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養芡實需要什麼成本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養芡實需要什麼成本

發布時間: 2023-05-09 20:12:23

⑴ 芡實種植需要什麼條件

1、環境

南北各地都有生長,從黑龍江到雲南,廣東。需要水生環境,常栽培在沼澤、池塘裡面。主產區在湖南、安徽南部、廣東、蘇南。直播很適合在大片深水區種植。一般水深30到90厘米水流動性小,但是不能不流動,適合湖邊栽植配運蠢。水位能調節的地方最適合。

2、溫度

喜歡溫暖環境,陽光充足的地方也比較溫暖。不耐寒,怕寒,適合生長在20到30度的環境里。育苗移栽,需要白天25度左右,晚上15度左右。但是隨著苗的生長,後期白天溫度保持22度,晚上還是15度,低一度也沒關系。

3、水深

栽植水深不超過1.2米,1.5米以上就不能種植了。一般水深30到90厘米種植。 清塘後灌10厘米水播種,育苗期水深15厘米,適當比之前增加水深。標准就是心葉不能被淹沒。不然影響生長。以後隨著悄首生長增加水深。夏季極端高溫時期,要灌深水,防止傷害。溫度低也要保溫,灌深一點。但都不能過心葉。

4、光照

需要充足的光照,來完全植株以及結實的生長發育,向陽植物,不耐陰,不要種植在有樹蔭的湖邊,最好是無遮擋的地方。芡實不怕強光照射。需要一定光照才能生長良好。一年有幾個月陰天,雨天的地方不適合種植,或者種植產量低。
芡實種植需要向陽、溫暖,土壤肥沃的大片水面積環境。這樣能夠生長培陪足夠良好。種植可以盡可能滿足生長條件。
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沉水葉箭形或橢圓腎形,長4-10厘米,兩面無刺;葉柄無刺;浮水葉革質,橢圓腎形至圓形,直徑10-130厘米,盾狀,有或無彎缺,全緣,下面帶紫色,有短柔毛,兩面在葉脈分枝處有銳刺;葉柄及花梗粗壯,長可達25厘米,皆有硬刺。花長約5厘米;萼片披針形,長1-1.5厘米,內面紫色,外面密生稍彎硬刺;花瓣矩圓披針形或披針形,長1.5-2厘米,紫紅色,成數輪排列,向內漸變成雄蕊;無花柱,柱頭紅色,成凹入的柱頭盤。漿果球形,直徑3-5厘米,污紫紅色,外面密生硬刺;種子球形,直徑10餘毫米,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鑒別

性狀鑒別

葯材性狀:呈類球形,多為破粒,完整者直徑5~8mm。表面有棕紅色內種皮,一端黃白色,約佔全體1/3,有凹點狀的種臍痕,除去內種皮顯白色。質較硬,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淡。

葯性鑒別

麩炒芡實:多用於脾虛泄瀉。

相關論述

1、《本草經百種錄》:「雞頭實,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腎之葯也。脾惡濕而腎惡燥,雞頭實淡滲甘香,則不傷於濕,質粘味澀,而又滑澤肥潤,則不傷乾燥,凡脾腎之葯,往往相反,而此則相成,故尤足貴也。」

2、《本草求真》:「芡實如何補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實如何固腎,以其味澀之故。惟其味甘補脾,故能利濕,而泄瀉腹痛可治;惟其味澀固腎,故能閉氣,而使遺、帶、小便不禁皆愈。功與山葯相似,然山葯之陰,本有過於芡實,而芡實之澀,更有甚於山葯;且山葯兼補肺陰,而芡實則止於脾腎而不及於肺。」

