫不不考慮招人及運營費用。

1場地極簡,年費用2萬,隨地域不同,成本不同

2開銷年投入6萬

3財務一名(7000),行政一名(5000),技術8名(8000平均),不考慮銷售以及商務,大概月成本含齊保險在13萬左右(地域不同價格有波動)

一年需要100-170左右。

關鍵是開發什麼樣的產品?初始階段團隊多少人?是一次性開發還是分階段開發?還有後續資金周轉的靈活性等等,根據不同的數據結構組合,就有不同的成本,還有辦公場地的面積和位置,如果在北京東二環附近,或者國貿,二百平、一年的租金近50萬吧?其它的費用另算。

前端後端美工仨人,app走hybrid

資料庫後台服務給後端,前端頁面和混合app給前端,其餘出圖設計出方案給美工,小型技術團隊就組建好了,全部走合夥人方案,然後就是業務了

該怎麼說,經歷的太多了,這個問題順序倒了。

這個跟你的業務有關系,投入可大可小,最大的成本是人,如果業務盈利沒定好,人的成本會耗死你。

首先,先確定你的業務盈利模型,盈利前景,市場,先保證,確實是能活下來,並且能發展的,需要知道投入多少才有資金流入。

其次,如果能先拿業務或者產品,在想人員配置最好。確定好業務產品後,你也大概就知道配多少人,投入多少成本了。看看市場行情,需要哪些崗位,崗位平均薪酬。

其他前期不要投入那麼多,除非你有老客戶已經盈利,前期我建議辦公室場地,電腦,辦公桌椅子,網費,注冊公司費用,還有就是能給辦公人員吃飯的費用,真正和你一起打拚的人要麼投入技術要麼投入資金,不然千萬別隨便拉合作人或者招聘大量不必要的人,盈利了在擴展。5年創業過來人

這個可大可小

軟體人員的人月成本是指軟體企業一個月平均需要的所有成本開銷(包括工資、獎金、福利、辦公成本、國家各種稅費、管理費用等等)及軟體企業合理利潤的總和,除以企業員工人數。其成本開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工資:指軟體企業需要支付給軟體開發人員的工資的平均值,設該值為B。

(2) 國家規定的福利:按照國家政策的繳費基數繳納的職工福利,其中公積金8%~20%,醫療保險金12%,養老金22%,失業金2%(即通常所說的四金),另外還有按工資總額計征的工傷保證金0.5%,生育保證金0.5%,殘疾基金1.6%,工會基金2%,累計為47.6%。故該項成本為0.476B。

(3) 獎金及各項物質獎勵:指企業支付給員工的獎金及過年過節的一些物質獎勵和基本福利。根據經驗及浙江省軟體行業情況,該項成本約為0.20B。

(4) 辦公成本:包括辦公場地租賃費、水電費、差旅費、企業為項目順利運作所支付的其他費用等各項。根據經驗及研究,該項支出約占企業員工成本的三分之一,即該項成本為B/3。

(5) 人力資源儲備費:企業人員流動、人員儲備及人員的學習、培養、知識更新,不能創造價值但需要支付成本,該項成本為0.20B。

(6) 基礎設施建設、設備的購置、折舊費,各項開發平台、開發工具的購買等,該項成本約為0.15B。

(7) 國家稅收和企業利潤,根據經驗和統計數據,約占企業員工成本的三分之一,故該項成本約為B/3。

(8) 管理費用:包括公司管理層,部門管理層,人力資源、行政、財務等人員的費用分攤。根據經驗和行業通常計算方法,每十個軟體人員配備兩個管理人員,則管理費用計取的比例為前面七項總和的20%。

綜合以上因素,可得出軟體人員的人月成本為:

人月成本 = (工資 福利 獎金 辦公成本 資源儲備 基礎建設 稅收利潤)x (1 + 管理費率)

