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定額法下的實際成本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定額法下的實際成本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5-09 13:39:52

① 定額法和標准成本

定額法是以事先制定的產品定額成本為標准,在生產費用發生時,就及時提供實際發生的費用脫離定額耗費的差異額,讓管理者及時採取措施,控制生產費用的發生額,並且根據定額和差異額計算產品實際成本的一種成本計算和控制的方法。標准成本法是指以預先制定的標准成本為基礎,用標准成本與實際成本進行比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異的一種產品成本計算方法,也是加強成本控制、評價經濟業績的一種成本控制制度。

定額法和標准成本法的不同點

提供產品成本資料不同

1.定額法。定額法下,定額變動差異要分攤到產品成本中,將定額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也就是說,定額法下提供的產品成本是實際成本資料,產成品、在產品在資產負債表中以實際成本列示。

2.標准成本法。標准成本法下,產品的實際成本是按標准成本列示的。實際成本與標准成本之間的差異只對改進管理有作用。因此,一般只計算產品的標准成本,不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產成品、在產品在資產負債表上以標准成本列示。這是標准成本法與定額法的根本性區別。

提供管理信息的詳細程度和側重點不同

1.定額法。定額法下,成本按成本報表的要求劃分成各成本項目,強調對材料成本的控制,而且材料數量要採用各種憑證在日常核算中揭示;其他費用是通過對比實際數和預算數求出差異。

2.標准成本法。標准成本法下,成本必須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以分清哪些責任由采購部門負責(如材料成本差異),哪些責任由車間負責(如材料數量差異),哪些責任由生產部門負責(如固定費用產量差異)等。資料詳細、系統,強調全面管理,有利於各職能部門、生產車間分清責任、相互配合,有利於經濟責任制的建立。

但其中最主要的區別是:標准成本法一般不按產品計算實際成本,而定額成本法則按產品計算實際成本。不計算各種產品的實際成本,只計算產品的標准成本,這是標准成本法的最主要特點。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定額法和標准成本?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② 定額法下計算出來的產品成本就是定額成本嗎

不是。
定額法是指為了及時地反映和監督生產費用和產品成本數旅脫離定額的差異,加強定額管理和成本控制而採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其特點是:事前制定產品的消耗定額、費用定額和定額成本,作為降低成本的目標;在生產費用發生的當時,將符合定額的費用和發生的差異分別核算,加強對成本差異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月末在定額成本的基礎上加減各種成本差異,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為銀亂成本的定期分析和考核提供數薯搏凳據。

③ 財務核算方法之定額法概述有哪些

定額法的概念
定額法是為了仔蘆及時核算和監督實際生產費用和產品成本脫離定額 的差異,氏沖加強定額管理和成本控制而採用的一種產品成本計算的 輔殲戚殲助方法 。
定額法與實際成本計算方法的區別主要體現在:
1、在生產費用的日常核算上,定額法將實際發生額分成符合定 額的耗費和不符合定額的耗費。
2、在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上,定額法下產品的實際成本是通過 符合定額的耗費,加減不符合定額的耗費求得的。
3、從方法角度上,定額法不僅是一種產品成本計算方法,還是 一種對產品進行直接控制、管理的方法。
4、在成本反映控制上,成本法不僅能進行事後成本控制,而是 包含了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式控制制和管理,從而及時、有效 的促進生產耗費的節約以及產品成本的降低。

④ 實際成本指的是什麼

實際成本就是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其他等價物。
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的異同
[編輯本段]
估計成本則是尚未實際發生的,而是根據一定資料預先估算的成本。實際成本是我國企業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則。企業在平時核算時可以採用計劃成本、定額成本和標准成本等,但最終必須要調整為實際成本。

實際成本概念主要是針對產品或勞務而言的,但實務中也包括原材料采購的實際成本和銷售實際成本等,所以實際成本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是指實際發生的耗費代價,相對於估計成本而言,實際成本是指已經發生,可以明確確認和計量的成本。