⑵ 芡實的種植技術方法

芡實種植技術
芡實屬睡蓮科芡屬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的種仁,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都很高,在我國分布很廣,華東各省的面積較大,喜溫濕環境,適應性強,喜溫暖水濕,不耐霜凍和乾旱,以土層深厚松軟、富含有機質的湖盪土栽培為宜,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芡實的種植技術吧!
芡實種植技術
播種育苗
長江流域於4月上旬浸種,水溫白天保持在20~25℃,夜間則在15℃以上,經10多天播種。播種前5~7天,在田中開挖好2.0~2.5米見方、深15~20厘米的育苗池。清整後灌水10厘米左右,等泥澄清沉實後,將已發芽的種子近水面輕輕放下,每池約可下種5千克。育苗時不能斷水,水深隨芡苗生長可逐漸加至15厘米左右。芡苗心葉不能被泥埋沒。
芡實種植技術
移苗假植
1、芡實種子播種後1個月左右,當幼苗已有2~3片箭形初生葉時即可移苗假植。5千克種子約需0.2~0.4畝秧田,按此標准在移苗前把秧田准備好,秧田中灌水15厘米左右。在育苗池中移苗時帶子起苗,就地洗凈根上附泥,幼苗以35~50厘米見方的株行距移栽秧田內。
2、栽苗時只要把種子和「發芽莖」栽入土中即可,切忌埋沒心葉。秧田不能斷水,剛假植時保持15厘米左右,返青後再逐漸加深至30~40厘米。定植前按大田或湖盪水位,逐漸加深秧田水位,使芡苗定植後能適應深水的環境。
芡實種植技術
適時定植
1、在6月中、下旬芡苗圓盾狀後生葉直徑達25~30厘米時即可定植(每5千克種子的芡苗約可定植8~10畝大田),定植前按2米(紫花蘇芡)或2.3米(白花蘇芡)見方的株行距(畝栽125~166株)開穴,穴挖成上面正方形(邊長1.4米左右),下面鍋底形,深15~20厘米。
2、開穴時要清除雜草,並施入適量基肥,過1~2天待穴內泥水澄清後就可移苗定植。芡苗栽於穴的中心,深度以剛埋沒根和地下莖高為度(心葉頂端必須露在土外),一般7~10天就可返青。湖盪種芡,定植前先按株行距栽茭草定點,定植時可按潭草的位置扒塘和種芡。在芡葉直徑有70厘米左右時,可把潭草全部拔掉。
芡實種植技術
田間管理
1、芡苗栽活後至少要進行1~2次查苗補缺,保證全苗,定植時水深不宜淺於30~40厘米,成活後可逐漸增加至70~100厘米,最深不宜超過1.2~1.5米。在淺水稻田種芡,水深以保持30~40厘米為宜。
2、芡苗種植時在芡葉封行前根據雜草生長情況耘田除草3~5次,耘田除草可結合壅根,即在耘草時應逐次將穴邊泥土向穴中推進壅根,操作時不能損傷植株,施追肥可與耘草壅根相結合。
3、芡苗的施肥方式一般採用肥球深施(封行前)或根外噴施(封行後),肥球是用泥土和肥料漚制而成。每100千克細土加50千克腐熟糞肥、20千克尿素、20千克過磷酸鈣和10千克氯化鉀。施肥時把捏成鵝蛋大的肥球,均勻地塞在根系四周的耕作層內。
4、芡苗開花結實期於睛天傍晚在葉面噴施幾次磷肥(0.2%磷酸二氫鉀)和硼肥(0.1%硼酸),能明顯地提高產量和質量。7~8月份水溫高於35℃以上時應在清晨經常潑涼水於葉面,以降低葉面溫度,促進開花結實。
芡實種植技術
病蟲防治
1、葉斑病
【症狀】發病初期葉緣有許多圓形病斑,初為暗綠色,後轉為深褐色,有時具輪紋,極易腐爛穿孔,潮濕時病斑上生鼠灰色霉層,病重時病斑可連合成片,使整張芡葉腐爛。
【防治】芡葉斑病除輪作和不偏施氮肥外,還可葉面噴霧甲基托布津(70%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多菌靈(50%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
2、葉瘤病
【症狀】病原為真菌,7~8月發病較多。初發病時葉面出現淡綠色黃斑,後隆起腫大呈瘤狀,直徑為4~40厘米,高2~8厘米。
【防治】芡葉瘤病除輪作外,在發病季節還可葉面噴霧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和0.2%磷酸二氫鉀。
3、炭疽病
【症狀】炭疽病主要發生在植物葉片上,常常危害葉緣和葉尖,嚴重時使大半葉片枯黑死亡。
【防治】清除病株病葉,用50%施保功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或大水潑澆,隔7天1次,連續2~3次