= (B+0.20B+0.476B+B/3+0.2B+0.15B+B/3)x 1.2

= 3.23xB

⑷ 開發一個app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1、目標明確
定製開發app關心價格無可厚非,但是在此基礎上我們要知道app的開發有一系列復雜程序,最基本的是需要企業定製者明確需求,由專業售前工程師對功能進行梳理,構建完善的app開發需求文檔,反饋給售前才能有大概的價格框架。
這就像,你要買車,那你是要買特斯拉還是買奇瑞?除了價格預算,你還要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功能,明確大方向,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跟進。
對將要開發的app定位清晰,無論是「電商」「美妝」還是「線上教育」等等,app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功效,幫助企業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才是開發的最終目標。
2、資金水平
這就涉及到企業較為關心的方面了。
有兩種情況,由於市場手機端以及機型較為繁多,要使得app適配也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持。
第一種如果想要小額投入在app上,那建議先做iOS端,相對而言Apple現在機型較少,易於後期的測試、bug的復現等問題的解決。而且蘋果手機用戶群體較為強大,不用擔心用戶端少。
第二種,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實現iOS和Android全覆蓋。Android端的應用在華為、小米、vivo、魅族等多種機型,若要使app適配則需要配合更多的技術開發,以及問題預防方案,因此會耗費大量的成本。
3、正確認知
無論是在資金還是時間上,都需要企業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需求決定了產品的開發周期和開發費用。
APP的開發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絕不僅僅只是模板的套用或組合,本著對每一款產品負責的態度,開發者從前期的了解需求開始,要經歷原型-設計-開發-測試-上線等環節,每一個環節或將面臨各種問題需要調試解決,所以開發前期的溝通很重要,與其擔心一款app開發到底需要多少錢,不如找專業的團隊對你的需求進行評估,滿足需求的同時再去談預算。

⑸ 想要開一家軟體開發公司,大約需要投入多少錢呢能賺錢嗎

成立公司關鍵在於工商登記,銀行開立賬戶,稅務變更,能找人代辦公司,如果有時間的話也可以自己跑,我就是自己跑的,各種費用加一起可能有1000塊左右,再者就是的有一個辦公場地,我就在三里庵周邊找了一個價格便宜的公司辦公室,一個月500上下,購買了2個辦公室桌子(二手的)300,也有兩把桌椅150塊,桌椅是的全新那類。

如今主業務流程一般都是大生產商上市企業在做支撐,其它的運用輔助工具或是機器設備,都是靠關聯打上去。做為新成立公司得話,基本是零投資,僅需一個老闆拉客戶就能,找好關聯,把行業工作流程弄清楚,隨後在本基本做一些亮點工作搜姿,把ppt搞好跟領導匯報,根據以後就可以找外包開發了。平時沒事不開業,開張吃三年,沒啥花費,掙了錢租間公司辦公室,喝喝茶做一個高端會所。

⑹ 開一家軟體開發公司,大概需要多少投入

開一家軟體公司,公司的主要業務決定需要的員工數量。

作為初創公司的話,舉個例子:需要做一個APP。那麼可能需要一個Android,一個IOS,一個後台,一個產品經理和一個UI設計,以及一個架構師。這些人員是可以說是最基本的配置了,這些員工的薪資一個月大約十萬左右,如果說是人員水平稍差一點,會少一點。

除去員工薪資,當然還有辦公用品,電腦,網路,辦公地點,水電等等,這些也是要考慮進去的。其次還要留有周轉資金。

14年6月份,離開了之前做了六年的老東家,自己出來創立合肥埃米特,專門從定製軟體開發,像網站,APP,微信公眾號類的開發都可以做,到今年也快5年了,我來分享一下開個軟體公司的成本吧

開公司首先是工商注冊,銀行開戶,稅務登記,可以找人代辦,如果有時間的話也可以自己跑,我就是自己跑的,各種費用加一起估計有1000塊左右,其次就是的有個辦公場所,我就在三里庵附近找了一個便宜的辦公室,一個月500左右,買了兩個辦公桌(二手的)300,還有幾把椅子150塊,椅子是全新的那種,然後就是辦公用的電腦主機600,顯示400,又買了一台二手的噴墨列印機150硬體設施就這么多就算齊全了,加一起3100塊錢,這事就算啟動起來了。

