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結存材料成本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數量×計劃單價
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額
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額=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材料成本差異率=差異額/計劃成本=(歲洞期初存貨的差異額+本期收入存貨的差異額)/(期初存貨的計劃成本+本期收入存貨的計劃成本)(注意:超支差異額用正數,節約差異額用負數表示)
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額=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1)材料成本的期初結存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雖然計劃成本的高低可通過材料成本差異調整為實際成本,對發生和結存存貨的實際成本並無影響,但如果計劃成本脫離實際成本太多,則無法隨時通過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考核采乎沒枯購部門的成果。所以在制定計劃成本時,應盡可能使計劃察嘩成本接近實際成本。
可由企業的采購部門聯合財會等有關部門參照同類存貨以往實際成本,並根據物價漲幅等相關因素共同研究制定。當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發生重大差異時,應作調整。
『貳』 月末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怎麼算
1、按實際成本核算時,月末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各原材料明細賬期初余額+本期借方發生額-本期貸方發生額。2、按計劃成本核算時,月末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各原材料明細賬的期末借方余額+材料成本差異借方余額(或-材料成本差異貸方余額)。
月末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如何計算?
1、按實際成本核算時,月末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各原材料明細賬期初余額+本期借方發生額(即入庫材料實際成本)-本期貸方發生額(即發出材料實際成本)。
2、按計劃成本核算時,月末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各原材料明細賬的期末借方余額+材料成本差異借方余額(或-材料成本差異貸方余額)或各原材料明細賬的期末借方余額(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成本差異率)。
原材料核算的內容包括哪些?
原材料是指生產某種產品的基本原料,核算企業庫存的各種材料,主要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外購件)、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的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是什麼?
材料成本差異指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間的差額。實際成本大於計劃價格成本為超支;實際成本小於計劃價格成本為節約。外購材料的材料成本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采購業務的工作的質量。
材料成本差異屬於資產類備抵賬戶,是核算企業已入庫各種材料的實際成本及計劃成本的差異,借方登記超支差異及發出材料應負擔的節約差異,貸方登記節約差異及發出材料應負擔的超支差異。期末余額如果在借方,反映企業庫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大於計劃鋒絕殲成本,(即超支差;期末余額如果在貸方,則反映的是企業庫存材料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即節約差異。
材料成本差異怎麼計算?
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計劃成本
本期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當期驗收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當期驗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
期初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異率
材料成本差異的賬務處理
1、購入原材料時:
借:材料采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沖:銀行存款/應付賬款
2、宏睜原材料入庫時:
借:原材料
貸:材料采購
材料成本差異(借或者貸)
3、領用原材料時:
借: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貸:原材料
4、期末結轉差異時:
調整節約差異,
借:生產成本等
貸:材料成本差異
調整超支差異,
借:材料成本差異
貸:生產成本等
『叄』 管理會計的完全成本法的期初存貨怎麼計算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借方發生額-貸方發生額。
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計算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時,把一定期間內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的全部成本都歸納到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中去。所以這種方法也稱為「歸納(或吸收)成本法」。
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但該法不利於成本管理和企業的短期決策。
銷售成本
加權平均