⑶ 芡實買什麼樣的好

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一,看產地。我國幅員遼闊,淡水資源豐富,適宜芡實生長的水域比較多,浙江,安徽,河北等地都有生長,但以江蘇地區出產的芡實最好,被廣大客商譽為「蘇芡」。

江蘇的幾大淡水湖都有芡實,洪澤湖,高郵湖,太湖、微山湖、白馬湖、寶應湖、寶應運東里下河湖泊等都有芡實出產。二,看生長方式。目前芡實已經有大面積人工養殖,很多大戶動則承包幾千畝、上萬畝的灘塗水面進行人工養殖芡實,少則幾百畝、幾十畝養殖,甚至有些農戶家前屋後的池塘里都種上芡實。
另一種就是純野生的生長方式,無人管理,無人知曉,秋天人們去野外尋找收獲。三,看水面的還是水下的。水面的籽是指秋天把水面的苞割下,然後除去外皮得到的種子;而水下的,是自然老熟沉入水底,人們用網從水底打撈上來得到的種子。四,看加工方式。一種是機器加工,除去堅硬的種殼,得到種仁,但由於目前還沒有哪一個機械廠研製出能剝出完整的芡實種仁的機械,所以,機械加工的芡實米都是碎的,至少碎成兩半。

鮮芡實剝殼機芡實碎米另一種是人工剝除外殼,有兩種方法,一,用刀把芡實剁開,取出種仁,也是碎的;二,用一種特製的剪刀(看剪尖部分)剪除外殼,得到完整的種仁。特製剪刀剪出的圓米五,後期加工。主要是用硫磺,漂白粉等化學品處理,具體方法我不清楚,自己從來不這么做,也不需要這么做,呵呵。還有就是拋光處理,把芡實米的外表顏色去除了,顯得光亮潔白,很好看。六,看價格。從以上幾個方面綜合比較,大家就不難得出什麼樣的芡實質優價廉了。物以稀為貴,江蘇芡實產量大,價格相對要低,廣東,福建等地的客商每年要來我們這里收購芡實,一大卡車一大卡車,要拉好多天,這些運費自然不會是客商自己買單哦,呵呵。

人工養殖的芡實要那麼多投資,要種子,要化肥,要農葯,要人工管理費,要灘塗承包費,還有風險(夏天發大水,芡實悶在水底會死了),自然也比野生的貴哈。水下的質量要比水上的好很多,出米率也高,自然也要貴哦。一個人工一天才剪2-3斤米,圓米貴點有道理啊。如果不是送禮的話,干嗎要那種拋光處理的呢,它除了好看以外,就是高價格的標志,少了的是營養成分,呵呵,這是實在話。七,以上是在購買芡實之前應該了解的,那麼經過比較後買回來的芡實又該怎麼鑒定呢?先介紹幾種方法,1,看顏色,「蘇芡」是白色的,用手抄之後,手上會留下較多的白色粉;高郵湖野生芡是紅色的;2,准備下鍋煮之前先用清水泡一下,要泡久一點,半小時--2小時,看水面有沒有起泡沫,起泡沫比較多的是水上米,泡沫比較少的是水下米;3,煮爛後品嘗,有點泔水味的是水上米,純正的湖水味道的是野生水下米,什麼味道也沒有的,可能就是經過加工處理的芡實米了

⑷ 如何養殖雞頭米

雞頭米的種植方法如下:

(1)生物學特性。芡(Euryale ferox)別名芡實、雞頭蓮、雞頭米、雞頭苞、刺蓮藕等,為睡蓮科芡屬一年生大型水生植物。廣布於東南亞、中國、俄羅斯、日本、朝鮮、印度等地。漿果球形,每果含種子160一200粒。種子豌豆狀,種仁黃色,稱為「芡米」,種子千粒重2060克左右。喜陽光充足。生長適溫20一28-, 10以下停止生長,不耐寒。以土層深厚、土質肥沃、略帶粘性最為適宜。