人員這塊呢,我自己是程序員,主要要是做PHP的,其他環節,像產品、美工、前段這些工作呢,我都是找的兼職,當然了基本都是以前的同事,大部分都是我帶出來的,所以合作流程不會有啥問題,工資也是一單一報價,軟體這塊一般都有預付款,所以我基本也沒有啥養人的負擔。

就這樣合肥埃米特我一個人做了兩年半,到17年開始有了第二個專職員工,然後就是第三個,第四個,到18年底合肥這邊員工13人,北京分公司(點滴拍賣)還有16個人,今年我們又在組織簡訊平台的銷售團隊,估計人員回翻倍。

所以我覺得你想做軟體公司創業那第一條就是你必須的是個技術,再不濟你的合作夥伴得是技術,還得是那種能帶團隊的那種,不然就換個其他的事搞搞吧,畢竟有些事有錢就能幹,還有很多事有錢也不見得能乾的。還有一點就是創業真辛苦,如果不是實在靈魂無處安家,就安分上班吧。

這個不好說吧。我2014年開了一家嵌入式軟體公司,主營軟硬體設計,啟動資金是22000元,辦公場地向朋友借的。

成本主要是分兩塊,一個是場地成本,還有一塊就是人員成本。

早期的話,就是盡量減少這兩塊的成本,然後公司的業務早期需要驗證是否可復制。等驗證沒問題的話,再可以做人員上的擴大。

創業是一件挺辛苦,但可能又成功概率不是很高的事情。而且現在這個時代,其實有更多其他的選擇,比如說做個自媒體,做淘寶客,這種,就是所謂的輕資產路線來開始自己的事業。

軟體公司大概成本分幾大塊。人員10人。

1 公司場地

2 辦公設備,水電,日常開銷。

3 人員工資

暫不不考慮招人及運營費用。

1場地極簡,年費用2萬,隨地域不同,成本不同

2開銷年投入6萬

3財務一名(7000),行政一名(5000),技術8名(8000平均),不考慮銷售以及商務,大概月成本含齊保險在13萬左右(地域不同價格有波動)

一年需要100-170左右。

關鍵是開發什麼樣的產品?初始階段團隊多少人?是一次性開發還是分階段開發?還有後續資金周轉的靈活性等等,根據不同的數據結構組合,就有不同的成本,還有辦公場地的面積和位置,如果在北京東二環附近,或者國貿,二百平、一年的租金近50萬吧?其它的費用另算。

該怎麼說,經歷的太多了,這個問題順序倒了。

這個跟你的業務有關系,投入可大可小,最大的成本是人,如果業務盈利沒定好,人的成本會耗死你。

首先,先確定你的業務盈利模型,盈利前景,市場,先保證,確實是能活下來,並且能發展的,需要知道投入多少才有資金流入。

其次,如果能先拿業務或者產品,在想人員配置最好。確定好業務產品後,你也大概就知道配多少人,投入多少成本了。看看市場行情,需要哪些崗位,崗位平均薪酬。

前端後端美工仨人,app走hybrid

資料庫後台服務給後端,前端頁面和混合app給前端,其餘出圖設計出方案給美工,小型技術團隊就組建好了,全部走合夥人方案,然後就是業務了

其他前期不要投入那麼多,除非你有老客戶已經盈利,前期我建議辦公室場地,電腦,辦公桌椅子,網費,注冊公司費用,還有就是能給辦公人員吃飯的費用,真正和你一起打拚的人要麼投入技術要麼投入資金,不然千萬別隨便拉合作人或者招聘大量不必要的人,盈利了在擴展。5年創業過來人