將企業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定額成本或上期成本及同行業成本等進行比較,便可以進行成本的分析和考核,了解成本定額和計劃的完成情況,掌握成本變化的特徵和發展趨勢,揭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便於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估計成本一般有這樣幾種情況:根據經驗和歷史資料估算成本,如購進存貨要花費買價、運雜費和倉儲費等等;沒有歷史資料,而根據技術資料測算的估計成本,如產品第一次投產的估計成本;由於歷史資料和技術資料細目過多,所以採用估算的辦法來預計成本;是預測、決策成本、在決策時,盡管成本並未實際發生,但根據相關的經濟業務和事項,可以合理估算出可能發生的成本額。

在財務會計中,估計成本往往是實際成本計算的一種手段,如計劃成本和定額成本等,它們可以按成本項目分別估計,也可以按成本總額估計,通過對估計成本的調整,既能計算出實際成本,又能計算出估計成本的差異,便於成本控制、分析和考核,也簡化了成本核算工作。

在管理會計中估計成本主要表現為預測和決策成本,也是機會成本的一種。這種成本可以有歷史資料也可根本沒有歷史資料,估計的目的,是為了揭示成本變化和發展的規律,更有效地進行長短期的投資決策,同樣能為企業成本控制和分析等提供依據。

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只是相對而言,它們的成本構成內容可能是相同的,在尚未實際發生之前,可能是估計成本,發生後便成為實際成本,經過調整加以重新確定後的預計成本又成為估計的成本。
實際成本核算和計劃成本核算比較
[編輯本段]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存貨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實際成本,也可以按計劃成本來進行。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核算時,應當按期結轉其成本差異,將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1 實際成本核演算法

存貨按實際成本核算的特點是:從存貨的收發憑證到明細分類賬和總分類賬均按其實際成本計價。實際成本法一般適用於規模較小、存貨品種簡單、采購業務不多的企業。我們不難看出,實際成本法所強調的是「實際」,即要求在每批存貨的收發存中實際成本都應形影不離的相隨。當然由此而帶來的記錄和計量的繁重也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在實際發出存貨時,為了解決存貨的采購成本在銷售成本與期末成本之間的分配問題,《企業會計准則———存貨》規定可以採用的計價方法包括: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後進先出法。這幾種計價方法的選擇對企業損益的計算、資產負債表中有關項目的計算以及所要交納所得稅數額的計算都有直接的影響,也增加了財務部門工作的復雜性和不穩定性。所以選擇一種穩健而准確的成本核算方法仍是企業不懈的追求。

2 計劃成本核演算法

計劃成本法是指企業存貨的收入、發出和結余均按預先制定的計劃成本計價,同時另設「材料成本差異」科目,作為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聯系的紐帶,用來登記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的差額,同時計劃成本法下存貨的總分類和明細分類核算均按計劃成本計價。因此這種方法適用於存貨品種繁多、收發頻繁的企業。如果企業的自製半成品、產成品品種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別核算其計劃成本和成本差異的,也可採用計劃成本法核算。

採用計劃成本法,其首要問題是制定好一個合理的計劃成本,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2. 1 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構成內容相一致

為保持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的可比性,以考核財務部門業績,要求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的口徑一致,包括買價、運雜費和相關的稅金等。

2 .2 計劃成本應盡可能接近實際

雖然計劃成本的高低可通過材料成本差異調整為實際成本,對發生和結存存貨的實際成本並無影響,但如果計劃成本脫離實際成本太多,則無法隨時通過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考核采購部門的成果。所以在制定計劃成本時,應盡可能使計劃成本接近實際成本。可由企業的采購部門聯合財會等有關部門參照同類存貨以往實際成本,並根據物價漲幅等相關因素共同研究制定。當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發生重大差異時,應作調整。

採用計劃成本法進行存貨核算的企業,其基本的核算程序如下:

企業應首先考察與存貨成本相關的各種因素,規定存貨的分類、名稱、規格、計量單位和單位計劃成本。除一些特殊情況外,計劃單位成本在年度內一般不作調整。

其次,取得存貨時,應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取得存貨的計劃成本填入收料單中,並按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作為「材料成本差異」進行登記。