本月出庫單價 =(本月入庫成本金額+上月庫存金額)/(本月入庫數量+上月庫存數量)
本月銷售成本=本月出庫單價*本月銷售數量
如:本月初庫存100件A產品,成本為10元,本月入庫的A產品有2批,如下:
1、10日,入庫的A產品200件,成本為12元;
2、20日,入庫的A產品150件,成本為9元
本月銷售A300件,月末轉成本應為:
本月A產品單位成本=(100*10+200*12+150*9)/(100+200+150)=10.556元
銷售成本=300*10.556=3166.8元
本月結存=(100*10+200*12+150*9)-3166.8=1583.2元
『肆』 期初存貨成本怎麼算
問題一:請問這個期初存貨成本怎麼算 20分 雖然我是讀金融的 雖然我正在讀會計 雖然我有想過考會計證 但是 事實就是這么不如願 不好意思 我不會啦
問題二:指山攔管理會計的完全成本法的期初存貨怎麼計算? 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計算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時,把一定期間內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的全部唯搜成本都歸納到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中去。所以這種方法也稱為「歸納(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能 *** 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但該法不利於成本管理和企業的短期決策。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借方發生額-貸方發生額。
問題三:管理會計的完全成本法的期初存貨怎麼計算?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借方發生額-貸方發生額。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路教育領導品牌,高頓網校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於一身,旗下擁有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app客戶端等平唯胡台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問題四: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本期發出(或銷售)成本 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本期發出(或銷售)成本 這句話是對的。
這樣可能你更好理解: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飢成本-本期發出(或銷售)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問題五:期初賬面庫存怎麼算 1.庫存在賬面上是這么做的:
首先,有一個上期結轉的庫存,包括庫存明細項目名稱、數量、單位、金額。由於存貨類別不同,計量單位也不盡相同,有可能有米、條、公斤、噸、台、套等等。
其次,本期入庫,按實際采購或生產的入庫單數量入賬,按采購成本或核算出來的產成品生產成本金額入賬。
2.永續盤存法下:
本期減少數,按本期領料單及其他出庫單等登記的出庫數量入賬。單價如果採用一次加權平均法(常用方法),採用(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入庫金額)/(期初結存數量+本期入庫數量)計算單價(1)後,用減少數量*單價算出減少金額
賬面期末庫存數量=期初庫存數量+本期入庫數量-本期減少數量
盤點後,賬面期末庫存數量與實際盤存數量乘以上述計算的加權平均單價後,先轉入待處理財產損益,再做調整。
將賬面與實盤差異轉入待處理財產損益後:期末庫存數量=實際盤存數量;期末庫存金額大致等於期末庫存數量*(1)中計算出來的單價(實際入賬用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入庫金額-本期減少金額計算,因為可能會有尾差)。
3.實地盤存制下:
先盤存,後做本期減少的賬務處理
本期減少數量=期初庫存數量+本期入庫數量-期末庫存數量
本期減少金額=期初庫存金額+本期入庫金額-期末庫存金額
期末庫存金額=期末庫存數量*(1)中計算出來的單價
賬務處理根據實際業務發生內容做穿。
一般為:
銷售成本結轉: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生產成本領用:
借: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
等等。
問題六:期末存貨計價和期初存貨計價是什麼意思 這是由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引起。
存貨計價方法常用的有
(一)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是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這一實物流轉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先購入的存貨成本在後購入存貨成本之前轉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
(二)後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是假定後收進的存貨先發出,按最近收進存貨的單位成本計算確定發出存貨實際成本的一種方法。在這種方法下,月末存貨通常是按較早成本確定,而發出存貨的成本則按最近一次的單位成本計算,如果發出存貨數量超過最近一次收進存貨的數量,超過部分要依次按上一次進貨的單位成本計算。
(三)加權平均法。加權平均法,又稱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進貨數量加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進貨成本加本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
企業採取不同的存貨耿價方法,直接影響期末存貨計價和期初存貨計價的高低。
期末存貨計價如果過低 當期的收益可能因此而相應減少,可以這樣理解:期末存貨計價如果過低,說明發出的存貨價值過高,而發出存貨的價值直接記入了主營業務成本,成本記高了,當期的收入就減少了。(此處指利潤減少了)。發出存貨的價值是過高地發出還是過低地發出由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決定。