這個問題真是不好回答,差別太大。投資過億的在網上也可以見到。舉個例子,比如Linux,當初如果是辦公司的話,算投資多少?也有拿到很多投資的「獨角獸」,最後並沒有理想的結果。當年比爾蓋茨利用大學的設備進行開發,按照中國看問題的角度,應該算是「蹭」了。我的意思是這個問題沒啥標准答案。大家需要注意的不是投資額度,而是開發是否抓住了客戶需求,是否找到了真正切入點。我認為,在軟體領域,投資的額度是次要的,主要是看軟體產品是否能產生「顛覆」性的效果,能否讓客戶獲取較大利益,能否讓客戶在目前的條件下,降低企業成本或提高效率。創業者主要需要根據自身條件安排開發,而不是根據「可能獲取的投資」來安排開發工作。

⑺ 軟體開發的成本

一、系統軟體的成本構成系統軟體的成本作為一個經濟學范疇,應反映軟體產品在其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各項費用,為原材料、燃料、動力、折舊、人工費、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待項開支的總和

從財務角度來看,列入系統軟體的成本有如下的項目:(1)硬體購置費如計算機及相關設備的購置,不間斷電源、空調器等的購置費

(2)軟體購置費,如操作系統軟體、資料庫系統軟體和其它應用軟體的購置費

(3)人工費,主要是開發人員、操作人員、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費等

(4)培訓費

(5)通訊費,如購置計算機網路設備、通訊線路器材、租用公用通訊線路等的費用

(6)基本建設費,如新建、擴建機房、購置計算機機台、機櫃等的費用

(7)財務費用

(8)管理費用,如辦公費、差旅費、會議費、交通費

(9)材料費,如列印紙、包帶、磁碟等的購置費

(10)水、電、汽、氣費

(11)專有技術購置費

(12)其它費用,如資料費、固定資產折舊費及咨詢費

從系統軟體生命周期構成的兩階段即開發階段和維護階段看,系統軟體的成本由開發成本和維護成本構成

其中開發成裂廳本由軟體開發成本、硬體成本和其他成本組成,包括了系統軟體的分析/設計費用(含系統調研、需求分析、系統分析)、實施費用(含編程/測試、硬體購買與安裝、系統軟體購置、數據收集、人員培訓)及系統切換等方面的費用;維護成本由運行費用(含人工費、材料費、固定資產折舊費、專有技術及技術資料購置費)、管理費(含審計費、系統服務費、行政管理費)及維護費(含糾錯性維護費用及適應性維護費用)

二、系統軟體成測算綜上所述,系統軟體的成本由軟體的開發和維護成本所構成,即:C=C1C2(1)式中:C為系統軟體的開發成本;C1為系統軟體的開發成本所構成;C2為系統軟體的維護成本

1、系統軟體的開發成本C1的測算

我們認為系統軟體的開發成本按其工作量及單位工作量成本來測算是可行的,具體測算方法為按系統軟體的軟體規模(一般為軟體源程序的指令行數,不包括注釋行)、社會平均規模指數以及工作量修正因素來進行

尤其是CAD系統軟體的實際測算,結合國內外研究成果的綜合分析和專家咨詢,軟體社會平均生產率參數和軟體社會平均規模指數可分別確定為35和13左右;軟體工作量訂由八個因子、五個等級組成

2、系統軟體維護成本C2的測算

系統軟體的維護為修正現有可運行軟體並維護欺其主要功能不變的過程

系統軟體在其交付使用後,其維護階段在軟體生命周期或生存期中占較大比重,有的可達軟體生存周期的50-70%

因此,系統軟體的維護成本是軟體成本測算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系統軟體的維護包括三類:A、改正、糾正性維護;B、適應性維護;C、完美性維護