還有,平時領用、發出存貨都按計劃成本計算,月份終了再將本月發出存貨應負擔的成本差異進行分攤,隨同本月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記入有關賬戶,經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發出存貨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應按月分攤,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攤。

3 實例比較說明

我們僅用材料取得和入庫這一過程為例,用簡單的分錄來加以說明:

實際成本法下:

取得材料:
借: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等×××。××

材料入庫:
借:原材料(實際成本)×××。××
貸:物資采購×××。××

實際成本法下原材料均是以實際成本反映,所以月末不需加以調整。計劃成本法下:

取得材料:
借: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等×××。××

材料入庫: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物資采購×××。××

計劃成本法下,要在月末進行匯總,計算材料成本差異,具體分錄如下:

借: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
貸:物資采購×××。××
或借:物資采購×××。××
貸:材料成本差異(節約差)×××。××

從以上對實際成本法和計劃成本法的描述,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

在計劃成本法下,材料明細賬可以只記錄收入、發出和結存的數量,將數量乘以計劃單位成本,隨時求得材料收、發、存的金額,通過「材料成本差異」科目計算和調整發出和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簡便易行。而在實際成本法下,對存貨的數量、單位成本和總金額都要詳細記錄,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計劃成本法雖然強調的是「計劃」下的成本,但它仍是適時地關注實際成本,與實際成本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在取得存貨時,將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相對比得出存貨的「材料成本差異」,表面上看只是一個簡單的計算過程,其實質是控制和決策過程。通過兩種成本的比較,使得采購部門不斷關注其計劃成本,結合更多的影響因素,不斷降低其采購成本,節約支出,也為制定更完善的計劃成本做准備。

⑤ 怎樣理解定額成本法

定額成本法與品種法之類的成本計算方法不同在於,定額成本法可以直接根據完工產品定額成本+各種差異來計算實際完工產品成本。
我們都知道: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投入成本=期末在產品成本+完工產品成本
如果假定定額執行情況非常好,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
期初在產品定額成本+本期投入定額成本=期末在產品定額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成本
同樣,我們也可以直接得出完工產品的實際成本就等於完工產品定額成本這個結論。
首先,投入的材料超過定額標准,那麼,實際投入數量與定額投入數量之間的關系就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實際投入數量=定額投入數量×(1+差異率),這個差異率我們稱之為脫離定額差異;
其次,是投入的材料單價超過標准成本,即我們所說材料成本差異,這個差異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投入數量×材料成本差異率=定額投入數量×(1+差異率)×材料成本差異率;
定額變動差異=期初在產品數量×(老定額-新定額)也可以用:定額變動差異=期初在產品定額標准×(1-定額變動差異率)。在這里,定額變動差異率比較難打出來,自己看書。
經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完工產品實際成本如果和定額成本完全一致,則:
完工產品實際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成本。
但由於有以上差異,那麼我們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完工產品實際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成本+脫離定額差異+材料成本差異+定額變動差異
我們再分析上述公式,可以看到,上述三種差異出現後,如果用上述公式處理,就會導致本期完工產品全部承擔三種差異的結果,這種結果並不是非常合理,對成本控制也不是非常地好,因此,我們要示把脫離定額差異要在完工產品在期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攤,如此,
完工產品實際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成本+本期完工產品承擔的脫離定額差異+材料成本差異+定額變動差異
期末在產品實際成本=期末在產品定額成本+本期期末在產品承擔的脫離定額成本差異
脫離定額差異=(期初在產品承擔的脫離定額差異+本期投入的脫離定額差異)/(期末在產品定額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成本)或者:脫離定額差異=(期初在產品承擔的脫離定額差異+本期投入的脫離定額差異)/(期衩在產品定額成本+本期投入定額成本)
這里要注意,這里用的定額是新定額而不是老定額,在計算時要十分小心!