問題七:期末存貨成本的計算方式?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借方發生額-貸方發生額。加入CMA的學習是時代發展對財務要求的現實需要
眾所周知,在財會領域,證書是必不可少的,而對於財務人士來說學習CMA正當其時,適應市場需求,大大提高就業競爭力。
擁有了CMA證書,就擁有了打開輝煌職業發展之門的金鑰匙。CMA在中國的影響力也在不斷發展,中國大陸CMA證書持有者在摩托羅拉、GE、百事、NIKE等世界500強企業擔任財務及管理高層,年薪達到80萬之多。
問題八:已售產品生產成本等於期初存貨成本加本期生產成本減期末存貨成本。那麼期初和期末的存貨成本怎麼算 這個問題問的很搞笑 期初和期末的成本題目如果不告訴你 按上面的公式你是做不出已售產品成本的
問題九:管理會計的完全成本法的期初存貨怎麼計算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借方發生額-貸方發生額。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問題十:會計科目里的期初庫存是什麼意思? 期初庫存就是在一個庫存會計時期開始時,可供使用或出售的存貨(如:貨品、物資或原料)的賬面價值。
相關信息:
根據國家有關流轉稅新老稅制銜接等幾個問題的規定,現就有關會計處理規定如下:
關於企業期初存貨已征稅款的處理
我部(93)財會明電傳10號「關於增值稅會計處理的補充通知」,已要求企業將期初用於增值稅應稅項目的各類存貨余額中伐支付的、按規定計算應予抵扣銷項稅額的期初進項稅額,轉入「待攤費用――期初進項稅額」科目。這部分數額應區分以下兩種情況處理:
1.按照規定,企業1993年12月31日賬面「待扣稅金」科目的余額可以轉作1994年的進項稅額繼續予以抵扣。企業應將已轉入「待攤費用――期初進項稅額」科目按規定可予以抵扣的部分,轉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小規模企業應轉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小規模企業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貸記「待攤費用――期初進項稅額」科目。
2.對於企業其他已轉入「待攤費用――期初進項稅額」科目的數額,待國家有明文規定可以抵扣時,再將按規定計算可以抵扣的部分,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貸記「待攤費用――期初進項稅額」科目。
關於庫存汽油、柴油補交消費稅的處理
1.經營汽油、柴油的企業,對其1993年12月31日庫存及在途汽油、柴油補交消費稅的,補交的消費稅應計入年初庫存及在途的商品成本中,借記「庫存商品」、「商品采購」等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科目。
企業在1993年12月31日前已向購買者收取貨款、定金等尚未作銷售的,按規定應補交的消費稅,比照上述規定辦理。
2.凡1993年12月31日以前已作銷售處理,按規定應由銷貨方補交消費稅的,補交的消費稅作為對購貨方的應收款處理,借記「應收賬款」等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科目。購貨方應將補付銷貨方的消費稅計入商品存貨成本。
3.委託代銷的汽油、柴油,由受託方代補消費稅,受託方補交的消費稅,借記「受託代銷商品」科目,貸記「代銷商品款」科目;同時,借記「應付賬款」等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科目。委託方應將代補的消費稅計入該部分汽油、柴油的成本,借記「庫存商品――委託代銷商品」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等科目。
4.企業交納消費稅時,借記「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伍』 原材料按實際成本核算,結存成本怎麼算
原材料按實際成本核算,結存成本=期初存貨余額+本月購入材料-本月發出材料。
『陸』 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和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怎麼算
一、企業發出的材料可以按實際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計劃成本核算。如採用計劃成本核算,會計期末應調整為實際成本。
1、按實際成本核算時,企業可以採用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等計算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
2、按計劃成本核算時。
(1)企業根據領料單等編制「發料憑證匯總表」結轉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根據所發出材料的用途,按計劃成本分別記入「生產成本」、「製造費用」、「銷售費用」、 「管理費用」等科目;
(2)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100%(正數表示超支差,負數表示節約差)
(3)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4)通過「材料成本差異」科目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按照所發出材料的用途,超支差分別借記「生產成本」「製造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
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節約差作相反的分錄),將發出的材料成本由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二、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的計算。
1、按實際成本核算時,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各原材料明細賬期初余額+本期借方發生額(入庫材料實際成本)-本期貸方發生額(發出材料實際成本)。