(2)播種育苗技術。春季用育苗盤或直接在運粗普通育苗床上播種。整好苗床,澆足底水,撒播,播後上面覆一薄層細土,蓋上地膜。在20-25℃下,7--10天可發芽出苗,出苗後及時撤去地膜。長出真葉後分苗,用容器育成苗。苗期要始終保持床土濕潤,注意通風。千屈菜耐寒,苗齡大的可適當提早定植。北方早春需在溫室中播種。

(3)分株繁殖技術。在春季分株,亦可在秋季進行。連根挖出植株,或將盆栽的從盆中倒出,抖掉部分泥土。用利刃自上而下劈分成若干叢,分出的小叢應帶有4-5個芽。然後直接分栽到濕地或上盆。

(4)扦插繁殖技術。扦插在春、夏季進行。從母株上剪取長6-8厘米棚亮的嫩枝作插穗,去掉下部的葉片,保留上部1 -2節的葉片。插人沙床中,扦插深度為枝長的1/2。保濕,並遮蔭50%左右,旁和鎮每日噴水1-2次,在20-25℃下,7-10天生根。

⑸ 芡實的養殖方法水培芡實盆栽怎麼種

1、溫度:它在南方至北方都是有種植的,因為它對於溫度的適應性是比較強的。所以,一般來說在十度之三十度之間,都是很合適的。不過,非常偏北的地方養殖需注意一下,還是不要太低,不然它也可能被凍傷的。
2、光照:芡實對日照的要求不高,而且,它非常怕太強的鬧神光。成長期間內可多接受光照,液咐虧這樣對它產量有幫助。但在夏季或者中午日照非常強的時候,就得遮蔭了。
3、澆水:芡實相對來說是喜濕的,但太澇也是不行的。可根據季節來調節澆水量。在乾旱的時候,可多澆一些,並噴灑些水。而到了雨季的時候,則得做好排水工作。
4、施肥:由於它的適應性是比較好的,因而它對肥料的需求不多。可只在土中混入適量的基肥簡搭,平時追肥的量可視情況而定。

⑹ 芡實畝產量及市場售價

芡實,又名雞頭、雞頭菱、雞頭包。在長江流域進入8月,雞頭米就將上市。不過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吃雞頭米還能翻出這些新花樣:連殼煮熟,抓一把隨身帶著,像嗑瓜子一樣嗑著吃,煮熟後的潮濕的米粒,賣到20——30元一斤,;把葉柄和花梗摘下來,撕去外皮,像青菜一樣炒著吃,在安徽、江西、湖北等地非常暢銷,僅桿子的畝產值就可以達到5000元左右。

芡實,在長江流域、乃至黃河流域的一些水鄉,種植較多。到了夏天,圓形葉子鋪滿了水面,長長的梗探出水面,頂端一朵朵紫色的小花開得正艷,非常美觀。

中國的芡實分為兩大類:野芡實,又稱北芡,渾身帶刺,連花萼底下也毛茸茸地布滿了細刺,像一個小仙人球;北芡在長江以北等地廣為種植,因為渾身布滿細刺無法觸摸,一不小心雙手就要流血,農民只能等整片田裡的雞頭米全部成熟,掉落到淤泥里才能一起採收,而此時雞頭米往往已經偏老,只能被製成干米,用作葯材或者糕點原料。此外,受本身品種制約,刺芡缺乏糯性,吃口也較差。

另外一個品種稱之為南芡,原產地是蘇州, 是在蘇州廣為種植的芡實品種,除了葉片反面有刺外,其餘皆光滑如手背。但是南芡也有其缺點,即種殼較厚,達0.3——0.4厘米,有的達0.5厘米,在它最鮮嫩時,也要戴上銅指甲才能剝開,盡管近年來芡實米(指蘇芡實米)價格年年攀升,干米達到260元一公斤,可是,加工的成本始終不低。