⑥ 預算成本、計劃成本、目標成本、實際成本,這幾個怎麼區分 舉個例子

預算成本是指指按施工圖計算的實物工程量和預算價格計算的工程成本。包括工程直接費和間接費。它是施工企業或自營施工單位實際成本的控制額。施工企業必須以預算成本的控制線,努力使實際成本低於預算成本,才能避免虧損和爭取較多的盈利。
計劃成本是指根據計劃期內的各種消耗定額和費用預算以及有關資料預先計算的成本。它反映計劃期產品成本應達到的標准,是計劃期在成本方面的努力目標。計劃成本與定額成本是不同的,計劃成本是按計劃期內平均定額水平計算的,而定額成本是按現行定額計算的;計劃成本反映平均水平,定額成本反映當時應達到的水平。
目標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為保證目標利潤實現,並作為合成中心全體職工奮斗目標而設定的一種預計成本,它是成本預測與目標管理方法相結合的產物。在這里引用」合成」概念,意在說明預算要經多部門、眾多員工的追求。也就是將成本水平控製作為工作的目標,目標成本的表現形式很多,如計劃成本、標准成本或定額成本等,一般情況下要比實際成本更加合理和科學。
實際成本又稱歷史成本,是指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採用歷史成本計量時,資產按照其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時所付出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其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目標成本、預算成本、實際成本如何區分?
1、目標成本:按照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結合本地區、本行業、本部門的經濟運行情況,應該達到的成本;
2、預算成本:是在上述基礎上,進一步的過細的分析、並按照現有的人力資源、物價水平、技術狀態、以及最大努力的前提下,能達到的成本;
3、實際成本:是當前操作所用的各種費用之和,包括:人工費、材料費、以及為他應直接進入和間接分攤的費用之和。
(1)目標成本是宏觀的設想、在考慮各種因素的變化情況下,以及未來發展前景而制定,它的出發點是以社會發展趨勢為主要依據,其作用是供上層決策;
(2)預算成本是按照當前現有最優化的情況下編制的,它是中、短期制定任務、分配資源、的臨時性措施;
(3)實際成本是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完成的、也是已經消耗掉的各種資源的貨幣表現。

⑦ 成本分析中,定額成本,和實際成本怎樣計算。

在定額成本制度下,產品實際成本的計算可遵照以下程序進行:
產品的實際成本可按如下公式計算: 產品的實際成本=月初定額成本+脫離定額的差異+定額變動

1、按產品別編制月初產品定額成本表,若定額有修訂,應在該表中註明。

2、按成本計算對象設置成本明細賬,按成本項目設「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產品費用」、「生產費用累計」、「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等專欄,各欄又分為「定額成本」、「脫離定額差異」、「定額變動差異」、「材料成本差異」各小欄。

3、編制費用分配明細表,各項費用應按定額成本和脫離定額差異進行匯總和分配。

4、登記各產品成本明細賬。產品明細賬中的期初在產品成本各欄目可根據上月成本明細賬中的期末在產品各欄目填列。若月初定額有降低,可在「月初在產品定額成本變動」欄中的「定額成本調整」欄用「-」號表示,同時,在「定額變動差異」
欄用「+」符號表示;若定額成本有提高,則定額成本在「定額成本調整」欄用「+」號表示,同時,在「定額變動差異」 欄用「-」號表示。

5、分配計算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成本。產成品的定額成本應根據事先編制好的產品定額成本表中產品月初成本定額乘上產成品數量求得,然後,根據「生產費用累計」中的定額成本合計減去產成品的定額成本,就是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成本。 6、如果有不可修復廢品,應按成本項目計算其定額成本,並按定額成本分配計算定額差異或定額變動差異以及材料成本差異,但若不可修復廢品不多時,也可不承擔這些差異。廢品成本計算出來後,連同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記入「廢品損失」成本項目的「本月產品費用」中的「脫離定額差異」小欄內,並全部由產成品負擔。

7、產成品的實際成本由產成品的定額成本加減脫離定額差異和定額變動求得,並可進行成本的事後分析。
8、最後,成本核算人員應將成本核算、分析結果及改進建議上報單位負責人,由單位負責人對成本控製做出最後的決策和評價。
定額成本(Normal Cost)