其中C類是為擴充功能、提高性能而進行的維護,在軟體資產價值評估中一般不計入該系統軟體成本,而A、B兩類,則與軟體的開發過程有著緊密的聯系,應計入軟體成本

在系統軟體維護階段,對軟體工作量的影響因素與開發階段的影響因素基本相同,是開發階段影響因素的後的影響

因此,系統維護的可靠性越大,規模越復雜,隱錯越難發現,糾錯越難

系統軟體越復雜,要使其適應軟、硬環境變化,進行適應性維護也越困難

當然,可靠性大、復雜度高的系統軟體,其可維護性要求也越高,軟體在運行中出錯的可能性也會少些

基於上述分析,系統軟體維護成本的測算,可按系統軟體開發成本乘以一個該系統軟體的維護參數來求取

這一維護參數,可按系統軟體的復雜度從簡單到一般、到復雜的順序,分別取015、020、025及030、035、040等

計算機系統軟體作為計算機系統的組成部分,是信息社會的重要商品,也是知識經濟社會中的重要資產系統軟體同其他計算機軟體一樣,具有如下的特點:1、系統軟體是由許多裂模人共同完成的高強度智力勞動的結晶,是建立在知識、經驗和智慧基礎上的具有獨創性的產物系統軟體的開發可以工程化,軟體生產可以工廠化,因此,系統軟體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同時,系統軟體具有獨創性(即原始性),所以軟體著作權人對系統軟體產品依法享有發表權、開發者身份權、使用權、許可權、獲取報酬權及轉讓權

2、系統軟體產品是無形的,存在於磁碟等介質的有形載體中,通過載體進行交易

因此,帶有系統軟體的磁碟交換肆源緩價值,是磁碟自聲價值與系統軟體之和,而且主要是系統軟體的價值

3、系統軟體產品的復制(批量生產)相應簡單,其復製成本同其開發成本比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系統軟體產品易被復制乃至剽竊為保護系統軟體產品的著作權,必須依法登記

4、系統軟體產品一般沒有有形損耗,僅有無形損耗系統軟體產品的維護,一是由於系統軟體自身的復雜性,特別是為了對運行中新發現的隱錯進行改正性維護;二是由於系統軟體對其硬、軟體環境有依賴性硬、軟環境改變時,系統軟體要進行適應性維護;三是由於需求的變化,要求增強系統軟體功能和提高系統軟體性能,系統軟體要進行完美性維護

因此,系統軟體的維護在其生命周期中佔有重要地位

同時,系統軟體的維護過程是一個軟體價值的增值過程

由上述測算方法可知,系統軟體的維護費用,即使不計入完善性維護費用也已相當昂貴

不斷的升級的新版本代替舊版本軟體也是系統軟體價值評估中應予考慮的一個特點

⑻ 軟體開發的成本

軟體開發的成本

如今,不少企業都想擁有屬於自己企業或產品的手機APP,但其中最困擾企業主的問題就是:開發一款手機APP到底需要多少錢?

簡單點來說,要視手機APP的需求及質量而言,價位一般在幾千到十幾萬左右,更高端的價格更高。

四、APP開發公司的所在地

需要注意的是,同樣實力的APP開發公司,在不同的城市也會導致APP的成本費用高一些

⑼ 研發一個酒店管理軟體,研發成本大概需要多少錢(軟體企業成本與研發費用)

你要把計劃書發給我看看才能提供你答案。

30個人的軟體公司,你們沒有粗逗戚系統分析師嗎?那估計花多少錢都做不出來。

你算下開發周期多長,比如6個月,或者1年,多少人,比如3個程序員1-2個系統分析師(對酒店需求指含很熟悉,懂得酒店運作,又能架構系統,知道數據怎麼處理流程等,一個好的架構師的工資是按年薪算的),平均人員工資4000(所在地區不同也水漲船高的),5*4000=2萬/每月,那麼一年就24萬人工成本。其他的你自己算下,如果超出1.5年,那麼研發成本就要近50萬了。

不知道你那商業計劃書還有沒有其他特殊的功能實現,還要正對中高檔酒店,可能不大現實。

現在岩陵這么多的酒點管理軟體,你們也別插一腳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