2003年起,著名蔬菜專家鮑忠洲先生為首的專家組著手對刺芡進行雜交改良,經過8年試驗,現在改良的品種已較為成熟穩定,經過改良後的芡實,只在葉片背面殘存少量細刺,其餘較平滑。經過改良,雜交芡實的畝產量由原來的60千克增加至75—80千宴配寬克(鮮米),干米達到50公斤,增產25%以上;種殼厚度則減至2—2.5毫米,大大降低剝殼難度。根據這兩年試驗測定,這種芡實還有早熟特點,普通品種在8月20日左右上市,這一種在8月15日就可採摘上市了。 」

還有一個雜交無刺品種更加奇晌亮特,最薄的種殼厚度卻只有1毫米,牙齒能夠輕松嗑開,可以製成休閑食品,近年來我國淮河流域和長江中下游等地興起了一種新型的芡實消費方式——煮熟即磕或者加工成炒貨——像磕瓜子一樣的吃法,原汁賣鏈原味,營養豐富,價格昂貴,供不應求。該品種可為上述地區提供最佳的致富途徑。

這一休閑品種,是由紫花蘇芡和紫花刺芡雜交並系統選育而成,莖稈及果實均無刺,僅葉片反面有刺,採收非常方便。果實圓球形,單果重350克左右,籽粒直徑1.0厘米,米仁直徑0.8厘米,種殼厚度0.1——0.15厘米,口感遠勝於野生刺芡。畝產新鮮籽粒400斤以上。早熟,長江流域4月上旬催芽、育苗,5月中、下旬移苗定植,畝種植150株,長江流域8月中旬始收,10月上中、旬終收。特別適宜加工成炒貨食品,或者煮熟即磕的食品。

秋末,還可以和水芹菜輪作,有效利用了冬天的土地。畝用種子一斤。

⑺ 芡實每畝要多少種子種子多少錢一斤

雞頭,又名芡實。一年生水生草本,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其果實可用作中葯,對治療胃病及補肝、補腎等,有很大的用途:其莖可食用。它的種植效益比較高,一般情況下,每667㎡投入雞頭750-800kg,折干品375kg(鮮品與干品比例2:1);當年種植,當年受益。目前市場價,鮮重2.6元/kg,乾重5-10元/kg,投入產出比在1:5左右,是當前水產養殖戶種植的好品種。 雞頭種植的適宜底質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沙土最差。種植前首先要對種植區進行消毒和施肥。尤其是准備在雞頭種植區內放養適量魚種的,消毒很重要。消毒的時間在種植前7-10 d。消毒的葯物一般為生石灰,水位10cm時,用量100kg/667㎡。施肥主要是針對新開挖液鎮的種植區,對於多年養殖的區域,淤泥多,底質肥,可不施肥。 雞頭種植前先把雞頭進行人工催芽20-30 d。具體的種植時間一般在穀雨前後。種植的方法有2種:點播和用泥丸進行拋種。點播時一般先在種植區內按放種2-3粒。用泥丸拋種,就是直接用泥將種包裹,然後投入水中。拋種時注意每個泥丸可放2-3粒。種植密度一般行距□□為150-200cm,株距為80cm,每667㎡550穴。雞頭出苗後可視生長的情況進行除苗,控制每穴留苗1株,以達到合理密植的要求。播期水位宜在50-150cm,出苗後水位可在50-250cm。清除雜草和適當施肥(糞肥或鬧輪粗氮肥)直到雞頭葉片覆蓋為止,目的是為雞頭生長創造適宜環境。種植的水位要視雞頭的生長情況來定。其一加水時不可急,也不可一次性加水太多,加水的高度要視雞頭生長的高度來定。尤其在花期6-9月份水位不能沒頂,若雞頭被淹沒超過10 d,雞頭則會死亡。其二在雞頭生長的前期和中期桐爛,為防止肥效流失,一般不排水,果期7-10月份則可適當排水。
價格不相同,具體咨詢當地經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