把一定時期的定額成本與實際成本進行比較,便可以揭示實際脫離定額的差異,指出生產和成本管理中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以定額法計算產品成本時,定額成本是計算產品實際成本的基礎。

定額成本的制度,一般可以先從產品的零件、部件進行,然後再按照產成品確定完整的定額成本。如果產品的零部件較多,為簡化手續,可不制訂零件和部件的定額成本,而直接制訂產品的定額成本。

定額成本應根據成本項目分別制定,所用成本項目及其內容應與實際成本相一致,在一般情況下,定額成本不包括生產損失性的耗費。

⑧ 定額成本法和標准成本法的區別

定額法與標准成本法都屬於成本計算方法,兩者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和實施環節,都要事先制訂產品的目標成本(即定額成本和標准成本)作為產品應該發生的成本,並以此作為成本控制的依據。在此基礎上,將實際消耗水平與定額成本或標准成本進行比較,計算脫離目標成本的差異,分析發生差異的原因,採取措施,挖掘潛力,降低成本。但是兩種方法又有許多不同之處。 一、制訂目標成本的依據不同 1.定額法。定額成本是按現行定額以及計劃單位成本、分成本項目(即原材料費用、生產工資費用和製造費用)來制訂的。 2.標准成本法。標准成本的制訂比較靈活,通常有理想標准成本、正常標准成本、現行標准成本、基本標准成本。標准成本的制訂,通常從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製造費用三方面著手進行。但與定額法不同的是,直接材料成本包括標准用量和標准單位成本兩方面;直接人工成本包括標准用量和工資率兩方面(計時工資時);製造費用分為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兩部分,都是按標准用量和標准分配率來計算。 二、制訂目標成本所依據的定額的穩定性不同 1.定額法。由於定額成本所依據的消耗定額就是現行定額,是企業在當時生產技術條件下,在各項消耗上應達到的標准,所以任何一項生產技術有所變化時,現行定額都應予以修訂。也就是說,定額法下的定額是可能變化的,應設計一套定額變動計算方法,以計算定額變動的趨勢和金額。如:以按新定額計算的單位產品費用與按舊定額計算的單位產品費用之比確定系數的方法,來計算定額變動的差異。 2.標准成本法。標准成本是有效經營滲豎鋒條件下發生的一種目標成本,也叫「應該成本」。它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約束性,一般在一個會計年度內是固定不變的,因此也不用設計相應方法來計算其變動差異。 三、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差異的揭示方法不同 1.定額法。脫離定額的差異是指生產過程中各項生產費用的實際支出脫離現行定額或預算的數額。定額法下的差異是通過每一筆領料或加工零件來揭示並通過差異憑證來反映。如核算原材料脫離定額差異的方法有限額法、切割核演算法和盤存法三種,其中限額法下的差異憑證又有超額領料單、代用材料領料單等。定額法工作做得很細,而且工作量相當大。 2.標准成本法。標准成本法往往根據一定時期實際產量的實際消耗量和實際價格與實際產量的標准消耗量和標准價格的計算比較來揭示差異,沒有專用的差異憑證。如材料成本差異只是通過公式計算,即材料成本差異=實際價格×實際耗用量-標准價格×標准耗用量。標准成本法工作量相對較小,但查明差異原因的工作不是十分細致。 四、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差異的設置程度不同 1.定額法。定額法下的差異主要有:脫離定額的差異(即材料、生產工資、製造費用脫離定額的差異)、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異、定額變動差異等三大類五項,設置口徑較粗。 2.標准成本法。標准成本法下的差異主要有脫離標准成本的差異這一類,具體包括材料成本差異(材料用量差異、材料價格差異),直接人工成本差異(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直接人工效率差異),變動製造費用差異(變動製造費用開支差異、變動製造費用效率差異),固定製造費用差異(固定製造費用開支差異、固定製造費用能力差異、固定製造費用效率差異)等四大項九種,設置口徑較細。 五、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差異的賬務處理不同 1.定額法。定額法下,對成本差異的核算較為簡單,只核算各成本項目的差異,且不是為各種成本差異單獨設置會計科目,而是與定額成本在同一個成本明細賬中進行核算。 2.標准成本法。標准成本法下,要為各種成本差異專門設置許多總賬科目進行核算,如:對材料成本差異,應設置「材料價格差異」和「材料用量差異」賬戶;對固定製造費用差異,應設置「固定製造費用開支差異、固定製造費用能力差異和固定製造費用效率差異」等賬戶,並詳列於利潤表中。 六、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差異的分配纖春方法不同 1.定額法。定額法下,要將成本差異在各種產品之間、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具體方法是:脫離定額的差異用定額比例法或在產品按定額成本,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叢晌配。材料成本差異一般全部計入完工產品成本,定額變動差異一般按定額比例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或在差異額較小時全部計入完工產品成本。 2.標准成本法。標准成本法下,對各種差異分別設差異賬戶單獨歸集,在年終予以處理,或者轉為銷售產品成本,或者直接計入損益。具體方法是:將本期的各種差異,按標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給期末在產品、期末庫存產成品和本期已售產品;或者將本期發生的各種差異全部計入當期損益。我國和西方國家大都採用第二種方法。 七、提供產品成本資料不同 1.定額法。定額法下,定額變動差異要分攤到產品成本中,將定額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也就是說,定額法下提供的產品成本是實際成本資料,產成品、在產品在資產負債表中以實際成本列示。 2.標准成本法。標准成本法下,產品的實際成本是按標准成本列示的。實際成本與標准成本之間的差異只對改進管理有作用。因此,一般只計算產品的標准成本,不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產成品、在產品在資產負債表上以標准成本列示。這是標准成本法與定額法的根本性區別。 八、提供管理信息的詳細程度和側重點不同 1.定額法。定額法下,成本按成本報表的要求劃分成各成本項目,強調對材料成本的控制,而且材料數量要採用各種憑證在日常核算中揭示;其他費用是通過對比實際數和預算數求出差異。 2.標准成本法。標准成本法下,成本必須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以分清哪些責任由采購部門負責(如材料成本差異),哪些責任由車間負責(如材料數量差異),哪些責任由生產部門負責(如固定費用產量差異)等。資料詳細、系統,強調全面管理,有利於各職能部門、生產車間分清責任、相互配合,有利於經濟責任制的建立。