2、按計劃成本核算時,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各原材料明細賬的期末借方余額(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成本差異率)。
『柒』 結存材料實際成本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企業結存材料實際成本的計算公式如下: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期初實際成本+本期購進實際成本—本期領用實際成本;本期領用實際成本=領用計劃成本*(1+材料成本差異率);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捌』 存貨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怎麼計算
計劃成本法公式:
材料成本差異率=(期瞎者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材料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
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1、發出旁肢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2、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1+材料成本差異率),
3、結存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4、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結存材料的磨啟薯計劃成本×(1+材料成本差異率),
結存的材料計劃成本=期初計劃成本+本期入庫計劃成本-發出材料計劃成本。
『玖』 原材料的實際成本的計算方法
材料成本差異在貸方時為節約差本期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100%差異率
如:
某企業2012年5月1日「材料成本差異」賬戶的貸方余額為17 000元,「原材料」賬戶的余額為1000 000元,本月購入材料的實際成本為1690 000元,計劃成本為1700 000元,本月發出材料計劃成本為1200 000元,則企業5月31日原材料的實際成本=(-17000-10000)/(1000000+1700000)= -1%5月31日原材料的實際成本=(1000000+1700000-1200000)+ -1%*(1000000+1700000-1200000)=1 485 000
(9)材料成本的期初結存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實際成本又稱歷史成本,是指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採用歷史成本計量時,資產按照其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時所付出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其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的異同
估計成本則是尚未實際發生的,而是根據一定資料預先估算的成本。實際成本是我國企業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則。企業在平時核算時可以採用計劃成本、定額成本和標准成本等,但最終必須要調整為實際成本。
實際成本概念主要是針對產品或勞務而言的,但實務中也包括原材料采購的實際成本和銷售實際成本等,所以實際成本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是指實際發生的耗費代價,相對於估計成本而言,實際成本是指已經發生,可以明確確認和計量的成本。
將企業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定額成本或上期成本及同行業成本等進行比較,便可以進行成本的分析和考核,了解成本定額和計劃的完成情況,掌握成本變化的特徵和發展趨勢,揭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便於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估計成本一般有這樣幾種情況:根據經驗和歷史資料估算成本,如購進存貨要花費買價、運雜費和倉儲費等等;沒有歷史資料,而根據技術資料測算的估計成本,如產品第一次投產的估計成本;由於歷史資料和技術資料細目過多,所以採用估算的辦法來預計成本;是預測、決策成本、在決策時,盡管成本並未實際發生,但根據相關的經濟業務和事項,可以合理估算出可能發生的成本額。
在財務會計中,估計成本往往是實際成本計算的一種手段,如計劃成本和定額成本等,它們可以按成本項目分別估計,也可以按成本總額估計,通過對估計成本的調整,既能計算出實際成本,又能計算出估計成本的差異,便於成本控制、分析和考核,也簡化了成本核算工作。
在管理會計中估計成本主要表現為預測和決策成本,也是機會成本的一種。這種成本可以有歷史資料也可根本沒有歷史資料,估計的目的,是為了揭示成本變化和發展的規律,更有效地進行長短期的投資決策,同樣能為企業成本控制和分析等提供依據。
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只是相對而言,它們的成本構成內容可能是相同的,在尚未實際發生之前,可能是估計成本,發生後便成為實際成本,經過調整加以重新確定後的預計成本又成為估計的成本。
『拾』 材料成本計算公式
材料成本=材料的的計劃成本+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材料的計劃成本×(1+材料成本差異率)本期材料成本差異率= 總差異/總計劃成本=(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這就和我們計劃消費是一個道理,我原計劃這次出門打算花10元錢買支筆,結果到商店一看花8元就能買到心儀的筆,那這個實際成本8元=計劃成本10元-成本差異2元,此時的成本差異是負的,因為屬於節約成本。
也就是,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1+材料成本差異率)。
同理,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結存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材料成本差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