⑨ 什麼叫做定額成本

定額成本是企業產品生產成本的現行定額,它反映了當期應達到的成本水平。合理的現行成本定額是衡量企業成本節約或超支的尺度。

把一定時期的定額成本與實際成本進行比較,便可以揭示實際脫離定額的差異,指出生產和成本管理中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攔吵。以定額法計算產品成本時,定額成本是計算產品實際成本的基礎。

定額成本的制度,一般可以先從產品的零件、部件進行,然後簡手侍再按照產成品確定完整的定額成本。如果產品的零部件較多,為簡化手續,可不制訂零件和部件的定額薯睜成本,而直接制訂產品的定額成本。

⑩ 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是什麼意思

計劃成本(Planned Cost):是指根據計劃期內的各種消耗定額和費用預算以及有關資料預先計算的成本。它反映計劃期產品成本應達到的標准,是計劃期在成本方面的努力目標。計劃成本與定額成本是不同的,計劃成本是按計劃期內平均定額水平計算的,而定額成本是按現行定額計算的;計劃成本反映平均水平,定額成本反映當時應達到的水平。

實際成本

存貨應以取得時的實際投入和實際應支付的金額作為其入賬金額。入賬成本除購買價格外,還包括如包裝費、運費、保險費、挑選整理費、倉儲費、流轉稅(增值稅除外)等存貨的附帶成本。但在商品流通企業,商品品種繁多,企業購入商品時發生的附加成本可能與幾種存貨有關,還可能涉及銷售費用,很難將一筆購貨附帶成本合理且准確地分配到特定的存貨中去,在實際工作中,將其記入「銷售費用」處理。對於存貨的領用或發出,採用個別計價、先進先出、後進先出、加權平均、移動加權平均等成本流轉假設計算存貨的發出成本。